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第三十五讲

前言

我们讲到了第二十一章〈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第一条条文提到,新产后妇人最容易发生的三种病,第一是产后血虚、多汗容易外感风邪,产生痉病、痉挛。第二是产后大量失血、又汗出,产生了郁冒、休克昏迷现象。第三是大便难。

第二条,是临床上常常会误诊,把不大便当成了阳明胃实证,误用大承气汤。所以第二条是作一个辨证。新产后通常是血虚、汗出造成不大便,可以用小柴胡汤

第三条,新产后腹中急痛、虚寒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都是温

热性药物,而羊肉补形,所以身体虚弱的病人,吃吃羊肉,有改变体质作用。因此说当归生姜羊肉汤有补虚散寒止痛作用。而在第十章〈腹满、寒疝〉那里可以治疗「寒疝,腹中痛」,也是因为寒疝是虚而寒。我们与其说它是一个方子,不如说它是一道菜,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可以煮它来招待客人,羊肉也不会很贵。

第四条「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而枳实芍药散再加桔梗就变成排脓汤,所以这个方子,除了破气结、调腹痛之外,可以并主痈脓,可以排脓。加上桔梗,因为桔梗中有皂素。

第五条「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如用枳实芍药散效果不明显的话,很可能是生产过程中恶露没有排出干净,导致「腹中有干血着脐下」,有干血附着在下腹腔的器官、组织。既然是有干血,在第六章〈虚劳篇〉有「内有干血」的虚劳,会导致「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在第六章用大黄蟅虫九。这条条文用下瘀血汤,可以说是大黄蟅虫丸的变化方。这方子有大黄、蟅虫,比大黄蟅虫九作用缓和一点。不过它又比桂枝茯苓九作用强一点。大黄蟅虫九中还有水蛭、虻虫,可以说是由抵当汤、抵当九变出来的。蟅虫就是地鳖虫。

下瘀血汤,「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磨成粉后,加蜜揉成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九」,用酒 300cc 煮一九,配合酒,酒带循环的作用比较快。「取八合,顿服之」,煮剩下 240cc 左右,一次就喝掉。酒经过煮了以后,应该酒气不会很强烈。服了之后,会把下腹腔的瘀血、血块带出来。「新血下如豚肝」,会带出褐色的血块。临床上,很多女性,在月经周期来的时候,会有猪肝色、褐色的血块,事实上这就是瘀。

第六条「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就是没有太阳表证。「少腹坚痛」,肚脐两侧硬硬的,按压会痛。这是因为「恶露不尽」,所以后代,在产后都会吃一些生化汤来排除恶露。

而照吴谦的见解,要把条文最后面的二句话移上来,移成「此恶露不尽,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这里的「膀胱」不是指解剖学上实质的膀胱,因为膀胱是位在下腹腔,所以意思是:热在里,结在下腹腔之中。

「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脉象是有力的。「发热,日晡时烦躁者」定时的情绪烦躁不安,一到每天下午 3 点到 5 点就会烦躁。「不食」,因为腹腔有硬、痛的感觉,所以会影响饮食。「食则谵语」,勉强吃食物,食物会产生热量,原本已经发热发烧了,再产生热量会影响到大脑中枢,于是会胡言乱语。

因为发热、烦躁是属于阳性病,到了晚上,晚上属阴,在《伤寒论》也提到「阴得阳则解」「阳得阴则解」,阴性病通常在白天的时候会比较缓和,而阳性病通常到晚上的时候会比较缓和,所以「至夜即愈」。

针对「不大便、烦躁发热」,「发热,日晡时烦躁者」又有「谵语」的现象,在《伤寒论》中几乎都用大承气汤来治疗。这个治疗的思考就符合了《内经》「上病取下」「上病治下」的治疗原则。

在吴谦注文中「以其目晡更甚,至夜即愈,则可知病不在血分而在胃也」不是在血分的恶露不尽之病,而是在胃的阳明里实证。当然这个胃不仅仅指解剖上的胃,而是广义的指肠胃系统。所以用大承气汤来治疗。

而在李彣集注中「此节具两证在内,一是太阳蓄血证」,一个是太阳膀胱蓄血症。在《伤寒论》中有太阳蓄血证,有的状况用桃核承气汤,有的状况用抵当汤或抵当丸。其最明确的辨证要点,在于小便自利。如果小便不利是蓄水证,要用五苓散。

「一是阳明里实证」,就是「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这一段时阳明里证。

「古人文法错综,故难辨也」,仲景的文法错综复杂,有很多地方是倒装文法。

【条文】

7、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这一条条文可以说是产后感冒,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类病人。

