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茵陳五苓散

茵陳五苓散出於《金匱》黃疸病脈証並治第十五條中。原文:黃胆病,小便不利者,茵陳五苓散主之。此方是五苓散加茵陳,化裁之方,其病機由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久則發黃,故以通陽利水為主,加茵陳以清其濕熱,濕熱清則黃疸自消矣,此方非通治黃疸方。

【方藥】茯苓20g 豬苓10g 澤瀉10g 白朮10g 桂枝10g 茵陳30g

【方義】茯苓、豬苓、澤瀉均屬淡滲利水之品,白朮健脾利水,桂枝通陽利水,氣化膀胱,茵陳為清濕熱之要藥,故加入方中合用,則燥濕健脾,溫陽利水兼清濕熱,令濕熱從小便排出,故黃疸退矣。

凡屬小便不利而黃變証各異的症候,俱投以此湯。舉案如下。

劉某某 女 22 住勞動路 95 號

1982 年 8 月 3 日,初診:上月下旬開始胃脘痞塞,厭油,溲黃少,乏力,醫院檢測小便:尿胆元陽性,胆紅質 0,肝功能 7/8 月報告:SGPT500 以上(正常值 170 以下),ZNTT13(正常值 2-12),鞏膜發黃,脈濡緩,苔白。

【辨証】濕蓄於內,郁久化熱。

【治宜】清熱利濕。

【方藥】茵陳30g 茯苓15g 豬苓10g 澤瀉10g 白朮10g 桂枝10g。二付。

1982 年 8 月 14 日,五診,之前共四診,八劑均原方未加減,目前胃脘痞塞消失,但白帶多不黃,仍疲乏,目前轉治下焦濕邪。

【方藥】蒼朮15g 法夏12g 茯苓12g 陳皮10g 茜草12g 烏賊骨12g 牡蠣30g 淮山30g 防己12g 薏仁12g 共四劑

1982 年 8 月 18 日,白帶癒,精力復常,納可,溲清長,查肝均正常。

此案寒濕壅塞中下二焦,中焦化熱形成黃疸,先以清熱利濕的茵陳五苓散治癒濕熱,因下焦寒濕未去,故改用溫化寒濕之法治之。

唐某某 男 53 放射科醫生

1981 年 4 月 14 日,近來疲乏、納減、溲黃、腹滿、厭油、惡寒。4 月 13 日肝功能檢查結果:TTZntt 正常,SGPT500 以上,A/G=4.2/265,診斷為急性黃疸性肝炎。

脈浮無力,苔膩。

【辨証】濕熱內蘊,兼太陽之邪傳入膀胱。

【治宜】清熱利水。

【方藥】茵陳30g 茯苓20g 白朮10g 豬苓10g 澤瀉10g 桂枝10g。三付。

1981 年 4 月 22 日,感冒癒,腹脹減,小便增多黃減,疲乏減。原方三付。

1981 年 4 月 27 日,腹已不脹,食量增,溲仍黃。原方三付 1981 年 5 月 5 日,一切恢復正常,溲微黃,微厭油,吃肉即腹瀉。復查肝功均正常。由於吃肉即腹瀉,証屬脾虚,改用理中湯。

【方藥】黨參12g 白朮12g 炮薑10g 炙甘草10g 茵陳20g 六劑全癒。

袁某某 男 13 住勝利東路 514 號

1982 年 10 月 23 日,顏面浮腫、嘔吐,吃任何食物均吐,飲水亦吐,頭痛、尿渾濁而黃,有泡沫,查尿常規:蛋白質+膿球+红血球+,查血:Hb66%,Bbc340 萬,脈緩,苔白膩。

【辨証】膀胱蓄水兼濕熱。

【治宜】溫陽利水兼清濕熱。

【方藥】茵陳30g 茯苓15g 白朮10g 豬苓10g 澤瀉10g 桂枝10g。二付。

1982 年 10 月 25 日,面腫好轉,吐止仍頭痛,溲微黃,渾澤有泡沫,納差。原方加薏仁12g 草叩10g 淮山15g 杏仁10g 蒼朮10g。二付。

1982 年 10 月 28 日,溲已不黃,渾濁泡沫消失。

【方藥】茯苓12g 白朮12g 豬苓10g 淮山12g 澤瀉10g 桂枝10g 瞿麥10g。二付。

1982 年 11 月 1 日,化驗查血均正常。四君子湯加味善後。

喻某某 女 28 洗衣機廠

1982 年 6 月 2 日,胃痛月餘,臍兩側亦痛,呃逆,尿黃而少,不便不爽,半月前某醫院懷疑肝炎,檢驗正常。脈浮偏長,苔薄白。

【辨証】濕熱郁滯,氣機不暢,不通則痛。

【治宜】溫陽利水清熱。

【方藥】茵陳30g 茯苓15g 白朮10g 豬苓10g 澤瀉10g 桂枝10g。二付。

1982 年 6 月 9 日,全面好轉,但頭昏痛,納差,心煩不寐。原方二付。

1982 年 6 月 12 日,呃逆癒,溲正常,目前左臍側隱痛,矢氣多,白帶黃稠。

【方藥】柴胡20g 枳實10g 白芍15g 甘草10g 蒼朮12g 黃柏10g 木通12g 薏仁12g 淮山30g 牡蠣30g。二付。

曾某某 男 52 住金泉街 50 號。

1979 年 3 月 21 日,近兩月來疲乏,食減,惡油,逐日加重,腹部脹滿。全身搔癢,陣陣惡寒,三月中旬,小便減少而黃,腹脹加劇,大便每日三、四次,量少不爽,有粘液及風泡泡,由於在雙流縣巡廻醫療,本人負責帶隊,只好忍受痛苦,直到 3 月 21 日,雙目鞏膜黃染,病情已經明顯,為了不使他人傳染,请假回成都華西醫大檢查,小便結果:尿二疸陽性,轉氨酶 500 以上,診斷:急性黃疸傳染性肝炎。候床期間自己處方:茵陳30g 茯苓20g 澤瀉10g 白朮10g 豬苓10g 桂枝10g 直到 4 月 1 日入院,已服完五劑,症狀全消失,食量大增,精神飽滿出院,次日查肝功。肝功結果:轉氨酶 43 單位(35 單位以內為正常)二疸陰性,服西藥 B1、BC,肝血康復,4 月 19 日經全部復查正常出。

【註】以上各案病情不完全相同,尿黃而少則同,茵陳五苓散治之療效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