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四、痢疾

張某某 男 2 兒科住病人

1982 年 3 月 19 日,孩子腹瀉 10 餘天,收入兒科住院。3 月 12 日查大便:膿球+赤血球少許,粘液便。目前病情加劇。今日查便:膿球+++赤血球少許,脈沉滑,苔白尿少。

【辯證】協熱下痢。

【治宜】升舉下陷之邪兼清裡熱。

【方藥】葛根10g 黃芩6g 黃連3g 扁豆10g 白芍10g 六一散15g 淮山15g 地榆6g 槐花6g 青木香10g。二付。

1982 年 3 月 22 日,查大便:軟、黃軟便上附有點血,病情大減,準備出院,納差。

【方藥】葛根10g 黃芩6g 黃連3g 甘草5g 淮山10g 焦楂6g 建曲6g 二芽6g。二付。

【註】陽明外症,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經病腑病皆然,惟經病熱高汗多,腑病則往往熱不甚高,汗亦較少,或身無汗而手足汗,但其不惡寒反惡熱則一致也。又身熱汗出為陽明、太陽共有之症。鑑別之法,惟在惡寒與惡熱之別。太陽雖有惡熱汗出,但惡寒始終未解,其次則脈象有別:太陽之脈浮,陽明經症之脈洪大,腑症之脈遲實,如此而矣。

何緣得陽明病?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稱之陽明也。凡溫病、風溫之類,不知溫病即是陽明,陽明正方棄之不用,宜真遗憾也。

【分析】上面醫案蕭某某住院病人,診斷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其病情如此嚴重,實則由於失治誤治,邪陷陽明,加之素體濕痰塞,相互交結氣機不暢,三焦不通,二便不爽,邪熱內迫,水無出路故全身水腫,大汗淋漓,滿腹脹滿,壓迫心肺,故咳、喘、心悸、氣短,膀胱受邪故尿灼熱。方中用葛根芩連湯是解陽明肌表兼清裡熱加六一散是清膀胱內熱並引邪從小便而出,加杏仁、厚樸止咳平喘,蒼朮祛濕,由于辨症准確,用藥合理故三劑藥,全身水腫消失,大汗減,胸腹脹滿均好轉,沒有壓迫故心悸、氣短隨之好,三診後隨即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