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白通汤

《伤寒论》

【组成】葱白四茎(四茎) 干姜9克(一两) 附子9克(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驱阴通阳,宣通上下。

【主治】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赤烦躁,脉沉微。

【方解】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组成,是为少阴虚寒严重,阳气下脱而下利者所设。因本方证较四逆汤证严重,阴盛格阳,故方中除用干姜、附子驱寒回阳外,配以善于急通上下阳气之葱白,使之迅速而更好地发挥药效。不用甘草者,恐甘草缓姜、附之性,反掣急救回阳之肘也。

若阴阳格拒更甚,出现下痢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躁者,可于本方中加人尿一小杯(五合),猪胆汁一匙(一合),咸寒苦降,从阴引阳,使热药不致为阴寒格拒,名“白通加猪胆汁汤”,此即《内经》所谓“热因寒用”之意也。

【临床应用】

阴盛格阳证 王左,灼热旬余,咽痛如裂,舌红起刺且卷,口干不思汤饮,汗虽畅,表热犹壮,脉沉细,两尺空豁,烦躁面赤,肢冷囊缩,显然少阴证据,误服阳经凉药。苟读圣经,何至背谬若此?危险已极,计惟背城借一。但病之来源名目,虽经一诊道破,尚虑鞭长莫及耳。勉拟仲圣白通汤加猪胆汁一法,以冀挽回为幸!淡附子二钱细辛三分怀牛膝一钱葱白三个上肉桂五分左牡蛎七钱猪胆汁一个,冲入微温服。(录自《张聿青医案》)

【按】本例病情危重复杂,其汗出,壮热,咽痛,面赤烦躁,舌红起刺且卷等症候,似属实热,然脉沉细,两尺空豁,口干不思汤饮,肢冷等,又为一派阴寒内盛之象,是知热为假热,乃阴盛格阳所致,故仿白通加猪胆汁汤意,回阳破阴,收纳浮阳,惜乎未载效否。

吐泻后脱阳 大吐泻后,面色无神,虚寒厥冷,其冷发自指里,心下膨满烦躁。夏月霍乱,亦间有此等症,脉微欲绝,世医虽知用附子理中汤等回阳之剂,而忘治其心下之膨满,故投药不效。此时用此方,胜参附理中十倍。大吐泻后,心下所以痞塞者,以脾胃暴虚,虚气与余邪搏结,聚于心下故也。用此方以附子、干姜回阳,猪胆压痞塞,葱白温下元,人尿之镇坠下行,引肾中欲飞腾之阳气归源,一方而四能备,仲景方之精如此。奈世之盲庸视而弗见也。此方不但治霍乱吐泻,凡中风卒倒,小儿慢惊,其他一切暴卒之病,脱阳之症,皆建奇效,要以心下痞塞为标准耳。(录自《餐英馆治疗杂话》)

【按】仲景以少阴病阴盛于下,格阳于上而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此以阳虚心下痞塞而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可谓是使用白通加猪胆汁汤的新发展,也是灵活运用经方的范例。

雷诺氏病 赵某某,男,30岁。患者于1951年在成都读书时突感双脚冰冷,1955年更见厉害,冬天不能离火(摄氏22度就要烤火),鞋袜烤焦仍不觉暖,热天一点也不能沾凉风。中医诊为气血不足,曾服温补药品,如干姜、附子、鹿茸、肉桂等,但无反应。后来又认为系严重的风湿病,服三百剂祛风湿药,亦未见效。嗣经某某医院诊断为“雷诺氏病”,作封闭疗法,住院医治月余,亦无效果。1956年11月6日来院医治,院内诊断为严重寒厥症,给服白通汤并加重其剂量。1957年1月30日止,先后共服白通汤十三剂,药量加重(这一阶段所用附子除第一周用四两外,余均系半斤)。患者1957年2月8日来院感谢说:“截至目前为止,我的病已收效十之八九。服药期间足温暖,在间断停药时,晚上足就感冷。白天如果三小时没有烤火,脚虽然冷,但基本上已好转。”1957年2月21日至8月14日患者又继续服药十四剂,病即痊愈。1957年10月5日至1958年2月23日(1957年4~9月未服药),因时属冬令,脚背又显冷,同时又遗精,复来就诊,仍用白通汤另加补肾固精药等,计服十九剂,脚冷遗精均治愈。(这两阶段所用的生附子每剂最高者已加至一斤),总计三个阶段的治疗,共服白通汤四十六剂,共用生附子472两(平均每剂用10两余),干姜72两(最多者每剂用至3两),葱白606根(平均每剂13根,多至20根),其中每剂用生附子一斤者共十二剂,12两者四剂,半斤者二十八剂,4两者二剂。剂量系由少到多陆续增加的,煎时先煎生附子2小时,再下余药。(录自《哈尔滨中医》1960年第2期)

【按】本案使用白通汤,亦取其扶阳抑阴,通阳回厥之功。更可见本方的应用范围只要辨证得当,不必限于“少阴病下利脉微”两证,而对于手足厥冷证亦显好的效果。这对于应用仲景方很有启发。惟本例姜、附剂量特大,正是有胆识处,但亦需考虑到用药的地区性,特别要注意煎服法,否则易引起附子中毒。

【注意事项】服白通加猪胆汁汤后,可有二种转归,其一是“脉暴出”(即由原来厥逆无脉,变为突然浮大躁动,重按则无),是阳亡阴竭,孤阳无根的凶象,预后恶劣;其二是脉“微续”(即脉搏由无逐渐恢复),是阳气渐复,阴寒渐退的吉兆,预后尚良。

【评述】《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本条叙证甚简,临床单凭“下利”一证作为应用白通汤的指标当然是不全面的。条文中既言“少阴病”,则知本证还包括脉沉微,恶寒,四肢厥冷等症候,但与四逆汤证又有不同,何以见得?这可以从两方药味组成来分析。白通汤是由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而成,如前所述,去甘草是恐缓姜、附辛热回阳之性;加葱白是取急通上下阳气,所以本证还当有面赤烦躁等戴阳现象。由此可见,白通汤和四逆汤证,虽同属少阴阳虚证,但在程度上则有差异,前者已出现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的情况,而后者纯属阴寒,故白通汤证较四逆汤证为重。

日本山田氏认为,白通是人尿的别名,此方应加入人尿为主药。按方龙谭说:“童便能使阴与阳合,血气和平。”加入此药,对于阴阳格拒的证候,疗效当更胜。至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其阴盛阳格的程度比白通汤证尤为严重,故加入人尿、猪胆汁之咸寒苦降,从阴引阳,以防止对热药的格拒,更好地发挥回阳救逆之效,这是《内经》“热因寒用”,“甚者从之”治疗原则(即“从治”法或称“反治”法)的具体运用,寓意是很深的。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