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第四讲

【条文】

16、师曰:五藏病各有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五藏病各有得者愈」,病人很喜欢什么东西,就给他,满足他的欲望,一爽,正气就恢复,病就好了。

「五藏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厌恶、讨厌、不喜欢,就会生病。

这条条文谈的是「问诊」,问病人以往的状况,加以判断。有时病人的喜欢、厌恶,碰到厌恶的东西,心理当然不愉快。有时还可以用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方法来治疗情绪上的病变。

在张子和的《儒门事亲》这本书中,就有提到很多用情志来治疗的医案。

例如,太高兴了,喜会伤心。如果一个人太高兴了,有点情绪兴奋、胡语乱言。我们是不是找个事情,让他惊恐一下、吓他一下。因为惊恐属肾,肾属水,水能克火,是不是让他不会高兴的得意忘形。

「大怒气逆则伤肝」,大怒伤肝,肝属木。我们是不是找个悲伤的事,因为悲属肺,肺属金,金能克木。例如,最近有位军系的主委,原本在大发雷霆生气,最近新闻就少了,因为他的尊翁往生了,悲会克怒。所以说明可以用情志的方法来治疗。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本来没食欲不想吃东西。突然想吃东西了,而且没有节制,一吃多了就消化不良、引起发酵。所以容易产生发烧现象。

我们问诊一定要问二便,很多大便便结多天的病人,很容易引起发烧。

很多家长把小孩丢给保姆带,每天也不问保姆一些小朋友的资讯,小朋友几天没有大便,很容易发烧,肚子痛,然后送到医院急诊,医院检查,肚子里全部是又黑又硬的大便。

古今汇通

我们要感谢古学长,帮我们用很合理的价钱买到牛顿出版社的《中国医学大成》,里面就有《儒门事亲》这本书。

我们以后可以把《中国医学大成》里的一些好的书,特别提出来讨论。例如,《徐灵胎医书》。徐灵胎有很多好的文章,好的看法。大家接触以后,会有深获我心的一种感觉,例如,他反对用一些有毒性的药物,把有毒性的药物称为「劫剂」。用这种有毒药物不当的话,会死翘翘,所以他很反对用劫剂。这个观念影响我,这些年来我几乎不用有毒的药物。

早些年,我还用全蝎、蜈蚣。全蝎、蜈蚣抗痉挛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这十几年来,我不再使用,毕究是有毒性的药物。但是无毒的蝉蜕、僵蚕我就天天用。

【吴谦注】

此明五藏各有所得而愈,言以情志相胜也,即如怒伤肝,得悲而愈,此悲胜怒也。

亦有得之时而愈者,经曰:「病在肝,愈于夏」,是喜得子气,制其胜我者也;「夏不愈,胜于秋」,是恶其胜我者,得王气也;「秋不死,持于冬」,是我喜得母气以生我也;「起于春」,是喜自得其位而气王也,余藏仿此。

病者云云,谓平素不爱食物,及当病之时,而反暴思食,是病邪藏气之变,故虽思食,而食之必发热也。

 

「此明五藏各有所得而愈,言以情志相胜也」,用情志来治病。

「即如怒伤肝,得悲而愈,此悲胜怒也」。所谓「悲哀恸衷则伤肺」,肺属金,金克木。本来很生气的,发无名火,突然听到悲伤的事,悲从衷来,本来原大发雷霆,一听到悲哀的消息,就不生气了。这也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

「亦有得之时日而愈者,经曰:病在肝,愈于夏。是喜得子气,制其胜我者也。」因为夏为肝之子,肝木为母,木生火,火为子,所以到夏日时得火之气、得子气。而火能克金,子气能制其胜我者也。

「夏不愈,胜于秋。是恶其胜我者得王气也。」夏天没有痊愈,到秋天会加重,因为秋为金,金能克木。

「秋不死,持于冬。是我喜得母气以生我也。」冬属水,水能生木,所以说「是我喜得母气以生我也」。

「起于春。是喜自得其位而气王也。」「余藏仿此。」

「病者云云,调平素不爱食之物,及当病之时,而反暴思食,是病邪藏气之病,故虽思食,而食之必发热也」,发热还算好,有的病人已经好几年躺在床上一直是靠打点滴维持生命,忽然有一天想吃东西,在《伤寒论》里说,要当心,这不是病情好转了,是回光返照,有一条文叫「除中」〈厥阴篇〉第 321 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而在第 321 条「腹中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预后不好。我看过一位胃癌的病人,○○医院与○大医院看了好久,最后剩下 35 公斤,皮包骨。根本不能吃东西,只能吃一些流质的。我用旋覆代赭石汤加减处理,吃到第四帖的样子,家属打电话很高兴,说病人早上起来要求吃稀饭,吃了小半碗稀饭,精神很愉快,从来精神没这么好。我电话中警告他们要注意,大概不会超过 24 小时。当天下午病人就往生了。这是「除中必死」。

【集注】

程 林曰:《内经》云: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脾色黄,宜食酸;臀色黑,宜食辛,此五藏得饮食而愈者。肝病愈于丙丁,起于甲乙;心病愈于戊己,起于丙丁;脾病愈于庚辛,起于戊己;肺病愈于壬癸,起于庚辛;肾病愈于甲乙,起于壬癸,此五藏自得其位而愈者。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各随其所恶而不喜者为病也。若病人素不食而暴食之,则入于阴,长气于阳,必发热也。

 

「肝病愈于丙丁,起于甲乙」,丙丁属火,也就是夏天,火为木子。甲乙属木,就是春天。这一段与吴谦的注文相似。「肝病愈于丙丁」因为木生火。

「心病愈于戊已,起于丙丁」,戊已为土,是火之子,也就是吴谦注文「喜得子气」,而起于丙丁属火。

「脾病愈于庚辛」,庚辛属金,土生金,也是「喜得子气」而起于戊已属土。

「肺病愈于壬癸」,壬癸属水,金生水。而起于庚辛属金。

「肾病愈于甲乙」,甲乙属木,水生木。而起于任癸属水。「此五藏自得其位而愈者」。

「若病人素不食而暴食之,则入于阴,长气于阳,必发热也」,这发烧不是不好的,是食物产生热量的发烧。

【条文】

17、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吴谦按】

如渴者之下,当有「小便不利」四字,必傅写之遗也。

【吴谦注】

藏者里也。

凡诸病在里有可攻之证,虽欲攻之,当随其所得之轻重而攻之,不可率意而攻之也。

如渴者,小便不利,先与猪苓汤利其小便,俟小便利乃可攻也。

余皆仿此,谓他证或有未可遽攻者,皆仿此也。

 

