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工:指高明的医生。
[2]治未病:这里是指治未病的藏府。
[3]实脾:即调补脾藏之意。
[4]五常:即五行。
[5]风气:这里指自然界的气候。
[6]五藏元真:指五藏的真气。
[7]客气邪风:指不正常的气候,常为病毒侵袭人体之诱因。
[8]疢难:疢难即疾病。
[9]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10]膏摩:用药膏摩擦体表一定部位的外治方法。
[11]语声寂然:谓病人安静无语声。
[12]喑喑然:形容声音低微而不清彻。
[13]啾啾然:形容声音细小而长。
[14]吸促:指吸气浅短。
[15]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
[16]四时各随其色:指春青、夏赤、秋白、冬黑。
[17]前:指关前寸脉。
[18]后:指关后尺脉。
[19]卒:同猝。卒厥,是忽然昏倒的一种病证。
[20]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21]浸淫疮:是皮肤病之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
[22]阳病:是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
[23]阴病:是指属内部藏府的病证。
[24]咽:指咽中梗塞。
[25]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极是极度劳损的意思。
[26]檕饪:饪指饮食。
[27]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28]前:指午前。
[29]救:急先救治的意思。
[30]痼疾:痼疾,是指难治的久病。
[31]卒病:这里是指新病。
[32]所得: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
[33]所恶:所恶,指病人所厌恶的饮食居处。
[34]在藏:这里泛指在里的疾病。
[35]所得:相结合的意思。
[36]风病:指伤于风邪所致的疾患。
[37]拘急:指四肢筋脉拘挛强急。
[38]疮家:指素患疮疡,流脓失血,津液亏损的人,亦有谓疮与创同,指被刀剑所伤,失血过多的人,实则两者应都包括在内。
[39]卧不着席:形容背反张的状态。
[40]脚挛急:指下肢拘挛。
[41]龄齿:即磨牙。
[42]丹田:这里泛指下焦。
[43]取冷:是贪凉的意思。
[44]掣痛:就是抽掣而痛。
[45]中暍:即伤暑。
[46]前板齿:指门齿。
[47]后方:指百合鸡子黄汤。
[48]蚀:就是腐蚀。
[49]阴:指前后二阴。
[50]上部:指喉部。
[51]声喝:就是说声音嘶哑。
[52]下部:这里指前阴。
[53]鸠:鸟名,俗称斑鸠。
[54]四眦:指两眼内外眦。
[55]身痛如被杖:形容身如受棍打一样疼痛。
[56]风发:风,这里泛指邪气。风发,是指感受疟邪而发热。
[57]消息:观察的意思。
[58]癥瘕:指腹内的痞块。
[59]烦寃:郁闷不舒的感觉。
[60]不遂:不能随意运动。
[61]㖞僻:就是口眼歪斜。
[62]重不胜: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63]如水伤心:心主血脉。如水伤心,犹言水湿伤及血脉。
[64]黄汗:这里是指历节病中的伴发症状,是关节痛处溢出黄水,故曰“历节黄汗出”,与黄汗病的汗出色黄,遍及全身者不同。
[65]少阴:指手少阴神门脉,在掌后锐骨端陷中;足少阴太溪脉,在足内踝后五分陷中。
[66]盛人:即胖人。
[67]御:作“统驭”“统治”讲。
[68]四属断艳:是说四肢得不到气血营养。
[69]尊荣人:指旧时代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
