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第七讲
我们继续第三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百合病」、「狐惑病」、「阴毒」、「阳毒」分别是病名。为什么会摆在同一个章节?我们可以去问问那么专门教学生考试的老师,也可以问他们为什么《伤寒论》中没有黄芪?我想大部份的人都不会。所以考取中医师一定要临床,不临床只是空谈理论,程度不会提升。
有些专教考试的老师程度还好,但有一些教书不伦不类,教一些心象法、形象法。知母就要讲成「猪母」,弄一些下流的口诀,难怪中医形象不好。
「百合病」、「狐惑病」、「阴毒」、「阳毒」,都是热性病的后遗症,所以不要小看感冒,《内经》就讲「风为百病之长」,感冒很可怕,偏偏大家都轻视它。有糖尿病患一感冒发热,血糖突然升高到 600 多,昏迷,送到○○医院打胰岛素,一礼拜降到 300 多,然后就降不下来。我还是用白虎加人参汤,发烧一降下来,血糖也跟着降到 130 几。而且降下来就维持住,不必天天打胰岛素。
同样的,有高血压、心脏病、尿毒等慢性病人,如果一感冒,是不是血压更高、心脏越不舒服、尿毒指数升高,一感冒,原来的慢性病就不稳定、加重。所以感冒引发的症状很可怕。二千年以前,老祖宗就知道「风为百病之长」,不能小看他。
有些人一吃药,有些改善了,就不吃药了。尤其是以前那些老生生、老太太,苦惯了,吃药要花钱,舍不得,就不吃药了。例如,有一位糖尿病患者,眼底出血,到○○医院作雷射,后来我用杞菊地黄九加减,吃一包药就很舒服,结果一个礼拜的药,一个月才吃完。她说:「吃一包就很舒服,舍不得吃。」她儿子一个在高雄开公司、一个当律师,媳妇在○○女中教书,环境很好,不知道留那么多钱干什么?很节省。
热性病、热性外感,如果没有处理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还有会并发一些其他的症状,例如,「狐惑病」可以算是并发病。
大概在 1937 年土耳其的医师白塞氏(Behcet ),在一个病人身上发现他的眼睛虹膜睫状体出现发炎,眼睛红红的。像我们养的鸽子一样,斑鸠。一样红眼睛,就是虹膜发炎。又发现他的口腔黏膜也发炎,另外在生殖系统黏膜也发炎。同一个人出现了眼、口、生殖系统三个部位联合症候群的症状。这位医师就写了一篇文章发表这一种「三联征的症候群」,并称为「白塞氏症候群」。因为现代都习惯用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例如,中耳不平衡的「梅尼尔氏症」。末稍血管循环障碍的「雷诺氏症」都是用医师的名字命名。
这篇文章被一位日本的清水保医师看到,他就提出,其实这个疾病,在二世纪汉朝末年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中就已经记载。而且有治疗法,眼睛红红的用赤小豆当归散。口腔的毛病用甘草泻心汤。肛门部位用雄黄熏。阴部生殖部位用苦参汤洗。外用雄黄熏、苦参洗,内服药有赤小豆当归散、甘草泻心汤。
这日本清水保先生也提出一篇文章,但是有没有翻案成功,我们不知道。但现代医学还是称为「白塞氏症候群」。
有一天我去○○诊所,在讨论一个 病例,有很类似的症状,○总医院内科主任蔡○○主任就提出可能是白塞氏症。我就接着提出这个病症,中医在汉朝就有记载。那时候○○诊所的负责人白院长,是西医外科主任医师,白医师就很纳闷∶你们中医怎么会知道「白塞氏症」。我说:我们中医二千年前就有记载,你们是掠人之美。
所以要人家尊敬你,不要瞧不起你,一定要博览群书,天天读书,尤其临床医师要天天念医案。每天读医案,有时候临床的时候就发现,这些症状,在医案中有一模一样的症状,我们处理起来就省时省力。伟大的这些老祖宗们,他们把丰富的经验透过医案告诉你。可是现在的中医师百分之九十五不读书。最近还好一些,我们每个月就办一次研讨会,起码台北市中医师公会、传统医学会等都会定期办一些研讨会。
百合病是一种类似精神官能的症状。
而狐、惑各是一种病名,蚀于咽喉为「惑」,蚀于阴部为「狐」,因为病位在阴部,像狐狸一样平时不敢见人,晚上才出现。狐与惑发生的病位不一样,通常还是把它们并在一起,称为狐惑病。「惑」病位在咽喉部也就是呼吸道,「狐」病位在阴部也就是生殖泌尿道与肛门。
土耳其有一位医师,叫白塞氏,在 1937 年发现在同一个病人,同时出现了咽喉部、眼睛虹膜体充血、生殖系统、肛门部位发生发炎疼痛症状。同一病人在眼、咽喉、阴部三个部位同时出现症状。因此他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医学杂志上。所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称这种病为「白塞氏症候群」。
这篇文章发表后,被日本一位医师清水保先生看到,他也写了一篇文章:在 2000 多年前,汉朝有一位医师,张机,又叫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就首先提到了这种病例。而且提出了,蚀于上部会声音沙哑用甘草泻心汤。蚀于下部的话,阴部与肛门会溃烂,所以用苦参洗,一方面用雄黄熏。至于眼睛用赤小豆当归散来治疗。
清水保医师认为:在 2000 多年前老早就发现了,也有治疗方法,而且白塞氏也没提出治疗法。
在 81、82 年,崔玖教授创建了圆山诊所,她邀请了几位中医师,包括了张家驯医师、林昭庚医师,还有我。另外邀请荣总各科医师,包括家医科蔡主任。每礼拜六在圆山诊所作病例研讨。在 2000 多年以前中医就有记载这种病。到了 1937 年才被土耳其的白塞氏发表出来,这些西医很讶异,怎么中医也知道这个病?我告诉他们,中医 2000 多年前就有记载,而且有治疗方法。分部位来治疗,不是用抗生素来治疗。
我也顺便问他们,什么是科学?所有的病都用类固醇来治疗就叫科学吗?
至于阴毒、阳毒,阴毒是一种病、阳毒又是另一种病。所以这一章,百合病、狐病、惑病、阴毒、阳毒各是一种病,应该有五种病。
百合病、狐、惑病、阴毒病、阳毒病,各是一种疾病,综合归纳成三种疾病,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病三种病。但是要进一步归纳起来只有一种,就是「热性病的后遗症」可以这样子看。
百合病,就是外感伤寒热性病之后,产生了类似精神官能的后遗症。
【条文】
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想吃东西,又没有胃口,整天呆呆的。临床上女性比较多,关在屋子里面,尤其古代的女性足不出户,整天关在屋子里呆呆的。「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懒洋洋想睡觉,躺下去又睡不着,想出去走走,两肢腿又提不动。
「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有时候胃口又不错,有时候一闻到食物味道就恶心反胃想吐。「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好像怕冷,但是又不是真的冷,好像身体热热的,但是又不是真的发烧。「口苦,小便赤」,嘴巴苦苦的小便红红的。
事实上,这些都是热性病的后遗症。有一些人感冒发烧好了以后,也不会头
痛、也不咳嗽了、体温也下降了,但是是不是完全好了、没症状了,也不一定。
「口苦,小便赤」,表示内有微热,阴虚内热。阴虚内热只有我们传统医学才看得好。
案例
昨天有一位吴○○的儿子来看诊。吴先生就是发烧好几个月,到处看医师,看不好。他的儿子在华航上班,所以最近很多华航的同事来看诊。他的小腹总是胀胀的,小便刺痛热热的。
内湖有一位 38 岁妇人,尿血已经二年,用肉眼都看得到尿液红红的,在○大、○医院、○总医院都看过,而且尿血没有疼痛感,自己会有阴影害怕。到医院检查后,也不是肿瘤、也不是尿毒、也没有结石,也没有尿道、膀胱、肾脏发炎,找不到原因。其实阴虚内热就会尿血,量体温是正常的,没有发烧。切脉可以脉博会快一点。我用猪苓汤一个礼拜,她尿尿的清清的。她还是不放心,吃了四个礼拜,再去检查,连尿中潜血反应都正常了。她 78 年 6 月来看诊,现在已经二年多了,没有再发作。这一类型的要用滋阴的药,猪苓汤中阿胶滋阴,滑石清热。加一些怀牛膝也有滋润效果,加冬瓜子消炎利尿,加车前子利尿,加白茅根清热利尿。加这些滋阴清热利尿,问题就解决了,包括尿毒症的一些症状都能这样治疗。
「诸药不能治」,并不是说真的得了绝症,而是说:如果用正规的外感病治疗方法,例如,用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柴胡汤都效果不好。看到有「口苦」用小柴胡汤,看到「小便赤」用猪苓汤,都没有效。
「得药则剧吐、痢」,如果是用了小柴胡汤,照道理还可以治疗呕吐,可是很奇怪,吃了反而呕吐。临床上遇到一吃东西就吐,一吃就吐,这种大概都是神经性的呕吐,大部份都是柴胡剂的范围,可以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或柴胡桂枝汤。不过这里「得药则剧吐、利」,也是属于精神官能症状的。「如有神灵」,好像神灵附在身上一样,但是「身形如和」,量体温等检查却都好好的,不过「其脉微数」,表示还是有内热,所以才能「小便赤」。