「当随其所得之轻重而攻之,不可率意而攻之也」,一定要了解病因、症状,不能轻率随意乱用药。

绝对不是口渴就用猪苓汤,使用猪苓汤一定要有「小便不利」的症状。如果没有「小便不利」这个症状就用猪苓汤,是大错特错的。在〈阳明病篇〉第 165 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阳明病,发热、多汗、体内水份流失,口渴,如果又要用猪苓汤来利小便,会造成体内水份更消耗。

所以吴谦在按文中特别加入「小便不利」四个字,因为仲景用猪苓汤的时机一定有小便不利。这边必定「必传写之遗也」。

「如渴者,小便不利,先要与猪苓汤利其小便」,渴、小便不利都是水份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特别是有小便不利也使用猪苓汤。「俟小便利乃可攻也」让水份分布与运输正常了,才可以攻之。

「余皆仿此,谓他证或有未可遽攻者,皆仿此也」,其他的病证都一样,要慎重考虑再三不要一下子就凭直觉反应使用猛烈的攻药,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以上是第一章〈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很多介绍《金匮》的人,都认为这一章不重要,跳过去。

不过我个人的看法认为这一章很重要,介绍了生病的病因、预防医学,介绍了诊断的内容、治疗原则。把它忽略掉,应该不太合适。

第二章开始是介绍各论。由第二章到第十九章一共介绍了 40 多个疾病名称,同时提出治疗的方法。第 20 章开始是妇科,一直到第 23 章结束。而第 24、25 事实上是急救法与食物禁忌,可以浏览一下。我们主要介绍到第 23 章。

以下介绍第二章,痉湿暍病。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第二

前言

「痉病」,颈部会有项背强急僵硬,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的症状。广义的话包括破伤风,还有失血过多也会有痉病。在妇科学中,生产后妇人常见三种症状,其中一个就是痉病。古时候的卫生环境不好,生产之后可能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所以生产后容易出现痉病、破伤风的症状。或者是因为刀伤或是野兽咬到也会造成痉病。

一般在伤风感冒时,有时也会引起运动神经、肌肉的症状,在颈椎呈现僵硬的症状,这也是痉病。

痉病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刚痉与柔痉。在《伤寒论》中刚痉用葛根汤,而柔痉用桂枝加葛根汤。而在《金匮要略》中刚痉一样用葛根汤,而柔痉用桂枝汤加栝蒌根的栝蒌桂枝汤。二者只相差一味药。

《伤寒论》用桂枝加葛根汤是因为用葛根来松弛肌肉。而在《金匮》用栝蒌根,是因为体内水份流失掉了,用栝蒌根,也就是天花粉来补充津液。

另外,也用了大承气汤来治疗痉病。我们有几个病例,而且非常成功的病例。所谓「病在上取之下」,仲景的治疗思想、治疗原则,完全符合《内经》的原则。

「湿病」,包括了全身性的湿病、风湿病,以及湿痹。湿痹可以说是神经痛。风湿则多出现在肢关节,手关节比较少,大部份在脚关节比较多,因为湿往下流,所以通常在膝关节与脚趾关节,出现肿胀现象。

湿病通常是全身性的,而风湿病比较局限在肢关节。而湿病与风湿病都会发烧现象,全身性的湿病是不定时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烧。但是风湿病发烧一定在下午 3~5 点、5~7 点的日晡所,也就是申酉时才会发烧。

湿病大概列举了 6、7 个处方,而且这些处方直到今天为止,都是非常实用的处方,例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非常的实用、效果好。

病例分析

有一位朱女士,民国 23 年生,西医诊断为退化性关节炎,X 光显示骨骼中有很多小空洞,就像洒了芝麻的感觉,千疮百孔,关节还有骨刺,西医准备要开刀。

她去年(86 年)7 月 24 日来看诊,然后 9 月再来一次。她自己回到杨梅,自己照处方买药,自己服用。到今年 5 月份,她的女儿徐小姐来诊,告知:她母亲朱女士的骨刺与退化性关节炎都改善了,不必再开刀了,开心的不得已。

我在○○医院看诊时,也是有一位病人退化性关节炎疼痛。服了药以后反而更痛。在前二、三个星期的时候,每痛必骂,骂「夭寿的医生」,开这种药给她吃。结果前阵子,她女儿来诊,告知:她老妈现在好的不得了,可以去菜园种菜。本来由头份来看诊的时候,一拐一拐的,现在好很多了。

我们治疗原则,治疗风湿病一定会用到白术、苍术。例如,麻黄杏加术汤中就有白术。麻杏薏甘汤,虽然没有白术,但也是用薏苡仁除湿去痹,用来代替白术。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中也有白术。因为白术能燥湿,既然叫作风湿,就要用燥湿的药,把关节腔中的湿运化掉、吸收掉。可以把肿大的膝盖消下来。而且价格又便宜、又好吃,又有效。

但是前几周时,一定要渡过难关。很多人刚吃药前二、三周会比原来更痛,因为已经吃止痛药吃太久了。有的人忍不住又回去吃止痛药,那就没完没了。

「暍病」,念ㄏㄜˋ,也可念ㄧㄝˋ,也可念ㄜˋ。暍病就是中暑,马上暑假要到了,清明、谷雨……马上就是立夏,大约 5 月 5 日、5 月 6 日就是立夏,然后小满、芒种、夏至,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就是夏至后的三伏天。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如果有发热的疾病,如果汗大量的流失,严重发生休克,量过去。这些都属于暍病。所以可以称作中热、中暑。

痉、湿、暍,三病都是感受外邪引起,与气候变化、环境变化有关系。

【条文】

1、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搏,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吴谦按】

诸家以刚、柔二痉,列为首条,今以此为第一条者,盖刚、柔之辨,俱从此条分出,痉病之最备者,宜冠诸首。再痉病也之下,「若发其汗……」六句,与上文义不属,与后之十一条中「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句,宜分于彼。

 

病者,没有特定的对象,指一般的病人,「身热足寒」,产生了发热的症状,影响了神经中枢,使下肢出现冰冷的症状。「颈项强急」,「强」念ㄐㄧㄤˋ,是僵硬,「急」是紧张、拘急。「恶寒」,发烧一般都会伴随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有时头部发热,因为头部发热,所以脸部发红,眼睛的角膜、巩膜充血红红的。因为头部发热不舒服,所以会有「独头动摇」的现象。又例如,现在很多一整天打电脑的、开车的、准备考试的学生,整个颈椎都僵硬。所以一定要起来把头颈动一动。读书读一个小时。就要起来动一动,头要摇一摇、动一动,所以会「独头动摇」。