「产后风」,就是产后伤于风邪,常常这种感冒会持续很久,「续之数十日不解」临床常常看到,产后产妇感冒,「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如果有这些症状出现的话,「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只要产后有这些症状的话,就可以使用阳旦汤。

阳旦汤就是桂枝汤加黄芩。针对产后感冒,有点咽喉痛、或有点发烧,就可以用阳旦汤。

【吴谦注】

产后续感风邪,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热汗出,表未解也。虽有心下闷、干呕之里,但有桂枝证在,可与阳旦汤解表可也。

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

阳旦证,即桂枝证也。

 

「阳旦证即桂枝证也」,桂枝证就是有头项强痛,发热恶寒……。多了一味黄芩就是产后妇人有内热烦燥。

由此可以知道,在热性病、热证的时候,桂枝汤并不是不能够使用,而是要如何去加减。

另外,还有一个阴旦汤,就是桂枝汤加干姜。加了干姜,有了干姜、甘草就是有理中汤的架构。所以桂枝汤由六经的传变,到杂病的任何场合,几乎都会用到。

【集注】

沈明宗曰:上下三条,乃产后感冒证也。世谓产后气血两虚,不论外感内伤,皆以补虚为主,而仲景拈伤寒中之风伤卫发热,仍以表襄阴阳去邪为训。故云: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汗出乃太阳表未解也。但心下闷干呕,是外邪入于胸中之里。太阳表里有邪,谓之阳旦证,故以桂枝汤加黄芩而为阳旦汤。以风邪在表,故用桂枝解肌,邪入胸膈之间,当以清凉解其内热,故加黄芩。正谓不犯其虚,是益其余,不补正而正自补,不驱邪而邪自散,斯为产后感冒入神之妙方也。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解,只因未窥仲景门墙耳!故《千金方》以此加饴糖、当归,为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诸虚或外感病。推仲景之意,尝以此汤加减出入,治产后诸病,屡获神效,故表

出之。

尤 怡曰:夫审证明药,不拘日数,表襄既分,汗下斯判。上条襄热成实,虽产后七、八日,与大承气而不伤于峻;此条表不解,虽数十日之久,与阳旦汤而不虑其散,非通于权变者,未足语此也。

【阳旦汤方】

即桂枝汤内加黄芩。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沈明宗:「世谓产后气血两虚,不论外感,内伤,皆以补虚为主」,因为产后一般都认为是气血两虚,所以一般的医师不论是外感、内伤,都会以补虚为主。但是「仲景拈伤寒中之风伤卫发热,仍以表里阴阳去邪为训」,仲景不会一昧地去补虚,还是要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条条文「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汗出」是产后中于风邪,属于太阳表证未解也。而「心下闷干呕,是外邪入于胸中之里」,所以用阳旦汤,就是以桂枝汤中加黄芩。「以风邪在表,故用桂枝解肌,邪入胸膈之间,当以清凉解其内热。」因为黄芩大苦大寒,有消炎作用,所以用来清凉解其内热。

因为桂枝汤本身可以调和营卫,所以「正谓不犯其虚,是益有余,不补正而

正自补,不驱邪而邪自散,斯为产后感冒,入神之妙方也」不要小看它只有五味药,加黄芩共六味药。也没有因为产后虚而要用人参,但是却有补正驱邪的效果。

有一位金山国中教英文的老师,她五、六年前在荣总生产后重感冒,夏天穿大衣,跑来找我看诊。

其实产后感冒,我们视症状,可以使用阳旦汤以及后面的竹叶汤、竹皮大丸来治疗。尤其有头项强痛的症状,用竹叶汤更是合拍。

仲景的方子只要辨证正确,一个方一帖药大概就会改善。

所以沈明宗很感慨,「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解」,这是后人「未窥仲景门墙耳」。

「故千金方以此加饴糖、当归,为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诸虚或外感病。」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用桂枝汤加饴糖、当归,称为当归建中汤。在前面第六章〈虚劳篇〉有个方子叫黄芪建中汤,就是小建中汤加黄芪。后世用黄芪建中汤再加当归,就叫归耆建中汤。目前的浓缩科学中药中有归黄建中汤这个成方。因为当归、黄芪就是补血汤,再加上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的作用。

「推仲景之意,当以汤加减出入,治产后诸病,屡获神效,故表出之」所以沈明宗相当推崇用桂枝汤加减来治疗产后的症病。沈明宗有一本《伤寒六经辨证治法》,文光书局有出版,他又叫作沈目南。