接下来的段落是预后诊断,「每溺时头痛」每次小便时会头痛,大概二个月会痊愈。「若溺时不头痛者,淅然者」,小便时不会头痛,但是会起鸡皮疙瘩、恶风的,大概四十日会痊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小便很通畅、很顺,但是有一些晕眩的,大概二十日会痊愈。所以可以安心啦,因此外感病不一鼓作气把他治疗到好,常常会有后遗症。
有些人吃一包药,觉得有效,他就不吃药了。这种作法也算可以,人的身体都有自然疗能,但是也必须吃药好到一个程度才行。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每个人出现症状的时间不一样,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有些人会「欲食,复不能食」,有些人会「欲卧,不能卧」,有些人会「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有些人会「口苦,小便赤」,不一定出现什么症状,但是要「各随证治之」。「各随证治之」,我最常用的是柴胡龙骨牡蛎汤,它的条文中「胸满烦惊,不能自转侧」,通常再加甘麦大枣汤、或百合地黄汤。所以我们用百合地黄来治疗失眠、精神官能症,不是凭空来的,都是有根据、有渊源的,就是根据《金匮要略》这一章来的。
百合,就是百合花,是球茎类的,用球茎部位作药,一片一片的。台湾的百合细细的,大陆的百合比较粗。
临床案例
有一位徐小姐,去年是她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想结束生命,她自己也知道有问题,于是开始来看病,我用了柴胡龙牡汤加减。现在已经全好了,高兴的不得已。现在都会带病人来看病。
所以对于失眠、精神官能症,可以选用柴胡龙牡汤、甘麦大枣汤。如果很多梦、包括梦游,我几乎会用温胆汤。我跟大家报告过,有一位○智光先生,他有一个特殊症状,他的后脑勺枕大骨,如果受到接触,或者睡觉时垫枕头,一定会压到后脑勺枕大骨。只要后脑勺枕大骨一受到触碰,他就想吃东西,十多年。
他姐姐○晓梅小姐,也有一个特殊症状,她的饭后血糖反而比饭前血糖低。
○智光先生的怪病十几年,也没有人会看得好。我用温胆汤加减,症状就好了。很有意思。
【吴谦注】
百合,百瓣一蒂,如人人百脉一宗,命名取治,皆此义也。
百合病者,谓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曰百脉即一脉也,犹言百体一体也,是盖以周身言之也。
周身之脉,分而言之曰百,合而言之曰一,故曰百脉一宗。
若曰百合之病,总脉病也。
脉者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也。
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脉未和。
或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
或偶触惊疑,猝临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
百脉周于身,脉病则身病,故身形如和不和,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也。
百脉通于心,脉病则心病,故常默默也。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似外感而非外感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闻食臭,有不用时,似里病而非里病也。
至脉数、口苦、小便赤者,是郁结之热,虽侵里而其热未甚也。
方其初病之时,医者不识,误为表里之病,以药汗下之,故剧吐利也,虽剧吐利,不变诸逆,苦有神灵,身形如前之和,而脉则比前微数,故其势即不能遽进,不觉加甚,而亦不能速愈也。
试以缓愈之期,约略言之,重者不过六十日,轻者不过二十日,轻重之间者,不过四十日可愈也。
然愈必以每溺时头痛不头痛,恶风不恶风,快然不快然辨者,以经脉之邪莫不由太阳而愈也。
头痛恶风,是其经之候也;溺时快然,是其腑之征也。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者,其证指百合病等证言也。未病,言未病伤寒病也,犹言未病伤寒之前,而预先见百合欲食不食等证也。
或病四、五日而出,谓已病伤寒之后,而始见百合病证也。
预先见者,是先有情志不遂,偶触惊疑而召病也,或病二十日或一月才见者,是因伤寒病后而才见也。故曰:各随证治之也。
「百合,百瓣一蒂,如人百脉一宗,命名取治,皆此义也」,这谈到百合病命名的原因。百合是百合科的,有球茎一片一片的,所以说「百瓣一蒂」。
「曰百脉即一脉也,犹言百体一体也,是盖以周身言之也。」我们经脉循行,由早上三点开始,寅时,由肺经开始循行,由肺经传给大肠经,大肠经传给胃经,胃经传给脾经,一路传到子丑时的肝、胆经,所以称它百脉也可以,称为一脉也可以。除了十二正经之后,还有奇经八脉另外还有支脉、络脉、孙脉,比较粗的称为「经」,细的称为「络」,更细的称为「支」「孙」所以虽然称百脉,最后还是汇流在一起,所以也合称一脉。「犹言百体一体也」,我们人体三百多个骨头,也是要结合成为一体,构成人的架构。
「若曰百合病,总脉病也,脉者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也。」百合病百脉一宗,可以说是经脉出了问题,手有三阳经、三阴经共六条经脉,而足也有三阳经、三阴经六条经脉,所以一共有十二经脉,还有三百六十五个络脉。
「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脉未和」,伤寒就是一种热性传染病,大病之后,还没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平素多思不断」喜欢胡思乱想,「情志不遂」没能达成愿意、实践理想,会情志不遂、郁郁寡欢。心理的病,反而不好处理。「或偶触惊疑」突然受到惊吓,疑神疑鬼的。「猝临景遇」,看到中正纪念馆很多人拍婚纱,就触景伤情,每天钻牛角尖,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就身体消瘦,每天睡不着。「形神俱病」,形是生理身体,神是心理精神的,所以产生身心不平衡,导致条文里的症状产生。
「百脉通于心,脉病则心病」,这里心病是指大脑,心理层面,所以「故常默默」整天呆呆的。
【集注】
李 彣曰:《活人书》云:「伤寒大病后,气血未得平复,变成百合病。」今由百脉一宗,悉致其病观之,当是心、肺二经之病也。如行卧、饮食、寒热等证,皆有莫可形容之状,在《内经》解㑊病似之。观篇中有如神灵者,岂非以心藏神、肺藏魄,人生神魄失守,斯有恍惚错妄之情乎?又曰:《内经》云:「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气遗留不去,伏于脉中,则昏昏默默,凡行卧、饮食、寒热,皆有一种虚烦不耐之像矣。」
沈明宗曰:若邪淫于胸中连及上脘,则意欲食,复不能食,走于肝肾,故常默默,流入脾胃,故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邪不在胃,饮食或有美时,壅抑胃气,则闻食臭,流于胆则口苦。流于膀胱则便赤。以上诸证,非一齐并见,皆移易变动而见也。
李彣:「活人书云」,《活人书》指朱二允,朱肱写的《伤寒证类活人书》,人参败毒散就是他所创立。
「悉致其病观之,当是心、肺二经之病也」,这里的「心」指大脑的病。再则会与呼吸系统的肺有关系,因为是伤寒大病之后,又有寒、热现象,而肺主皮毛,所以与肺也有关系。
在《内经》中有一种病叫作「解㑊」,「解」,就是懈怠的意思,懒洋洋的。《内经》中的这种病「解㑊」就与百合病很类似。
「观篇中有如神灵者,岂非以心藏神、肺藏魄。」有一句成语「失魂落魄」,谈恋爱失败会失魂乱魄,整天处在恍恍忽忽的状态。
「内经云:凡伤于寒则为病热」,寒是病因,热是产生的症状。「皆有一种虚烦不耐之像矣」,这就是解你的症状。
沈明宗:「淫于胸中连及上脘。」「脘」,就是「管」的意思。
「走于肝肾,故常默默」,因为肝藏魂、肺藏魄。肝又为将军之官,所以精神奕奕,很有精神的样子,都与肝有相关。一般肝胆功能正常的,精神会比较旺盛。而肾又主管内分泌机能,肾又为作强之官,所以肾功能好的人,体力、精力会比较好。「作强之官」也可以视为现代医学讲的免疫功能。所以一天到晚是化学合成的食品、药物就会破坏「作强」的功能,就是会破坏免疫力。所以肝肾不好的人,没精神、没体力当然就「默默」。
「流入脾胃,故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会「欲卧不能卧」,想睡但是睡不安稳。「脾主四肢」,所以四肢会没有力气,没有办法顺利行走。
「以上诸证,非一齐并见,皆移易变动而见也」,条文敍述这些症状不是一起出现,而是一直变来变去。而且条文中的症状也不是集中一起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可能这一个病人有这个症状,另一位病人有另一个的症状。
所以在《内经》中就提到「风为百病之长」,不要小看一般的伤风感冒,它会带来很大的后遗症或并发症。偏偏一般的老公公、老婆婆,小病都不想看,能拖则拖、能省则省,因为从前生活过得很苦。但是小洞不赶快补,可能就变成大洞。
有一位儿女都很有成就的病人,糖尿病初期,眼底出血,到○○医院作雷射,我用杞菊地黄九加远志,吃了药很舒服,但是一个礼拜的药量,都一个月才吃完,舍不得吗?不知道留那么多钱要干嘛?
