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15克(八两) 大黄12克(四两) 枳实15克(五枚)

【用法】先煎二味,再入大黄,二次分服,以利为度。

【功效】行气消胀,通便去积。

【主治】实热内结,气滞不通,症见腹满胀痛,大便秘结,胀重于积,苔黄腻,脉沉实,或沉涩有力。

【方解】方中以厚朴为主药,行气泄满;辅以大黄、枳实,去积通便。合之而成行气通下之剂。

【临床应用】

肠功能紊乱 张某某,男,47岁。1973年3月就诊。大便如羊屎,数日一行,已经四、五个月,腹中胀满不舒,腰部如有物箍紧感,左少腹更是胀满难受,食欲时好时坏,每因怕食后更腹胀而不敢进食,四肢无力,容貌外观壮实,舌苔白厚腻,中心更甚,脉沉细涩尚有力,经钡剂灌肠检查,钡在小肠传送正常,而入结肠后(尤其下行结肠),传导缓慢,据此西医诊断为“肠功能紊乱症”。辨证:肠间气滞。治法:温通气滞。处方:川厚朴24克枳实9克大黄9克(泡水冲服)炒莱菔子15克,三剂。复诊:大便见畅,腹胀见减,舌脉如前。原方大黄改为12克,厚朴改为18克,加台乌药15克广木香9克。三剂后大便得泻数次,腹中舒畅,苔腻全化,精神饮食正常,恢复工作,后来复发,惜未再作钡检。(张海峰老师治验)

【按】《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是知肠腑以通达为用,以承降为能。本例腹胀,大便如羊屎,脉虽沉细尚有力,责之气滞,糟粕内积,前人有谓:“食入胀加,治在通腑”,故主以厚朴三物汤行气通下,胀满得除。

肠梗阻 《中医杂志》1964年1期介绍治疗二例肠梗阻,方剂为本方加木香、元明粉、麻仁、蒌仁、莱菔子、陈皮等,并服花生油60毫升,以助药力,结果均于药后出现一时性腹痛加剧,矢气频转,随即排出秽臭粪便甚多,诸症顿除。

痢疾 《类聚方广义》谓本方“治痢疾,腹满甚,里急后重者”。盖痢疾腹满,主要由肠腑气滞,湿热蕴结所致,厚朴苦温燥湿,行气除满,枳实、大黄破积导滞,正合本症病机,亦即通因通用法也。

【注意事项】本方为行气通下剂,易伤正气,凡体虚、孕妇或脾胃虚弱者忌用或慎用。

【评述】《金匮要略》云:“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所谓“痛而闭”,其病机为腑气不行,中有积滞,故用厚朴三物汤行气消胀,通便去积。从方剂组成来看,本方与小承气汤药物相同,但主药分量不同,故主治亦随之有异。小承气汤重用大黄而为主药,故其作用主要在于攻下;厚朴三物汤重用厚朴而为主药,故作用主要在于行气消胀,诚如尤在泾所说:“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同。但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可谓一语破的。仲景方配伍之严密,于此可见一斑。

对于本方的应用,叶橘泉医师指出以腹满、心下痛或腹痛呕吐,大便不通为目的。应用于腹膜炎、肠梗阻、肠充血,食物酸酵性肠炎、下利后重腹胀等病证。可资临床参考。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