因为头部、脸部发热充血,影响了口的咬合神经肌肉,所以产生「猝口噤」,突然牙关紧闭,打不开。

我们看了很多突然牙关紧闭,咬合有问题,牙车部位痉挛。有时候看了一次诊就会改善。我们用葛根汤就会松弛了。

案例分析

用葛根汤来治眨眼睛,效果也很灵光,疗效很高。目前有一位眨眼睛眨得很厉害的政治人物。不过我不喜欢政治人物。

有一次○○证券公司,它的背后是○○党的,总经理张○○先生邀请我去鸿○山庄演讲。演讲费 18000 元,加上来回计程车 2000 元,一共贰万元请我演讲。我从一开始就骂○○党,然后地点又安排在鸿○山庄。他们一定很纳闷,怎么会请我去演讲。

我想张总经理一定很不谅解我。原先他的女儿皮肤病,在嘉义看了三年,没有效,整个臀部皮肤烂的。我用一星期的当归拈痛汤,皮肤就好了,所以他迷死你了。但是我一定叮咛:不能吃冰冷饮,不能吃芒果、荔枝、龙眼、竹笋。到现在都一直好好的。

而眨眼睛,用葛根汤加钩藤钩、秦艽就会有效。如果处方要让别人看不懂,就加一些菊花、枸杞、茺蔚子、谷精子、决明子等,这样人家就搞不清楚了。其实葛根汤、钩藤钩、秦艽才是主要的。

另外痉病的症状有「面赤、目赤」,所以用葛根汤也可以治结膜炎、角膜炎。照样可以治脸红红的,所以包括酒糟鼻,都可以用葛根汤去治疗、加桔梗引药上行,加川芎改善血循,因为有熟象所以加一些凉性药。以前我治酒糟鼻都用葛根芩连汤,但是葛根芩连汤比较不好吃,现在我都用葛根汤去加减,一样有效。

更严重一点,影响上半身神经肌肉牵引,产生「背反张」,角弓反张,一般人平躺着,背会贴着床板,但是现在病人整个背拱起来,背不着席,背不能平贴病舖,拱起来像弓一样,叫做「角弓反张」。有以上这些症状,称之为「痉病」。

「若发其汗,寒湿相搏,其表益虚」,如果用发汗法,汗流失太多的话,气随液脱,使得「其表益虚」,抗病力变差,流汗多又使毛细孔更张开,就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脉象会像蛇一样左右摆动,左右游动。

【吴谦注】

病人身热恶寒,太阳证也;颈项强急,面赤目赤,阳明证也。

头热,阳郁于上也;足寒,阴凝于下也。

太阳之脉循背上头,阳明之筋上挟于口,风寒客于二经,则有头摇口噤,反张拘强之证矣。

此皆痉病之形证,故首揭之,以为要领,

 

「病人身热恶寒,太阳证也」,有发热恶寒的症状,类似太阳病,太阳病会发热恶寒。「颈项强急,面赤,目赤,阳明证也」,因为阳明经循行上到头面,所以面目赤都属阳明证。

「头热,阳郁于上也」,阳气充热于上部的意思。「足寒,阴凝于下也」,指输送血液发行障碍,使得下肢冰冷。

「头热,阳郁于上」,临床上常常有病人主诉:头烫烫的,甚至头麻麻的、头皮屑、头皮痒,这本来也可以用葛根汤。因为头部一定是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由后面颈项、枕大骨,一直向上循行,夹着督脉一起向上循行,一直走到两内眼眦、睛明穴的地方。所以头部的毛病,都可以用葛根汤来治疗。

包括颈椎僵硬,所以可以用葛根汤来治疗,包括僵直性脊椎炎,也可以用葛根汤搭配右归丸,因为右归丸有鹿茸、鹿角霜。可以加黄精填骨髓。配合饮食多吃胶质的食物,就会改善。西医只有类固醇。

另外僵直性脊椎炎也可以用小续命汤来治疗。不过小续命汤原先是治疗中风的。所以有时候病人拿去药房配药,药房的人看不懂。而且,有时候我习惯用的方子、药物,一般药房、诊所也没有,也配不出来。

有一位骆先生,是凤山人,他吃药反应很好,我就告诉他到凤山的中医诊所去拿药就好。结果他说,很多药,凤山的诊所没有用过。例如,泽兰、冬瓜子、浮萍都没有人在用。

浮萍,全台湾地区用得最多的,就是我。会有浮萍的科学中药,也是我盯着科○制药厂四年,才开发出来,这么好用的药物不生产,太可惜了。

我到处演讲,就会教大家怎么用浮萍。现在大家会用浮萍来治疗皮肤痒,用浮萍来治水肿,用浮萍治疗尿蛋白,灵光的不得了。

交通部有一位高级官员,中风、脑干有状况,开完刀后,左手、左脚不灵活,他每天早上 4 点起床,走中正纪念堂一万多步,大概 7 公里多。

有一位台大教授,本来驼背,骨质疏松。他每天早上 4 点起床,从温州街走到阳明山,再从阳明山走回温州街,而且风雨无阻。那一个路段的路灯没关、电线断掉……他就打电话给电力公司,做了很多好事。结果他们的脊椎就挺起来。所以运动很重要。

偏偏我不喜欢运动,我的体能基础是高中以前打下来的。天天劳动筋骨,挖地、整地、种菜……。

「太阳之脉循背上头」,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由脚小趾,经过身体背面,上头部,然后到目内眦的睛明穴。「阳明之筋上挟于口」,不论手阳明或足阳明都会循行到口四周,所以当风邪寒侵犯二经时,就会产生「头摇口噤,反张拘强之证矣」。

吴谦认为这一条文,敍述的都是痉病显示在外的症状,不舒服的现象,因此这一条文应该放在第一条。

以下第 2、3 条条文,介绍痉病的脉象。

案例分析

对于牙齿咬合紧张,可以用葛根汤去治疗。但是两侧的口角歪斜,用小柴胡汤去治疗。

到现在,我们已经最少有十几例的成功案例。最近有一例是上个月看的。一位 6 月 6 日才满周岁的小婴儿,4 月 4 日吃了三天的西药感冒药,他的嘴巴就歪斜了。那个时候出生还不满十个月,嘴角就歪掉,我们给他小柴胡汤一星期,嘴巴就回正了。

我在景美○○诊所时,也看过一位,因为感冒导致中耳炎,因为中耳炎引发口角歪斜,我们都是用小柴胡汤加钩藤钩、秦艽,加僵蚕、蝉蜕,服药以后嘴角都恢复正常。

如果是三叉神经痛,可以加川芎有活血作用,加白芷有止痛作用,必要的时候加细辛有麻醉作用。

【条文】

2、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吴谦注】

痉之为病,其状劲急强直,故其脉亦劲急强直。

按之紧,劲急之象也,如弦直行之象也。

 

「按之紧如弦」,痉病的脉象,就好像按到吉他、胡琴弦绷的很紧感觉。这里的「直上下行」与第 3 条的「直上下」意思一样。琴弦如果不拉直,能够拉得出声音吗?琴弦松了就拉不出声音了,所以弦脉都要直。

