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古人这个大下就是指巴豆剂。巴豆剂古人常用的,究其实是个好药,但是巴豆剂呢是一个下寒的(方剂),它是个热药。所以经过大下之后,身热不去,药用的不对,不应该用这个热药来去热,热是不能去的。
“微烦者”,这搁个微烦,烦是栀子证,但是这里头搁个“微烦”这两个字就是暗含着有“干姜(证)”这种寒证。
这个大下呀,是误治了,寒热错综,所以既用栀子,又用干姜。栀子证是烦得最厉害了,他搁个微烦,当然这里头有干姜,由于大下伤中气了,伤胃了,同时寒也生了。
在这一段里头没说明,恐怕这个人有下利、呕逆这种情况,要不搁干姜干什么?所以这个热烦也不太明显,但是还有,所以用栀子、干姜,寒热并用,这个方剂呢,既有栀子证,又有干姜证。
干姜证我们知道了,呕逆呀,胃虚寒呀,或者有下利,干姜都可以治疗的。栀子呢,当然就治烦,烦热。所以经过误治之后,寒热错综,这个药也是寒热并用,这是不相悖。
现在有人说既用栀子,又用干姜,这没关系的,只要有这种证,这么用就不会错误的。没有干姜证,当然不能用干姜,没有栀子证,不能用栀子。
栀子是一个苦寒药,但是要有寒热错综的话,也可以与温性药配伍,意思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