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大半夏湯

大半夏湯出於《金匱》嘔吐噦下痢病脈症治第十七。本方是為胃反嘔吐者而設。其病機由於脾胃虚弱,升降失職,納穀不運。食停氣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故設此方補虚益胃,降逆止嘔之劑治之。

【方藥】半夏、人參、蜂蜜

【方義】方中半夏開散寒邪降逆止嘔,人參、白蜜補中潤燥。臨床中凡屬脾胃久虚,納穀不運,食停氣滯之範疇,而變症各異的症候俱投以此方,隨症加味治之。舉案如下。

曾某某 女 40 成都市建三公司

1974 年 12 月 7 日,背痛三、四年服中藥無數,按風濕治療又風濕藥酒及西藥無效。最近食道梗阻月餘。脈緩,苔白。

【辨症】脾胃久虚,升降失調,氣滯不降,陽氣不運,故背痛,氣阻食道即吞食梗阻。

【治宜】補虚降逆潤燥。

【方藥】法夏20g 黨參15g 白蜜60g。二付。

1974 年 12 月 12 日,背痛癒,梗阻消失,為鞏固療效原方二付。病員說醫治幾年不癒的病,兩味藥就醫好了,真難讓人相信。

李某某 男 78 木船社退休

1975 年 11 月 29 日,食道吞咽梗阻時間較長,10 月份以來梗阻加劇,吃一口饅頭喝一口水,才能下嚥,伴噁心嘔吐頭眩暈,大便秘結,脈弦細無力,苔白。

【辨症】脾胃久虚所致噎嗝症。

【治宜】補虚益胃降逆止嘔。

【方藥】法夏15g 黨參12g 白蜜60g 火麻仁30g 枳實10g 陳皮10g 生薑15g。二付。

1975 年 12 月 5 日,胃反嘔吐癒。吞咽梗阻好多半,不喝水可以吃乾食,但不如常人吞嚥舒服,大便已不秘結。頭仍眩量。原方二付。

本篇論述嘔吐、噦、下痢病脈症治。嘔吐、噦是胃病,下痢是腸道病。噦即呃逆,下痢括泄瀉及痢疾。因本是總論胃腸病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治胃病多涉及脾或聯繫肝;論腸病多涉及腎。原文:

一、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癒。此條論述:胃有癰膿,排出為好。若止嘔反而有害。

二、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本人認為可用五苓散治之。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按支飲治之。

三、問曰: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陽微,膈氣虚,脈乃數,數為熱不能消穀,胃中虚冷故也。脈弦者虚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令脈反弦,故名曰虚。此兩段言:脈數當能食,因誤不能消穀,胃中虚冷之故。第二段言:寒在上,誤下之,故弦曰虚也。

四、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營虚,營虚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五、趺陽脈浮而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六、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此條說明病在上,不當用下法之故。

七、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痢,痢之則癒。此條言噦與腹滿並見,視大小便,何部不痢,痢之則癒。

八、嘔而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此條說明胃陽不足,肝氣犯胃。

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此條吐涎沫,在臨床中常見吐涎沫者,白色像肥皂泡,非痰涎,用吳茱萸湯療效很高。

十、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臨床中有心下痞,按之濡,脈弦大便或初頭硬等寒熱錯雜之症。

十一、乾嘔而痢者黃芩湯加半夏,生薑主之。此條是膽經內熱邪犯腸胃而下痢者故以黃芩湯主之。嘔者加半夏生薑止嘔。

十二、諸嘔吐,穀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此條因胃寒停飲,故只用半夏生薑溫胃降逆。

十三、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此條言水飲停胃而嘔,水去陽回故思水,少少與之。

十四、嘔而脈弱,便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此條言脾腎陽虚,陰盛格陽於外,病熱危急,所以說難治,四逆湯主之。

十五、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少陽病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目眩、喜嘔,脈弦不必悉俱,故主以小柴胡和解之。

十六、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此條即本文之主題,前面已詳述,並結合病案述之。

十七、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此條指腸胃實熱所致,大便秘結,地道不通故反而上逆,火性急迫,故食已即吐,因無腹滿,故不用枳實厚樸,只用瀉熱通便即可。

十八、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此條指出因胃有停水,嘔與渴並見的症治。本症是因胃有停水而嘔,同時又因停水妨礙脾氣運輸,津液不能上達,故渴欲飲水,治法應利水止嘔,不治渴而渴自癒。

十九、吐後渴欽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此條應結合《傷寒論》文蛤湯治之症參考研究。

二十、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此條的病機主要是胃寒,乾嘔、吐逆、吐涎沫可以交替出現,即有時乾嘔,有時吐逆有時涎沫,但也可以合併出現。胃中有寒津液為痰延,隨胃氣上,因而乾嘔吐涎沫。

二十一、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情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此條指正氣與痰飲相搏為主要病機。由於兩相搏絡發生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病人自覺中有無可奈何之感,故用生薑半夏湯辛散水飲,以舒展胸中的陽氣。

二十二、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本條的病機為胃氣虚寒,因而手足有輕度的寒冷感,是胃陽不能伸展所致,與陰盛陽微的手足厥冷者不同,橘皮湯是以橘皮降氣生薑止嘔,合而用之能宣通胃陽,陽氣振奮,則嘔噦與厥冷自癒。

二十三、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本條的病機是胃有虚熱,胃氣上引起噦症,故用橘皮生薑以降逆氣,竹茹甘寒清胃熱人參甘草大棗以補虚,合用則清熱補虚降逆止噦之效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