【条文】

3、《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脉经」,照道理,仲景的年代比王叔和早。王叔和是第一位整理《伤寒论》的医者,是晋朝人,而仲景是东汉末年人。而这条条文引述「脉经云」,如果是王叔和的《脉经》就有问题了。应该仲景之前可能还有一本《脉经》。

就像《内经》之外,应该还有一本《外经》才是。可能要等以后的考古学家挖掘出来。就像马王堆里就挖出很多古代的医学典籍、处方。

「其脉伏坚」,「伏脉」是沉取,属于沉脉,而且要推筋着骨,在《四诊心法》介绍过。「坚」是硬硬的,也就是第 2 条的「紧如弦」。紧脉、弦脉再硬一点的就是坚脉。「直上下」与第 2 条「直上下」一样。

另外补充一点,在后面第 11 章〈五藏风寒积聚〉有提到「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是脉伏细,也是要推筋着骨才摸得到。与这条的「其脉伏坚,直上下」可以比对一下。

【吴谦注】

痉家其脉紧弦,直上下者,以痉病属太阳表也。

《脉经》所云:其脉伏坚,直上下者,以痉病属阳明里也。

盖痉家原属二经,故有太阳葛根汤汗之,阳明大承气汤下之之治也。

伏坚,沉实也;直上下,弦直也,即沉实弦直之脉也。

 

「痉家其脉紧弦,直上下者,以痉病属太阳表也。」因为痉病有发热、恶寒,颈背僵硬的症状,属于太阳经表症的症状。

「脉经所云,其脉伏坚,直上下者,以痉病属阳明里也。」因为「伏坚」是沉取脉,属于里病的脉,因此说是「阳明里也」。

由上二段注文合起来,可以看出原则上痉病与太阳经和阳明经比较有关系。「故有太阳葛根汤汗之,阳明大承气汤下之之治也。」葛根汤是桂枝汤再加上葛根、麻黄,尤其是麻黄有发汗的效果,所以葛根汤算是发汗剂。而有阳明里证用大承气汤治之。等一下的条文就会提到。

另外大家可以在参阅《医宗金鉴》《伤寒论》的《痉湿暍病》,吴谦在篇首里提到:「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他有作出区分,身体前面的牙关紧闭,可以当成阳明,身体后的颈项僵硬可以当成太阳,而身体两侧的口眼嗝邪可以当成少阳。所以痉病也不是只局限一个小部位。应该由大范围去考量。临床上,任何部位都可能有痉病,抽筋也可视为是一种痉病。脚抽筋痛死了,有些人天天抽筋。

脚抽筋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松弛,反正一定会有松弛的药,用牛膝引药下行到脚部,而木瓜可以治疗霍乱转筋。又简单、又便宜、又有效。

【条文】

4、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吴谦按】

反恶寒之「反」字,衍文也。玩痉病之条自知当恶寒也。

 

太阳病本来就会恶寒,所以「反恶寒者」的「反」字是多出来的。

原则上以有汗、无汗来区分刚、柔。无汗的为刚痉,有汗的为柔痉。二者的治疗方法不同,无汗刚痉用葛根汤。有汗柔痉,《金匮》用栝蒌桂枝汤,而《伤寒论》用桂枝加葛根汤。其中桂枝加葛根汤就比葛根汤少一味麻黄而已。

刚痉太阳病发热无汗恶寒用葛根汤
柔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用栝蒌桂枝汤

柔痉是「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有些同学会认为「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这不是应该是阳明病吗?我们看《伤寒论·阳明篇》第 130 条「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注意最后一句「反恶热」这才是关键重点。这里只是不恶寒,还没到反恶热。所以还不是阳明病。

所以一样是太阳病,在恶寒的程度上有差别。就像在教室里,有人觉得很凉爽,有的人就要穿外套夹克了。

老祖宗对流汗有几个看法,第一,水份流失、津液流失,会影响血液。第二,流汗过多、气随液脱,最后会亡阳、影响心藏功能。第三,毕竟是流失有形物质,所以流汗会变成虚证。

所以无汗、没有流失,是实证。有汗、有流失,是虚证。

【吴谦注】

痉病即属太阳,当以太阳虚实例之,故曰:太阳病。

发热、无汗、恶寒为实邪;名曰刚痉者,强而有力也。

发热、汗出、不恶寒、为虚邪;名曰柔痉者,强而无力也。

【条文】

5、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照道理无汗,小便量应该会正常的。现在小便竟然变少。「气上冲胸」,觉得有一股气往上冲。严重的话出现「口噤不得语」,第一条条文就有「卒口噤」,就是牙关紧闭,没有办法说话。

「欲作刚痉」,由上面的几个症状演变,很可能进展成刚痉。刚痉当然也会有发热、恶寒的症状,用葛根汤来主治。

葛根汤中的葛根有疏弛肌肉、神经的作用,再加上桂枝汤本身有芍药、甘草,也可以疏弛平滑肌有很好的效果。我常常提到,身体背面出现的症状,包括颈椎、肩膀、背的部位,肌肉如果有僵直、强直的感觉的话,就可以用葛根汤来处理。身体背面看得到的部位,都是太阳膀胱经所属。

而身体前面看得到的部位,属于阳明经,如面赤、目赤,尤其目赤、结膜炎、角膜炎,视症状也可以用葛根汤来加减,如加川芎,如果有大便便秘,可加一些大黄。通常可以再加入眼科用药,如木贼草、蝉蜕、茺蔚子,或加车前子。一般角膜炎、结膜炎去看西医眼科处理,用眼药膏、眼药水,大概要一周。但是我们用葛根汤加减,热证多的用竹叶石膏汤,大约三副药就可以解决。去看西医眼科的话大约要三、四百元(当时尚未成立健保)。我们一帖葛根汤不会超过二十元。

【吴谦注】

此申明刚痉在表,以明其治也。

太阳病,为头项强痛、发热等证也。

无汗,谓伤寒也。

太阳伤寒,小便不当少,今反少者,是寒气盛而收引也。

不当气上冲胸,今气上冲胸,是寒气盛而上逆也。

不当口噤不得语,今口噤不得语,是寒气盛,牙关紧急而甚也。

以太阳伤寒,而有此冲击劲急之像,是欲作刚痉之病也。

麻黄汤能治太阳,而不能治阳明。故以葛根汤兼太阳、阳明两经之治,为刚痉无汗之正法也,

病例分析

有一位到欧洲奥地利主修钢琴的蔡先生,为了准备毕业考,冷水洗头,冷水洗澡,在阳台吹风,喝冰啤酒,熬夜四天不睡觉。结果嘴巴就歪斜了。这也算痉病的一种。

完全合乎注文所讲的,寒气盛。冷水、冷风、冰啤酒都是寒气。四天不睡觉,正气一定低下,神经肌肉一定疲乏,最后嘴巴歪掉,在欧洲看了一个月没看好。

因为他全家都是我的病人,他就从欧洲赶回来,劈头就问一句话:「能不能在二星期内看好」,因为如果二星期看得好的话,他就要赶回去参加毕业典礼。

如果是刚发生的,疗效就很快。如果已经经过好几个月,效果就不好。我们用小柴胡汤加减来处理,总算不错,他的口角歪斜就回去了,他也回去奥地利了。

很多小朋友听不进去,爱吃冰。我一定要把我看病的经验讲给大家听。

永和安和路有一位谢先生,运动完后吃了三瓶冰运动饮料,当场血用喷出来的。因为运动后,身体血管是热的,马上又喝冰冷的,热胀冷缩,血管受不了,就破裂了,血就用喷的。

【条文】

6、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卧不着席」,也就是角弓反张的意思。脚痉挛,「口噤」是牙关紧闭,「齘齿」是牙关开合很紧张、会磨牙。

