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他搁个伤寒,伤寒就是无汗的太阳伤寒了,依法当发汗呐,不能够吃吐下的药,“若吐、若下”都属于误治。

这种误治,表不解,气上冲。里有停水呢?那么非挟着气上冲、往上犯不可,所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由于原来是太阳伤寒,你吃泻药,他表不解,气上冲,所以气上冲胸。携带着水,心下就胃这个地方呀逆满。

这个吐下,我方才讲了,都伤胃气呀,胃虚,这水就往胃上来,所以心下这个部位感觉逆满。逆满这两个字搁得很好啊,满是满,逆是从下往上来。“起则头眩”,一动作脑袋就要晕,这是胃有停水的一个主要的证候,胃停水呀头晕头冒,脉沉紧,这就是里有水呀脉沉紧,咱们讲《金匮》就有了,说里有水饮,这个脉大概都沉,脉搏如沉,当责有水。

紧呢?紧也主饮主痰。脉沉紧就是里有寒饮。本来这个病啊也是里头有停水,那么大夫在伤寒这个阶段给吃泻药、吃吐药,这全错误的,影响气上冲,水也伴着气上冲,所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这个证候。

这个病怎么治呢?就应该用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就是桂枝甘草降冲气。加茯苓、白术呢就是利尿,就治了。

“发汗则动经”,这更不能发汗了。里有停饮不能发汗,本来是伤寒,他吃了吐药吃了泻药,气上冲,说明什么呢?表没解。

表没解得解表,不是吃发汗药吗?可是这个情形啊不能吃发汗药,非利水不可。所以这个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吃这个就对了,这再发汗啊错上又错了,是表未解,表未解你利水治其气冲,这表自然就解了。要是发汗的话,则动经,使着这个水毒,咱们说水邪,动悸经脉。

这怎么讲呢?我们发汗,也是夺脉管里的血液,可是呢我们身上内里头有水,水借这个机会也渗透到脉管里去,你要不发汗这个问题不大。那么假设有停水的话,一发汗,使着水毒必乘虚而入到经脉里头去,就指着血管说的,所以说发汗则动经,动经就是动悸经脉。

“身为振振摇者”,动悸经脉了,就是身上振振摇,就是战振而摇摆,“苓桂术甘汤主之”,这怎么治呢?也得用这个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和 65 条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全是由桂枝甘草汤加味而成的,那个加茯苓、大枣,这个加茯苓、白术,利尿的作用比上面那个有力量,因为有白术了。但是治这个悸烦不跟上面,上面茯苓用量是独多呀,你看那茯苓用多少,茯苓是半斤,这个茯苓才 4 两。

头眩晕得厉害,胃蓄水多,白术健胃健脾,这东西也不能这么看,胃里要停水呀用白术非常好,如果这个胃,拿现在的话说发炎,有炎性的病变,而且没有水,白术是有害而无益,白术这个药是温性药,据西医说也是有一种刺激性挥发油,能够刺激胃粘膜充血,要是发炎吃了更坏,所以古人用这个药,胃停水就是胃虚有寒嘛,水性寒嘛,所以你用白术就对了。

不是这个健胃药遇到胃病就可以用的,他这个是胃有停水而气冲、眩晕,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这种情况,用这个方子,这个方子也常用的很。

不是发汗后,不是吐下后,我们在临床上一般的头晕多属这个方子,尤其心跳、头晕,小便有时候也不利,但是不很大明显,再加上泽泻挺好。

如果有贫血的这种情况,贫血还头晕啊,也有这个方剂的情形,你可以合用当归芍药散也行啊,尤其女同志最多,头眩晕,有些贫血的现象啊,经血不利呀,你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

这个方子最常用,你不能单独守这个方子用,可以随便加减,你要是加上泽泻呢,那么就是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的合方,泽泻汤就是泽泻和白术两味药,我一般不用白术,用苍术,这我在临床上有个体会,这个白术不如苍术,古人不分白术、苍术,那么后世给分了,现在在临床上我觉得苍术要比白术好,白术好像有点燥似的。

这个方子也常用得很,一般头眩晕,没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古人有句话“怪病当问水”,这个神经官能病啊也是有停水的关系多,所以他无故眩晕,嗯……这类的病啊大概都是停水,气上冲,这个多。如果有恶心那就不行了,恶心那就是吴茱萸(汤)的那种情况,不恶心这种头晕、心跳,大概这个方子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