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一、肝膽腸胃疾病:

(返回目录)

(一)出血型胃炎兼潰瘍

彭建華 男 29 成都東城區印刺廠工人

1982 年 5 月 13 日,初診,有胃痛史七年,目前加劇,胃脘痞塞脹痛,有時兩脇痛,嘔逆、腸鳴、大便黑色、尿黃查大便隱血++,因當日已大便,此結果 15 日所查胃鏡號 737。胃鏡診斷:①胃體:胃竇部淺表性糜爛性胃炎(出血型)。②胃角 0.5 x 0.5cm 潰瘍。脈弦偏大數,苔白。

【症屬】寒熱與痰濁互結於心下之痞,邪犯肝脾二經。

【方藥】半夏瀉心湯去乾薑加炮薑10g 茵陳30g 芩炭10g 吳茱萸6g 玄參12g 花粉12g

1982 年 5 月 25 日,六診,已服完 10 劑,查大便已無隱血,胃脘兩脇脹痛均癒,胃中灼熱嘔逆腸鳴眼脹痛均癒,原雙手濕疹亦隨之而癒。6 月 1 日饑餓快納增。無任何不適,直至 10 診後停止服藥。

(返回目录)

(二)乙型肝炎

鍾國生 男 33 成都市 12 中學幹部

1982 年 5 月 19 日,初診,今年三月初右脇開始疼痛,無厭油,無黃膽,胃納佳,無餘症,各次肝功結果:

正常值3月8日4月8日4月22日5月18日6月18日7月27日
0.5-6單位TTT正常TTT正常TTT正常TTT正常TTT6
2-12單位ZnTT14ZnTT正常ZnTT15ZnTT17ZnTT12
12-17單位SGPT240SGPT182SGPT188SGPT正常SGPT194
3.8-4.8/2-3gA/G5.00/2.25A/G4.8/3.35   
 HB5AG1:32 HB5AG1:8HB5AG1:16HB5AG1:16HB5AG陰性

初病時在其他醫院肝肝血寧,VB1,Vc 肝復康及中藥無效來診,目前肝區痛、腰痛,無餘症,脈弦,苔白。

【症屬】寒熱與濁陰互結邪犯肝經。

【治宜】寒熱互用開結消痞。

【方藥】半夏瀉心湯加芩炭10g 白芍12g 花粉12g 牡蠣30g 三付三診時腰已不痛,去花粉、牡蠣。

6 月 22 日,六診已服完 19 付肝已不痛,觸壓微痛,肝功已正常。表面抗原仍陽性。

7 月 2 日,八診已服 25 付肝區壓痛消失,雙手指縫、手掌、手背多年濕疹治肝病後收到意外效果,已不癢,並開始脫皮,但雙手指縫尚有部份潰爛,改用甘草瀉心湯加味,甘草15g 黃芩10g 黃連6g 乾薑6g 大棗10g 法夏10g 桃仁10g 紅花10g 土蟞10g。二付。直到 8 月 4 日,十二診,雙手濕疹痊癒,HB5AG 陰,症狀全消失,病人說表面抗原轉陰真不容易,濕疹多年也意外治癒。

(返回目录)

(三)慢性腸炎

謝森 男 28 木製傢俱廠工人

1982 年 4 月 8 日,初診,腹瀉半年餘,每天多則五、六次,少則二、三次,瀉前腹痛,脘痞,腸鳴,溲黃,睡眠欠佳,在某醫院治療數月無效。脈弦,苔白。

【症屬】寒熱與濁陰互結,損傷脾陽,故清陽不升而瀉泄。

【治宜】寒熱互用,開結散痞,兼補脾陽。

【方藥】半夏瀉心湯去乾薑,加炮薑10g 淮山30g 扁豆10g 茵陳30g 共七診,服藥 14 劑諸症痊癒。

(返回目录)

(四)膽囊炎

高秀芳 女 35 成都絲綢印染廠工人

1981 年 11 月 27 日,初診,患囊炎 12 年,住院多次,近日復發右脇疼痛,胃脘痞塞而痛,嘔逆腸鳴,大便不爽,脈弦,苔白。

【症屬】寒熱與濁陽互結於心下兼犯膽經。

【治宜】寒熱互用,消結散痞。

【方藥】半夏瀉心湯加芩炭10g 吳茱萸6g 共三診。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