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出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症並治下篇及《金匱》痰飲咳嗽病脈症並治第十二。本方是為傷寒、中風、營衛兩傷表實無汗而兼裡熱煩燥者而設。太陽中風,風傷於衛,太陽傷寒,寒傷於營,其論已詳於上中二篇。茲以風寒兩傷,營衛俱病者,列於下篇,其病機由於風寒並發,邪中於人,則營衛兼病,惟其症均無汗,而煩燥故為實邪,所以立大青龍湯兩解法,發其寒邪外閉,風邪內郁,不汗出而煩燥之汗,然必審其脈不微弱無少陰症者,乃可與之。
【方藥】麻黃、桂枝、杏仁、石膏、甘草、大棗、生薑
【方義】本方即麻黃湯加石膏、生薑、大棗組成,方用麻黃湯發汗解表,配石膏以除煩熱,薑棗以調營衛,合而為方,外解郁閉之風寒,內解郁閉之煩熱,此為兩解表裡之劑。臨床中屬於風寒外閉兼內熱,煩燥表實之範疇,而變症各異的症候俱投以此方加減治之。舉案如下。
楊某某 57 女成都電信路老四號
1979 年 10 月 31 日,昨日開始頭痛、身痛、惡寒、無汗、微嘔、眼乾、鼻乾、胃脘痞、二便正常。脈浮緊雙關微滑大,苔薄白。
【辨症】太陽陽明表實症。
【治宜】雙解太陽陽明表邪。
【方藥】葛根15g 麻黃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生薑10g 大棗10g。一付。
1979 年 11 月 1 日,仍頭痛,隻太陽穴不能著枕,頭頂劇痛、身痛、喉痛、口乾喜熱飲、心煩、惡風寒發熱無汗,體溫 38 度,胃脘痞、溲黃,脈浮緊關滑,苔微膩。
【辨症】風寒兩傷營衛表實兼裡熱。
【治宜】大青龍湯雙解之。
【方藥】麻黃6g 桂枝6g 生石膏30g 杏仁10g 甘草10g 生薑10g 大棗10g。一付。
1979 年 11 月 2 日,微汗出,諸症悉癒,惟全身乏力,無需服藥,飲食調養。
葉某某 女 40 +成都毛巾床單廠
1973 年 2 月 14 日,症見頭痛、項強腰背骨節疼痛,發熱惡寒無汗、口渴、心煩、咳嗽、痰清稀、喉痛、肢涼,脈浮緊,苔白。
【辨症】風寒兩傷營衛,表實兼裡熱。
【治宜】營衛雙解兼清裡熱。
【方藥】麻黃10g 桂枝10g 杏仁10g 石膏30g 甘草10g 生薑10g 大棗10g 附片15g,先熬 一付
1979 年 2 月 16 日,諸症悉癒,汗出,仍咳嗽,因平時有氣管炎。
【方藥】茯苓20g 白朮10g 桂枝10g 甘草10g 炮薑10g 五味子6g 細辛6g。二付。
【分析】大青龍主治太陽傷寒兼內熱之症,本症外有寒邪束表,表閉營郁,外邪不解,而見熱惡寒,頭痛、身痛、脈浮緊不汗出等症;內有熱郁不得宣泄,進而化熱,郁熱在裡,擾及心神而見煩燥。因此煩燥是汗不出的結果,不汗出是造成煩燥的原因,故“不汗出而煩燥”是本方症的辨症特點,說明風寒束表,郁熱在裡是本症的病理關鍵。故取大青龍湯峻發在表之邪,以宣泄陽郁之熱,方取麻黃湯加石膏、生薑、大棗而組成。用麻黃、桂枝、生薑辛溫發汗,外散風寒以開祛邪之路;加石膏辛甘大寒以清郁閉之熱,使邪熱除,郁閉通,煩熱可解。麻黃配石膏得其辛涼之性,可牽制麻黃辛溫發散之能。但不減低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甘草、大棗和中以汗源,諸藥合之,既能發汗解表,又可清熱除煩,為表裡雙解之劑。總之石膏辛涼大寒為內熱煩燥而設,但恐其寒涼太過,裡熱頓除,而表寒不解,故重用麻黃,且加薑棗,以和營衛,以求藥後,汗出表裡雙解。猶如龍升雨降,郁熱頓除之意,故仲景取名大青龍湯,服此湯後,取微汗為佳,若一服汗出邪解,即停服,否則過服亡陽。原文共三條:
一、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愓肉瞤,此為逆也。
二、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症者,大青龍湯發之。
三、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以上三條是床中運用大青龍湯的原則。第一條指太陽中風,中風脈應浮緩,但脈反浮緊,中風應有汗,此條卻無汗,但有身疼痛,說明風寒兩傷營衛,應以麻黃湯主之,同時加之煩躁,是內熱所致,故用大青龍,風寒兩解兼清裡熱。第二條指病傷寒,但脈象卻是浮緩,全身不痛,但覺沉重,乍有輕時,可知無少陰症,但欲寐之病情,由於寒閉於外,熱郁於裡,風盛於衛則脈浮緩,熱傷於氣則身重,故乍有輕時,別於少陰症之但欲寐,雖然病因為傷寒,而脈症皆為風熱,寒雖在外,未入於裡,熱雖在裡未離營衛,欲發在內之熱又須解在外之寒,惟大青龍湯能擔此任。第三條論述溢飲的症治,溢飲是水飲溢肌表,當汗出而不汗出,飲邪停留,而見身體疼重等症,飲既外溢於肌表,當汗出而不汗出,飲停留,而見身體疼重等症。飲既外溢於肌表,治療大法,當以汗解,因勢利導之意,但溢飲有邪盛於表,而兼郁熱者,每見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喘,煩躁等症。亦有外寒裡飲俱盛者,除發熱惡寒,身疼痛等表症外,還可見胸痞,乾嘔、咳喘等心下有水氣之症。治療方法,前者宜大青龍湯,發汗兼清郁熱;後者宜小青龍湯,發汗兼溫化裡飲。大小青龍湯雖同治溢飲,但大青龍湯的目的在於發汗,小青龍湯的目的在於行水,大青龍症以發熱為主,小青龍湯以喘咳為主。
《眼科錦囊》大青龍湯治上沖咳嗽,內眦赤脈及爛弦風。
《方函口訣》:此方為發汗峻劑,溢飲或肺脹,其脈緊大,表症盛者,用之有效。又天行赤眼,或風眼初起,此方加車前子,以大發汗,時有奇效。
《類聚方廣義》治麻疹脈浮緊,寒熱頭眩,身體疼痛,咳喘咽痛,無汗而煩躁。
《醫學衷中參西錄》大青龍湯治溫病時,恆以薄荷代桂枝,尤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