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里找到了天空。
——题记
广州的初秋不似北方的一般,竟没有丝毫萧肃的意味,只有当我走在上学途中,听见脚踩上落叶的那声清脆,才方知秋至。和煦的阳光不曾有退让的意思,但秋风一起,总要吹下片片黄叶,在大地上形成星星点点的斑。古人兴许认为秋天是一个深情的季节,于是这样称颂道: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后来的人们赋落叶以更深的内涵,常用它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我终究是在这时怀念起我的一位老师。
自我入大学以来,便听说英语是每个新生的必修课,因十二年义务教育带来的经验,我自然认为大多数教英语的,都应该是温柔细腻的女老师。犹记得第一堂大英课,在学校的钟声敲响之际,教室里走进一位已经半头华发的男老师,与之相对应的,是他黝黑的皮肤和无比黑亮的眼珠。显而易见,时光在他的脸上雕刻了许多痕迹,但这些皱纹的道道沟壑里,却透出浓浓的书卷气,使我第一次知道何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便是两年前初见薛学彦老师,他留给我的印象。
和以往的英语课不同,薛老师从来不是死板地教我们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他更多地意在培养我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印象中,他总是喜欢深情地回忆自己年轻时学习的美好时光。老师幼年家贫,没有好的学习条件,也不曾有机会获得太多资源,于那时的他而言,最珍贵的宝贝是一部老旧的收音机,只能循环地播报一段外文教程,即便如此,他也日日夜夜抱着不撒手,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自己的听力和口语。八零年代,经过三次高考的他,终于拿到了一纸改变命运的录取通知书。说到这儿,同学们似乎都能想象得到他回到家对母亲大呼“我考上大学了!”时脸上的雀跃与欢欣,正如那年九月的我们。
除了课堂上的交流,薛老师还十分关心同学们课下的学习生活。他时常带着可惜的语气说道:如今教育资源这样丰富,而许多学生却不懂得珍惜。为此,他将自己工作多年积攒下的资料,一并上传到云课堂中,供大家阅读、学习。即使薛老师只与我们相伴走过了短短的一年时光,但分离的日子里,他还在坚持为我们积攒资源,有外文小说、电影、教程等等,云课堂就像是一根看不见,却牢牢牵着我们的线,而他的关爱却像是看得见的阳光,绵延四季。
受老师对于学术的热爱影响,我在大二的时候辅修了英语专业,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看见他站在我身前的讲台上,为我再多讲一堂课,但这个想法却由于老师没有负责周末的课程,故至今仍未能实现。某天夜里我正为一道英语题目发愁时,便又想起了他。这时我发信息问他道,为了能让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是否能继续使用老师提供的资源。薛老师迅速地回复并给予我肯定的答案,同时他表示十分感谢我的信任,最后仍不忘鼓励我要坚持学习。台灯发出微弱的灯光原本让人困乏无比,可薛老师身上的光芒却在这一刻照进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