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方义

此消胀散寒、降逆补虚,治脾胃虚寒腹胀之方。

主治

伤寒发汗后,表证已解,脾胃之阳气被伤,气滞不通,形成腹部胀满之证。但必须具有喜按、喜温,或兼痰涎,或兼呕逆,脉象虚弱等证。

药品

厚朴一钱至二钱半 生姜一至二钱 半夏一至二钱 炙甘草一钱至一钱半 人参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或另煎人参兑服也可。

用药大意

厚朴消胀,生姜散寒,半夏降逆止呕,炙草、人参补虚。

禁忌证

1. 腹胀拒按,脉有力者,忌之(此实证,宜泻不宜补)。

2. 喜冷者,忌之(此热证,宜清不宜温)

类似方剂参考

1. 小承气汤:此治腹胀拒按实热证之方。

2. 理中汤:此治太阴病腹胀满,兼吐泻等虚寒证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 发汗后,腹胀满者,本汤主之。(66)

翰卿按 这种胀满,脉必无力,腹部绝无拒按。实践证明,厚朴人参并用治虚胀最效。

2. 治泄后腹胀。(《伤寒尚论》)

3.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张氏医通》)

4. 噫气吞酸,心下坚满膨胀,皆慢性胃炎及胃扩张之证。(《伤寒论今释》)

真热假寒

李中梓,字士材,明华亭人。以医名世,遇奇证无不立愈。鲁藩某患寒疾,时方盛暑,寝门重闭,床施毡帷,悬貂帐,身覆貂被三重,而犹呼冷。中梓视之曰:此伏热也。古有冷水灌顶法,今姑通变用之。乃以石膏三斤,浓煎作三次服。一服去貂被,再服去帐,三服而尽去外围,体蒸蒸流汗,遂呼进粥,疾若失。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