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
方义
此清热燥湿,止痛止利之方。
主治
泄泻或痢疾。但必须具有口苦、喜冷等热证现象。
药品
黄芩二至三钱 甘草一至二钱 生杭芍三至五钱 大枣二至四枚
加减法
兼呕者,加半夏、生姜(即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以止泻痢;芍药逐血痹以治腹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兼理肠胃之虚。
禁忌证
一切喜热性饮食的寒证泻痢,绝对禁用。
类似方剂参考
1. 葛根芩连汤:此治兼有表证之热性泄泻、下痢之方。
2. 仓廪汤:此治兼有太阳、少阳表证之下利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本汤。(172)
翰卿按 ①本条没有太阳少阳的具体症状,因此太阳少阳合病的名称在本条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取消。②本节的自下利,多数是便脓血的痢疾,少数是便稀粪者。③呕吐下利属于寒性、热性之辨别,除平素喜冷、喜热和大便情况外,对吐泻出的物质、患者的感觉、小便颜色的赤白、发病的季节、治疗的经过及饮食的异常现象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映淮按 本方为治热性下利之专方。脉数、心烦应为具备之证,但非必然具备之证,临床只要辨清属热性下利,即可加减应用,不必拘于某一证之有无。
2. 黄芩汤是治热利之专方,后世治痢之方剂,大都由此方化裁而来,例如朱丹溪用以治热利腹痛,更名黄芩芍药汤,张洁古于本方中更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肉桂,名为芍药汤,治赤白痢疾,尤有显著效果。(《伤寒论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