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出於《金匱》中風歷節病脈症並治第五。本方是為風濕痺症而設。其症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病機由於風寒濕襲肌體入經絡關節,日久化熱之痺症,故設此方通陽行痺,祛風勝濕養陰清熱。
【方藥】桂枝、白芍、知母、白朮、麻黃、附子、防風、甘草、生薑
【方義】方中桂枝、麻黃通陽行痺合防風,以祛風寒於外,白朮、附子合用以驅濕邪於下,芍藥、知母養陰清熱,生薑和胃降逆止嘔,甘草調和諸藥。臨床中凡屬風濕痺症化熱範圍,悉以此方隨症加治之。舉案如下。
胡某某 女 43 生物藥品製劑廠 內科一病室 39 床
1980 年 7 月 9 日,發病四月餘,診斷類風濕,入院八天,血沉 75,頸部及全身大小關節疼痛,臥床不起,最初全身腫痛、惡風寒、服激素後腫消,大便結燥,小便正常。月經提前有塊。脈沉弦滑 88 次/分,苔白膩。
【辨症】風寒濕三氣侵襲關節經絡。
【治宜】通陽行痺養陰清熱。
【方藥】附片30g,先熬 桂枝12g 白芍12g 知母20g 白朮10g 防風10g 甘草10g 生薑10g 麻黃6g。三付。
1980 年 7 月 12 日,諸肢節痛好轉,西藥土霉素及阿斯匹林,服後大便乾燥。
原方加火麻仁15g,三付直至八診。
1980 年 7 月 29 日,原方略有加減全癒出院。
陳某某 女 21 川大歷史系學生 內-19 床 住院號 9615
1980 年 6 月 18 日,急性風濕熱於 6 月 2 日入院,初因感冒咳嗽,現已不咳,一直眩暈,薇薇吐,午後足痛足軟,大小關節疼痛,心悸,全身出現紅色癍疹,現症仍肢節疼痛,眩暈欲嘔,食減入院至今大便秘結,夜間多汗,眼霧視物不明。脈沉 56 次/分,苔薄黃。
【辨症】外邪入侵肌體濃注關節化熱。
【治宜】通陽行痺養陰清熱。
【方藥】附片20g,先熬 桂枝12g 白芍12g 知母15g 白朮12g 防風10g 麻黃6g 甘草10g 生薑10g 雲苓10g。(因心悸加之。)二付。
1980 年 6 月 20 日,夜間已不出汗,大便已解不結燥,足腫好轉,左下腹脹痛好轉,原飯後食道痞塞消失。脈沉 60 次/分,苔微膩。原方二付。
1980 年 6 月 23 日,眩暈欲嘔好轉,納增,關節偶耳痛,出汗消失,大便正常。小便通利而多,足腫消失。原方去雲苓。三付。
1980 年 6 月 25 日,血沉由入院 35 降至 5 正常值。
頭眩,眼霧視物不明,較前大有好轉,飲食大小便恢復正常。
脈緩 65 次/分,苔薄白。原方三付,直至 1980 年 7 月 18 日,八診諸症悉癒出院。
本篇論述中風,歷節兩種與風有關的疾病,古代醫家對風病是從廣義的角度上去認識的,除了因外感風邪而發病的,稱為風病外,凡病起急驟而又見症多端與自然界中“風性善行而數變”等特性相似的,亦均認為屬於風病。本篇所述風病,多先見猝倒,然後出現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或神志喪失,不能言語等症,故此臨床上將此類疾病類比為中風。《河間六書》已提出此病非外中於風的見解。李東垣也認為: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張景岳更有《非風論》一文,指本病皆由內傷積損頺敗而然,原非外感風寒所致。
【原文】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但臂不遂者,此為痺,脈微而數,中風使然。本條說明中風一病的脈証,其証由於經脈痺阻,瘀塞不通,以致氣血不能暢行之故,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痺。明確指出了中風與痺的不同點應當辨別。
【原文】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虚,脈絡空虚;赃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本條主要論述中風病的脈象及中風不同輕重所表現的不同症狀,都由於氣血本虚,更因運行不暢,而致經脈痺阻,絡脈之濡養不足,偶感外邪,不得宣泄,經脈瘀阻更甚,營氣不能暢通,則病症形成。輕者絡脈受病,營不能運行於肌表,以致肌膚麻木不仁,若病變稍至重,可致主要經脈阻氣血不能運行,以致肢體重滯,不易舉動。若病勢再重,影嚮有關臟腑,即能出現不認人,不能言語,口吐涎沫等臟腑功能,嚴重紊亂的現象。
【原文】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虛,營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瘾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本條說明脈象與營血和人體正氣的盛衰關係,說明風疹而伴發胸悶氣短的病機,與正氣不足有關。
【原文】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即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本條說明歷節的成因及其主要脈証,可見肝腎先虚為歷節之本,水氣內,侵為歷節之標,可知該病多從虚得,治療當究其本。
【原文】少陰病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本條論述血氣虚,虱邪襲入引起的歷節病,故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即指該病的治療原則。
【原文】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痛不可屈伸,此皆汗出當風所致。此條說明致病的又一原因。
【原文】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此條論述過食酸鹹,內傷肝腎所致的歷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