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阿胶汤
方义
此滋阴泻火、养血安眠之方。
主治
心烦不得眠卧。但必须具有口苦,喜冷的火证现象,及脉来虚数之阴虚、血虚现象。
药品
黄连一至二钱 黄芩一至二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鸡子黄一至二枚 阿胶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先煎黄芩、黄连、白芍三味,煎至一杯时,去滓,入阿胶溶化后,约多半茶杯,稍冷,入鸡子黄温服。
用药大意
黄连、黄芩以泻心火;阿胶、鸡子黄以养心血;芍药以滋阴养血。阴血既足,火邪不扰,心神得安,睡眠自能如常。
禁忌证
不兼口苦、喜冷,脉不细数的失眠证,忌之(恐芩、连苦燥,伤阴败胃也)。
类似方剂参考
栀子豉汤:此治虚烦不眠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本汤主之。(303)
翰卿按 根据实践,这种证候多发生在热性病的恢复期,脉象不足之中必然有数而有力、或其他热证现象,尤重在心烦一证。如果单纯是虚证,或兼热少的不得眠,酸枣仁汤、朱砂安神丸即可治之,绝没有芩连并用的必要。
2. 此少阴之泻心汤也。凡泻心必藉芩连,而导引有阴阳之别。病在三阳,胃中不和而心下痞硬者,虚则加参、甘补之,实则加大黄下之。病在少阴而心中烦不得卧者,既不得用参、甘以助阳,亦不得用大黄以伤胃。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佐芍药以收敛神明,所以扶阴而益阳也。然以但欲寐之病情,而至于不得卧;以微细之病脉,而反见心烦,非得气血之属以交合心肾,甘平之味以滋阴和阳,不能使水升而火降。阴火不归其部,则少阴之热不除。……阿胶,用以配鸡子之黄,合芩、连、芍药,是降火归原之剂矣。经曰:火位之下,阴精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斯方之谓与。(《伤寒附翼》)
3. 治热伤阴血便红。(《张氏医通》)
4. 治温毒下利脓血,少阴烦躁不得卧。(《医宗必读》)
5. 治久痢,腹中热痛,心中烦而不得眠。或便脓血者。(《类聚方广义》)
6. 淋沥证,小便如热汤,茎中焮痛而血多者,黄连阿胶汤奇效。(《榕堂疗指示录》)
7. 治病陷阴分,上热犹不去,心烦或虚躁者。故治吐血咳血,心烦不眠,五心热,渐渐肉脱者。凡诸病人,热气浸淫于血分为诸证者,毒利腹痛,脓血不止,口舌干者皆有验。(《方函口诀》)
8. 本证心烦不得寐,与栀子豉汤证的虚烦不得眠不同,栀子豉汤证,为余热扰于胸膈,而肾水不虚,其舌苔多见黄白,并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等见证;黄连阿胶汤证,为阴虚阳亢,其舌质必是红绛,而且干燥乏津,并无热扰胸膈的见证。所以一则宜宣郁清热,一则宜滋阴降火。(《伤寒论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