【条文】
2、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第 2 条,谈到百合病的治疗原则。
「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在《内经》中称之为「正治法」,例如,发热发烧了,体温升高了,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例如阳明病气分大热用石膏、知母是寒性药,阳明腑实热症用大黄、芒硝也是寒性药。如果冬天四肢冰冷,血液循环不能充足到达末稍,手脚就冰冰冷冷,四逆汤中附子、干姜、炙甘草全部是热性药,治疗寒病。这是「正治法」,以寒药治热病、以热药治寒病。
「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如果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次数很多、小便量很多、小便颜色白、嘴唇苍白、口水很多、口淡淡的没有味道等,这些是阴性病的症状,是不是要用理中汤、四逆辈等温热性的药。见到这些阴性病的症状,当然要用阳性药来治疗了。
「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如果有头皮屑、头皮痒还结疤,嘴巴很苦、嘴巴很干,眼睛充满血丝,嘴唇都裂了,尿尿红红的,尿量少,就是小便短赤,大便硬硬的,大便五、六天解不出来,这些是阳症,当然要用滋润的药,例如用竹叶石膏汤、增液汤、加味逍遥散、猪苓汤,这些都是滋阴药。
这些都是《内经》里的治疗法,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所以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的医师每次都只会开龙胆泻肝、知柏八味,难道所有的病人都是阳症。
在《内经》中也有「反治法」,就是用热药治热病、用寒药治寒病。又叫做「从治法」,从权处治,变通一下。例如,用白通汤治疗手脚冰冷、拉肚子、下利,这辨证正确,用药也没有错,为什么吃了白通汤还是手脚冰冷、下利?现在在白通汤中加入人尿、猪胆汁,人尿与猪胆汁是阴药。而少阴病手脚冰冷、下利是阴证,照道理应该不对,但是白通汤的干姜、附子、葱白是热药,但是大热的药进不到病人体中,所以加入人尿、猪胆汁,暂时用一点人尿、猪胆汁作引导,从权处理,使热性药进入体内,手脚冰冷、与下利就好了。这种治法称之为「从治」、「反治」、「反佐」。临床上时常遇到这种状况,有时候方子中一派热药,我们在其中加入一、二味寒药。或者在一派寒药中,加入一点点热药。这一点点的热药或寒药就扮演「反佐」的角色!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这是不正确的治疗法。
这条文提治疗的原则。由第一章读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到:张仲景很少一开始就提出治疗方子,他一定先告诉你治疗的原则,而治疗原则大部份出自于《内经》。
【吴谦注】
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
百合一病,难分阴阳表里,故以百合等汤主之。
若病见于阴者,以温养阳之法救之;见于阳者,以凉养阴之法救之;即下文:
见阳攻阴,或攻阴之后,表仍不解,复发其汗,此为逆。
见阴攻阳,或攻阳之后,襄仍不解,乃复下之者,此亦为逆也。
【集注】
徐 彬曰:《内经》所谓「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即是此义。故诸治法,皆以治百合为主。至病见于阳,加一、二味以和其阴;病见于阴,加一、二味以和其阳。
李 彣曰:百合病多端,数条之法,亦说不尽。
沈明宗曰:此治百合病之总要法也。微邪伏于营卫,流行而病表里,当分阴阳以施救治可也。
「百合一病,难分阴阳表里」,所以治疗方法必须随症治疗,因此「病见于阴者,以温养阳法救之」,例如,手脚冰冷,小便清长,肠胃系统下利清谷,就要用温药,用干姜、附子这些热性、温性药来温养阳、来增加热能、来增加肠胃吸收消化机能。「见于阳者,以凉养阴之法救之」,例如,阳明气分大热,发高烧了,用知母、黄柏、石膏这些寒凉药,凉养阴之法救之。
沈明宗「此治百合病之总要法」,这条文是治疗百合病之总原则。「当分阴阳以施救治可也」,要区分阴阳等证。
阴、阳,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涵盖的范围很广,疾病可以用阴病、阳病来区分,药物也可以用阴、阳来区别。例如,肉桂、附子就是阳药:知母、黄柏、大黄、芒硝就是阴药。方剂也可以分阴、阳,例如知柏八味丸是阴性方,而桂附八味丸是阳性方。当然如果把原本其中的牡丹皮、地黄加重的话,那就不一定了,就是「阴中有阳」或「阳中有阴」了。但是原则上六味地黄丸加了肉桂、附子后是阳性方子。
讲完了治疗大原则之后,接下面一条才提出治疗方子。
【条文】
3、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病」,就是第一条条文中的意欲食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等的症状。
即没有痰饮,所以不用吐法。也没有便秘、大便难的症状,所以不用下法。也不是表病,所以也不用汗法。
「病形如初者」,表示并没有经过治疗,病情始终维持在第一条条文敍述的那些状况之中。这病刚发生的时候,用百合地黄汤来治疗。
所以很多精神官能症的病患,可以加入百合、地黄。如果用煎剂,重用百合五钱到一两,地黄五钱、一两、二两都没有问题。
但是原方剂中是用「生地黄汁」,在台湾是不可能采集到生地黄汁。
昨晚有一位报社的高级职员,有个莫名奇妙的症状,每天晚上睡觉会狂叫,折腾快要一年了。他可以三个星期没有睡着,完全睡不着,但是体力还不错,但是会大哭。已经找了各大医院检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还没有接受西医抗忧郁、抗痉挛的药物。我们一定要先找出原因,报社有没有压力?家庭和不和谐?好像都没有。最后我问他有没有去参加过丧礼、告别式。
因为我曾经见过这样的病例,有一位病人,参加过亲人的告别式之后,半年来,一百八十多天,每天做同样的梦。
题外话
前阵子有位○○早报的记者问我,我自己生病会不会找西医,其实我们自己会判断,能处理的当然自己先处理,绝对不会马上优先去找西医,如果处理不了,例如,须要开刀等,还是会去找西医,只要能把病治好,任何的方法都可以啦。
我们中医有一个祝由科,透过念念咒语来治病,如果能念念咒语就消除疾病,有什么不好呢?也不用花几百亿去盖大楼,弄一大堆设备,结果病人发烧三个月也检查不出原因。
其实我们中医治疗不必太多的西医检查数据,我们不是看数据在治病。但是问诊时,我们还是会问,曾经作过哪些检查,作一个参考。
就像那位屏东○○的张教授肝指数 1200 以上,我告诉他不用紧张,没有黄疸、没有腹水、不会肝昏迷就好了。他回答: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所以他不是很紧张,但是有个现象,原本他脾气很好,但是最近很容易生气、烦躁。其实这个现象是合理的。
昨天有一位 70 多岁老先生,公保医院已经诊断为摄护腺癌,小便不顺畅,小便红红的,大便也不顺畅,又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吃了一大堆西药。他问:原来那些西药还要不要吃?我告诉他:如果不放心,可以继续吃。因为有一些病人都有依赖性。
我自己就不一样,我一年胃出血很多次,我也不在乎,看看谁比较厉害。王云五从小就有胃病,他就是不吃药也活到 90 多岁。
现在的小朋友一打个喷嚏,家长就马上送到儿童保健医院。这些小朋友可以说是中了「毒药」。我们家小朋友没有这样。
我小时候,都打赤脚,天天都流鼻水,现在也好好的。
【吴谦注】
百合一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是谓其病迁延日久,而不增减,形证如首章之初也。
以百合地黄汤,通其百脉,凉其百脉,中病勿更服,恐过服生地黄,大便常如漆也。
百合病的方子可以用来治疗精神官能症。
「以百合地黄汤,通其百脉、凉其百脉。」百合是一味安神的药,而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有很多铁质可以补血,四物汤中也有地黄。地黄是阴药,尤其生地黄是凉性的,可以凉其百脉。因为有补血作用,血量够了,自然百脉通顺。但是「中病勿更服」,吃药后有效果了,就不要再吃,因为生地黄很凉,本身就黑黑的又有铁质,所以大便会黑黑的,所以「恐过服生地黄,大便常如漆也。」所以有人吃了六味地黄丸会拉肚子,是因为有熟地会润滑,大便也会黑黑的。
就像我们吃猪血汤以后,大便会比较黑。但是如果是自己胃出血,大便会像柏油沥青一样的黑。而吃猪血汤的黑,还是像猪血汤那个颜色。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先把百合洗一洗,浸泡一晚,水会有泡沫,把水倒掉。「更以泉水」,现在找不到泉水了,用自来水吧。「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煮成大约 300cc,「去滓,纳地黄汁」,要把生地黄用果汁机打一打成汁。「煎取一升五合」,把生地黄汁倒入刚刚煮过的百合水,混合后。「煎取一升五合」,煮成大约 450cc。「分温再服」分成二次服用。「中病勿更服」,服药有效果后,就不要再吃了,因为「大便常如漆」。
其实大便黑黑的,也没什么关系。但是有些人很多穷紧张。当然有一些疾病,千万不能忽视,例如,发烧到 39 度、40 度、40.5 度,一定要赶快处理。
现在到药房买的百合是干品,最好泡一个晚上,然后把水倒掉,然后用百合来熬稀饭,这样子百合就不会有苦苦的味道。另外,可以用百合来炒虾仁,味道很好,切一些姜丝、切一些葱段,百合脆脆的。现在很多丁骨牛排下面都会舖一层百合。
不过现在有五颜六色的百合,只有白色的百合的球茎可以入药,味道比较芳香。
「以泉水二升」,现在找不到泉水了。有些标榜矿泉水,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泉水。现在买瓶装水比买啤酒贵。早期在大陆青岛啤酒一瓶才 4、5 元人民币,矿泉水要 20 多元人民币,我干嘛买矿泉水,当然直接买青岛啤酒。本来还传说大陆很不卫生,自己要带一瓶矿泉水,结果从台湾带一瓶矿泉水,又从大陆带回来。根本都直接喝啤酒。不过有一次去小三峡,那里的蓝○啤酒,真的是烂透了。
【集注】
程 林曰:百合花叶皆四向,故能通达上下四旁,其根亦众瓣合成,故名百合,用以医百合病也,有以夫。
