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三两,去皮) 芍药9克(三两) 甘草6克(二两,炙) 生姜9克(三两,切) 大枣7枚(十二枚,擘) 附子9克(一枚,炮,去皮)
【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主治】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脉浮细或浮弱,舌质淡,苔薄白。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表证未罢,故仍用桂枝汤解肌散邪,调和营卫。惟表阳不固,汗漏不止,故加附子以固表止汗。阳回津复,筋脉得以温煦柔润,则四肢自能屈伸。
【临床应用】
《千金方》治产后风虚 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即本方,附子用二枚。
伤风兼阳虚汗漏证
《本事方》载许叔微治一士人得太阳病,因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用桂枝加附子汤,三啜而汗止,佐以芍药甘草汤,足得伸。
又据《江苏中医》1959年5期介绍余无言曾治一顾姓病员,卫气素虚,皮毛不固,动则汗出,忽感风邪,始则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继则翕翕发热,头项强痛,腰臀酸楚,间以恶心,自汗淋漓。迁延两日,病势有增,四肢拘束,屈伸不和,手足发凉,十指尤冷,延余就诊,见其面带垢晦,劫手,缩足,自汗颇多,气息微喘。此太阳表证,卫虚未厥,必需一鼓而克之。否则顾此失彼,难免无肢厥脉沉之虞,乃处以桂枝加附子汤(桂枝9克,赤芍12克,炙甘草7.5克,熟附片15克,生姜4.5克,大枣10枚)一剂而痊。
【按】《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以上二例,一是太阳病发汗过多导致阳虚而表证仍未解,一是卫阳素虚而感受风寒,两者病因虽有不同,但病性和临床表现相似,故均用桂枝加附子汤而获捷效。
周凤梧老师在授课时,认为本方可治疗风寒痹痛。在此取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祛寒止痛。并可加麻黄以散寒通阳,黄芪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并防桂附之燥。若寒甚痛剧者,可加制川乌;下肢痛重者加钻地风、千年健、怀牛膝;腰背痛重者加续断、狗脊、桑寄生;夹湿者加苍术、苡仁。
【注意事项】本方主要作用在于调和营卫,扶阳固表,非回阳救急之剂。若元阳虚脱而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则非本方所能奏效,当用四逆汤之类以温壮元阳,挽救厥脱。
【评述】桂枝加附子汤是治太阳中风兼阳虚证的一个方剂。太阳中风证本应汗解,治不为法,而发汗遂漏汗不止者,余无言指出其因有三:一、再三发表,使大汗出,而虚其卫气。二、其人素本表虚,常自汗出,而再重发汗,以虚其卫气。三、本桂枝证而误服麻黄剂,使大汗出,以虚其卫气。确为体验有得之见,足供临床运用桂枝加附子汤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