我个人也是使用伤寒、金匮方来治疗产后的病症。

【条文】

8、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吴谦按】

「产后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之三字,始与方合。若无此三字,则人参、附子施之于中风发热可乎?而又以竹叶命名者,何所谓也?且方内有「颈项强,用大附子」之文,本篇有证无方,则可知必有脱简。

 

「产后中风」,是外感风邪,不是脑猝中、半身不遂的中风。

吴谦认为要在「产后中风」之后加上「病痉者」三字,意思是颈项部位会僵硬、疼痛。

「发热,面正赤」,有发热现象,望诊脸部会红红的。「喘而头痛」,呼吸会加速急促,而且头痛。

【吴谦注】

产后汗多,表虚而中风邪病痉者,主之竹叶汤,发散太阳、阳明两经风邪。

用竹叶为君者,以发热,面正赤,有热也;用人参为臣者,以产后而喘,不

足也;颈项强急,风邪之甚,故佐附子;呕者气逆,故加半夏也。

 

产后一般还是认为是虚证,所以这个方子可以说是桂枝加葛根汤的变化方,也可以说是附子汤的变化方。

方子中有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就是桂枝汤去芍药,然后再加葛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

桔梗有化痰、散肺邪的作用。人参补虚,配合防风祛风。用附子温经散寒。

吴谦注文「产后汗多表虚,而中风邪病痉者,主之竹叶汤,发散太阳阳明两经风邪。方中的桂枝加葛根汤架构就是来「发散太阳、阳明两经风邪」葛根是阳明经用药,可以发散阳明经风邪。

「用竹叶为君者,以发热,面正赤,有热也」,重用竹叶。不过这里的竹叶剂量是一把,一把就不知道正确剂量是多少?现在的药房,都把竹叶扎成长长的,然后切成一捆一捆的。

「用人参为臣者,以产后而喘,不足也」,产后为虚,会造成呼吸急促,就是喘。不足就是虚。

「颈项强急,风邪之甚,故佐附子」,感受风寒、风邪很严重,所以佐附子。

「呕者气逆,故加半夏」,因为半夏、生姜为止呕圣药。虽然这里没有加重

生姜,但必要时我们可以加重生姜。

这个方子治疗产后有发热现象,而引起颈项僵硬效果相当好用。其实不仅仅对产后的妇人有效,另外对老年人虚热证颈椎僵硬也相当有效。同时不仅仅对女性产后颈项僵硬、痉病有效,对于一般年纪大一样也可以使用。

【集注】

程 林曰: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今证中未至背反张,而发热面赤头痛,亦风痉之渐也。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一两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炮)一枚大枣十五枚生姜三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前药扬去沫。呕者,加大半夏半升洗。

 

竹叶汤也有桂枝汤的架构在其中,有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等于桂枝汤去掉芍药。然后有桔梗可治咽喉痛。有防风祛风邪。因为产后是虚证,所以有人参、附子。产后容易头痛,所以用了葛根、防风、桂枝。

这个方子有桂枝附子汤、葛根汤的架构。

案例分析

有一位国中老师李太太,她在荣总生产第一胎,她在生产后第三天,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不过她穿着大衣,坐计程车来看病。我开了竹叶汤给她,就吃了一帖药,她的头痛、全身骨节疼痛,就全部缓解了。

这个方子在伤寒方、金匮方来讲,算是比较大的方子。因为有十味药。「右

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服药后要盖被子取汗。「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大附子大概一枚一两,「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

沫」,把大附子剖成如豆大,放入药中一起煎,要除去上沫。

「呕者,加大半夏半升洗」,所以前面吴谦注文里才会呕者加半夏。

【条文】

9、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吴谦按】

此条文义,证药未详。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喘者,加柏实一分。

 

「妇人乳中」就是妇人喂乳的时候,一般产后属虚,所以说「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用竹皮大丸主之。

吴谦认为这条文有问题,是不是认为产后属虚,方中还再用石膏,适不适合?事实上,条文中有「烦乱」,通常会有一点热象。方中子还有白薇,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忽忽不知人、眩冒」,就是昏眩,有一阵子白薇价位很高。白薇是萝摩科植物。另外防己分为汉防己与木防己,汉防己是防己科,木防己是萝摩科。另外五加皮分为南五加与北五加,南五加是五加科,北五加是萝摩科。萝摩科有一点毒性,累积太多会有毒。

「有热者,倍白薇」,所以如果妇人在喂乳期间,有发烧现象,白薇有解热作用。

竹茹与竹叶是同类的,有解虚热的作用。再加上石膏寒凉药。

有桂枝、甘草,又有枣肉,所以可以说是有桂枝汤的架构。而这个方子又有石膏可以解热。

在前面第四章〈疟病篇〉中,有一个治疗温疟的白虎加桂枝汤。方中也是有桂枝与石膏合用。可以看出来,有表证,用桂枝可以解表。有内热的话,可以加石膏。再配合上白薇,解热效果更好。

