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

方义

此温经补阳、散寒降逆,治寒性奔豚病之方。

主治

奔豚病,气从少腹上冲,心腹疼痛,喜热畏寒,或兼桂枝汤发热、恶风寒的表证现象。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肉桂钱半至二钱半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生姜散寒降逆,芍药、肉桂止痛温经,甘草、大枣缓急和中。

翰卿按 前人有加桂枝不加肉桂者,根据经验,桂枝比肉桂散性较强,温性较弱。如遇肾阳较虚的证候,发散太过,有汗出、厥逆致亡阳的情况,所以加桂枝不如加肉桂。

禁忌证

兼热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奔豚汤:此治热性奔豚病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状,与本汤。(117)

翰卿按 奔豚腹痛,根据经验有四种:

①属寒性的,宜本汤或大建中汤。

②属热性的,宜奔豚汤治之。

③属寒热夹杂的,宜活络效灵丹加黄连、肉桂、白芍治之。

④肝气郁滞的,宜沉香降气散类治之。

本方主证,除气冲腹痛外,余同桂枝汤证。

2. 奔豚证气从少腹上冲心,一日四五度发,常伴有吐清水。此种情况,常于寒气上冲时,口中津液即泉涌而出,欲止之不得,其色透明而白,待冲气下降,此种白津方止。脉象多为弦紧之象,上冲亦似由脐两旁向上升腾之状。

桂枝降冲,兼芳香逐秽,故服后得矢气,然逐秽之功却不及厚朴,此屡经试验者也。又以半夏善降,故用本方时恒并加之。(《经方实验录》)

德艺双馨

狄梁公(仁杰),性闲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入关,路由华州。遥望有巨牌上书大字曰: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带缀鼻,才如食筋。或触之,酸痛刺骨,两眼为赘,目睛翻白,痛楚危极,顷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其父母泊亲属叩颡祈请,即辇千绢置坐侧。因令扶起,于脑后下针寸许。仍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遽抽针,而疣赘应手而落,双目如初,似曾无病痛。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物奉蔫。公笑曰:吾哀尔命之危逼,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不顾而去。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