桂枝加附子汤
方义
此桂枝汤加减方,为解肌兼温经回阳之方。
主治
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之证。但必须具有脉象较微,恶风寒较重,发热仍在,且不喜冷性饮食等证。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附子一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汤解肌和营卫,加附子以温经回阳。
陆渊雷按 桂枝汤畅血运,敛于漏,附子恢复细胞之活力,即所谓回阳温经也。
禁忌证
不发热者;喜冷性饮食者;脉不微者;恶风寒不甚或不恶风寒者,均忌之。
翰卿按 不发热便不得使用桂枝汤,喜冷饮便没有使用温药的必要;脉不微,恶寒不甚,便不可使用附子。
类似方剂参考
1. 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治汗后恶寒较甚而不发热之方。
2. 附子汤:此治有身疼痛而没有发热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本汤主之。(20)
翰卿按 本方主证为汗出不止,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恶风寒,脉微。是桂枝汤证兼阳虚的证候,根据经验需注意两个方面:
①汗出不止,体温下降,表证不显,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此亡阳之危证也,宜大剂参附汤加山萸肉治之。
②汗出不止,体温甚高,脉大而乱,四肢不厥者,此气虚液脱之危证也,宜来复汤重加山萸肉人参治之。
左季云认为脉浮而大者,浮为阳越于外,大为气血俱虚,可以补充本条之脉象。
2. 本方主要作用,在于复阳敛液,固表止汗,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复阳固表,适用于汗出过多,阳气受耗,津液暂亏的证候。至于大汗亡阳,则非本方所能奏效的了。(《伤寒论译释》)
3. 本证本不甚剧,不过津液略伤,阳气微损而已。若真正伤津亡阳,非此汤之所主矣。(《伤寒论今释》)
4. 服本汤后微有热象,小便短赤者,是阳回之佳象。今人以服附子而见舌干燥渴,疑惑附子所致,复投寒凉,前功尽弃,良可叹矣。(《伤寒类证汇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