「右五味,末之」,磨成粉。「枣肉和丸」用大枣的枣肉,把枣核去掉,和这些药粉一起作成药九。「弹子大,以饮服一丸」,用煮饭稀粥水配一丸,「曰三夜二服」白天吃三次,晚上吃二次。

「有热者,倍白薇」,有热象明显,就倍白薇,由一份变为二份。

「喘者,加柏实一分」,柏实就是柏子仁。因为这里的启示。临床上,如果遇到呼吸急促、喘的,而且脉搏、心跳快、心悸的,或者晚上睡觉睡不好的,我都喜欢加入柏子仁。但是柏子仁放久了以后会油臭味,就像花生仁放久了有油臭味一样。所以油脂含量比较高的药物,例如,柏子仁、栝蒌仁等,药店里用掉多少量,再进多少量,要不然会有油臭味道。

【集注】

《济阴纲目》云:中虚不可用石膏,烦乱不可用桂枝,此方以甘草七分,配众药六分,又以枣肉为丸,仍以一丸饮下,可想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用是方者,亦当深省。

 

《济阴纲目》是明朝武之望先生的书。

妇科有四大书,《济阴纲目》是其一。《沈氏女科辑要》是清朝沈尧封著作。《妇人良方大全》是宋朝陈自明撰着。《女科准绳》明朝王肯堂著作。一般认为这四本书是妇科四大书。

事实上,傅青主的女科、叶天士的女科,我也觉得很值得参考。还有《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我觉得编辑的很有系统,如果能把《医宗金鉴》〈妇科心法〉一百多个小节充分了解,几乎对所有妇科疾病都能掌握,非常实用因为吴谦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家。

「济阴纲目:中虚不可用石膏,烦乱不可用桂枝」,因为中虚、肠胃功能弱不能用石膏,因为到阳明有内热烦躁才能用到石膏。而烦乱为有热象,不能用辛温的桂枝。「此方以甘草七分,配众药六分,又以枣肉为九」,枣肉有补脾作用。仍以一九饮下,可想其立方之微」,剂量用得很轻。「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这也是很多后代医家,对仲景的文献常常形容得很艰深,让人害怕。很多人望而却步、望而生畏。

「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虚证要补之,反而虚证又泻之,就叫「虚虚之祸」。因为顾虑到「虚虚之祸」所以用煮饭的稀粥水来服药。

「用是方者,亦当深省」,用这个方子要深思的意思。

【条文】

10、产后下利及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吴谦按】

此条文义,证药不合,不释。

 

「产后下利及虚极」,用白头翁汤来治疗下利,用甘草、阿胶来补虚。阿胶也有增加造血的作用。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白头翁汤中黄连、黄柏有止下利作用。但是吴谦认为此条文文义不合药与证不合,所以不解释。

不过在临床上,如果产后妇人有下利里急后重、有痔疮、肛门灼热感、或大便道有症状的,我们常常用这个处方。

而日本汉方医家喜欢用温清饮。

以上是第二十一章〈妇人产后病〉。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条文】

1、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

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

在下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吴谦按】

此条为妇人杂病提纲,当冠篇首,以揭病情。

在下来多之「来」字,当是「未」字。本条皆经水断绝之病,若系来多,则与上文不合,与下文经候不匀亦不合。又本条内有「此皆带下」一句,当在「非有鬼神」之下,文义相属,是传写之讹。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有些妇人之病症会拖延很长的时间。「血寒积结胞门」,尤其现代的女性、小女生爱吃冰,都会造成「血寒积结胞门」,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女性会有那么多肿瘤病的原因,「积结」就是一些肿瘤、肿块。

「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寒邪凝聚在上焦会有呕吐涎唾。时间一久也会影响呼吸系统,「久成肺痈,形体损分」,演变成肺痈。

「在中盘结绕脐寒疝」,如果寒邪盘结在中焦肠胃系统,就造成「绕脐寒疝」也就是第十章的〈腹满、寒疝〉那里的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是两侧胁肋疼痛,会与肝胆病有相关。「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疼痛在肚脐下,脉象是数脉,原则上是有热象,但是没有疮疡。「肌若鱼鳞」,就像第 6 章〈虚劳篇〉「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一样,皮肤很粗糙。临床上,看过很多这类病人,尤其是女生,有一个国中女生就已经皮肤粗糙、肌肤甲错。「时着男子,非止女身」,这种症状,男生也会发生,不止有女生。