在《内经》的治疗原则中,现在痉病有面赤、目赤、口噤、齘齿等这些上部的症状,《内经》说「上病下治」,或者「上病取下」。所以用大承气汤来缓和上部、头部的充血、充热、牙车肌肉紧急、牙关紧闭。所以说「可与大承气汤」。

一般而言,如果病人有便秘的症状,大承气汤更加合适。但此处的大承气汤主要不是用来通便,主要是用来泻热,因为大承气汤中有大黄苦寒、有芒硝碱寒的药。寒药而泻热。

痉病,广义的也包括了破伤风,破伤风在后代,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去扩充出来的祛风至宝丹,加了全蝎这一类抗痉挛的药,确实有一定的疗效。

而在傅青主《男科方》中提供了验方,用蝉蜕磨成粉,用 5 钱蝉蜕、半斤黄酒,慢慢用小火去煮一煮,煮个几沸后服用,对破伤风有很好效果。有一位余无言先生在他的《伤寒论新义》中也特别提出傅青主的这个验方屡用屡效。

也因此我在治疗脑病的病例时,大多会加上蝉蜕,对于脑部异常放电所造成的痉挛,都会有效。常用的如天麻、钩藤、秦艽、蝉蜕、僵蚕。这二个动物药,僵蚕与蝉蜕没有毒性。不像全蝎、蜈蚣因为有毒性。

我们很佩服老祖宗,他们没有做过任何的临床实验,就能够掌握全蝎、蜈蚣,利用牠们的毒蛋白来对脑细胞产生作用。

有一位妈妈因为带状疱疹,引发颜面神经麻痹,大儿子中风 5 年,第 2 个儿子脑瘤 3 年。我在脑病用药中都用到了僵蚕、蝉蜕。也用清震汤缓和脑内压,因为清震汤可以治疗水脑,也可以缓和脑内压。结果妈妈最近症状已经缓解,大儿子症状也改善了。小儿子脑瘤压迫,本来左眼看不到,现在也改善了许多。

所以在这里提供给大家,蝉蜕可以抗痉挛,可以治疗破伤风与神经痉挛。

【吴谦注】

此申痉病入里,以明其治也。

痉病而更胸满,里气壅也;卧不着席,反张甚也;脚挛急,劲急甚也;必齘齿,牙紧甚也。此皆阳明热盛灼筋,筋急而甚之象。故以大承气汤直攻其热,非攻阳明之实也。

其曰可与,非尽言其可与,有慎重之意。

 

刚刚上条文是「刚痉在表」用葛根汤,这条是「痉病入里」用大承气汤。

「此阳明热盛灼筋,筋急而甚之象。故以大承气汤直攻其热,非攻阳明之实也」,攻阳明热盛,不是攻阳明府实的腹满胀、不大便。刚刚上一条是寒气盛用葛根汤来处理。

在临床上,大承气汤可以治疗很多脑部的病变。例如发高烧的脑部病变,可以用大承气汤来「上病治下」。

病例分析

有一位张姓小男生,发高烧,到○○医院住院,医院一看状况不妙,就转到○○医院,住了一个星期,也没有进展,就和这条条文一样,角弓反张、痉挛、抽搐,○总就又建议他转到○大医院,住在小儿科病房。由第一家医院转到大小儿科病房,已经 35 天了。所有症状完全没有改善,他的阿嬷天天哭。台大准备作脊髓穿刺,要检查有没有脑膜炎。反正西医就是这套步骤。七岁的小男生穿刺以后坐不起来,也不会讲话了,本来心算很厉害,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男生,搞成这样很惨。

他老爹不知是谁介绍,打了电话给我。我在电话中就先问了一句话:「他有没有便秘?」他老爹说:「他常常六、七天不大便,而且每次解的大便都像汤圆一样一粒一粒的。」我就到○大看诊,他的阿嬷还是在哭。我用大承气汤,加远志、石菖蒲、钩藤钩、秦艽、竹茹。9 包的大承汤,吃到第 8 包,大便全部清出来。本来全身抽搐躁动不安,结果大便一通,全部症状就消失掉了。

没几天出院了,我就先用清心涤痰汤来治疗他的语言障碍,清心涤痰汤是由温胆汤变化出来的方子,也加远志、石菖蒲,通窍的药,吃一吃就恢复会说话了。

接着我用六味地黄丸与七味白术散合方来治疗。这组方子我经常用来治疗筋骨痿软,成长不全的幼童,效果很好,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先天,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后天,吃到第二年暑假结束,他就回学校念书了。

之后,我在长庚医院看诊时,也遇过几个案例,虽然没有用大承气汤,但是也运用了大承气汤的想法。我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方中也是有大黄,就符合了「病在上取之下」的治疗原则,就看好很多例。有的在加护病房,请我去会诊,没多久就出院了。

很好的病例,我们用承气系列的方子,不一定就是大承气汤,可能是柴胡龙牡汤,可能是桃核承气汤。

像泌尿系列障碍,摄护腺开刀、或摄护腺癌开刀后,没有办法尿尿的,我几乎都用桃核承气汤合猪苓汤,加牛膝、车前子、冬葵子、木香,一吃药尿尿就顺畅了。

病例分析

有一位师大音乐系的梁小姐,她很瘦很瘦,在大一的时候,手指不能闭合,合谷的地方肌肉都是塌陷的,手指僵硬的,她是主修钢琴,结果手不能合拢,不能打开,怎么主修钢琴?哭得一大糊涂,打电话来求助。

我用黄芪五物汤加桑枝、姜黄、川芎,因为她很瘦,没有肉,就像刚刚讲的「肉极」,所以要健脾胃,用黄芪、山药、苡仁,吃药以后,状况很好,已经去美国修完音乐博士,已经回来了。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用酒洗。而调胃承气汤,大黄也四两,用酒浸。现在的剂量可以折合十分之一。汉代用四两,我们现在用四钱就差不多了。

