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骨結核數年,右腿萎縮、凍瘡
楊振國 男 4 廣東人父母經商來成都
1992 年 1 月 7 日,父母帶孩子述:早上四點半鐘,孩子哭叫足疼痛劇,發現雙足發燒,不能觸摸,熱度很高,是否扭傷(隱瞞病情),經查看,雙足紫黑無灼熱感,雙足有凍瘡,手指涼,苔白膩,脈細欲絕。
【症屬】厥陰受寒,氣血循環受阻。
【方藥】當歸四逆湯,原方加吳茱萸6g 蒼朮10g 黃柏5g 砂仁10g 獨活10g 牛膝10g。二付。
1992 年 1 月 11 日,服藥當日夜間孩子已說不痛,灼熱大減,可以自己下床小便,次曰雙足顏色轉入正常,活動自如,凍瘡也消失,納增,前兩天一食只吃兩三匙,晚開始吃兩小碗,每晚睡後磨牙。
由於看到孩子的效果,開始說孩子大腿外側患骨結核二年,右腿已經萎縮,現要求繼續治療右腿萎縮,防止骨結核復發。
原方去牛膝、獨活加建曲、淮山、二芽。二付。
1992 年 1 月 16 日,三診頸部左右側淋巴數個,現只剩右側一個,雙側腹股溝淋巴結縮小,現 1.5 x 1.5cm 雙側各一個,以前都隱瞞未說,飲食明顯增加。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砂仁10g 蒼朮10g 牡蠣20g 淮山20g 建曲10g 二芽各10g。二付。
1992 年 1 月 21 日,當歸四逆湯加牡蠣30g 白芥子10g 炮薑10g 砂仁10g 吳茱萸10g。二付。
1992 年 1 月 31 日,當歸四逆湯加白芥子10g 炮薑10g 肉桂5g 砂仁10g 蒼朮10g。二付。
再诊一次後,諸症痊癒,綜上病情總不外厥陰太陰寒邪至極,氣血凝滯變生各種陰疽,脾屬太陰,脾主肌肉,脾土虚寒,寒主收縮,故食慾不振,肌肉隨之萎縮,根據厥陰太陰之理處方用藥,故此案病癒神速。
以上所述各類陰疽,部位各有不同,但都是厥陰經絡循行的範圍之內,其發病機理相同,俱屬厥陰表寒,氣血凝滯經絡所致,故以同一方藥加減治之,均獲速效。陰疽治法宜溫經散寒通絡,寒邪去氣血運行復常,陰疽自消,故當歸四逆湯為對症之方藥。此方取桂枝湯並以當歸為君,厥陰主肝為血室也,意在溫肝通郁,而必以桂枝白芍疏浚經氣之源,用細辛木通者細辛極辛能通達三陰,外溫經而內溫臟腑。木通性極通,能利關節,內通竅而又通營,故二藥能暢達經氣之流,當歸白芍養血和營,甘草大棗補益中氣,不用生薑者恐辛過甚而迅散也。合而用之為養血通絡,溫經散寒之劑,橘核荔枝核為治疝瘕之要藥,主散寒濕結氣,並有以核攻之意,加於方藥中效更速。
《傷寒論》厥陰篇條文指出: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傷寒論》今釋,陸淵雷氏指出,此方症,以熱手按其腹則發蛙鳴,又病人自覺腹中或左或右有冷處,或自腰自股或一體一足覺冷者,用此方之標準也。但脈細欲絕,手足厥寒更是用此方症的命脈。凡桂枝湯症而血份閉塞者用之有效,本方症腹皮拘攣似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之腹狀,且有左臍旁天樞(穴名在臍傍各二寸),上下攣痛者,又似當歸芍藥散,當歸建中湯之症,凡於上述之少腹腰間有結聚而手足冷脈細微無力者,當歸四逆湯症也。細辛能散中焦冷氣,排除仰塞胃口之水氣,木通能引其水下利小便而通關節以導陽氣,此方以當歸為主和以芍藥甘草二味,亦能解腹中之結血攣引,此方用於純血痢,但下血便者,傷寒下血蟲為惡候(指腸出血),然與痢疾下血不同,以此湯癒之。休息痢來自疝者,此湯所主,黑便與血交下者,此湯有效,五瀉當歸四逆真武所主也,用此二方不效者死症也。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久寒指停痰宿水之類內有久寒者在男子疝瘕,在婦人為帶下之類是也。此病痛引臍腹腰胯者此湯甚良。治陰(病去丙加頺)大如斗,諸藥不效者,治產婦惡露綿延不止,身熱頭痛腹中冷痛嘔而微痢,腰腳痠麻或微腫者,此條但言久寒不詳其症或指吐利為說,經前人之實踐,或宿飲滯於中焦成吐酸吞酸,或冷氣沖逆迫心下攻胸脇令乾嘔吐涎沫或腹痛或吐痢或轉筋,婦人冷血滯,經水短少腹中拘攣時迫心下脇下肩背強急頭項重痛之類,概為久寒所致,審其脈症得手足寒脈微細者,此方無有不效。
一老翁一夕患轉筋其症胸腹拘急,背膊強頭腦痛,口舌乾燥,試弄舌濡唇則忽轉筋脈直(舌強也)欲死,診之曰脈濇轉筋可用此湯,翌夕復常。
病者一曰患頭痛如感冒狀,次曰讝語煩躁不得眠,其翌周身厥冷,診之,脈細欲絕眼中赤四肢強直,口不能言而嘔,與此湯食頃嘔止,諸症稍差,但心下如石硬,按之痛,不欲觸手,更與桃仁承氣湯二帖,大便通快病除。
一男子寒熱六七日讝語不便至八九日昏冒不能言,舌上黑,腹脹滿,按之痛不可忍,乾嘔食不下,四肢不得伸屈,與此湯兼用桃仁承氣湯,大下黑物,黑苔去神氣復。諸症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