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猪苓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组成】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9克(各一两)

【用法】先煎四味,去滓,入阿胶烊化,分服。

【功效】滋阴清热利水。

【主治】阴虚水热互结而见发热,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得眠,咳嗽而呕,下利,舌质红,脉浮或细数,以及淋病,尿血,小腹胀满作痛等症。

【方解】本方为育阴利水之主剂。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清热利湿而不伤阴液,阿胶养阴止血而不碍清利,合而用之,可使水去热消,淋通血止。

【临床应用】

淋病 本方治淋病为中外医家所重视。如《方极》云:“猪苓汤治小便不利,若淋沥。”《方函口诀》亦云:“此方为下焦蓄热,利尿之专剂……故治淋病或尿血。”今人用以治疗急慢性泌尿系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以及尿路结石引起的尿痛、尿急、尿血等属阴亏水热互结者。

高某某,女性,干部。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尿镜检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白细胞等;尿培养有大肠杆菌。中医诊断属淋病范畴,是湿热侵及下焦。法宜清利下焦湿热。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汤。处方;猪苓12克茯苓12克滑石12克泽泻18克阿胶9克(烊化兑服)。水煎服六剂后,诸症消失。另嘱患者多进水分,使尿量每日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此病多属正气已伤、邪气仍实的虚实兼证类型,故嘱其于不发作时,服肾气丸类药物,以扶正而巩固疗效。

施某某,男性,53岁,印尼华侨。1962年4月16日初诊:患者述,两个月前开始左侧腰痛,尿血,经某某医院Ⅹ线摄片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相当于第三腰椎之下缘处有约0.8某0.5公分之结石阴影,同年三月,又进行泌尿系统静脉造影,结石下移至骨盆腔,估计距离输尿管口约5公分,因来求诊,疏以猪苓汤治之。处方: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12克滑石18克阿胶9克,水煎服。5月2日二诊:前方服十四剂,小便血止,尿转短赤,仍腰痛,一周前腹部平片检查,结石位置未动,因改服下方;金钱草60克滑石15克石苇12克冬葵子9克海金沙12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茯苓9克,水煎服。上方服近二十剂,结石排出,诸症消失而痊愈。

【按】以上二例为岳美中老师治验。笔者随岳老临证时,还见某军区一干部因患慢性前列腺炎数年,排尿不畅,来京求诊,岳老疏猪苓汤全方,服五十余剂,症情显著改善,惜当时未记病历。又《古方便览》载一男子患血淋二、三年,一日血大出,痛不可忍,顷刻二、三升,目眩不知人事,余即与此方,渐收效,不再发。《东郭医谈》亦载:“一男子下血,大小便不通,腹满欲死,医与四物汤加山梔黄柏之方,腹满仍甚,余与猪苓汤加大黄,小便始渐通。”此外,日人还用本方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肾结石,尿路结石、值得参考。

水肿 和田东郭《导水烦言》云:“满身洪肿,虽力按之,放手即胀起如故,其肿如是之甚,仍不碍其呼吸,气息如常者,是猪苓汤证也。又一种,肿势如前,虽腰以下满肿,而肩臂胸背绝不肿,呼吸如常者,亦可用猪苓汤。”我们认为本方所治之水肿病,其病机当属阴虚水热结滞所致。如慢性肾炎,若表现为小便不利(或尿量少),浮肿,口干咽燥,舌红,脉细数者,宜本方加减治之。

阴亏泄泻 素体阴虚而病水泻,或久泻伤阴,在治疗上因为“泻”,当利小便而实大便;又因“阴亏”,故宜兼养阴液,猪苓汤有滋阴利水之功,正合病情,但需随证化裁,切勿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注意事项】

1.方中阿胶系滋腻之品,若水湿内滞而无阴虚症象者应忌用。

2.本方毕竟是利水之功为多,若津伤太过而渴甚者,则非所宜,所以《伤寒论》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评述】猪苓汤与五苓散同属利水之剂,但同中有异,临床应用须注意区别,庶几无误。对此,岳美中老师辨析正明,他说:“猪苓汤以疏泄湿浊之气,而不留其瘀滞,亦可滋润其真阴而不虑其枯燥,虽与五苓散同为利水之剂,一则用术、桂暖肾以行水,一则用滑石、阿胶以滋阴行水。日本医生更具体指出治‘淋病脓血’,加车前子、大黄更治尿血之重症。从脏器分之,五苓散证病在肾,虽小便不利,而少腹不满,决不见脓血;猪苓汤证,病在膀胱尿道,其小腹必满,又多带脓血。”所论精辟,当细玩味。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