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方义

此散邪、温经回阳,救误之方。

主治

桂枝证误下后,胸满,脉微,恶寒,桂枝证尚在,但必须是没有喜冷性饮食现象者。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附子一至三钱

加减法

没有脉微、恶寒,去附子(即桂枝去芍药汤)。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取微似有汗。忌生冷。

用药大意

附子回阳,治恶寒脉微之证;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有汗胸满之证。

禁忌证

1. 凡有口苦、喜冷、喜饮等热证者,忌之。

2. 脉不微,恶寒不甚者,亦须慎用。

类似方剂参考

1. 桂枝去芍药汤:此治桂枝证误下后,阳气被伤较轻,形成胸满之方。

2. 四逆汤:此治阳虚脉微、恶寒、四肢厥逆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太阳病,下之后,胸满,微恶寒者,本汤主之。(22)

翰卿按 太阳病因误下,出现胸满、恶寒、脉微等阳气损伤证候,此时不但不可用白芍,还需加附子以回阳。

“微恶寒”,陈修园作脉微、恶寒解,我认为正确。

二则

寄生虫

钉铰匠,唐时人。中书舍人于遘,尝中蛊毒,医治罔效,遂解组归,欲远适求医。一日策杖于门外,忽有钉铰匠见之。问曰:何苦而羸苶如是乎?遘即为述之。匠曰:某亦曾中此疾,遇良工为某钤出一蛇而愈,某亦传得其术。遘欣然祈之。匠曰:此细事耳,来早请勿食,某当至。翌日果至。请遘于舍檐下向明张口,执钤俟之。未几,一蛇出,匠夹之,而倏忽遁去。匠又约以来日。既至,注意伺之,一夹而中,视其蛇已二寸许,赤色,粗如钗股。遽命火焚之,疾遂愈。

唐杲

唐杲,字穗明,明嘉定县人,精于医,未冠已名闻四方。太仓武指挥妻,起立如常,卧则气绝欲死。杲言是为悬饮。饮在喉间,坐之则坠,故无害。卧则壅塞诸窍,不得出入而欲死也。投以十枣汤而平。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