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桂枝加黃耆湯

桂枝加黃耆湯出於《金匱》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及《金匱》黃疸病脈証並治第十五。本方在水氣病脈並治中共有條文三十二條,涉及本方者是二十九條。原文: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厲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盗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身生惡瘡。

若身重,汗出已輒經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本方在黃疸病脈証並治共二十二條,涉及本方者是條文中的第十六條,原文如下: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本方是為黃汗病或為黃疸病而設,其証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沉,其病機由於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而入得之,故設此方調和營衛,扶陽散邪。

【方藥】黃耆、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生薑

【方義】本方是桂枝湯加黃耆組成,桂枝湯通陽表,調和營衛,去邪除煩;黃耆扶脾陽固表,故全方能扶正袪邪。

臨床中凡屬表虚衛陽不固而變証各異兼水氣內停者俱投以該方治之。

張某某 女 40 醫院護士,住內臺二床 住院號:10850

1980 年 9 月 27 日,診斷風濕入院一月餘,低燒 37.8 度左右,始終不退,身有微汗,腿酸軟無力,不腫不痛,口中無味,飲食欠佳,平時易腹瀉。脈沉,苔白。

【辨証】表虚脾陽不固,水濕內停。

【治宜】調和營衛,扶陽袪邪。

【方藥】黃耆2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棗10g 生薑10g。三付。

1980 年 10 月 3 日,汗止,低燒退,雙腿酸軟好轉。原方三付病癒出院。

趙某某 女 30 某縣醫院醫生

1975 年 8 月 25 日,由丈夫伴隨來診主訴:患蘭尾膿腫併發盆腔膿腫已數月,因華西醫大醫生朗某某在本縣有教學點,因此做了蘭尾手及盆腔手術。術後盆腔傷口不癒合,一直有膿液流出,並一直低燒 37.3 度左右,繼後赴某中醫大學附屬醫院診治,持續服中藥二月餘無效。脈浮無力,苔薄白。

【辨証】營衛不調,氣虚不固。

【治宜】調和營衛,扶陽補氣。

【方藥】黃耆25g 桂枝10g 白芍20g 甘草6g 大棗10g 生薑10g。三付。

1975 年 9 月 2 日,患者丈夫陳某某(縣衛生局工作)持原處方來改方,並說:上次陪妻子同來診病後回家,共服藥五劑,現盆腔流膿基本癒,體溫也基本正常,目前在 37 度以下,精神大有好轉。以前某中醫大學的處方基本都是銀花、連翹、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劑,由於大有好轉,原方三劑加貽糖60g,兌服

【分析】桂枝加黃耆湯在《金匱》痙濕暍病脈証治中主要用於治水氣左內中黃汗病。在《金匱》黃疸病脈証並治中主要用於治療黃疸病,但是在以上兩例病案中都沒有黃汗及黃疸病証。從黃汗証之發病機理不外乎濕也:屬風,故發熬,汗出而渴,狀如風水者,謂面目浮腫也,汗粘衣,色正黃如柏汁,謂汗出粘黃也,脈自沉者,謂從水得之也,究其得病之由,以汗出入冷水中浴,則悽愴之寒入內,遏鬱汗液於肌湊,從土蒸化而出,故色黃色,此其一。又因汗出則元府開,入水則悽愴之寒水藏於腠理皮膚之中,則身腫發熱也。汗水沾衣如柏汁,則津液內竭,是以汗出而渴也。身腫雖狀如風水,但風水之脈不沉,汗不黃,口不渴為區別也。以上是以汗出外因一端而言,黃汗者,汗出之色黃,而身不黃與發黃之黃疸証不同,故兩者都列入金匮門。

黃疸病的發病機理相同,與黃汗病的表現不同而矣。諸黃家病,謂一切黃家病也,黃病無表裡証熱盛而渴者當清之:濕盛小便不利者,但當利其小便,假令脈浮則為在表,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

以上兩例病案均以桂枝加黃耆湯治之而癒,由此可知兩例病案都屬虛証範疇,濕証有虚有實,有發黃有不發黃。實証發黃,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黃已食如饑,但欲安臥,此為胃熱脾寒,寒則生濕或胃得風而熱,脾得寒則濕,濕熱內鬱則膀胱之氣不化,膀胱主一身之肌表,不化氣則濕熱無去路而成疸矣。此類疸色鮮明,証屬陽黃,方用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茵陳五苓散等,擇而用之。凡黃疸色暗如熏黃者屬陰黃,短氣少便自利,其証多虚方用理中湯、建中湯、桂枝加黃耆湯等擇而用之。由此可知,桂枝加黃耆所治之病亦在虚証範疇。桂枝湯在傷寒論中為開卷第一方,主治太陽病,脈浮緩、頭項強痛、發熱惡寒;汗出等証,關鍵在脈浮緩、汗出。其他很多非太陽病,只要符合表虚、營衛不調、脈相符均可治一切雜症,除桂枝湯外,我們再看黃耆的功效。黃耆:性溫,味微甘,能補氣兼能壯氣,善治胸中大氣下陷,發表藥同用,能祛外風,與養陰清熱藥用,更能熄內風也,謂主癰疽,久敗瘡者,以其補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潰膿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氣虚,小便不利而腫脹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婦女氣虚下陷崩帶者,可用之以固崩帶,其補氣之功最優。

上兩例病案都低燒不退,醫者用清熱解毒,不知病者營衛虚,更加氣虚,此乃陽氣外越,所謂辛溫除大熱,即指此類氣虚發熱也。第二例術後盆腔傷口不癒,且有膿性滲出液,數月之間始熱敗毒,藥証反投,故不癒,投以桂枝湯加黃耆,諸証悉癒,療效超越想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