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十、腹脹

黃某某 女 42 棉織生產組工人

1978 年 1 月 18 日,初診,小腹脹滿兩天,右側腹股溝脹痛,及下陰部汗多,頭眩,熱上沖及臥寐不安。脈左寸弦數,苔薄白。

【症屬】心陽虚,水邪上泛。

【治宜】扶心陽伐水邪。

【方藥】茯苓20g 桂枝20g 甘草10g 大棗10g 龍骨牡蠣20g。二付。

1978 年 1 月 21 日,復診,小腹脹痛癒,其餘諸症均好轉。原方二付。

按:奔豚氣病脈症治篇,原文共五條、三方。

第一條說明奔豚氣的病因皆從驚恐而得之。

第二條說明奔豚病的症狀,從小腹起上沖咽喉。

第三條說明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的另一病因,治以桂枝加加桂湯。

第四條說明奔豚病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的另一病情,應以奔豚方主之。

第五條說明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的病因病情,應主以桂枝茯苓甘草大棗湯,病因症治無復餘義俱明之矣。此條更申明內有水氣,經發汗後虚其胸中之陽,故水氣乘之,亦能病奔豚氣也。由於心陽虚而腎邪上逆,變症多端,從以上各案可以看出,故俱用此方加味或原方,均取效甚速,讀仲景書要使能深明其詣,臨床中靈活運用,可以超越原文之義,豈左方不宜於今哉。

本篇原文只論及病因症治,而不及脈診,臨床中從病因症治中,體會到桂枝茯苓甘草大棗湯之脈象應為左寸獨弦,左寸為心陽之位,弦為陰脈之象,陰邪上干陽位,故左寸脈弦,從脈象中反用於變症各異的症候,療效顯著,脈學中有捨脈從症:有捨症從脈即是此意,以上各不相同的病情,也有共同的脈象和共同的病因,心陽虚水邪上泛,異病同治沿於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