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產後雙目失明
孫某某 女 24 川大勞動路小學
1973 年 3 月 16 日,婦產科病員,產後雙眼失明,病因:3 月 11 日,因臨產來我院門診,是日冒雨前來當即感冒,因臨產收入產科病室,次日生產,產後昏迷,經救治後,3 月 14 日醒來,醒後雙目失明,只有光感,頭痛、煩燥、嘔吐頻頻,吐出物均為白色痰涎,食不下,食入即吐,大便秘,小便難,惡露少。脈浮大無力,舌微胖,苔白。
【辨症】邪熱入裡,陽明受邪與痰濕互結,阻滯氣機,故嘔吐便結。
【治宜】先以化痰和胃降逆為主,針對嘔吐食不下為主題。
【方藥】法夏15g 茯苓12g 化紅10g 枳實10g 竹茹10g 甘草6g。二付。
1973 年 3 月 18 日,服溫膽湯後,頭痛止,嘔吐癒,煩燥癒。
【分析】脈象浮大無力,乞院前冒雨感冒,脈浮應為太陽病,但脈浮無力,次曰分娩,產後體虚,故脈象也適應產後,舌質胖說明素體痰濕偏盛,初診時有頭痛、無惡寒體痛的症候,故表症已解,頭痛屬裡症範疇,因此不需解表,只用溫膽湯、化痰和胃降逆,故煩燥、嘔吐、頭痛均癒,且可進食,那麼雙目失明又怎樣解釋呢?《傷寒論》太陽病篇原有解釋,太陽病邪傳入腑,即傳入膀胱經,此膀胱經又分二途,有氣分和血分,若太陽病傳入膀胱之氣分,邪與水結,名為蓄水症。當用五苓散主之。若太陽病傳入膀胱之裡,邪與血結,名為蓄血症。當用桃核承氣湯主之。太陽篇蓄血症原文: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癒。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該病人雙目失明,由於邪熱與血互結成為蓄血症。肝臟血,肝開竅於目,肝經氣血循環受阻,不能上輸於目,目睛失去供養,故雙目失明,據此,治宜活血化瘀。
【方藥】桂枝10g 桃仁15g 大黃12g 芒硝10g 甘草6g。二付。
1973 年 3 月 20 日,服桃核承氣湯後,惡露已下,其中鵝蛋大之瘀塊隨之而下,但惡露未淨,二便通利,納增,雙目開始復明。脈轉沉,苔白。原方一付。
1973 年 3 月 22 日,桃核承氣湯第三劑未服完,惡露已淨,雙目逐漸復明,飲食增加,治宜扶正:當歸20g 桂枝10g 白芍20g 甘草10g 大棗10g 生薑10g 貽糖100g,兌服 五靈脂10g 蒲黃10g 三付 1973 年 3 月 26 日,一切復常,要求回奶:生熟麥芽各60g 一付事後奶回出院,多次追訪,平安無恙。
【註】以上各案,病情不同,病機也各不相同,但都以桃核承氣湯主之治癒不同的病案,說明都是蓄血引起的不同病變。《傷寒論》太陽篇明文指出蓄血症的機理,由於太陽病邪入熱與血結形成少腹急結之瘀血症。其中有些病案並非如此。其中部分是由於時代的不同,是人為的原因所致。如:現代施行的結紥術,剖腹取胎術,清宫術等,既做手術畢然出血,既出之血,稱謂離經之血,不可能再回到血管中去,手術後應該清潔去離經之血,不然留在體內,必然造成瘀阻,氣血循環不能暢通,令人致病,在仲景時代,不存在這些手術,因此也不可能談及這些問題,病機雖然不同,產生的結果卻是雷同,都是蓄血症。治法上也應遵循這一原則。第一案分析:月經提前在婦女中非常普徧,為何要用桃核承氣湯呢?按常理月經提前應該是血分有熱,就是清熱涼血,芩連四物湯宜用。此案經期提前量多。腰腹脹痛,就這問題來講,經量多就無堵塞。就不該痛脹,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對實症而言,有瘀血則有餘熱,故口渴,刮宮術後已數年,沒有刮宮術前無些病情。從這三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此瘀血造成的後果,判斷正確,用方正確,很快治癒數年的宿疾,循此道理數案病理均可如此推理談得一清二楚,勿用置疑,況且嚴重之病已經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