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黄连6克(一两) 半夏9克(半斤,洗) 瓜蒌实15克(大者一枚)

【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清热化痰,开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心下,症见心下满闷,按之则痛,或呕恶,口苦,舌苔黄腻,脉浮滑。

【方解】本方为治疗小结胸证之主方。小结胸是由于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互结于心下所致。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热;半夏辛温,和胃化痰,两味并用,苦降辛开,善治痰热互结之证。再配以清热涤痰,开胸散结之瓜蒌,相辅相成,其效益著,用之可使热除痰消而愈。

【临床应用】

急性黄疸型肝炎 郑某某,男,成年。脾胃升降失司,湿热蕴结于内,面目周身黄染如橘,呕恶厌油,纳谷无多,胸满不舒,心中懊憹,时有鼻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24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3.5单位,麝香草酚絮状+++,硫酸锌浊度14单位,谷丙转氨酶348单位。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拟用小陷胸汤合小承气汤,泄热散结,通腑祛邪。川连3克全瓜蒌15克半夏12克,生军9克,芒硝9克(冲)甘草3克枳壳9克。连服十剂,黄疸明显消退,大便虽溏,而纳谷渐增,精神日趋振作,鼻衄亦止,一月后肝功检查已近正常,继进一贯煎加味善后而愈。

【按】是证病因郁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发黄,故用小陷胸合小承气汤除痰散结,清热泻下,俾脾胃湿热壅结之邪有清化外泄之机,乃得速愈。

时振声老师谈到应用小陷胸加枳实汤的指征,主要是:心下痞满拒按,大便干结,口粘口苦,舌苔黄腻,其中以心下痞满、拒按最为重要。多年来,观察了急性传染性肝炎(包括黄疸型,无黄疸型),符合小陷胸汤指征者二十七例,平均退黄天数26.4天,不符合小陷胸汤指征四例,平均退黄天数32.5天,认为精确的辨证有助于疗程的缩短,并比较了小陷胸加枳实汤、茵陈蒿汤及五苓散三方的退黄情况。结果是对于轻型患者三种方剂退黄效果都很好,尤其是小陷胸加枳实汤及茵陈蒿汤在半月内黄疸消失;对于中型,小陷胸加枳实汤和茵陈蒿汤较好,在一月左右黄疸消失;对于重型,则似以小陷胸加枳实汤为优。

胃窦炎(胃脘痛) 张某某,男,军人。1975年10月9日诊。患者喜饮酒,两个月前开始感到每酒后胃脘胀痛不适,渐至食后亦胀痛堵塞,其后不时发作,夜眠常因痛胀而醒,饭量大减,不敢食辣饮酒,曾服胃舒平等西药,效果不显,X线钡餐透视确诊为胃窦炎。便结如羊矢,现已五六日未行;诊其脘部拒按,脉浮缓而虚。用小陷胸加枳实汤。黄连6克半夏9克全瓜蒌9克枳实6克。10月27日二诊,前方服三剂,饭后及夜间脘痛减轻,惟怕冷,右脉滑大而缓,便仍稍干,此脾胃正气仍虚,寒热杂邪未能退去,改与甘草泻心汤加吴萸、柴、芍、龙、牡,阴阳并调得愈。1976年2月1日来信云:愈后两个半月期间脘痛未发,食欲明显增加,辛辣亦不复畏。(岳美中老师治验)

【按】《伤寒论》云:“小结胸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例良由平素嗜酒,热邪内结,胃气受阻,逆而作痛,故岳老用本方清泄邪热,开其郁结,使脘痛得松,次诊寒温并用,亦贴病情,若非辨证精确,一闻胃痛即香燥理气之品频投,于此症情,则犹抱薪救火也。

临床常用本方加山梔焦六曲枳实薤白制香附之类治疗急慢性胃炎属痰热互结者。

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因本方具有清热化痰、开胸散结作用,故对痰热型气管炎和哮喘,随证加入杏仁浙贝鱼腥草葶苈子银花连翘之类,每有良效。《医药科技简报》(宁波)1976年5期介绍本方合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痰热型哮喘十例,获得较好的疗效。

胆囊炎 陆某某,女,45岁。自1961年4月间每隔三、四月,发胸胁及胃脘疼痛一次,且伴有寒热,吐蚘,间现黄疸,情绪不安,善怒易躁。半月前,又因胸脘剧痛吐蚘,入某某医院,经培养十二指肠引流液,有大肠杆菌。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在症状基本控制后,转中医治疗。现症:面目微黄,胸闷且痛,喉中窒,欲泛呕,心中觉热,善太息,甚或悲伤欲哭,口苦纳减,便秘,午后尚有微热,舌苔中黄,边白腻(舌面上尚见虫点),脉象弦细带数。辨证:犹入于膈,胆道不净,湿热互结,气机窒塞,以致胃失降和,蚘躁内动。立法:疏调肝胆,清泄湿热,佐以和胃安蚘。处方:瓜蒌半夏黄芩柴胡苏叶香附枳壳茵陈山梔茯神,仲景乌梅丸。服七剂后,黄疸消退,微热已净,胸闷亦宽,胃纳转佳。(潘澄濂老师治验)

【按】潘老师治疗胆囊炎,对湿热互结,胆汁郁滞,胃失和降者,常以小陷胸汤合疏肝利胆之品而获效机。本例因合并胆道蛔虫症,故在小陷胸、小柴胡、瓜蒌薤白汤合化的基础上,复加乌梅丸安蚘,合之而成宣化湿热,疏泄肝胆,和胃安蚘之剂。

此外,还有介绍本方加减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引起的胸痛(合香附旋复花等),肋间神经痛(加延胡郁金赤芍枳实甘草等)等属痰热互结证者。

【注意事项】本方药性苦寒,故寒痰结实者忌用,脾胃阳虚者亦慎用。

【评述】小陷胸汤证的病因病机是热邪内陷与痰饮互结,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胃(“心下”正是胃脘部位)。因本方既能清热化痰,开胸散结,又能宣化湿热,降逆止呕,故临床多用于呼吸系和消化系的炎症病变,如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以及胃炎、胆囊炎等病症。

《伤寒论》有大结胸、小结胸证之别,治法亦有大、小陷胸汤之异。所以两者必须注意鉴别。张兼善曰:“从心下至少腹石硬而痛,不可近者,大结胸也;正在心下,未及胸胁,按之痛未至石硬,小结胸也,形证之分如此。盖大结胸者,是水结在胸膜,故其脉沉紧;小结胸者,是痰结在心下,故其脉微滑。水结宜下,故用遂、葶、硝、黄;痰结宜消,故用瓜蒌、半夏”。我们体会,大、小结胸证的辨别要点:在病因病机上,大结胸证是邪热内陷,与水互结,小结胸证是邪热内陷,与痰互结;在病变部位上,小结胸证在“心下”,大结胸证不仅在“心下”,而且延及胁腹;在临床症状上,其主要不同点,当在大结胸为石硬而痛不可近,小结胸为按之则痛。由于病有轻重缓急之不同,故一则以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一则以小陷胸汤清热化痰散结,诚如张令韶曰:“汤有大、小之别,证有轻重之殊”。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