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四、低血壓

張某某 女 45 塑膠二廠

1976 年 2 月 17 日,眩量,西醫診斷低血壓,雙臂及身軀多處出現皮下出血紫癍。脈沉,苔白。

【辨証】氣血不足兼瘀血。

【治宜】扶陽補血兼活血化瘀。

【方藥】小建中湯加當歸20g 桃仁10g 紅花10g 香附10g 川芎10g。二付。

1976 年 2 月 20 日,眩暈好轉,皮下紫癍消失部份,餘者色減淡,既然諸症好轉,乘勝追擊,原方再服。二付。

【分析】高血壓頭眩屬於氣血亢進,往往造成腦中風,腦血栓至中風癱瘓,治療必須首先降血壓,停止氣血上沖;低血壓則相反於高血壓,故低血壓屬於氣血不足,不能滿足腦海中的供給,陰陽失去平衡故頭眩。患者雙臂及軀幹多處皮下出現血瘀癍,足以說明氣血循環受阻,形成瘀癍,其原因很多不外乎外因內因兩大類,外因又有跌傷、碰傷等多種,內傷由於其他病變引起,或臟腑脾胃虚弱,循環遲緩,積久形成瘀阻,故此案仍以小建中湯為主,首先扶正建立中氣。中氣足血壓自會升驣,其中當歸、川芎又名佛手散,俱有補血活血的功效,桃仁、紅花是用於破血行瘀,其中香附屬於行氣,氣行血亦行,因此皮下紫癍很快消失,正氣扶故頭眩自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