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肺心病
李某某 女 57 南光廠家屬住內科二病室 17 床
1981 年 4 月 25 日,肺心病入院,目前腹部及兩脇脹滿,觸之腹軟,飯後增劇,每食一兩汗多,頭部半邊出汗,口乾不思飲,大便秘結,溲黃。脈細弦數,舌紫無苔。
【辨症】邪熱結於心下,日久傷陰。
【治宜】瀉心下之痞兼養肺陰。
【方藥】大黃6g 黃芩10g 黃連6g 黨參12g 麥冬12g 五味子6g。二付。
1981 年 4 月 28 日,腹部及兩脇脹滿好,大便每日二、三次,有粘液及風泡泡,腹中腸鳴,已數月,忘記講,口乾減,陣陣潮熱汗出,頭暈痛,心悸減,溲黃減,原方二付。
1981 年 4 月 30 日,脇脹大減,腹部微脹,大便四、五次有粘液及風泡泡,汗出大減納增,飯後以已不脹,頭眩痛大減,唇紫暗消失,脈沉弦滑舌偏紫無苔。原方加生地12g 丹皮12g。二付。
1981 年 5 月 2 日,大便已成條形,腹部(右側)色塊縮小,包塊時有時無,仍腸鳴脈弦 80 次/分,舌偏紅,無苔。原方二付,後再服四劑,於 5 月 8 日出院。
【分析】此方為何能治肺心病呢?肺心病是氣管炎,肺氣腫的後期,較前者嚴重可知。主症:心悸、氣短、胸腹脹滿,頭眩暈或痛,便結尿赤,口唇發紺等,此案由於三焦積熱,故腹脇脹滿,但按之濡,虚痞可知。大便秘結,小便黃赤熱結下焦可知,熱結於內迫汗外出故汗多。口乾因上焦積熱,唇紅紫發紺因熱邪既久傷陰故唇紫發紺,邪熱上犯,故頭眩頭痛,由於邪犯三焦,故上中下三焦之津液與邪熱互相交結成為膠質狀物質,塞滿上中下腹腔之內堵塞氣機,血液循環,故在下二便不暢,在上呼吸困難,故心悸,在中故腹脇脹滿。大黃黃連瀉心湯專治邪熱壅滯三焦之熱痞,加用參麥散是扶正養陰補助被邪熱所灼之津液,陰液充足熱邪去除,原被灼的津液壅塞三焦即病根之原,此時隨邪熱瀉下,故大便次數增多,且排出粘液便及風泡泡,邪氣去正氣扶,故病速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