「用水一斗」,如果一升为 300cc,一斗就为 3000cc,「先煮二物」,先煮厚朴、枳实。「取五升」,煮成 1500cc,「去滓」,去掉煮过的厚朴、枳实。把煮好的水「纳大黄」,放入大黄,再煮「煮成二升」,剩 600cc。「去滓」,再把大黄去掉。「纳芒硝」,放入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再放上炉子煮沸一、二滚,就可以。

「分温再服」,就是分二次服,600cc 分二次,就是一次 300cc。「得下止服」,如果第一个 300cc 服后有拉肚子,第二个 300cc 就不用吃了。

大家看大承气汤只有四味药,但是分了三个阶段来煎煮,如果不照这规矩去煮,往往服了没有反应。

我有个同事,是白大导演的同班同学,这位女同事生活作息很不规律,常常中午十一点才吃早餐的烧饼油条,下午二、三点才叫办公室的小妹帮忙买馄饨,下班回家先打牌,晚上八、九点才吃晚餐,常常六、七天不大便。人如果不大便就会烦躁,所以她脾气很大,可以由三楼骂到一楼,泼婆骂街一样的。我第一次开大承气汤给她吃,竟然没有动静,我说:「真是铁胃」,大黄芒硝居然都没有动静。后来我检讨原因,原来一般民众的习惯就是一包药,全部一起丢进药锅里一起煎,没有分阶段去煎。

大承气汤要利用芒硝把硬块的粪便软化掉,再借助大黄刺激肠管的蠕动,再利用枳实、厚朴行气推动的力量,达到通便的效果。很奇怪,如果煎药不照书上的步骤,药效都不理想。

当然用大承气汤也要慎重,不能随便就用。

【条文】

7、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𠘧𠘧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在《伤寒论》中,刚痉与《金匮》一样,用葛根汤。但是柔痉,在《伤寒论》用桂枝加葛根汤,而《金匮要略》这里用栝蒌桂枝汤,而实际上是桂枝汤加栝蒌根。只是一味药的不同。

葛根与栝蒌根科属不同。葛根是豆科植物,而栝蒌根是葫芦科植物。

「太阳病其证备」意思就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伤寒论》条文的观念。

「身体强」,不是身体强壮,「强」念成ㄐㄧㄤˋ,僵硬的意思。「𠘧𠘧然」,念ㄙㄨ,是颈项不舒服的样子。大家到乡下会发现,下雨天,老母鸡带着一窝小鸡,天气冷,老母鸡会缩着脖子,「𠘧𠘧然」就是因为颈项不舒服,所以会缩着脖子。

太阳病的脉,原则上是脉浮。如果不是浮脉的话,那就不是标准的太阳病。这里「脉反沉迟」,就不能称为太阳病,虽然有太阳病的症状,但是脉不是浮脉,所以称为「痉病」。因此「痉病」在一些文献上也被称为「类伤寒证」,很多症状如发烧、恶寒、头项强痛与太阳病很像,但是脉象不是浮脉,所以称为「类伤寒证」。

针对颈项、背面的肌肉紧张,有时可以用葛根来松弛。有时可以用栝蒌,因为有时候肌肉紧张,是因为局部的津液水份、营养物质缺乏造成,所以用栝蒌根来生津液。因此在此用栝蒌桂枝汤主之。

【吴谦注】

太阳病其证备,谓头痛、项强、发热、恶风寒具见也。

而更身体强,有𠘧𠘧然俯仰不能自如之象,痉病也。

但脉反见沉迟太阴之脉,非太阳浮紧,无汗刚痉者也。故不与葛根汤,而与栝蒌桂枝汤,和太阳之表,清太阴之里也。

 

「而更身体强,有𠘧𠘧然俯仰不能自如之象,痉病也」,身体僵硬,有时头颈部不能向下俯视,有时候是不能后仰。

有些人晚上睡觉枕头不平或姿势不对,一早起来落枕了,我们用葛根汤,会有效果,用栝蒌桂枝汤也会有效。同时可以按压落枕穴,或直接针刺落枕穴。左项落枕,扎右手穴道,称为「缪刺法」。有时候一下针就会感到舒服。

「但脉反见沉迟太阴之脉,非太阳浮紧,无汗刚痉者也。故不与葛根,而与栝蒌桂枝汤,和太阳之表,清太阴之里」,在《伤寒论》里,只要出现了口渴症状,仲景几乎一律用栝蒌根来治疗口渴。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栝蒌桂枝汤就是桂枝汤中再加栝蒌根,栝蒌根又叫做天花粉。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用 2700cc 的水,煮成 900cc,「分温三服」,分成三次服用,也就是一次 300cc。「取微汗」,服药后会微微地出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如果服药后不流汗,在服药后一刻钟,半小时不到,就喝一点热稀饭,来发一些汗。

因为喝热稀饭,可以借谷气来增加抗病力,借谷气来达到发汗的效果。

栝蒌根有生津作用。而这个方子主要是靠芍药、甘草来松弛神经、肌肉。

【条文】

8、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第 7 条是「脉反沉迟」,第 8 条是「脉沉而细」。所以可见有太阳病的头项强痛,但是不是正规的太阳病浮脉的话,就不能叫作太阳病,而叫作「痉病」了。

第 7 条是「脉反沉迟」,出现了太阴脉。而这里第 8 条出现了「脉沉而细」,是少阴脉。如果光由脉象,应该是用治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但是附子是燥热药。而痉病是要用滋润或是松弛的药。所以才会说「为难治」。

第 8 条可以说是预后诊断。不容易由太阳病的方法来治疗,也不容易由少阴病来治疗,所以说「为难治」。倒不是病危很严重,而因为出现了太阳的症状,但是却有少阴的脉象。

【吴谦注】

发热,太阳病也。脉沉细少阴脉也。

而名曰痉者,必有或刚或柔之证见也,以太阳痉证,而见少阴之脉,表襄兼病也。

夫太阳之邪郁于外,故病发热;少阴之邪凝于内,故脉沉细。

然痉病而见弦紧之脉,是为本脉,即或沉迟,尚为可治。

今沉而细,邪入少阴,阳气已衰,岂易治乎,故曰难也。

 

「发热,太阳病也」,因为「太阳之邪郁于外,故病发热」。「脉沉细,少阴脉也」,因为「少阴之邪凝于内,故脉沉细」。有太阳病的症状,而出现了少阴病的脉。

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了解,病人平素体质比较弱,而有太阳病的症状出现。应该可以这样来认识。

