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胡希恕先生讲:

微数,脉微而数。微者,血不足。数是有热。这就是虚热的一种病,津液虚而有热。慎不可灸,火也是热邪,火更助其热,一定要烦逆,热要往上,热逆于上。

追虚逐实,本来这个病是虚,因灸火的关系,越灸越虚,本来热实,继以灸火,更助其实。微数之脉,一方面是正虚津液虚;一方面是热实。津血越少,血散脉中,火气虽微,灸火之气,看着不怎么的,但是对虚热之证内攻相当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血热伤阴,这个血很难恢复。在《金匮要略》痉湿暍篇里面有这么一段“痉病,由灸传者难治。”就是这个意思,津液枯燥,肌肉不和,发痉挛。津液恢复,痉挛就好,由灸传,就是太阳病的时候,虚热的证候,灸者导致血气难复,痉就难好。和这一段是有关系的。

拓展:灸就是我们常用的灸法,利于艾灸的温热之性来治疗寒证,不利于热实,灸就是来治疗虚寒的方法。热实之证而以虚寒的灸法来治疗,因火而动,必然要吐血。治疗必须知道寒热虚实,必须掌握热要用寒治。热要是用热攻,比如艾灸,必造成误治。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

脉浮,病在表,太阳病,无汗的用麻黄汤,有汗的用桂枝汤,都是以汗解。如果用火灸之,邪无从出,这个邪本来汗从表解。因为灸,邪不得从表而出。灸不能发汗,反而因火而盛,外邪因火反倒更热。

麻黄汤证,体表充斥津液不得汗,热不能解,津液也不得出,热上亢,人身上的体液也不得汗,湿邪下注,所以这个病变成腰以下必重而痹,重,沉重,痹,痹而不仁,也可以疼。

表证的时候体液大量壅于体表,太阳病的时候,机体让大量体液壅于体表以发汗解除疾病,用火攻不得出汗,热不能解,体表的湿,体表的水分只能注入下半身,为痹。这是因火而造成痹证。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脉浮,故知汗出解。

先前讲过:阴阳自调者,必自愈也。表里没有什么大问题,仅仅是腰以下重而痹,没有其他的问题,如果津液恢复了,自然出汗就好了,所以欲自解者,必当先烦。凡是误治之后,身体要好过来,多少要发冥眩状态,这个烦也是冥眩状态的反映。烦乃有汗,烦躁之后出身汗就好了。

何以知之?怎么知道是这么出汗而好呢?脉浮,故知汗出解。由于火灸之后表不解,脉浮病还在外,所以它要自解,总得要自汗而解。如果不自解,据我看还用桂枝汤。如果吃完桂枝汤,热解了,腰以下还重而痹,那大概得用苓姜术甘汤。苓姜术甘汤治所谓肾着汤,主要治腰以下沉和痛。

脉还浮,表未解,邪无从出,如果自愈得话,也得出汗。烦躁,出身汗就好了。如果不自解,怎么治呢?解表,也得出汗。不然的话,身上的水气去不了。原文没有说治疗,但是治疗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