高世栻曰:百合色白味甘,手太阴之补剂也。其花画开夜合,如气之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司开阖,以行荣卫和阴阳。
高世栻曰:「百合色白味甘,手太阴之补剂也。」中正高中有一位老师患了肺癌,我就建议他:多吃百合、薏苡仁、贝母。贝母也是百合科的。多吃白木耳。他吃了一阵子,感觉很好。
有一位 72 岁王先生,吐血、咳血,○总医院诊断为肺癌,他来看诊服药五天以后,就不吐血、不咳血了,服药三周以后症状多有改善,我就鼓励他,吃百合、贝母、薏苡仁、白木耳,通常又加一味莲藕汁。
后来又有一位交大许先生,又吐血又咳血,○总也是诊为肺癌,也是服了几个星期的药就不咳血、不吐血了。不过在Ⅹ光下,他的肺部是模糊的,所以考试体检没有过关。
另外,如果有吐血、咳血,可以再加白芨,白芨是兰科植物,会黏黏的,有修补黏膜的作用。
「其花昼开夜合,如气之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司开阖,以行荣卫和阴阳。」百合是一味很便宜、味道也不错的药物,也可以当药膳。
【条文】
4、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吴谦注】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其内热可知也,故以百合滑石散主之,使其微利,热从小便而除矣。
在第一条条文「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不一定真的有发烧。现在「变发热者」,真的变成发烧了。用百合滑石汤,让热由小便排出体外。透过滑石利尿的作用,把体内的热排出体外。
吴谦「今变发热者,其内热可知也」,尤其第一条文中有「口苦、小便赤」,也可以证明有内热。「故以百合滑石散主之,使其微利,热从小便而除矣」,服药后会有一点点拉肚子,小便量会增加,热从小便排出。
如果把百合去掉,加上甘草,就变成了六一散。如果在夏天天气很热,嘴巴很渴,小便很少,可以用六一散来清暑热,尿量也会增加。
我们要为病邪找出路,所以我们视症状用发汗、通大便、利小便、催吐,都会解热。而不是像西医用退烧药阻止发烧,用退烧药阻止发烧是很快有效,但是药效一过,体温又继续升高,因为没有解决病因。
有一位药师,带了二位小孩子,一男一女。男孩气喘很厉害,在自己家与祖母家不会气喘,一回到新店外婆家就气喘。有一天药师来看诊,要求我开个发烧的方子。我笑着回答:「发烧的病因有很多,所以方子也很多。」例如,因为便秘而引起发烧,就得用承气汤一通,就会退烧。如果是尿道发炎、尿道感染、小便困难,用五苓散、猪苓汤,利小便,烧就会退掉。如果感冒、咳嗽、打喷嚏、发烧,视情况用青龙汤、麻黄汤、桂枝汤,发汗也会退烧,方子太多了。少阳病小柴胡汤也可以退烧。阳明病大热,40 度以上,没有便秘现象,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也可以退烧。我问她:「要开那一个方子?」我们不像西医就用一颗药就退烧。
老实讲,我们传统医学,讲求病因,讲求辨证论治,比较仔细、也比较复杂一点。
在此条文,就是利用小便,使内热排出体外。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则止服,热则除。
「当微利」,当然是向前阴小便比较多,但是「肺与大肠相表里」,我们用紫苑、桔梗、百合,我们用开肺气的药,也会促进肠管蠕动,而改善便秘。
【集注】
高世栻曰:滑石亦名液石,又名膋石,石之脂膏也,主治身热,泄澼,利小便。
【条文】
5、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吴谦注】
百合病本不渴,今一月不解,变成渴者,外以百合汤浸洗其身,通表泻热,内食煮饼,勿以盐豉,不致引饮,而渴自止也。
我们在第一条条文就提到预后。「溺时头痛,六十日乃愈。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所以这个热性病的后遗症,有些病程可以拖很久。
而这条文「一月不解」,而且还多了口渴,使用百合洗方。
【百合洗方】
百合一升;
右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不只可以熬稀饭,现在还可当一道菜。大家参加宴席应该都吃过。
在这里百合用来洗澡。古时候听说杨贵妃用牛奶洗澡,在长恨歌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应该有用牛奶洗澡,所以皮肤嫩。不过杨玉环比较胖,胖的人皮肤都比较光滑。现在冬天牛奶滞销的时候,真的有人拿牛奶洗澡。
在大坪林有「茶叶澡」,听说谢副总统都洗过。最好的应该是乡下用杨柳枝、龙眼叶、大风草、茅草根去洗澡,尤其乡下坐月子都要用这种洗澡,有一些杀菌作用,尤其大风草有杀菌作用。茅草像箭一样,有避邪除祟的作用。乡下的老阿妈会把这些草,一节一节绑好,带来洗澡。
所以百合也可以用来洗澡。乡下也有很多药草可以洗龙眼叶、茅草,有时候艾叶、抹草都可以。有时候到殡仪馆回来,用抹草泡水,象征性要身上拍一拍,有避邪作用,有一种芳香味道。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反正没有什么损失。
「洗身」就是洗澡,古时候叫洗身,我们客家话也讲「洗身」。所以在仲景的时代就已经有洗剂了。
「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用百合洗完澡,以后不要吃得太咸,因为吃太咸又会太渴。豆豉是黑豆发酵的,为了保存会加塩。
以前的主妇都要会作豆豉,而且家家户户家中都有豆豉,都要学会发酵腌豆豉。因为以前没冰箱,万一遇到台风天怎么办?蔬菜涨价怎么办?所以要腌豆豉、豆乳、萝卜、萝卜干。台风时,用豆豉炒萝卜干、炒豆腐、炒辣椒,配稀饭吃。家家户户都有这些东西。
如果感冒,家里的豆豉,加二段葱进出,就叫「葱豉汤」。葱有挥发精油、又有蛋白质,豆豉有植物蛋白质与脂肪,有补充营养作用。用豆豉加葱熬汤,趁热吃,发发汗,马上鼻子就通了,因为有挥发精油在里面。这方子在《肘后方》就记载。
题外话
曾经有个牙医在报纸刊登,传授家传「化骨符」,说明每试必效。其实如果真的有效,可以节省很多医疗资源。鱼刺骨头梗在喉咙,不用去夹得血淋淋的。如果真的有效,为什么要排斥呢?有什么不好呢?
有位「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制作人,詹○○先生,有一天拿了一大本「符录」的书给我,是他祖父留下来的。中医有一本书《圣济总录》,二百卷后面有一大部份都在谈符录。有兴趣可以去印来看看。
我的父亲也会这一方面的功夫。早期我嗤之以鼻,什么年代了,还在搞这种东西。有一天我们家后面,有个邻居,小孩刚出生没有几天,因为冬天很冷,在窗户上钉了一个麻袋遮风。结果麻袋一钉,那天晚上小孩就不吃奶、不睡觉、一直哭闹。带来找我老爹看病,我老爹经常处理这种问题,黄历一翻,问他:「是不是在西北方动土?」邻居回答:「对啊,钉了二个鐡钉,挂了一个麻袋。」老爹就画了个符,冲冲水喝了,婴儿就乖乖的吃奶、睡觉了。过两天,天气放晴了,帮婴儿洗澡,发现屁股两边各一个红红的点,就像二根钉子钉的一样。
这些是题外话,因为提到百合病、精神官能症,有时候可以念念咒、画画符,或许会有帮助。《内经·移精变气论》:「余闻上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可以算是一种精神疗法。
【条文】
6、百合病,渴不瘥者,用后方主之。
【吴谦注】
与百合洗身而渴不瘥者,内热盛而津液竭也,栝蒌根苦寒,生津止渴;牡蛎碱寒,引热下行也。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等分;熬
右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承上一条,如果用百合洗澡还没有痊愈,就用栝蒌牡蛎散。牡蛎属海里的动物,海里的动植物都属于寒的,海里的鱼、蚌壳、蚵,甚至文蛤、蛤蜊都是碱寒的。
据说肝病、黄疸病时,可以喝蛤蜊汤,因为黄疸病是湿蒸热郁,一定有热象,所以喝寒性的蛤蜊汤,有他的道理,但是不能加油与塩巴,清淡的喝。有些人会加入芦荟,芦荟也是寒的,吃太多会拉肚子。
栝蒌根应该是甘寒才对,就是天花粉,是葫芦科的植物,只有苦瓜是苦的。用来生津解渴的,单一味天花粉就会有解,再加入牡蛎来解热象。
牡蛎中有一些磷钙质。热象性严重一点,会造成电解质不平衡,造成身体内磷、钙等电解不平衡。牡蛎正好可以补充。鳞介类如龙骨、牡蛎、龙齿、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都有磷钙成份,又是寒性的药物,而且也是重镇的药物。
「方寸匕」,是一种容器,像匕首一样,长宽各一寸,挖药粉,一次叫一方寸ヒ。
同学提问
栝蒌牡蛎汤与柴胡龙骨牡蛎汤的比较?
回答
柴胡龙骨牡蛎汤是在六经传变的过程中,遭到误治,变成「坏病」。而百合病是热性病的后遗症。而在症状上,柴胡龙骨牡蛎汤有「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症状,还存在着六经病的症状,程度比较严重。而百合病只是单纯有精神官能上的症状。
【条文】
7、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吴谦注】
百合病不应汗而汗之,不解者,则致燥,以百合知母汤主之者,清而润之也。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前面提过百合病不是表病,所以不能发汗,发汗也不能改善症状。「百合病不应汗而汗之,不解者,则致燥。」因为发汗造成体液、电解质流失。「以百合知母汤主之,清而润之也。」「清」是清热的意思,用知母来解热。「润之」以百合来滋润。知母也是百合科的,泡水以后也是滑滑的,也有滋润的效果。所以肠胃不好的人,知母不能用太多。尤其在一些呼吸疾病,要滋润气管,尤其干咳,用百合、川贝、杏仁、北沙参、玉竹来滋润。
有一位中央标准局员工的太太干咳,到一家中医医院看病,医师开了荆防败毒散、防风通圣散、止嗽散、川芎茶调散,又开桂枝汤,我不晓得开这些方作什么?是不是头痛就开川芎茶调散,又有便秘就开防风通圣散,又有咳嗽就开止嗽散,又有感冒就开荆防败毒散,最后用了个伤寒方桂枝汤,好几个方开在一起,吃了好几个礼拜都没有效。其实,我们用一个麦门冬汤加减,或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就会有效。抓对主证,主证治好了,其他的症状也好改善,「肺与大肠相表里」,我们把干咳治好了,大便自然也会顺畅。尤其清燥救肺汤中有阿胶,又例如温经汤、猪苓汤这些方子中都有阿胶,吃了这些方子大便一定较顺畅,因为阿胶有滑肠作用。
千万不要十个症状,就开十个方子,那不得了!有个病人用一张纸写了三十九个症状,难道要开三十九个方子,或是三十九味药。中医的辨证论治不是这样子!