「然痉病而见弦紧之脉,是为本脉。」这是第 2 条条文。「即或沉迟,尚为可治。」这是第七条条文。可以用栝蒌桂枝汤来松弛肌肉、神经。

「今沉而细,邪入少阴,阳虚已衰」,病人本身的抗病力、身体机能已经比较衰减。「岂易治乎?故日难也。」并不是病很严重、病危了的难治,而是很难由正规的太阳病治法,治疗时要时时注意提醒,因为病人出现沉细脉,阳气已衰,身体机能衰减了,所以不能轻易使用发汗剂,发汗不当会造成心藏衰竭,所谓的「亡阳」。所以这条文讲的是预后诊断。

临床上这种病人很常见,包括爱吃冰冷饮,整天吹冷气的计程车司机、办公室坐整天的人员等,常常出现颈椎僵硬的。这些人如果出现了「脉沉细」的,「阳虚已衰」的我们必须强化心藏功能、血液循环功能,让血液循环能够正常的输送到各部位的血液末稍。这样子获得缓和的机会高一点。

【条文】

9、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第九、十条文讲的是:为什么会引起痉病?第九条是痉病的成因。

「夫风病」,一开始时是外感病,如果处理不当,误用下法,也可能会造成痉病,因为下法,拉肚子拉得太厉害,会造成脱水,电解质流失,导致神经肌肉紧张,所以也会演变成痉病。

「复发汗,必拘急」,刚刚下法已经流失水份了,现在再发汗,这样全身会僵直、紧张。

【吴谦注】

以上论痉,皆外感风、寒、湿而为病也。

亦有因风邪为病,不应下而下之伤液,不应汗而汗之伤津,以致津液枯燥,筋失所养而病痉者,故曰: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此不可以外感痉病治之,当以专养津液为务也。

 

除了外感风、寒、湿、而造成痉病,这里「亦有因风邪为病,不应下而下之伤液,不应汗而汗之伤津」,误治而产生痉病。

「以致津液枯燥,筋失所养而病痉者」,因为体液、津液,水份的流失,身体内的神经、肌肉没有体液、津液的润养的话,会呈现僵直的痉病。

「此不可以外感痉病治之,当以专养津液为务也」,这条痉病的成因是误治导致津液流失,所以要「以专养津液为务」。要重用葛根、栝蒌根,像生地、黄精这类的。甚至加入养血药。也可以加芍药、甘草来帮助松弛肌肉。

如果是晚睡、熬夜、特别疲劳、透支体力、造成整个颈椎僵硬的话,也可以用「当以专养津液为务」,包括要用养血药。

【条文】

10、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第 10 条是发汗太多,造成痉病。而事实上在第 9 条后段「复发汗,必拘急」,也就提出来过了。

发汗太多,也会造成水份流失、电解质失衡,影响神经肌肉。在《伤寒论·太阳上篇》第 19 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条文也是发汗太多,「遂漏不止」,汗流不停,「其人恶风」,因为毛细孔张开了,「小便难」,是因为水份由汗流失,小便水份变少。「四肢微急」,也是水份电解质的流失,造成四肢的神经肌肉拘急。「难以屈伸」,四肢拘急到不能屈伸,表示四肢的神经肌肉僵直了。用桂枝汤来调和荣卫,用附子来强心温经、歛汗。附子可与芍药搭配可以柔和、松弛痉挛的神经、肌肉。

我记得向大家报告过,有一位木栅国中二年级的学生,在踢橄榄球,突然间,一只脚完全不会动,一只脚没有力气,住○大医院三天,检查没结果,转到○○医院,住院二周,也是检查没结果,从头到脚检查都正常,作过脑波、断层、脊椎穿刺都正常。我告诉他用葛根汤或桂枝加附子汤。大概三、四天恢复正常。成本大约几十元。他从○大到○○医院前前后后花了十多万元。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科技,而是有时候科技也检查不出来,像这位病人一切检查数据都正常,检查正常就表示没有病吗?但实际上他一只脚不能动,另一只脚没力气。我认为这是运动神经元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或选用葛根汤、栝蒌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来治疗。

有时这类疾病要先考虑痹症、痿症。痹症会痛,痿症不痛。痹症可以是全身性的,痿症通常在下肢部位。

【吴谦注】

此承上文,详申发汗过多成痉之义也。

太阳病当发汗,若发汗太过,腠理大开,表气不固,邪风乘虚而入,因成痉者,乃内虚所召入也,宜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固表温经也。

由此推之,凡病出汗过多新产,金疮破伤出血过多,而变生此证者,皆其类也。

 

此条文是接续上条文,发汗过多造成脱水,引起痉病。

「若发汗太过,腠理太开,表气不固,邪风乘虚而入,因成痉者,乃内虚所召入也,宜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固表温经也。」吴谦也提到《伤寒论·太阳上篇》的条文。用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方子,对于很多运动神经障碍会有很好的效果。

包括早期流行的小儿麻痹,如果在疾病初期,就用桂枝加附子汤,可以减轻其症状。如果小儿麻痹已经形成,可以选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的加味金刚丸,或大防风汤,有很多养筋的药。可以再合并使用针灸,针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刺激脚部肌肉群。

「由此推之,凡病出汗过多」指第 9、10 条文。「新产」,在《金匮要略》后面第 21 章〈妇人产后病〉第一条「新产妇有三病:一者病痉」,第一个症状就是痉病。生产时流失血液,或因为古时候生产时卫生环境不佳,产道引起感染,出现了痉病,甚至类似破伤风的症状。「金疮破伤出血过多」,刀伤、竹木刺伤等,所以广义的痉病包括破伤风。

由此可以得知,痉病的范围很广,不只是风寒外邪引起运动神经障碍,也有过汗、新产、金创等出血过多或感染引起的。

补充

在第 21 章〈妇人产后病〉第 1 条「新产妇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痉病是因为生产时失血过多,或是因为生产时,古时候卫生条件不好,所以生产时产道受伤,引起感染,甚至是破伤风。造成手足痉挛、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

而郁冒,就是昏迷休克,因为生产时失血过多,造成大脑缺氧,人昏迷过去。

第三是大便难,也是因为血液流失,造成肠子缺乏血液润泽,最后使得大便不容易排出。

不要说古代,包括现代,包括了剖腹产,因为要用麻药,麻药是一种神经传导阻断剂,因此,有些人肠子就不蠕动了,甚至连放屁都不能。所以医师查房第一句话都是「放屁了没?」不要认为放屁很不雅,实际上非常重要,代表肠子已经正常蠕动了。

我们单用一味砂仁,捶一捶以后,用开水泡一泡喝。有一位老太太 60 多岁,肚子胀得很难过,就送医院急诊住院,西医左检查、右检查,检查不出原因,就准备开刀,隔壁床病人告诉她,去买 5 元的砂仁,捶一捶泡开水喝。结果一喝,腹胀就整个消除了,就不用开刀了。