[70]面色薄:指面色白而无神。
[71]卒喘悸:“卒”同“猝”。卒喘悸,谓病人稍一动作即突然气喘、心悸。
[72]阴寒:阴指前阴,这里的“寒”字应理解为肾的功能衰退。
[73]酸削:即“痠痟”,精虚不充骨,则两腿酸削不行。
[74]失精家:指经常梦遗、滑精之人。
[75]阴头寒:指前阴冷。
[76]梦交:梦中性交。
[77]痹侠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78]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腋下名马刀,生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瘰疬。
[79]漏下:有二义,一为妇女非月经期间的下血,淋沥不断;一为妊娠期间的下血,也称为“胎漏”。
[80]里急:指少腹有挛急感,但按之不硬。
[81]诸不足:指气血阴阳俱不足。
[82]风气:泛指病邪,这里是指风眩、风痹等病。
[83]浊唾:指稠痰。
[84]涎沫:指稀痰。
[85]脉之:即诊脉。
[86]脉微:微,非微弱之谓,这里可作“浮”字理解。
[87]过:作“至”字解,下“过”字同。
[88]舍:作“留”字解。
[89]浊沫:即上条的浊唾涎沫。
[90]始萌:指病的开始阶段。
[91]肩息:谓气喘抬肩呼吸。
[92]吐浊:谓吐出稠黏的浊痰。
[93]肺痈:即肺部壅塞。此“痈”字为“壅”字之借。
[94]浊唾腥臭:谓吐出脓痰有腥臭气味。
[95]目如脱状:是指两目外突,有如脱出之状。
[96]太过不及:脉盛的为太过,脉弱的为不及。前者主邪盛,后者主正虚。
[97]阳微阴弦:阳微,指上焦胸阳不足。阴弦,指下焦阳邪偏盛。阴、阳,是指脉之寸部和尺部。
[98]不得卧:指不能平卧。
[99]心痛彻背:即牵引性疼痛,其痛由胸牵引到背。
[100]胁下逆抢心:指胁下气逆冲胸。
[101]心中痞;“心中”应作“心下”理解。心下指胃,谓胃中有痞闷感。
[102]诸逆:谓停留于胃中的水饮或寒邪向上冲逆。
[103]心悬痛:指心窝部分向上牵引疼痛。
[104]两胠疼痛:“胠”字为“脚”字省文,“脚”为人体的整个下肢部位。两胠疼痛,即是两脚疼痛。
[105]痿黄:指面色枯黄,黯淡无神。
[106]啬啬:形容病人怕冷状态。
[107]中寒家:中,读平声。中寒家,指素来体质虚寒的人。
[108]谷气不行:指谷食不能消化。
[109]雷鸣:即肠鸣。
[110]切痛:痛之甚。
[111]闭:指大便不通。
[112]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是形容腹中寒气攻冲,皮肤突起如头足样的块状物。
[113]真朱:即朱砂。
[114]白汗:“白汗”即“魄汗”,指因剧痛而逼迫出的冷汗。
[115]身运:运,同“晕”。身运,是指身体动摇,不能自主。
[116]死藏:是说真藏脉。
[117]浮之:是说轻按。
[118]行常伛:经常曲背而行。
[119]如索不来:是说指下所按到的脉象,如绳索之悬空,轻飘游移,应手即去,不能复来。
[120]曲如蛇行:是说脉象如蛇行之状,曲折逶迤而不能畅达。
[121]蛊注:病名,发作时出现胸闷、腹痛等症。
[122]下重:是说身体下部沉重无力。
[123]邪哭:应为“邪入”,“哭”是“入”字之误。邪入,是指风邪入侵,是说无故悲伤哭泣。
[124]覆杯洁洁:杯中空无所有。
[125]乱如转丸:是形容脉象躁动,如弹丸之乱转。
[126]三焦竭部:是说三焦因阻竭而各部所属藏府不能各司其事,且不能相互为用而致其机能衰退。竭,与“遏”相通。
[127]噫:嗳气,这里指嗳出食气。
[128]坚:指大便坚硬。
[129]鹜溏:鹜即鸭,鹜溏是说大便如鸭粪样水粪杂下。
[130]素盛今瘦:谓痰饮病人在未病之前,身体很丰盛;既病之后,身体很消瘦。
[131]沥沥有声:水饮在肠间流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亦有形容为“辘辘有声”者。
