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小兒雞胸臨床治案

雞胸一症,生於胸中,因陽虚痰凝氣結,胸膈凸起如雞胸,堅突不痛,不醫遂成終身殘疾。初起可治,年久難醫,從生下得之可治,胎中帶來者難醫。此症多因小兒飲食不節,或過食生冷,損傷脾陽,運化失職,濁陰壅滯,郁久化熱,積痰上犯,肺經脹滿,攻於胸膈,小兒骨質嬌嫩,邪氣湧盛胸骨逐漸突起,積日形成雞胸。或由它症失治誤治,脾陰受損,濁陰郁滯,或乳母過食辛辣,夏哺熱乳,亦成此症。症見食慾不振,顏面不華,身軀羸瘦,胸骨突如雞胸狀,或咳嗽喘促,或多汗,或大便秘結,即是此症。治之之法,各家不一,臨症中餘以寬胸,降逆,健脾,化痰為主。《傷寒今釋》大陷胸湯方下注解中,陸淵雷氏指出:小兒龜背可用此方,其輕者可用大陷胸丸,小兒欲作雞胸,早用此方等云,因此方比較猛烈。《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有蕩胸湯,即張錫純氏為大陷湯變通而設,余借用此方加味治之。舉案如下。

黃某 女 2 歲半家住 420 廠宿舍

1977 年 7 月 11 日,隨父來診,解衣視之,胸骨高突如雞胸狀,並說一年前給孩子洗澡發現,後經其他醫院治療無效。病情與日俱增,患兒一貫納少,營養不良,病因及其他情况無可告之。因孩子在托兒所,每周接回一次,脈雙關滑,苔白厚膩患兒面黃肌瘦,精神萎靡,據脈舌、望診,知患兒陽虚痰凝形成此病。

【辨症】陽虚痰凝化熱日久形成雞胸。

【治宜】寬胸降逆,健脾、化痰。

【方藥】赭石15g 芒硝10g 瓜蔞10g 蘇子10g 黨參6g 白朮6g 茯苓6g 法夏6g 淮山15g 雞內金6g 甘草3g。二付。

1977 年 7 月 20 日,胸骨似有縮小,胃納仍差,擬先除濕健脾為主。脈舌同上。

【方藥】蒼朮6g 黃芩6g 木通6g 連翹6g 芡實15g 淮山15g 雞內金6g 法夏6g 赭石15g 甘草3g。二付。

1977 年 8 月 20 日,飲食稍好轉,苔稍退仍膩,脈滑。

【方藥】蒼朮6g 黃芩6g 滑石12g 木通6g 薄荷6g 連翹6g 薏仁10g 草豆蔻6g 二芽6g甘草3g。四付。

1977 年 9 月 5 日,食慾大增,膩苔退淨,苔薄白,脈滑。

【方藥】赭石15g 芒硝10g 瓜蔞10g 蘇子10g 黨參6g 白朮6g 茯苓6g 法夏6g 淮山15g 雞內金6g 甘草3g。二付。

1977 年 9 月 25 日,五診,姨母伴隨來診,告知:孩子長期咳嗽,夜間尤盛,喉中痰鳴,夜間汗多,白天汗少,現已全癒。患兒之父從未談及,目前孩子飲食良好,精神轉好,面容較豐滿而轉紅潤,胸骨显露明顯好轉。苔薄白,脈滑減,原方六付。

1977 年 10 月 24 日,六診,至十診 1978 年 3 月 20 日,守,原方加减又共十四付,胸骨基本恢復正常,患兒面容紅潤而豐滿,食慾佳,體質健壯,精神飽滿,天真活潑,至此停藥,多次追訪,未復發。

廖某某 男 2 歲 3 個月家住四川大學宿舍

1981 年 7 月 22 日,隨父來診,告知:發現孩子患佝僂病一年餘,曾在某醫學院某市級醫院及私人醫生診治無效,並帶來某醫學院中醫處方,內容以八仙長壽丸加減為主,以及用六味地黃丸加麥冬、枸杞、牡蠣、杜仲、鹿角片、五味子等治之。目前病情有增無減,納差,便結,數日一解。平時注意營養,雞蛋、牛奶、魚及肉食不斷、鈣片不斷,都無濟於事。患兒頭大面小,身體弱而消瘦,面容晄白不華,精神倦怠,胸骨高突,兩側第十五肋骨尖端反凸。脈滑數,舌質淡,苔薄白。

【辨症】脾陽虚損,運化失職,積痰化熱,上攻胸膈,積日形成雞胸。

【治宜】寬胸、降逆、健脾、化痰為主。

【方藥】赭石20g 瓜蔞15g 芒硝10g 蘇子10g 黨參6g 白朮6g 茯苓6g 法夏6g 淮山15g 雞內金6g 甘草3g。二付。

直到十七診,1981 年 11 月 10 日,服藥數十劑,方藥劑量及加减變動不大,胸骨基本平復,胃納佳,過去孩子汗多,夜間易驚醒、煩躁在六診前基本消除,目前容顏正常,鄰居都說孩子明顯好轉,以前逗不笑,現在哈哈多,話多,至此停藥。

以後又相繼治癒四例,1983 年三例,1984 年一例,本著以上辨症施治,療效顯著。

【體會】雞胸患兒多屬正虚邪實,故應扶正袪邪,扶正不袪邪,勢必徒勞,反增壅塞之弊;祛邪不扶正恐正氣愈傷,夫正應以溫運脾陽為主,治其本;祛邪憑以寒降為主,治其標。標本兼顧,邪去正不傷,扶正邪不留,乃為上法。

【註】蕩胸湯是張氏治療寒溫結胸之方,其症胸膈痰飲,與外感之邪互相凝結,上塞咽喉,下滯胃口,呼吸不利,滿悶短氣,飲水不能下行,或轉吐出,兼治疫症結胸。

傷寒下早成結胸,至溫病未經下者,亦可成結胸,至疫病自口鼻轉入遇素有痰飲者,其疹癘之氣,與上焦痰飲,互相膠漆,亦成結胸。

《傷寒論》陷胸湯丸三方,皆可隨症之輕重高下借用,特是大陷胸湯丸中皆有甘遂,世俗醫者,恆望而生畏,至小陷胸湯性雖和平,又有吳又可瘟疫忌用黃連之說存於胸中,遂亦不肯輕用。及遇此等症,而漫用開痰、破氣、利濕之品,若橘紅、萊菔、蒼朮、白芥、茯苓、厚樸諸藥,滙集成方,以為較陷胸諸湯丸穩,而且病家服之,以為藥性和平,坦然無疑,不知破其氣而氣愈下陷,利其濕而痰愈粘稠,如此用藥,真令人長太息者也。張氏不得已,將治結胸諸成方變通滙萃之,於大陷胸湯中取用芒硝,於小陷胸湯中取全瓜蔞,又於治心下痞鞭之旋復代赭石湯中取用赭石,而復加蘇子以為下行之嚮導,可以代大陷胸湯丸,少服之,亦可代小陷胸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