前几天也有一位病人开刀后,肠子不蠕动,就产生胀气,我们用了一些行气药,砂仁、大腹皮、神曲、槟榔等,胀气就消了。

前天也有一个小男生,肚子胀的像打鼓一样,也是行气药一吃,腹胀就消了。

【条文】

11、若发其汗,寒湿相搏,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吴谦按】

本门首条痉病也之下「若发其汗……」六句,当移于此条之首,文义始属。此条「暴腹胀大者」句,衍文也,当删之。

 

吴谦认为要把第一条后半段的六句话,挪到这里。再把「暴腹胀大者」这一句删掉。这一条是第 3 种痉病成因。

【吴谦注】

不但风病,发汗过多则痉,即寒湿相搏之病,发汗过多亦痉也。

发汗过多,其表益虚,表虚则必即恶寒甚也。

发寒湿汗后,其脉不直紧,如蛇之曲缓,则为邪退,不成痉病,为欲解也。若脉仍直紧不缓,或不直紧反伏坚弦急者,为邪不退,成痉病矣。

 

「若脉仍直紧不缓,或不直紧反伏坚弦急者,为邪不退,成痉病矣」,原则上,出现了直紧、弦急的脉,不柔和的脉,表示肌肉、神经也呈现不柔和的现象,就像颈项硬邦邦的现象。

【条文】

12、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第 12 条是痉病在治疗上的禁忌。

「疮家」指病人素有皮肤病变容易皮肤溃烂,皮肤有伤口,这些症状也容易感染。

「疮家」皮肤病,也是一样要用养血的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治疗皮肤病可以很快地治好,我们几乎都是用一些养血的药。

例如,异位性皮肤炎、脂漏性皮肤炎、干癣,只是一直用类固醇会治得好吗?所以越治就越糟糕,不管是内服还是外涂的,几乎都使用到类固醇。有些人的皮肤上面竟然就长毛,这是什么治法。吃类固醇的副作用,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所以脑瘤吃类固醇、重症肌无力吃类固醇、皮肤病吃类固醇、血液病吃类固醇,百病都吃类固醇。它可以把发烧、皮肤红、发炎等现象全部掩盖掉了。问题根本没有解决。但是他们根本也没有药可以使用,让人非常痛心。

疮家,不可发汗,纵使要发汗也要加入养血药。例如,我们用麻杏甘石汤加玉女煎,玉女煎中有地黄,地黄就可以养阴养血,可以加玄参、鸡血藤,甚至加阿胶来养血。我们可以加连翘,天然抗病毒。所以我们治疗皮肤病效果很好。而且痊愈速度很快。

有一位汤○明小朋友,从一出生就全身皮肤病,起初找一位西医皮肤病刘大夫,原先是○总皮肤科医师。刘大夫给他吃了一个月的类固醇。总算他是有良心的医师,他给汤○明一个月的类固醇,都没有进展,他自己亲自写了一张名片,介绍来我这里看诊。昨天晚上汤○明来拿药,皮肤病已经全部好了。

有一位古○学,再兴中学高三学生,12 年的异位性皮肤炎。史○吾老先生 70 多岁,40 多年的异位性皮肤炎。有一位林小姐,住在连云街,9 岁异位性皮肤炎,移民到加拿大,认为加拿大环境好,结果 12 年,现在 21 岁从加拿大回来,还是没有好,结果暑假 2 个月,我们把她看好了。

【吴谦注】

疮家初起,毒热未成,法当汗散。

已经溃后,血气被伤,虽有身痛表证,亦不可发汗,恐汗出血液愈竭,筋失所养,因而成痉,或邪风乘之,亦令痉也。

 

「疮家初起,毒热未成,法当汗散。」其实不只疮家,麻疹、痘疹、荨麻疹,初期可以使用汗散法。

「已经溃后,血气被伤,虽有身痛表证」,现在血气被伤了,不能当成外感造成的全身疼痛,所以「亦不可发汗」、「恐汗出血液愈竭,筋失所养,因而成痉」,因为皮肤溃烂,已经有流失水份、血液了,再用汗法会使水份、电解质、津液精微再流失,使用筋失所养,而产生痉病。

「或邪风乘之」,因为皮肤溃烂,有伤口,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当然也会造成痉病。

「或邪风乘之」,不可以开玩笑,我有位蔡姓病人,去欧洲奥地利学钢琴,为了毕业考,洗冷水澡、冷水洗头、喝冰啤酒,又在阳台吹冷风,一下子口角就歪斜了。这不是开玩笑的。你们可以去作实验,不一定会口角歪掉,不过至少会头重重的。

以上第 9、10、11、12 条,可以说是痉病的四个成因。

【条文】

13、痉病有灸疮,难治。

【吴谦注】

痉病宜灸,如有灸疮,若不发脓,则为营卫已绝,故难治。

 

第 13 条是预后,第 8 条也是预后诊断。

很多皮肤病,在《内经》提到有些皮肤病,经过很久都不痊愈,整个变成硬块,麻木了、不痛了,这时要一直灸,本来不痛硬硬的,要灸到会痛。本来会痛要灸到不痛。古时要求最好有灸疮。

不过现在的女性比较注重体表的美观,所以不能有灸疮。

古时用灸法,要求有灸疮效果比较好。如果身体不健康,可以常常灸灸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道、有强壮保养的作用。也可以灸灸养老穴、命门穴。

但是灸疮会留有疤痕,一般女性不太接受。如果到国外行医,把外国人灸到有灸疮,就要吃医疗官司了。在国外针灸出血,也会被认为是一种伤害。

「痉病宜灸,如有灸疮,若不发脓,则为营卫已绝,故曰难治。」所以灸疮有发脓反而好。

刚刚提的,不痛的灸到痛,痛的灸到不痛。把硬硬不痛、坏死的部位灸到痛,刺激他增生新的肉芽,这样长新的组织,皮肤病才会好。

以上第 1 条到 13 条讨论痉病,提出三个方子,葛根汤、大承气汤、栝蒌桂枝汤,三个治疗的方子。

提出分证:有刚痉、柔痉。提出病因:有风病下之,有发汗过多,注文还提到新产、金疡破伤。然后谈到禁忌、与预后。

而在注文中多加一个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方子应用在外感初期,发汗太过,造成运动神经障碍,是一个很好的方子。甚至包括了有恶寒的症状。因为芍药与附子一起用,一方面可以缓和附子的燥热,附子是大热有毒性的药,当然炮制过就缓和一点。第二,芍药与附子同用,对于肌肉的舒缓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个方子:芍药甘草附子汤,就是芍药与附子合用。又《伤寒论·少阴篇》中的真武汤、附子汤也都有芍药与附子同用。而在临床见症上都有身疼腰痛、骨筋疼痛、四肢疼痛的症状。芍药与附子合用也是一组很好的止痛药。

今天讲到这里。第 14 条开始,介绍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