[132]咳逆倚息:谓咳嗽气逆,不能平卧,须倚床呼吸。
[133]水:这里是指停饮。
[134]心下坚筑:是心下痞坚而悸动。
[135]支满:支撑胀满。
[136]双弦:是说两手之脉俱弦。
[137]偏弦:是说或左或右之一手脉弦。
[138]肺饮:指水饮犯肺,属支饮之类。
[139]内痛:指胸胁疼痛。
[140]黧黑:是黑而晦暗。
[141]虚者:指心下虚软。
[142]瘦人:即第二条“其人素盛今瘦”的互词。
[143]癫眩:癫,当作“颠”。颠眩,即头目眩晕。
[144]小便如粟状:小便排出粟状之物。
[145]弦急:即拘急。
[146]隐疹:即瘾疹,指皮肤上的小丘疹。
[147]痂癞:指疥疮类的皮肤病,因搔抓而结痂。
[148]俛:同“俯”。
[149]目窠上微拥:是说两眼胞微肿。
[150]颈脉:指足阳明人迎脉,在结喉两旁。
[151]脉出:指脉暴出而无根,上有而下绝无。
[152]下利:包括泄泻、痢疾。
[153]少阳:指和髎部位之脉,在上耳角根之前、鬓发之后,即耳门微前上方。
[154]脉卑:是说按之沉而弱,表示营血不足。
[155]状如炙肉:是形容咽中如有物阻塞。
[156]关元:任脉穴,在脐下三寸。
[157]年盛:指年壮之时。
[158]阳衰:指女子五七、男子六八之阳明脉衰之时。
[159]营卫相干:是说营卫不相和谐。
[160]聂聂动:是形容其动而轻微。
[161]里水:指前第五条所述证象。
[162]大气:指膻中之宗气。
[163]旋杯:即复杯。
[164]消谷:谓能食善饥。
[165]苦浊:指湿热,下“浊气”同。
[166]靖言了了:语言不乱,神情安静。
[167]心中如噉蒜虀状:胃中有灼热感,即心中懊憹之证。
[168]爪之不仁:搔抓皮肤,没有感觉。
[169]火劫其汗:谓用艾灸、温针或熏法,强迫出汗。
[170]两热所得:谓火与热相互搏结。
[171]肚热:谓腹中热。
[172]痿黄:即萎黄,谓身黄而不润泽。
[173]目睛慧了:谓目睛清明。
[174]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额上,指两额角部;陷脉,指陷中之脉。
[175]直视不能眴;眴,同“瞬”,即目珠转动。
[176]心气不足:这里指心阴不足。
[177]胃反:病名,后世又称为“反胃”。
[178]前后:这里指大小便。
[179]干呕:谓呕时有声无物。
[180]吐涎沫:谓吐出黏液与白沫。
[181]彻心中愦愦然无奈:指病人自觉胸中烦闷已极,有无可奈何之感。
[182]干呕,哕:谓干呕或哕。
[183]晬时:谓一周时,即一昼夜。
[184]气利:指频频矢气。
[185]积聚:这里指腹内的肿块,不活动者为“积”,活动者为“聚”。
[186]踹:指踹肠,即小腿肚。
[187]食臭:指食物的气味。
[188]平脉:是平和无病的脉象。
[189]阴脉:指尺部脉。
[190]宿有癥病:谓旧有癥积之病。
[191]漏下:经水停后,又续见下血,淋漓不断,谓之漏下。
[192]衃:指色紫黑而晦暗的瘀血。
[193]少腹如扇:谓少腹作冷如被风吹之状。
[194]子藏:即子宫。
[195]㽲痛:㽲痛,是腹中拘急,绵绵作痛。
[196]恶露:是分娩时应流出的瘀血。
[197]膀胱:这里泛指下焦。
[198]炙脔:肉切成块名脔,炙脔,即烤肉块。
[199]损分:指虚损而上下病异,应有分辨。
[200]奄忽眩冒:谓猝然发生眩冒。
[201]厥癫:昏厥癫狂一类的疾病。
[202]多嗔:谓时常发怒。
[203]带下:泛指妇人经带诸病。
[204]陷经:经气下陷,漏血不止之谓。
[205]敦:音对,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上下稍锐,中部肥大。
[206]生后:指产后。
[207]藏坚癖不止:谓胞宫内干血坚结不散。
[208]胞:与“脬”同,即膀胱。
[209]胞系了戾:谓膀胱之系缭绕不顺。
[210]阴吹:谓前阴出声,如后阴矢气样。
[211]正喧:谓其声连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