【条文】
8、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吴谦注】
百合病不应下而下之,不解者,则怯中,以滑石代赭汤清而镇之也。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里 代赭石一枚;碎,绵里,如弹丸大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百合病没有便秘、大便难,不应该用下法,就算用了下法,百合病也不会改善。而误下之后,造成肠胃系统的病变。可能会拉肚子拉得很厉害。
现在用滑石使肠中水份跑到小便道,用代赭石来镇静肠管,还是加入百合来治百合病。
「以滑石代赭汤,清而镇之也。」滑石有清热利水作用,而代赭石有镇静作用。滑石与代赭石都是矿石类药物,都有镇静作用,徐之才的十剂「重者去怯」。「怯」是惊吓的意思。
【条文】
9、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吴谦注】
百合病不应吐而吐之,不解者,则虚中,以百合鸡子汤清而补之也。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也不能用吐法,所以第三条才提醒「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有些病千万不要乱治,不治还好,越治越糟糕。
「以百合鸡子汤,清而补之」,鸡子黄就是蛋黄,蛋黄是最补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不过现代人把蛋黄当成祸者,胆固醇、血脂肪太高、怕蛋黄怕得要死。其实有研究报告指出,蛋黄煮到五、六分熟时,不会升高胆固醇,还会溶解胆固醇。尤其晚上睡不好,用蛋黄煮到五、六分熟,因为蛋黄有卵磷质,可以安定脑中枢神经的作用。
第 7 条 | 百合病,发汗后者 | 不解者,则致燥 | 百合知母汤 | 清而润之 |
---|---|---|---|---|
第 8 条 | 百合病,下之后 | 不解者,则怯中 | 滑石代赭汤 | 清而镇之 |
第 9 条 | 百合病,吐之后 | 不解者,则虚中 | 百合鸡子汤 | 清而补之 |
在《伤寒论·少阴篇》有一个方子叫「黄连阿胶汤」,大家可以看一下「伤寒方药物祖成表」这个资料。就有鸡蛋黄,黄连阿胶汤可以治疗「心中烦不得卧」。
古时代,鸡蛋黄是很补的补品。民间有个偏方,把鸡蛋黄拿出来,然后在锅子中一直炒一直炒,炒到焦黑,会炒出油,蛋黄油据说这个油可以治疗心脏病。
以上由第一条到第九条是百合病,下面第十条开始是狐惑病。
【条文】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状如伤寒」就是有发热恶寒、身体疼痛。「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昏昏沉沉想睡觉,但是想睡觉又睡不着。「卧起不安」一下子躺下、一下子爬起来。所以可以看出狐、惑病也是热性病的后遗症。
狐惑病如果感染上呼吸道称之为「惑」,「蚀于喉为惑」,感染在上呼吸道称为「惑」。「蚀于阴为狐」,感染在阴部,包括生殖、泌尿道与肛门。因为「狐」不敢见人隐在暗处同样我们的阴部也不能见人,要隐在暗处,所以称之为「狐」。
除了「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以外,还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一闻到食物的味道就厌恶。这些与百合病相似。
「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脸部、眼睛的颜色有时候红红的,有时候黑、有时候白,这些症状有点难理解。不过最近有一对姊妹,姓刘,妹妹在台中,56 年次,是一位博士,姊姊在台北。这两姊妹脸部皮肤,整个随时是红红的,来看诊以后,几乎现在皮肤都已经改善了,我跟大家报告过,「肝主五色」,所以任何皮肤的颜色变化,都可以用入肝的药来处理,通常我常用加味逍遥散来处理。甚至有一位脸上有胎记,由出生开始已经 30 岁了,脸部与身体都红红的,像关公一样。结果吃了二周药,颜色就淡下来了。
我去年是看了一位胡姓小婴儿,出生下来,全身都红红的,西医称为血管炎,结果我花了二、三个月的时间,帮他看到全身血管炎都消失了。但是没多久奶妈喂奶时呛到呼吸道,呛死了。
「蚀于上部则声嗄」,感染在咽喉会声音沙哑,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甘草泻心汤中有黄芩、黄连有清热消炎作用。「蚀于下部则咽干」,感染在下部的,会先有咽喉干燥的症状。因为人体是整体的,临床上排尿有问题、尿道发炎、摄护腺肥大,你会发现都会口干,望诊舌尖都是红绛的。这是因为身体的水份分布不正常,排尿不正常时,水份全部滞留在下焦,不能正常运化,成了一池死水,于是咽喉就干干的。
所以有时候针对口渴,不一定要用天花粉等滋阴生津的药。如果遇到这种泌尿系统障碍引起的口渴咽干,越用滋阴药越糟糕,用生地、麦门冬、玄参越用膀胱越胀,因为滋阴药很腻很泥隔。此时应该用利尿药,口渴咽干就会改善。
「舌为心苗」,心开窍在舌。很多睡不好觉、睡不着的,舌头会裂、舌头会长疮。用导赤散加一点点黄连来泻心火,一吃药口腔与舌头破马上会改善。导赤散也是用利尿的效果。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用苦参煮水来洗一洗阴部。药店里有苦参子与苦参根,如果用苦参子大量的话,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可以用苦参根。
如果是妇科阴部的问题,除了苦参根之外,可以加入蛇床子、百部。百部本身可以杀菌杀虫(百部用在咽喉疾病也很有效),可以再加一点点明矾,因为古代环境卫生很差,根本没有卫生纸,就像以前乡下,都用竹片在揩屁股,渐渐才有厚厚黄黄的马粪纸,擦屁股会痛的,然后才有软绵绵的卫生纸。以前卫生不好,容易感染。可以用上述药材煮水洗一洗。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把雄黄燃烧来熏肛门,也可以用水煮,用蒸气熏。
【吴谦注】
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
下疳即狐也,蚀烂肛阴;牙疳即惑也,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
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䘌(原书为“𧏾”)之为害也,或生斑疹之后,或生癖疾下利之后,其为患亦同也。
状如伤寒,谓发热憎寒也。
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谓其病或在阴,亦或在阳,故卧起俱不安也。
此病有虫,虫闻食臭而动,动则令人烦心,故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也。
面目乍赤、乍黑、乍白,亦由虫动交乱胃中,胃主面,故色无定也。
惑蚀于上部之喉,故先声嗄,毒在喉也。
狐蚀于下部之阴,故先咽干,毒在阴也。
外治之法,苦参汤、雄黄散解毒杀虫,尚属有理。
内用甘草泻心汤,必传写之误也,姑存之。
【集注】
程 林曰:《灵枢经》云:「虫动则令悗心」,是以有卧起不安等项也。
李 彣曰:喉且与前阴。皆关窍所通,津液滋润之处,故虫每蚀于此。
吴谦讲的「牙疳」是牙龈溃烂,可能比牙周病还严重。而「下疳」就是花柳病。吴谦认为是「牙疳」、「下疳」,我觉得不太能接受。刚刚介绍土耳其白塞氏皮肤科医师,他发现在眼睛虹膜有发炎现象,同时又有口腔黏膜溃疡,外生殖器、肛门黏膜的溃疡,三个同时出现的症候群。当然有时候也会单一部位比较严重发展。所以称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合症候群。西医又区分成血管型、神经型、肠型的白塞氏病。其病因是与自体免疫功能有关系。
「下疳,即狐也,蚀烂肛阴。」阴部溃烂,这种描述,就像性病、淋病、梅毒一样。「牙疳,即惑也,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咽喉与牙龈会腐烂,严重一点牙齿会脱落,腮邦子会破洞,由里面向外面破,然后一直流水,临床有看过,组织破坏,伤口凹陷。甚至最后嘴唇溃烂。
我在苗栗乡下,曾经看过一位,上嘴唇全部溃烂,连鼻腔都溃烂。据说以前是美女,从事特种行业,致使上嘴唇到鼻腔整个溃烂。民国 49 年看到,她那时 60 多岁,现在应该已经往生了。
「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之䘌为害也」,指在热性病之后,细菌、病毒、余毒与湿䘌之后遗症,老祖宗认为可能有寄生虫,「湿䘌」指寄生虫。
「或生斑疹之后」,所以出麻疹、出痘疹时,如果不小心的话,会产生很多后遗症。「生斑疹之后」,现代的红斑性狼疮 SLE,也是自体免疫出了问题而发斑疹,西医除了类固醇还是类固醇,没有什么用。我们发现用清热、养阴、解毒、止血补血的方法来治疗,效果非常的好。一般这类病人的血小板、红血球会偏低,所以我们会补血,用鸡血藤、阿胶来补血。有时候会有出血现象就要用止血药,用仙鹤草、藕节。用解毒的药,用连翘。会用清热养阴的方法,所以用六味地黄、玉女煎。这样子的治疗法,效果相当不错,我们都有统计,统计这些病例,大约有 50 位病人以上,症状相当稳定。
「或生癖疾下利之后」,腹泻以后的后遗症。有些人腹泻就吃强烈止泻剂,例如,莫斯纳,莫底那斯,有人吃征露丸。其实这不正确,如果是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反而要用「通因通用」法。反而要用泻剂,把细菌病毒拉干净。我们承认用强烈止泻剂是可以马上不腹泻,但是细菌病毒还是留在体内,会有后遗症。
在第十七章就有一条文「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也就是当时一拉肚子就用止泻剂止泻,但是其实问题并没有解决,可能二十年后,碰到一诱因,又复发又拉肚子了。
「胃主面,故色无定也」,其实不能这样讲,应该是「阳明经上升到头面」,不论是手阳明大肠经、或是足阳明胃经都循行到头面、脸部。
「此病有虫」,老祖宗认为是有虫作怪。所以「外治之法,苦参汤、雄黄散解毒杀虫」。在端午节用雄黄酒可以解毒杀虫,蛇、蜈蚣等都不敢靠近。
而「惑蚀于上部之喉,故先声嘎」,我们外用药可以用冰硼散、冰片、硼砂、黄柏、儿茶。有些人会再加山豆根与射干,不过这样会变得很苦。我们可以加点甘草、青黛。
「狐蚀于下部」,如果外阴部,除了用苦参,可以加蛇床子、黄柏、百部一起洗。有人会再加大黄也可以。新竹有一位 49 岁张小姐,她一来诊,坐下来,眼睛就掉下眼泪,哽咽地问我:「她是不是得了癌症?为什么她在新竹看了十二年了,都看不好。」她有阴部感染、带下分泌物、异味的问题十二年了。我用内服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再加蛇床子、百部、香附、益母草。最近我也喜欢用土茯苓,因为土茯苓能治杨梅毒疮,那阴部感染、阴部搔痒也一定有效。土茯苓也是百合科的。
外用苦参、百部、黄柏、蛇床子洗方,一星期症状就得到改善。
有些人认为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来治疗眼睛虹膜的溃烂,我个人喜欢用小柴胡汤加竹叶石膏汤来治疗。
「内用甘草泻心汤,必传写之误也,姑存之。」吴谦认为有误。但是我认为用甘草泻心汤有道理。因为甘草泻心汤中有黄芩、黄连可以清热解毒消炎。不过又有干姜,对咽喉发炎又有点不合适了。不过《金匮》的甘草泻心汤比《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多了一味人参。
《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没有人参,而加了人参以后变成半夏泻心汤。所以甘草泻心汤到底有没有人参?我查过所有文献了,没有查到结论,这也是一个公案。在狐惑病这里加人参比较好,可以益气增加体力、免疫力。
《金匮要略》 甘草泻心汤 | 甘草 | 黄芩 | 人参 | 干姜 | 黄连 | 大枣 | 半夏 |
---|---|---|---|---|---|---|---|
