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6克(二两,去节) 连翘15克(二两,连翘根) 杏仁9克(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15克(一升) 大枣7枚(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9克(一升,切) 生姜6克(二两,切) 甘草6克(二两,炙)

【用法】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其他药物同煎二次,分服。

【功效】宣透表邪,清泄湿热。

【主治】身热,恶寒,无汗,体疼,身目俱黄,肤痒,小便不利,苔薄黄腻,脉浮数。

【方解】本方是为湿热郁蒸发黄兼有表邪者而设。方以麻黄、杏仁宣肺气以散外邪;连翘、赤豆、梓皮清热利湿;姜、枣辛甘相合,调和脾胃。合之有宣散表邪,清泄湿热之功,是一首表里双解之剂。

【临床应用】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杨某,女,48岁。发热四天,恶寒未解,口渴而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泛泛欲吐,右胁作痛,今晨发现面目俱黄,苔白腻,脉弦数而浮,表邪未解,里有湿热,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外解表邪,内清湿热。方用:净麻黄3克连翘壳12克桑白皮15克赤小豆30克杏仁泥9克茵陈30克焦山梔9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上方服四剂后热退寒除,外邪已解,而湿热未清,方转茵陈蒿汤加减,服药一周,黄疸退尽,诸症消失。(录自《中医内科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按】《伤寒论》云:“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本例由湿热内蕴,兼感外邪,内外合邪,湿热在里不得宣泄,故用本方宣散外邪,清泄湿热,更加茵陈以助清解,则表里宣通,湿热有外泄之路,待表证一罢则转治里。笔者亦用本方治愈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多例。对肝炎初起伴有恶寒发热者,临床观察药后得汗,尿量增多则退黄尤速。

肾炎(湿热兼表型)

例1 王某某,女,4岁。面部微肿,发热恶寒,鼻塞咳,喉间痰声重浊,食少,小便色黄。尿检:红细胞(+++),脓细胞(+),管型0~2,蛋白(++),诊断为急性肾炎。脉浮滑,舌苔薄白稍黄,风水相搏,方以疏风宣肺,清热利水,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3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白茅根30克连翘12克桑白皮9克生姜6克泽泻6克车前草12克赤茯苓9克紫地丁9克鱼腥草12克。服上方二剂后,热退肿消,咳嗽亦减,小便增多,小便常规:红细胞(+),未见管型,蛋白(±)。原方继服五剂,诸症消失,小便化验尚见少量红细胞。

【按】本例证属“风水相博”,用麻黄、杏仁疏风宣肺,疏风重在解表发汗,宣肺亦可通阳利水;连翘、桑皮清热肃肺行水;生姜以散水气,并配合清热渗湿利尿,合用汗、清、利三法,表里分消,故取效较速。

例2 姬某某,男,45岁,干部。患慢性肾炎,脉大而数,苔黄而腻。患者八年前患皮肤湿疹,下肢多,鼠蹊部尤多,痒甚,时出时没,腰部有不适感,且有微痛,久治不愈。尿检:蛋白+++,红细胞25~30,有管型。中医辨证认为是湿疹之毒内陷所引起,中西医向以普通之肾炎为治,历久无效,因据病情,投予仲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祛湿毒,麻黄6克连翘12克赤小豆24克杏仁9克甘草6克生姜9克桑白皮9克大枣4枚。服四剂未有汗,加麻黄量至9克,得微汗,服至十剂后,湿疹渐浅,虽仍出,但出即落屑,而鼠蹊部基本不出,小便见清,易见汗,惟舌中心仍黄,脉数较缓,而大象依然,改用人参败毒散数剂后,湿疹基本消失。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15。(岳美中老师治验)

【按】岳老指出:此方原治瘀热在里之黄疸症,《类聚方广义》用治疥癣内陷,一身搔痒,发热喘咳肿满者,今用以移治湿毒内陷之慢性肾炎亦初步取得效果。他还以此方治一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中兼用甘麦大枣汤加生地、紫草、女贞子,旱莲草,三月余痊愈。

荨麻疹 《科技简报》1976年6期报道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地丁、地肤子、白藓皮治疗小儿丘疹样荨麻疹一百三十四例,结果一百二十五例痊愈,七例好转,二例疗效不明。最少服药二剂,最多服药十八剂。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失表,汗出不彻,湿热蕴遏于里,风湿相博,营卫不调,发疹于皮肤。故用本方加味以祛风寒,利湿热,调和营卫,凉血解毒除痒。如患儿金某某,女性,2岁。发丘疹如粟粒状,周围红晕,搔痒,面部较多,腰背和四肢丘疹散在,脉缓苔薄白。上方服五剂后,丘疹焦枯,痒除,唯面部未消退,续服五剂痊愈。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1期介绍用本方加僵蚕、荆芥之类治疗荨麻疹四例,效果尚满意。如黄某,男,29岁。两腿股内侧及两腿腘部疹如云片,搔痒,失眠,缠绵二年,效果不显,脉迟细,苔薄白,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僵蚕,服二剂,荨麻疹消失,续服二剂以巩固疗效,未复发。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院用本方加减治疗玫瑰糠疹十六例,偏风重者加刺猬皮、豨莶草、蕲蛇、甘草;偏热重者加生地、丹皮、银花、山梔、紫草、甘草;偏湿重者加薏苡、苍术、土茯苓、茵陈、蝉衣、甘草;偏血亏者加当归、白芍、熟地、白术、甘草。结果痊愈十四例,好转二例。(录自《新医药学杂志》1976.4)

此外,朱颜也介绍以本方加减治疗荨麻疹反复发作已二年的患者一例,连服十余剂而愈,随访二年未复发。(录自《中医杂志》1964.2)

【评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宣透外邪,清利湿热的作用,为表里双解之剂,仲景为湿热内蕴、兼感外邪的发黄证而设。据此,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初起兼有表证者,或黄疸轻症。若表邪已解,但湿热内蕴者,则非本方所宜。又,本方清热利湿的作用较弱,对于湿热较甚的黄疸应择用茵陈蒿汤、梔子柏皮汤之类,所以临床须注意此三方证的鉴别,尤在泾云:“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可谓得其要领矣。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