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12克(一两) 甘草3克(半两,炒) 白术9克(七钱半)黄芪15克(一两一分,去芦),大枣3枚(擘) 生姜4片
【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益气实脾,利水除湿。
【主治】风湿表虚,身重,肢节疼痛,麻木,汗出恶风,或风水,肢体浮肿,腰以下肿甚,小便不利,舌淡红苔白,脉浮虚。
【方解】肺脾气虚,卫表不固,风湿或风水羁留肌表,故以善于祛风利水、除湿止痛之防己及长于益气固表的黄芪为主药;配白术、甘草健脾祛湿以助防己利水;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助黄芪实表。本方祛风与固表之药同用,健脾与利水之法俱备,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配伍严谨,药简效宏。
【临床应用】
风水 傅某某,男,40岁。患风水症,久而不愈,于1973年6月25日就诊。患者主诉: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汗出恶风,切其脉浮虚而数,视其舌质淡白,有齿痕,认为是“风水”。尿蛋白(++++),红白细胞(+),诊断属慢性肾炎。下肢沉重,是寒湿下注;浮肿,为水湿停滞;汗出恶风,是卫气虚风伤肌腠;脉浮虚数,是患病日久体虚表虚脉亦虚的现象,选用防己黄芪汤。汉防己18克,生黄芪24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水煎服,嘱长期坚持服用。1974年7月3日复诊,患者坚持服前方十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服两个月,蛋白尿基本消失,一切症状痊愈。惟体力未复,可疏补卫阳,护肝阴,兼利水湿,用黄芪30克,白芍12克,桂枝9克,茯苓24克,以巩固疗效,并恢复健康。(岳美中老师治验)
【按】本例浮肿,汗出恶风、舌淡、脉浮虚,显系气虚水停所致,故用防己黄芪汤益气行水而取效。岳老一贯强调治慢性病贵在守方,此即一例。
湿痹 李某,脉小弱,当长夏四肢痹痛,一旬之后,筋骨不甚舒展,此卫阳单薄,三气易袭,先用阳明流畅气血方:黄芪、生白术、汉防己、川独活、苡仁、茯苓。(录自《临证指南医案》)
【按】本案卫阳不足,长夏感受湿邪,致成痹证,故以防己黄芪汤加独活、茯苓益气祛湿,实为标本兼顾之法。
又,上二案一为风水,一为湿痹,症虽不同,但病机均为卫气不足,虚不胜湿,故均主以防己黄芪汤益气祛湿,达到利水蠲痹的目的。
【注意事项】
1.本方是治气虚风湿、水肿之证,若风湿、水肿属实证者,非本方所宜。
2.服药后宜衣被覆盖,“温令微汗”为佳,若出现“如虫行皮中”之状,此乃卫气振奋,风湿欲解之象,应加注意。
【评述】防己黄芪汤所治的风水、湿痹,属于表虚湿胜之证,据《金匮要略》载,本方证如兼胃中不和腹痛者,加芍药以缓急上痛;气喘者,加麻黄以平喘;气上冲者,加桂枝散寒以降冲逆;寒盛者,加细辛以温散寒邪。
本方目前临床常用于慢性肾炎、心脏病水肿;风湿病而属气虚湿滞或水停者,可随证配合五苓散、五皮饮之类、以增强利水除湿消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