四两 | 三两 | 三两 | 三两 | 一两 | 十二枚 | 半升 | |
《伤寒论》 甘草泻心汤 | 甘草 | 黄芩 | X | 干姜 | 黄连 | 大枣 | 半夏 |
四两 | 三两 | 三两 | 一两 | 十二枚 | 半升 | ||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 甘草 | 黄芩 | 人参 | 干姜 | 黄连 | 大枣 | 半夏 |
三两 | 三两 | 三两 | 三两 | 一两 | 十二枚 | 半升 |
有些文献说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梦游症,可是我没有用过甘草泻心汤治疗梦游症,我都用温胆汤,结果发现效果很好。
程林曰:「悗心」在《内经》中「悗」与「冤」都要念成「闷」,「烦冤」要念成「烦闷」。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
水一斗,煮取七升,熏洗,日三。
【雄黄熏方】
雄黄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苦参煮水用熏洗的。
雄黄把它碾碎成粉,放在瓦片上,然后烧,对着肛门熏烧,是熏烧法。雄黄外敷比较多。
梅毒,在古代的记载比较少,到了近代比较多,尤其清朝五口通商之后,开放港口通商之后,外国人传进来,最早在广州,称为广疮。在临床上治梅毒、淋病,用狐惑病篇里的方子并不合适。一般用八正散、五淋散等方子。另外单味药土茯苓,可以煮成开水喝,因为土茯苓很轻,一次用到四两煮水,当成茶喝,会有效果。五淋散、八正散会有效果,不过梅毒、淋病很容易会再发作,有位同道告诉我:可以再加入鱼腥草。我有一个病人,在○○坑的垃圾场环保人局,我加入鱼腥草之后,这位病人到现在都没有再发作,效果不错。通常我也会加百部、黄柏。鱼腥草主要作用在呼吸道,不过对很多的病毒有抑制作用。
最后突然冒出一段「脉经云……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猪苓散只有三味药:猪苓、茯苓、白术,如果只由湿的观念,用猪苓散是有道理,但是狐惑病光用猪苓散就可以治疗吗?值得思考。
【条文】
11、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
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狐惑病的条文,就这第 10、11 条二条。
这里「脉数,无热微烦」提到脉象。脉数但是身无热,这类病人临床上已经看过很多个,有一位小学老师,她的脉最快跳到 204 跳,没有热象,什么原因也不知道。结果吃了○大医师的毛地黄,吃了八年半以后,脉搏变成 47 跳。第二位是林小姐,到大陆吃了天麻丸以后,心跳变成 180 跳,也没有热象。第三位是方医师,她心跳有一阵子有 140 跳。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在乳房下有一个虚里穴,用手去摸,会有跳动感。正常人虚里穴的跳动是没有感觉的。但是方医师她的虚里穴跳动时,连衣服都会一起震动。所以说「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脉中气也」,正常的跳动是微微的动,如果大跳动,是中气外泻。所以方医师有个症状——手汗非常严重,随时都在滴水,一甩手都是水滴下来。
现在方医师已经很好了,手汗好了,心跳也缓和一点了。
「默默但欲卧」,和前面一样,精神困倦。
前面的「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这里「目赤如鸠眼」,眼睛红红的,像斑鸠的眼睛一样。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三联症。眼睛虹膜睫状体有发炎现象,第二是上呼吸道、口腔黏膜有溃烂,第三是生殖器、肛门有溃烂现象。有这三个主要的症候群。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三个症候群同时出现,所以我们称为眼、口、生殖器三联合症候群。
「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刚发生时,眼睛有发炎充血现象,出现如斑鸠的红眼睛。
现在眼睛有症状的病人很多,例如虹彩炎,眼睛红红的,像兔宝宝一样。我看过最严重的一位,客家人,住在板桥国光街的陈○妹。整整二十多年的红眼睛。我每次都开玩笑说:「你一定仇人很多」,因为仇人相见才会「分外眼红」。
还有一个○总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大夫,虹彩炎 4 年多,朱大夫,在我《小病不求人》的书中记载了这个医案。结果有一位 39 岁吕先生,他也是 4 年多的虹彩炎,有一天他去书局看书,结果翻到这个医案,就跑来看诊,服一星期的药好了七、八成。
我大概都是使用小柴胡汤合竹叶石膏汤,加木贼草、菊花、茺蔚子。有时候加川芎,川芎是繖形科植物,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眼睛微血管循环良好,自然红眼睛会消失。有时候可以加蝉蜕。
尤其白内障一定要用蝉蜕与木贼草,因为木贼草的外表就像现代的砂纸一样。现代有些金属,例如,铜、铁,生铜锈、铁锈,要用砂纸去磨。古时候没有砂纸,就要用木贼草去擦拭。既然可以擦去铜锈,所以可以退翳去障。
我们这样子的处方,二十多年红眼睛的陈○妹女士,四年多虹彩炎的朱大夫、吕先生都好了。
接着「七、八日,目四眦黑」,我们的眼睛有内眼角、外眼角,称为内眦、外眦。左眼内、外眦,右眼内、外眦,所以是「目四眦」。眼睛的内外眼角都黑黑的。
有些医师望诊看到病人眼眶黑黑的,就诊断「房事过度」,真是胡扯,难道小朋友眼眶黑黑的,也是房事过度?
眼眶黑黑的,第一个考虑有没有睡好。第二,上下眼胞属脾胃,要去了解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与排泄功能的情况。所以眼眶黑黑的,要从健运脾胃去着手。当然可以再加活血化瘀药进去,因为眼眶黑黑的一定血液循环不好,加一些川芎、丹参进去。加山药、薏苡仁健运脾胃。
不要认为眼眶黑、眼胞黑,就是房事过度。很多小朋友下眼胞都黑黑的。上下眼都属于脾所主,一定吸收消化都不好,可以用健脾药,黑黑的眼胞就会消掉,可以用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七味白术散,甚至用到理中汤、附子理子汤。
在《伤寒论》中有一个方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也是利用赤小豆利湿。但是现在的赤小豆用棉花加水去种也发不出芽。现在赤小豆一斤大概一百元,不过胚芽可能都死了,发不出芽,这样利湿效果不知道还好不好?
一般把绿豆、黄豆、红豆,用水泡,大概四天就会发芽,就是芽菜。我把赤小豆拿来泡,都不会发芽,是不是放太久了,胚芽都坏了掉。
而且最近我看赤小豆很多是假的。现在赤小豆一斤要 100 多元,红豆大概 50 元。所以有些药店干脆用红豆来替代,反正病人不知道。所以赤小豆要先泡、发芽。就像黑豆拿来泡水发芽,叫作「大豆黄卷」,以后薯蓣丸方中就有大豆黄卷。
【吴谦注】
病者脉数,谓病狐之人脉数也。
数主疮、主热,今外无身热,而内有疮热,疮之热在于阴,故默默但欲卧也。
热在于阳,故微烦汗出也。
然其病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者,是热蕴于血,故眦络赤也。
七、八日四眦皆黑者,是热瘀血腐,故眦络黑也。
若不能食,其毒尚伏诸里;若已能食,其毒已化成脓也。
故以赤小豆排痈肿,当归调疮血,米浆和胃气也。
【集注】
李 彣曰:经云:「脉数不止,而热不解,则生恶疮」,今脓成何处?大率在喉与阴肛,盖积热生虫,亦积热成脓,是亦恶疮之类也。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然其病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者,是热蕴于血,故眦络赤也」「热蕴于血」表示有发炎现象、有热象,使局部组织、微血管充血。时间一久,就「七、八日四眦皆黑,是热瘀血腐,故眦络黑也」,发炎充血久了,破坏了局部组织,使局部组织发生变化、坏死,就变成黑黑的了。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关于脓的已成、未成,在第十八章也会提到「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其毒已化成脓也」,表示组织里面已经形成脓,所以才会变为黑黑的颜色沉淀。「故以赤小豆排痈肿,当归调疡血,米浆和胃气也」仲景治病面面俱到,随时在护养脾胃,所以用了米浆水。就算没能把病治好至少也不会再附送很多后遗症给病人。不像现代医学常常会附送很多后遗症给病人。赤小豆是豆科植物,当归有调血、补血作用。这二味药基本上不会伤害脾胃,但仲景还是用米浆来调和胃气。赤小豆也入血分,尤其是有湿热的情况,因为赤小豆可以利湿。
赤小豆要「浸令芽出,曝干」,刚刚提过,现在的赤小豆可能发不出芽。用赤小豆利湿来治疗皮肤病。不过我觉得有些红肿热痛的皮肤病,倒不如用三黄散来治疗。星期四早上我去中央广播电台上节目。先到顺天堂制药厂去,正好遇到师大生物研究所许教授、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外科主任朱桦教授,正在会议,比较烧烫伤的中西医用药比较,开研讨会。
赤小豆当归散,到了第 12 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那里又会再出现,用来治疗下血的近血,用赤小豆当归散。用来治疗近血,包括痔疮出血。
以上狐惑病,就这二条条文。
案例分析
在集注中,「经云:脉数不止,而热不解,则生恶疮」,所以例如,现代的红斑性狼疮,是现在皮肤病中最棘手、最不好处理的,可是我们处理得很好。我累积的病人数最少超过 50 人,我准备找一天把全部红斑性狼疮的病例全部调出来,用电脑列印出来,从开始看诊治疗,到整个病情稳定,都印出来。
甚至有母女二人同时罹患红斑性狼疮,邱小姐与她母亲○玉桂女士,母女二人同时红斑性狼疮。
几乎所有皮肤病,我们都处理得不错。治疗原则是什么呢?既然是有热象,那是不是要用一些凉药,既然是血液病,那要不要用一些血分药,让血分有所改变呢?我们用牡丹皮、地黄、玄参都是血分药。在方剂方面,玉女煎、六味地黄九也是血分的药。另外我们也会加连翘进去,连翘是木犀科植物,是一味天然的抗病毒药。连翘与柴胡都是「十二经疮痈圣药」,连翘入血分,柴胡入气分。所以皮肤病、血液病,都会用到连翘。
另外像其他皮肤病,例如,异位性皮肤炎、脂漏性皮肤炎、干癣等,有热象的,我们大概都是这样处理。干癣、皮肤脱屑、皮肤干裂、干燥的,一定会加养血药,地黄、玄参就是养血药。也可以再加鸡血藤、阿胶养血药。
现在外面的医师喜欢一派祛风药,越祛风越干越痒。我已经讲过祛风药越用会越干燥的。就像地上有一滩水,现在拿一支电风扇对着它吹,等一下水就干掉了,就可以知道用祛风药会越干燥。已经是干癣了,还在用驱风药,用消风散这些方子,当然越用越干。
而且《内经》老早就讲过了「治风不治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盖积热生虫,亦积热成脓」,老祖宗也知道发炎久了,会积热,积热久了会生虫、会化脓。因为老祖宗不知道有细菌、病毒,所以都归成一个「虫」字。
【条文】
12、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刚刚狐惑是「目赤如鸠眼」,这阳毒是面部。
阳毒病用升麻鳖甲汤主之。升麻是一味解毒药物,而鳖甲色青入肝,有养阴的作用。而蜀椒就是川椒,一般我们卤牛肉或腌腊肉、或是作泡菜,就会放入蜀椒,因为有杀菌作用。甘草也有解毒作用。而雄黄刚刚提过也有杀菌作用。
而阴毒就要去蜀椒、雄黄。去掉热性阳药。
阳毒是「面赤斑斑如锦文」,赤色是阳色。阴毒是「面目青」,青色是阴色
阴毒有「身痛如被枕」,全身好像被打了五十大板,全身痛。
阴毒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但是阴病反而去掉雄黄、蜀椒二味热药,是不是有些问题呢?
