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

【组成】黄连9克(四两) 黄芩6克(二两) 芍药9克(二两) 鸡子黄2枚(二枚) 阿胶9克(三两,一云三挺)

【用法】先煎前三味,煎二次,以药汁烊化阿胶,再入鸡子黄,搅匀,分服。

【功效】育阴清火。

【主治】阴虚火旺,心肾失交,心烦不寐,口干咽燥,舌红绛少津,脉细数。

【方解】本方是为肾阴不足,心火独亢而设。方用黄连、黄芩降火除烦;白芍、阿胶滋阴养血;鸡子黄则既能泻火之有余,又能补阴之不足。五味合用,共奏滋阴降火、除烦安神之功,故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心烦不眠,颇为合拍。

【临床应用】

失眠 潘某某,女。失眠多年,证见头晕而眩,面部升火,心烦,卧则更烦,不能安于枕席,口干易汗,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良由肾水不足,阴亏于下,心火上炎,阳亢于上,阳不入阴使然。用黄连阿胶汤加味。黄连6克黄芩9克白芍9克上肉桂1.5克,甘草、龙牡各30克浮小麦30克阿胶9克(烊化和服),鸡子黄一枚搅匀和入。

【按】此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而致心烦不寐,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味,意在育阴清火,使既亏之真阴得以滋补,上亢之虚阳得安其位,如是则心肾交泰,自能入寐。

便血 鼻痒心辣,大便下血,形瘦,脉小而数,已经数年。黄芩、阿胶、白芍、炙甘草。(录自《柳选四家医案》)

【按】《张氏医通》云:“黄连阿胶汤治热伤阴血便红。”本案叙症虽简,但从下血而兼见形瘦,脉小而数来分析,谅由阴虚阳亢、热伤血络所致。故取法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清火,宁络止血。

阳强遗精 肾水不足,君火上炎,相火下炽,心中如燔,舌光如柿,阳事易举,阴精易泄。拟清君火以制相火,益肾阴以制肝阳,所虑酷热炎蒸,恐药力无权,将亢阳为害,而增剧耳。川连(盐水炒)、黄芩、黄柏、阿胶、生地、甘草、鸡子黄,另大黄三钱研末,将鸡子一个破头纳入大黄三分,蒸熟,每日服一个。

再诊:投苦咸寒,坚阴降火,以制亢阳,心中之燔灼与舌色之光红俱减三分之一,然上午之身热如燎者未退,素纳食颇增,苦寒可进,再望转机为妙。川黄连、阿胶、生地、元精石、黄芩、甘草、元参、蛤壳、鸡子黄。

三诊:舌干红,知饥善食,水亏阳亢,土燥于中,咸苦坚阴之剂虽衰其燔亢之势,而未尽除其焰,时当炎暑,湿热与相火蒸腾,拟复入清中固下祛湿之法,仍不出咸苦之例。洋参、石膏、知母、甘草、麦冬、川连、阿胶、生地、蛤壳、黄柏、猪胆汁丸每朝服三钱。(录自《柳选四家医案》)

【按】此证君相火亢,肾阴受灼,精关不固,故阴精易泄。方用黄连阿胶汤化裁,以苦寒之品泻心火而坚肾阴,以咸寒之属滋肾水而制亢阳,火清阴复,则精关自固,遗精之患,自可向愈。

【评述】黄连阿胶汤是为少阴病热化证而设。所谓少阴热化证,其病机是邪热深入少阴,肾水被灼,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偏亢,神不安藏,故出现“心中烦,不得卧”等症状,所以仲景立黄连阿胶汤,苦寒与咸寒并用,苦寒上泻心火,咸寒下滋肾水,俾心肾相交,坎离既济,心烦不寐可解,此即“泻南补北”的治疗方法,并为后世滋阴清热法开了先河,对温病治疗学的影响更为深刻。如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用本方治疗“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心中烦,不得卧”,即导源于此。现在临床可用此方治疗神经官能症不寐属阴虚火旺者,亦可治久痢耗伤阴血,以及急性热病后期阴液亏耗,邪热未清而见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等症候。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