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出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証並治上篇。本方是為表陽不固,汗漏不止而設。其証汗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其病機由於太陽病誤汗亡陽於外之變証,其因有三:其一、太陽病再三發汗,虚其表陽;其二、其人素體表虚,常自汗出,而重發汗;其三、本桂枝証誤服麻黃劑,設此方溫經固陽,以救表虚。

【方藥】附片、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生薑

【方義】本方即桂枝湯加附子而成。桂枝湯解肌散邪調和營衛,因表陽不固加附子,以固表止汗,表陽密則漏汗自止,惡風自罷,汗止津回則小便自利,四肢柔和矣。

臨床中凡屬表陽不固範疇,而變証各異的候,悉投以此方加減治之。

何某某 女 52 成都紡織廠

1981 年 6 月 13 日,長期背冷,經常感冒,最近打噴嚏、流清涕、無汗、惡風、四肢酸、小便灼熱。脈沉,苔白。

【辨証】素體陽虛,新感風邪。

【治宜】固表解肌。

【方藥】附片2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棗10g 生薑10g 滑石20g。二付。

1981 年 6 月 17 日,感冒癒,溲已不熱,背冷好轉。原方去滑石。二付。

【分析】桂枝附子湯的証治,主要是為表陽不固,汗漏不止而設。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等証的主要方,目前該患者並無漏汗不止,小便難等証,僅有惡風一証相同,為何仍用此方?該病員長期背冷屬少陰病。原文: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云:若口中燥渴,則以白虎湯主之。由此可知,該病長期背冷,平素該用附子湯,目前病員新感風邪,無汗,因有少陰病,故不得發汗,脈沉,病在少陰,不得發汗,這裡用桂枝湯是調和營衛,疏風解表,加附子是取附子湯中的主藥以溫少陰之寒,隨營衛散之,故藥後背冷好轉,為何此方中有加滑石,該病員目前新患太陽中風,已邪傳太陽之腑,故小便灼熱,可知邪熱已入膀胱,加滑石逐邪從小便而出,該病員從現象看感冒並不嚴重,由於素體陽虚,少陰証夾雜其中,臨証應全面考慮。慎之。

孫某某 女 67 家住點將台街

1992 年 2 月 14 日,數年來特別畏寒,冬天不敢出門,不敢下床,深居密室,同時惡風,總認為門窗沒關緊,如此情況,自購鹿葺服用,未見改善。經介紹由家人護送來診。目前:仍畏寒不堪忍受,背冷如冰塊,惡風,冷則咳嗽、氣喘、腹脹。大小便正常。脈動緩無力,苔膩。

【辨証】少陰久寒夾濕兼表寒。

【治宜】溫陽疏風散寒。

【方藥】附片3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棗10g 生薑10g 厚樸10g 杏仁10g 法夏10g。二付。

1992 年 2 月 19 日,惡風、畏寒好轉。現咳嗽喉癢、頭暈、腹脹。脈、舌同前。

【方藥】附片30g 茯苓15g 白朮10g 桂枝10g 甘草10g 炮薑10g 五味子6g 杏仁10g 厚樸10g 砂仁10g 蘇梗10g。二付。

1992 年 2 月 25 日,咳嗽、頭暈、惡風、畏寒均大好轉,喉癢癒。原方去蘇梗。

【方藥】附片50g 雲苓15g 白朮10g 桂枝10g 甘草10g 炮薑10g 五味子6g 杏仁10g 厚樸10g 砂仁10g。二付。

1992 年 3 月 2 日,畏寒、惡風、咳嗽均癒,目前主要小腹脹,仍頭包布,但說不冷,背已暖和。脈動緩,舌根仍膩,前部薄白。

【方藥】附片30g 柴胡25g 枳實15g 白芍15g 薤白20g 法夏15g 雲苓10g 陳皮10g 甘草10g。二付。

【分析】患者幾年來主要畏寒背冷,惡風、咳嗽、氣喘、腹脹等症狀。背冷口中和屬少陰,,惡風屬表虚,表虚應有汗,因表虚又兼有少陰証,故少陰証不得有汗,因此無汗。就五行來講,少陰屬腎屬水,水冷則金寒,金屬肺故肺寒則頻頻咳嗽、氣喘,因此第一次方用桂枝加附子湯既治少陰腎寒,又治表虚惡風,因氣喘加杏仁、厚樸平喘,再加法夏,《傷寒論》有厚樸、半夏、甘草、生薑、大棗湯專治腹滿,故借二味以治腹滿。二診時,畏寒惡風已見好轉,服鹿葺都無改善,說明用方正確,但仍咳嗽、喉癢、頭暈腹脹,喉癢頭暈是新感冒的症狀,方藥改用:茯苓15g 白朮10g 桂枝10g 甘草10g,湯加 炮薑10g 五味子6g 以治水氣病之咳嗽,厚樸10g 杏仁10g 平喘降氣,附片30g 溫補少陰,另加砂仁10g 溫脾胃,蘇梗散新感之表寒。三診時:喉癢癒,咳嗽、頭暈、畏寒、惡風均大有好轉。上方去蘇梗加重附片50g。四診時:除小腹脹之外,所有症狀全癒,背已暖和,遂改方為四逆散加薤白、二陳湯再加附片,用方之意:四逆屬少陰篇之方,小腹滿屬三陰地界,故借用四逆散、柴胡升肝氣,枳實降胃氣,一升一降,氣機通暢,何脹有之,白芍、甘草平肝補土,薤白通陽行氣,二陳湯消痰祛濕,附片溫腎散寒,故數年之沉疴,八劑全劑,仲景之方神效如此。

曾某某 女 成家住四川音樂學院

1976 年 5 月 20 日,應邀出診:起初感冒赴合同的某醫院就診,至今半月多,西醫中醫均醫治無效,目前大汗出,前胸後背大汗淋漓,衣衫濕透,來不及換衣服,故前胸後背塞滿毛巾,惡風嚴重,雖門窗緊閉,深居密室,亦覺冷風溲溲,不敢下床,痛苦不堪。脈浮大無力,苔薄白。

【辨証】太陽病失治誤治表虚漏汗。

【治宜】解肌散邪,調和營衛,固表止汗。

【方藥】附片3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棗10g 生薑10g。二付。

1976 年 5 月 24 日,惡風漏汗均好轉多半。原方二付。

【分析】原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太陽中風,本當解肌,此乃誤治,如水流漓,因而遂漏不止,其人必腠里大開,表陽不固,故惡風也。液傷於裡,膀胱津少故小便難,液傷於外復加風襲,故四肢微急,難於屈伸,宜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此湯與真武湯微細有別,真武湯是救裡寒亡陽之失,急於回陽者,桂枝加附子湯是治表寒漏風之失,急於溫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