【吴谦注】
阴阳平,正气也;阴阳偏,邪气也;阴阳变,异气也。
正气者,即四时令平之气也,中人为病,徐而浅
邪气者,即四时不和之气也,中人为病,速而危
异气者,非常灾疠之气也,中人为病,暴而死。
所以过五日不治,以五脏相传俱受邪也。
此气适中人之阳,则为阳毒;适中人之阴,则为阴毒,非后人所论阴寒极
阳热极之阴毒、阳毒也。
观其所主之方,要不过升麻、甘草、当归、鳖甲、蜀椒、雄黄,而并不用大寒大热之药,则可知仲景所论阴毒阳毒,非阴寒极、阳热极之谓也。
此二证即今世俗所称痧证是也。
阳毒终属阳邪,故见面赤斑斑如锦文,唾脓血之热证。
阴毒终属阴邪,故见面目青,身痛如被杖之寒证。
二证俱咽喉痛者,以此证乃邪从口鼻而下入咽喉,故痛也。
吴谦注文,认为阳毒、阴毒是中了「四时不和之气」、或中了「非常灾疠之气」。认为这里的阳毒、阴毒,「非后人所论阴寒极、阳热极之阴毒、阴毒」。所谓「阳热极」就像阳明大热,发烧到 40 度,阳热到极点。「阴寒极」,可能体温很低,四肢冰冷。
「观其所主之方,要不过升麻、甘草、当归、鳖甲、蜀椒、雄黄。而并不用大寒大热之药。」没有用大寒如白虎汤中的知母、石膏,也没有用大热如四逆汤中的干姜、附子。「则可知仲景所论阴毒、阳毒,非阴寒极、阳热极之谓也。」
「此二证即今世所称痧证是也」。这阵子天气很热,很多人中暑,太阳很大,在外面操劳工作,流很多汗,又没有补充水份,结果水份流失、体温升高,休克
倒下去了,这才叫中暑。
但是有些人是躲在房子里吹冷气,喝冰冷饮,洗冷水澡,结果汗发不出来了想吐、吐不出来,想拉、拉不出来,头晕胀痛,身体微微闷热,肚子很不舒服,这叫伤暑。伤暑与中暑的治疗完全不一样,伤暑要用热药,而中暑用凉药。中暑用白虎加参汤。伤暑用香薷饮,香薷饮中厚朴就是热药,而香薷与荆芥是唇形科植物。(唇形科有荆芥、薄菏、紫苏、仙草等)。很多人根本没有区分中暑、伤暑,如果用错药会很危险。
中暑赤日里外皆热太阳下劳动、汗大出、身热白虎加人参汤伤暑受暑纳凉外热内寒室内吹冷气、喝冰水香薷饮
「此二证即今世所称痧证是也」,台湾地区早期流行刮痧,可以刺激穴道刺激皮肤血液循环,所以有些人的症状会得到改善。
「阳毒终属阳邪,故见面赤斑斑如锦文、唾脓血之热证」因为发炎、充血、微血管扩张,所以会「面赤斑斑」,发炎充血久了就会溃烂、脓血、化脓。
「阴毒终属阴邪,故见面目青,身痛如被杖之寒证」,就像寒流来袭,温度降低,肌肉、血管收缩痉挛,当然会有疼痛感。
阳毒「面赤斑斑如锦文」,面部红红的,而且会破坏血液、血管,固此在皮
肤、皮下出现整块整块的斑。(一点一点的叫疹)。如果破坏了呼吸道微血管就会「破脓血」。
阴毒「面目青,身痛如被杖之寒证」,因为破坏了全身营卫,导致营卫气血失调。
「二证俱咽喉痛」所以可见是由口鼻呼吸道感染的。
【吴谦按】
由此推之,凡邪所过之处无不痛也。故中此气之人,不止咽喉痛,身痛,甚至有心腹绞痛,大满大胀,通身络脉青紫暴出,手足指甲色如靛叶,口噤牙紧心中忙乱,死在旦夕者。
若谓必从皮毛而入,未有为病如是之速者也,是必从口鼻,而下入咽喉无疑
况阴毒反去雄黄、蜀椒,必传写之讹。
故治是证者,不必问其阴阳,但刺其尺泽、委中、手中十指脉络暴出之外出血。轻则用刮痧法。随即服紫金锭,或吐、或下、或汗出而愈者不少。
若吐泻不止,厥逆冷汗,脉微欲绝,用炮附子、炮川乌、吴茱萸、丁香、生干姜、甘草,虚者加人参救之,亦多得生。
【集注】
王 履曰:仲景虽有阴毒之名,其叙证下过面目青,身痛咽痛而已,并不言阴寒极盛之说。其升麻鳖甲汤,并不用大热药,是知仲景所论阴毒者,非阴寒之病,乃感天地恶毒异气入于阴经,故曰阴毒耳!
窃谓阴极盛之证,固可名为阴毒,然终非仲景所立名之本意,后人所叙阴毒,与仲景所叙阴毒,自是两般,岂可混论。
后人谓阴寒极盛之证,称为阴毒,引仲景所叙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数语,却用附子散、正阳散等药。
盖后人所叙阴毒,只是内伤冷物,或暴寒所中,或过服寒凉药,或内外俱伤于寒而成耳!非天地恶毒异气所中者也。
李 彣曰:赵献可云:此阴阳二毒,是感天地疫疠非常之气,沿家传染,所谓时疫证也。观方内「老小再服」可见。
鳖甲色青入肝,有养阴作用,常用在肺结核病上。上次报告过那位发烧不退病人,住在○大医院三十多天,我用小柴胡汤加七味白术散,加鳖甲、地骨皮玄参。因为鳖甲、地骨皮、玄参,都是阴药,用科学中药,吃到第四包,烧就退掉了。○大医院觉得很奇怪,就通知要作胆穿刺,要化验胆汁。
[同学问剂量?]每一包小柴胡汤、七味白术散各 2 克,鳖甲、玄参、地骨皮
各 0.5 克。每包 5.5 克。
「正气者,即四时令平之也,中人为病,徐而浅」,正气就是随着春、夏秋、冬时序交替变化。例如,今天 7 月 25 日,6 月 21 日是夏至,夏至之后是小暑、大暑,8 月 8 日立秋。今年的三伏天末伏大概 8 月 11 日就过了。这一二天,基隆有 38.7 度,台北有 38.1 度,这两天如果站在马路上应该受不了。台东大武 37.6 度,但是焚风才令人受不了,全身好像在火炉旁边。所以今天气候变化不太正常。这就是「邪气,四时不和之气也,中人为病,速而危」。
正气就是随着节气的变化,而湿度、温度应有的正常变化。立秋一过,就是处暑、白露、秋分,然后 10 月 5 日中秋节,接着寒露、霜降。随着季节的气候变化,纵使外感了,病情会比较轻。
邪气,是四时不和之气,不随着节气变化的天气,如果受了外感邪气,病情速而危。
而异气,是「非常灾疠之气也,中人为病,暴而死」,特别剧烈的气候变化,很可能受了灾疠之气,很快就暴而死。最近报导,有一个肠病毒病例,由送进医院,五个小时就死亡了。就是「暴而死」。
「所以过五日不治,以五脏相传俱受邪也」,我觉得这样讲法不太有道理。
「此气适中人之阳,则为阳毒,适中人之阴,则为阴毒。非后人所论阴寒极,阳热极之阴毒、阳毒也」。后人所论「阴寒极」是四逆汤证,手脚冰冷、心脏无力。「阳热极」是白虎汤或大承气汤证,出现了神昏谵语,体温升高约 40 度,就
叫阳热极。
「由此推之,凡邪所过之处无不痛也。」我们人身有保护机制,口腔有黏膜,呼吸道、胃、肠都有黏膜,一旦遇到病毒、病邪的侵袭,产生溃疡现象,病毒马上会侵入组织。
「若谓必从皮毛而入,未有为病如是之连结也」,如果是伤寒六经传变,由皮毛而入,会先有传变过程。而此病「必从口鼻而下入咽喉」,直接传入,所以才会「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不传变,速度很快,甚至会「死在旦夕」
「况阴毒反去雄黄、蜀椒必传写之讹」,吴谦认为这条文有点问题,所以提出下面的治法。
「故治是证者,不必问其阴阳,但刺,其尺泽、委中、手中十指脉络暴出之处出血。」吴谦认为此病就是「痧证」,所以最快用针灸放血,在尺泽、委中手指十井穴放血,或者手太阴肺经在少商放血,手阳明大肠经在商阳放血,手厥阴心包经在中冲于血。而十个手指指腹正中央为十宣,十宣放血很痛的,但是昏迷的时候,还是可以先放血。不必放很多血,用三棱针点刺出几滴血就可以。
「轻则用刮痧法」,以前用破的陶瓷光滑面,轻轻的刮,把皮下的邪气刮散出来。
「随即服紫金锭」,现在药厂有出成方的紫金锭,但是我不太敢用,因为售价太便宜了,一罐 700 元,太便宜了,我有点怀疑。所以我到现在没有用过紫金锭。
「若吐泻不止,厥逆冷汗,脉微欲绝,用炮附子、炮川乌」「吴茱萸、丁香、生干姜、甘,虚者加人参救之」。最近媒体在炒川乌、草乌的新闻,因为香港有 6~7 人吃川乌、草乌死掉。「厥逆冷汗,脉微欲绝」,四肢冰冷,冒冷汗,心脏都快没力了,要赶快用强心药,炮附子、炮川乌就是强心剂。而吴茱萸、丁香、干姜是大热的药,虚者加人参。
吴谦这个方子就有四逆汤的架构,一派都是热药。
集注中,王履先生提到:后人所谓的阴毒与仲景的阴毒是不一样的。仲景的阴毒是「感天地恶毒、异气人于阴经」后人之阴毒是「阴寒极盛之证」。
「盖后人所敍阴毒,只是内伤冷物,或暴寒所中,或过服寒凉药。」所以千万不要随便买黄连来吃。有些人口干,就认为有火气,天天吃黄连。其实口干并不一定就是火气大。而且「过服苦寒反从燥化」,物极必反。黄连一吃几个月,反而会从燥化,口腔黏膜会更干,口腔炎会更厉害。
李彣引用赵献可的话:「此阴阳二毒,是感天地疫疠非常之气,沿家传染」,也就是传染病,「所谓时疫证也」,就是流行性传染病。现在有流行病学,卫生署有防疫处、预防医学研究所等一些单位专门研究流行病。因为太多流行病了,像今年有肠病毒 71 型。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很难预料的。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炙)手掌大一片雄黄半两研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升麻是一味解毒药,到了张洁古、李东垣、王海藏以后,升麻被当成升提的药。到了汪昂的《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本草备要》是家谕户晓、烩炙人口,他受到张洁古、李东垣、王好右的影响,也认为升麻是升提的药。有一天我开一个补中益气汤的煎剂,柴胡三钱、升麻二钱,结果药房的老板说升麻太重。病人说是医师处方,没有问题,会自行负责。这个老先生也很固执也很有趣,说升麻用二钱就会升到天上去。如果真的会升天,我要赶快吃二两,看会不会马上升到天堂去?很奇怪。
