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

方义

此镇逆除痰、补虚祛寒之方。

主治

伤寒表证已解,或噫气,或呕吐,或呃逆,或兼心下痞满等证。但必须具有吐痰、不喜冷性饮食、脉虚或兼滑等现象,方为恰当。

药品

旋覆花三至五钱 生赭石三钱至一两 人参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生姜二至三钱 半夏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日服二至三次。如呕吐,可少量频服,以免吐出药液。

用药大意

赭石镇降逆气;旋覆花、半夏、生姜消除痰饮,兼祛寒邪;人参、甘草、大枣调补中气,以善其后。

禁忌证

1. 喜冷恶热者,忌之。

2. 大便硬、腹拒按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 生姜泻心汤:此治寒、热、虚夹杂,心下痞硬,噫气之方。

2.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此治寒、热、虚夹杂呕吐之方。

3. 橘皮竹茹汤:此治虚热呃逆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本方主之。(161)

翰卿按 《伤寒论译释》谓生姜泻心汤证与本方心下痞硬相同,前者干噫有食臭,后者干噫无食臭;前者胁下有水气,肠鸣下利,后者无;前者为胃虚食滞水气不化,后者为胃虚夹痰饮、浊气上逆。故前者补中和胃、调理寒热、宣散水气为治,本证则补中培土、降逆涤饮为治。

本方对呃逆证属胃虚有痰者,同样有效。

2. 治呕吐之证,大便秘结者。(《医学纲目》)

3. 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神效。(《伤寒论三注》)

4. 本方与三泻心,同主痞硬,而三泻心重在雷鸣,本方则重在噫气;三泻心为急性胃肠炎,故用芩连,本方为慢性,故不用芩连。昔贤谓泻心虚实相半,本方纯乎虚也。(《伤寒论今释》)

笔里藏针

范九思,宋人,业医善针,沉疴悉能起之。一人患喉蛾,诸医不能愈,且畏针。范与末药以笔醮搽,而暗藏针于内以开之,遂愈。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