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9克(熬令呈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10枚(十二枚)

【用法】先煎枣,取液去枣,入葶苈再煎,顿服。

【功效】泻痰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支饮或肺痈,痰饮积于胸膈,肺实气闭,咳嗽喘息不得平卧,胸胁胀满,或兼浮肿,苔白腻,脉滑数或弦滑。

【方解】本方为治疗痰水壅肺之剂,方中葶苈子泻肺利水,化痰平喘,为主药;大枣缓中补脾,制葶苈之峻而不伤正,为佐药。痰水去则喘咳浮肿自愈。

【临床应用】

浮肿咳喘 《方极》云:“葶苈大枣泻肺汤治浮肿咳逆,喘鸣息迫塞,胸满强急者”。《方机》云:“治喘而不得卧者,又治一身面目浮肿,咳逆上气,喘鸣息迫者。”

《柳选四家医案》载某患者“浮肿咳喘,颈项强大,饮不得下,溺不得出,此肺病也,不下行而反上逆,治节之权废矣。虽有良剂,恐难奏效,葶苈大枣泻肺汤。”

【按】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今肺被痰气壅阻,清肃之令不行,通调水道无权,故令咳喘浮肿,方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开泄肺气,行水平喘。

《辽宁医药》1976年2期介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中医辨证属邪实气闭之实证,均收到较好效果,尤其在急性发作阶段,疗效更为显著。如患者邹某某,男,72岁。咳喘已数年,确诊为肺气肿。就诊时咳喘频频发作已三天多,形体盛,气短心跳,面色白,稍有红润,夜间咳喘尤甚,寐差,二便不利,呼吸困难,但尚能平卧,半卧位较好。脉浮滑数,舌质红,有中等黄苔。肺失肃降,痰湿内阻,投葶苈大枣泻肺汤,泻利肺气以救急,经服三剂,缓解而愈。

百日咳 唐某某,男,5岁。初起微热咳嗽,鼻塞喷嚏,继则咳喘加重,咳嗽剧烈而带痉挛性质,每次连续作咳几十声,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呼气喉间有“吼声”,夜间频繁发作,咳吐痰涎,诊身不发热,颜面浮肿,不能安卧,甚则吐出食物,已近一旬。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甜葶苈子9克大枣10枚木瓜9克,水煎频服。上方三剂服后,症状渐轻,精神振作,饮食增多。后以麦芽糖(每日30克),燉服而愈。

【按】《金匮要略》云:“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根据“异病同治”的精神,此方移治百日咳,是取葶苈子泄肺降逆,化痰止咳,大枣甘缓,复加木瓜之酸解痉缓急,故获显效。

《浙江中医杂志》7卷12期介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桑白皮、瓜蒌皮、苏子、白前、贝母等化痰降逆之品治疗百日咳痉咳期(痰热壅肺),若肺热而鼻衄者加茅根、黄芩;呕吐者加芦根、竹茹;热盛燔肺咳喘重者合麻杏石甘汤,疗效较为满意。一般四至六剂后痉咳即见减轻或消失。继进扶脾、健胃或养肺清金等以善其后。

胸腔积液 《山东中医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选编》介绍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苦葶苈、大枣、甘遂、白术、杭芍、桑皮、黄芩)随症加减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单纯中药组平均服药8.3剂,平均治愈日数19.6天,胸水全部吸收;中药加异烟肼组平均服药10.1剂,平均治愈日数14.8天,胸水全部吸收。

肺痈 《金匮要略》云:“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喻嘉言注曰:“此治肺痈吃紧之方也。肺中生痈,不泻其肺,更欲何待?然日久痈脓已成,泻之无益,日久肺气已索,泻之转伤,惟血结而脓未成,当急以泻肺之法夺之,亦必其人表证尽入于里,因势利导,乃可为功。”可见本方适用于肺痈脓未成,或已成的实证,可配合清热解毒排脓之剂,如银翘散、苇茎汤、桔梗汤等,以增强疗效。如脓成转虚,则非所宜。

【实验研究】葶苈子具有强心甙作用的特点,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录自《中药方剂学》,山东中医学院编)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泻痰逐水之剂,宜于形证俱实者,若肺虚喘促或脾虚肿满等症,以及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2.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以防引邪入里。

【评述】葶苈大枣泻肺汤仅由葶苈子、大枣二药组成,方虽简而药力专,只要对症投之,效果甚佳。为增强疗效,照顾全面,临床常配合其他方药应用,如痰饮咳喘,常与小青龙汤合用,收效更著。又,葶苈子有苦、甜两种,味甘者性缓,苦者性急,临床可根据病势轻重缓急,选而用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