我为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特别把仲景方中有升麻的方子,与《医方集解》中有升麻的方子,全部找出来。在《金匮要略》有二个方子在《伤寒论·坏病篇》有一个麻黄升麻汤,用来治疗上面吐脓血,下面腹泻的坏病,就是用升麻来解毒。这个方也证明升麻是解毒的药。为什么最后会变成升提的药?我也搞不清楚。
我始终认为汪昂没有临床经验,而且怀疑那几本书不是他自己写的。应
该是汪昂家中的食客写的。这些食客可能有一些读书底子,找很多资料来写作。《医方集解》的资料非常丰富,应该收集了很多资料,反正把所有的书籍都找来抄一抄。所以我不太清楚汪昂的《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的原因在此。有一些注解的书,看久了思想会被注解影响,所以我都是看原文,一遍看不懂看二遍,二遍看不懂看十遍,再看不懂就动手抄。
那天去○山诊所座谈,阳明医学院传统医疗研究所来了八位硕士班学生,他们就深深感觉到,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有根据,都是根据《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我都可以告诉你出处,在第几章、第几条,所以他们吓呆了。有位博士中医师,开了六味地黄丸,又开知柏八味,又开桂附八味丸。他说有阳虚所以开了桂附八味丸,又说有阴虚所以开了知柏八味丸,又说有阴阳两虚所以开六味地黄丸。这种开药法是博士开出来的!我没有骗你们,这是○○医药学院临床药局主任告诉我的。看看怎么办?这些博士又出来教学生。
方剂发挥
这个方子,老实讲,我没用过。
但是升麻、鳖甲……这些药物常常使用。
升麻是一味解毒药,朱二允说「没有犀角,可以用升麻替代」,我认为不能替代。
在宋朝钱乙、钱仲阳,在儿科学著作中,有一个方子:升麻葛根汤,只有四味药。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都是入阳明经,芍药、甘草可以泻脾热。升麻葛根汤可以治疗痘疹、麻疹,当发烧但红疹出不来的时候,吃升麻葛根汤,红疹就会发出来。
最近有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一直发烧不退,到附近诊所看诊。这诊所的西医师始终把他当成感冒发烧来治疗,打退烧针。第一针退烧 3 小时,又发烧了。又去打第 2 针,退了 2 小时,又发烧了。又去打第 3 针,退了 1 小时,还是再发烧。最后整个口腔溃烂。
我记得介绍过很多次,一般发烧,耳朵、耳垂会红红热热的。但是如果发烧时,耳朵、耳垂摸起来凉凉的。尾椎尾底骨也就是「尻骨」也是凉凉的。手脚也是冰冷的。
「耳尻肢凉,耳筋红」,耳背有红筋,但是摸耳垂、尻骨、手脚都是冰冷的而身体却在发烧。这就是发麻疹、痘疹的症状。很多临床医师、西医师搞不清楚以为是感冒发烧,越用退烧药,麻疹、痘疹越发不出来,烧就越烧越热。
当归有活血、养血、通血的作用。蜀椒就是花椒,在泡菜、腌肉的时候都要放花椒,作用就是在防腐,如果没有放花椒,很容易发霉。花椒有杀菌、防腐作用。
甘草有解毒作用。
雄黄,在狐惑病,用雄黄来熏肛门。雄黄调酒外敷可以预防皮肤病。所以很多灭疥药膏中有雄黄的成份。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顿服之」就是一次喝完。这个药很难吃,非常难吃。
最近有一位韩先生,左手一直颤抖,西医认为是巴金森氏症,他到○隆路找一位医师,很有名的医师,原本是西医,但是非常喜欢开中药。结果这位医师教他先煮黑胡椒三小时,然后煎煮其他药。他的药都一大包,一帖药七、八百元。在○隆路看病,然后要到迪化街指定药店配药,很麻烦。他习惯把粉光参写成「八百光」。
我问这位韩先生,这帖药好不好吃?很辣很难吃。我用甘麦大枣汤合芍药甘草汤,很好吃的药,再加钩藤钩、秦艽、加僵蚕、蝉蜕。结果韩先生觉得抖动变得没那么厉害。药又很便宜。
「老小再服」,老人与小孩,也就是老、幼的意思。「再服,取汗」,就是继续再服用,取汗。
近代抗病毒的药,一定会用到连翘。尤其后代的温病学,吴塘的《温病条辨》中,会用大青叶、板蓝根这一类的药。另外蒲公英、黄花地丁等等,都是天然抗病毒的药。蒲公英也是菊科植物。
如果热毒盛,有的人在方子里可以再加大青叶、板蓝根、赤芍药,用来解毒,也可以再加蒲公英。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尤其对乳房疾病特别有效。可以用小柴胡汤、或逍遥散作基础,重用蒲公英。
案例
最近有一位○萍女士,30 多岁,右乳房硬块,至○○医院切除,切除以后右腋下附近插管,准备作化疗。○萍女士不想作化疗,院长很不高兴。现在○萍女士生活品质还很好,还胖了几公斤。有时候,有些病人身体承受不了放化疗,反而破坏了营卫系统,预后反而不好,身体更虚弱。
有次座谈,听了一位外科医师讲演,提到:现在为了迎合病人要求伤口美观很多开刀法不一样了,有时候不顺从肌肉纹理去开,在肚脐附近挖个小洞,在不明显的角落去开。其实这样的伤口反而会痛很久,比较不容易好,因为不顺从肌理纹路去开的,反而容易破坏经络。有些像输卵管结扎,用腹腔镜,在肚脐附近开,有些根本看不到伤口,但是伤口始终都在痛。
这些症状可以使用柴胡系列的方子,例如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这些皮肤肌肉组织经过开刀后的痛用柴胡系列加减会有效果。
同学提问
乳房疾病、有肿块,我们需要作触诊吗?
回答
有时必须作触诊,不过一定要有家属、生先、男朋友在旁陪同才行,否则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会有纠纷,所以乳房疾病我也很少触诊。
我说过,如果是医院的检查报告,我会参考,但是不会全然采信。会抄起来作参考依据,例如,那位在○总医院,白血球始终十五万降不下来的病人,9 月 23 日我去看,24 日开始吃药。吃到第五天,白血球变成 3000,我用白虎加人参汤,舌质红绛、口渴,可是很奇怪量体温没有发烧。脉细数,但是没有发烧。
有些病人脉数,没有发烧。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有时候脉搏跳到 120 次,但是没有发烧。我还看过一位 180 次的,这种 180 次的,在脉学上,应该已经是死证了,不过她是吃错药。家人由大陆带药回来,她就吃。所以千万不
要乱吃药。
今天也有一位财政部○○署的女士,打电话来,月经已经二个月未行。我问她有什么特别的事务发生吗?有没有压力?有没有打击?后来她想到,美国有位朋友带回来一盒保健食品,她吃了快半个月。我想这个是主要原因啊!
你们知道现在最有名的健康食品成份是什么吗?很奇怪,怎么那么多人要吃保健食品,而且贵得离谱,他们这种传播力、渗透力、洗脑力,太可怕了。我跟大家报告过,孔老夫子说:「丘未达,不敢尝」任何人拿药给我,不把里面的所有成份告诉我,对不起,我绝对不吃。有人拿大陆的刺五加给我:有人拿化石药给我;也有人很好心,拿了三大保特瓶的水,我闻一下咸咸的,但是不知道成份,我绝对不吃。
尤其是酒,千万不要拿假酒来,我一闻味道就知道是假酒。舔一下,如果味道不好,我就不喝,一定要喝得很顺的。
这一章,百合病、狐惑病、阴毒、阳毒病。尤其狐惑病是有眼睛、口腔、阴部三部位的症状。
因为又提到皮肤斑疹,我们也略微提到出麻疹、斑疹。近来麻疹都有注射疫苗,我觉得不能完全免疫。而且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最近会有这么多气喘的小朋友,会不会与打疫苗有关,或者是德国麻疹、亚麻疹的护理作得不好?当然这一些想,没有办法去考据、证实!
现在有很多腹泻的病症,痢疾,现代医学的作法会马上用止泻剂。我们觉得,如果是细菌、病毒引起的痢,不能马上止泻,要先清除细菌、病毒,所以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黄芩汤,这些方剂对「痢」有作用。
在痢疾中还分为五色痢、赤白痢,大便的颜色形状不一样,有时候久利可以用乌梅丸。据说以前○○○药厂有作乌梅丸,不过最近又没有了。乌梅九能治久利,因为组成中有黄连、黄柏。乌梅有收敛作用。有人参、干姜健胃作用。又有蜀椒有防腐作用,就是升麻鳖甲汤那里的蜀椒,所以腌蜡肉、泡菜、都会放蜀椒,比较不会发霉。
现在环境污染很多,我们可以自己腌泡菜,不过腌缸、筷子、夹子都不能有
水气,小黄瓜、萝卜、高丽菜、大头菜要阴干。我天天吃萝卜,加一点地瓜叶,「吃萝卜喝热茶,气得医师满地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