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9克(三两) 附子12克(三枚,炮) 细辛4.5克(二两)

【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

【主治】寒实内结,胁腹偏痛,大便不通,肢冷畏寒,舌苔白腻,脉沉弦而紧。

【方解】本方为温下的代表剂,适用于素体阳虚,阴寒积聚,肠道传送无力的大便秘结。方中用辛热之附子温经祛寒,辅以细辛,温散寒邪,使驱寒之力更著。寒实积聚于里,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除其实,故又配大黄以泻下通便,使寒实俱去。方中大黄虽属性寒之品,但有温热之附子、细辛相制,故全方功用仍在温通攻下,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肠梗阻 皮某某,男,43岁。腹部剧痛,腹胀如鼓,大而且硬,肠鸣恶心,愈痛愈胀,愈胀愈痛,痛苦难忍,大便二日未行,虽欲矢气亦不可得,呕而不能食,食已即吐。面色苍白无华,神疲不欲言,腹胀大如鼓,两腿足均肿,按之窅而不起,肿及阴囊。语声低而无力,呻吟。脉沉细,重按则略现弦紧,腹大,叩之如鼓音。X线检查:腹部透视,见左右上腹有明显积气,可见二、三个液平面,诊为不全性肠梗阻。中医辨证:为寒凝中土,气滞不通,虚中挟实,以通阳散寒,温下兼扶正法。处方:人参9克干姜9克川椒目9克细辛6克附子15克,川军9克。方中加葡萄糖以缓大黄之苦。服第一煎药,因呕吐未能存留,服第二煎后未吐而痛减,翌日大便一次。复将原方加川军3克,又进一剂,便通,腹痛、呕吐均止,腹软,精神转佳,亦能进食,突发之症得以缓解。(录自《中医杂志》1964.11)

【按】肠梗阻按中医辨证有属实热阻滞,也有属寒实内结者;有邪正俱盛,也有正虚邪实者。本例诊断为寒实阻滞,虚中挟实,其辨证的着眼点在于面白神疲,语声低微,脉沉细,重按弦紧。故取大黄附子汤合大建中汤温下而兼扶正,乃获效验。

胆道蛔虫症 李某某,女,34岁。既往有胆道蛔虫病史,刻下因食生冷突发右上腹钻顶样绞痛,蜷曲肢体,辗转不安,周身出汗畏冷,手足不温,呕吐一次系所食之物及蛔虫一条,腹部满痛,手不能按,大便两日未行,舌质淡,苔粘腻,脉象弦紧,良由胃中积冷,鱿虫上扰致成蚘厥,先用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大黄9克(后下)附子9克(先煎)细辛3克。药后大便得行,疼痛得止。再进一剂,饮食如常,后用药物予以驱虫。

【按】本方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在温阳通便故配大黄,一在温经发表,故配麻黄,一药之更,主治各异,仲景用药微妙之处,于此可见一斑。

痢疾 丁某,男,48岁。素体阳虚,夏秋间因饮食不节,积滞内停,下痢冻积色白,腹痛肛坠,滞下不畅,窘迫异常,腹胀满拒按,畏寒,舌苔白浊腻,脉弦紧。辨证为寒湿滞下。遵《内经》“通因通用”法,以温下为治。用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酒炒)、熟附子各9克干姜6克细辛1.5克川朴6克枳实9克。两剂,下利较畅,腹痛肛坠减轻,初见泻下白冻颇多,继则大便渐正常。续以原方加减,并减其制,连服三剂,遂告痊愈。(张德超医师治验)

【按】痢疾古称“滞下”,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伤气伤血之各异。本案素体阳虚,积滞内停,伤于气分,致成寒实滞下,故症见下痢白积不畅,里急后重,腹胀满拒按,舌苔白浊腻,脉弦紧等一派寒实症象。寒实滞下,非下不能去其积,非温不能祛其寒。因而采用温下积滞法,符合《金匮要略》对寒实内积“以温药下之”之训。考吴氏《温病条辨》对滞下治法曾云:“白积,加附子、干姜、细辛,温经祛寒,厚朴、枳实消胀泄满。”本案由于方症合拍,故能奏效甚捷。若不辨清症情寒热虚实,贸然投以苦寒清热之剂的套方以治痢,未有不僨事者矣。

乳蛾咽喉肿痛 一般治疗乳蛾咽喉肿痛(相当于现代急性扁桃体炎)多用清凉解毒,范文虎认为本病不尽属于火,乃创本方:生大黄三钱淡附子一钱细辛三分元明粉三钱姜半夏三钱生甘草一钱,命名曰“家方”。凡乳蛾之舌苔白,质微红,及有其他寒包火征象者,用之常一服热解而肿痛愈。(录自《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按】少阴经脉循喉咙挟舌本,虚热循经客于少阴,复因寒邪郁闭不得其解,范文虎制方宗《伤寒论》之精神,疏利宣解少阴之经脉,颇有见地。

副睾丸炎 岳美中老师经验:睾丸肿痛,或牵引少腹奇痛,中医治疝之药率用川楝子、小茴、青木香、橘核、荔枝核,山楂,元胡等,轻症疝气相当有效,甚则用附子,其效亦卓著。然以余之经验,最效之方则为大黄与附子合剂,此种用药系合大热大寒同时并用,纵有古方未免骇俗,然余实已经数十年之临床经验,以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疝气之药中迅收特效。

此外,尚有介绍本方化裁治疗肾炎氮质血症、尿毒症,有一定的疗效。

【注意事项】本方为温下剂,适用于阳虚寒实积聚于里,属正虚邪实之证,若实热内结,正盛邪实者,殊非所宜。

【评述】《伤寒论》中的桂枝加大黄汤和大黄附子汤为后世温下剂的祖方。如《千金方》的温脾汤(大黄、熟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即从本方脱胎而出,其组方更为全面,临床常用于寒实积滞而致的便秘、痢疾等病症,近年有报道用于肾炎氮质血症、尿毒症属于脾肾阳虚,寒实内结者。

腹痛便秘是大黄附子汤证的主要症状。因此,本证的预后良恶,当视服药后大便是否通利为转移。正如《金匮要略释义》指出:“本条证候的预后关键在于服温下剂后大便是否通利为定。因为寒实内结,阳气已伤,是邪实正虚的局面,与承气汤证的纯为邪实者不同。服温下剂后大便通利,可转危为安;如药后大便不通,反增呕吐,肢冷,脉搏转细,是病势已趋恶化。”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