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大黄汤

方义

此散寒止痛、去积之方。

翰卿按 此方系温下之祖方,亦为治疗表寒里实证之方。

主治

太阴寒邪腹痛,或兼表寒,或不兼表寒。但必须具有腹部拒按,大便不利,喜热性饮食,脉沉迟有力等证状。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四至六钱 生姜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大黄二至三钱

加减法

腹痛不拒按者,去大黄(即桂枝加芍药汤)。

翰卿按 无恶风寒之表证者,应将桂枝换为肉桂,因肉桂温里作用较桂枝强也。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空心服之。忌食难消化食物。

用药大意

桂枝汤加芍药温散肌表之寒邪,兼止腹痛;大黄荡涤肠胃,排泄肠中积食。

禁忌证

腹不拒按,或大便利,脉弱者,忌之;喜冷性饮食者,亦忌之。因前者腹痛系虚证,不宜用大黄攻下;后者系热证,不宜用桂枝、生姜之温热。

类似方剂参考

1. 桂枝加芍药汤:此治腹痛不拒按之方。

2. 温脾汤:亦系温下剂,但温性药较多。

3. 理中加大黄汤:亦系温下剂,但补性药较胜。

历代用药经验

1.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大实痛者,本汤主之。(279)

翰卿按 此太阳、阳明兼病同治之示例。

“大实痛”,指拒按之腹痛。

2.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3. 感冒,大便不行,此宜表里两解,本方与之。(《伤寒论译释》)

4. 痢疾初起有表证,腹痛而里急后重不甚者。(《方与輗》)

5. 桂枝加大黄汤证,其脉弦长。(《伤寒论类方汇参》)

以怒治喜

宋子京,明黄冈县人。学举子业不售,去而习医,久之悟素问灵枢。六腑内外,穴穴相应。又心智洞朗,一望而知人病之所以。有巡道无他病,但不能食,郡守以子京进。子京曰:且无往,当先观之。巡道出,子京从舆上一观,乃敝衣冠垢污而进。巡道不悦。出而语人曰:病瘳矣。次日呼子京入,则美其衣冠,巡道曰:昨日不如此,大致余怒。子京曰:昨日垢敝,乃医公者也。公生平常得喜病,一怒而喜消,病愈便能食矣。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