「在下来多」,吴谦认为要改成「在下未多」。

「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如果寒邪凝聚下焦,就会使用经周期不顺。「令阴掣痛,少腹恶寒生殖道会痉挛疼痛,肚脐两侧的少腹会恶寒怕冷。「或引腰脊」有时候会牵引到腰部、脊椎。「下根气街,气冲急痛」,有时候向下牵引到腹股沟

部位的气街部位,使气街、气冲部位紧张、拘急、疼痛。甚至要向下使「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颠」,有时候突然眩晕昏冒,好像要休克的感觉。「厥」「颠」都属于神经或精神方面的症状。「或有忧惨,悲伤多嗔」,容易无缘无故忧伤、悲伤、有时候爱生气。其实人体生理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生理。「此皆带下,非有鬼神」,并不是有鬼神,而是带下病所引起。前面提到在上、在中在下许多的症状,结论是「此皆带下,非有神鬼」,这表示仲景是务实的临床医家,不太相信神怪之说,跟孔子一样不相信怪力乱神。

带下病,也是一个严重的症状,严重的话也会引起不孕。在《妇科心法》〈产前门〉〈经期门〉那里就有提到。

「久则羸瘦」,带下之病时间一久,会身体羸瘦,而且「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在第一章总论的时候就提过妇人三十六种病。妇人三十六病中有「七害」,害喜就算是其中一害,害喜也是病,会引起呕吐。「审脉阴阳,虚实紧弦」,接着要切脉,由脉象的虚实紧弦来作诊断。「行其针药,治危得安」诊断后考虑用针灸、药物来治疗。「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要仔细去辨证,千万不要不当作一件事地忽略。

吴谦认为这一条是妇人杂病的提纲条文,要把它摆在第一条。而「在下来多」要改为「在下未多」,表示月经周期不来,或是月经量少。

【吴谦注】

此条为妇人诸病纲领,其病之所以异于男子者,以其有月经也。

其月经致病之根源,则多因虚损,积冷,结气也。

三者一有所感,皆能使经水断绝。

至有历年积胞门,致血凝气结而不行者。

先哲云∶「女子以经调为无病,若经不调,则变病百出矣」

以下皆言三者阻经之变病,其变病之不同,各因其人之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之异也。

如寒外伤经络,其人上焦素寒,则凝坚在上,故上焦胸肺受病也。

形寒伤肺,则气滞阻饮,故呕吐涎唾也。

若其人上焦素热,寒同其化,久则成热,热伤其肺,故成肺痈,而形体损瘦也。

若其人中焦素寒,则在中盘结,故绕脐疝痛也,

或两胁疼痛,是中焦之部,连及肝脏故也。

或其人中焦素热,则不病寒疝,而病结热于中矣。

中热故不能为寒疝,而绕脐之痛,仍在关元也。

其人脉数当生疮,若无疮,则热必灼阴,皮肤失润,故肌粗若鱼鳞也。

然此呕吐涎唾,寒疝疼痛,肌若鱼鳞等病,亦时着男子,非止女子病也。在下未多,谓经候不匀,而血不多下也。

邪侵胞中,乃下焦之部,故病阴中掣痛,少腹恶寒也。

或痛引腰脊,下根气街急痛,腰膝疼烦,皆胞中冲任为病所必然也或痛极奄忽眩冒,状如厥癫,亦痛甚之常状也。

若其人或有忧惨悲伤多嗔之遇,而见此眩冒厥巅之证,实非有鬼神也凡此胞中冲任血病,皆能病带,故谚曰:十女九带也。

然带下病久,津液必伤,形必羸瘦,诊其脉虚,审其多寒。

岂止病此三十六病,而千变万端矣。

虽千变万端,然必审脉阴阳虚实紧弦,与病参究,行其针药,治危得安也其有病虽同而脉不同者,则当详加审辨,故曰:子当辨记,勿谓不然也。

 

此条文为妇科杂病的纲领,而妇科与男子疾病最大的不同处「其病之所以异于男子者,以其有月经也」。而月经致病的根源在于「虚损、积冷、结气」。

尤其现代人很喜欢吃冰冷、冷饮,所以临床上很多小女生,高中、国中女生,月经周期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照样吃冰。我有一位病人,住在厦门街,在音乐教室教钢琴,她三餐可以吃冰过日子。结果她走一走路就来红,爬一下楼梯就受不了,要坐着,最好躺下来休息。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帮她调理好。像这种女性如果结婚大概会不孕。

「虚损、积冷、结气,三者一有所感,皆能使经水断绝。」而且有些会拖延很久变成「历年寒积胞门,致血凝气结而不行者」。所以才会有「女子以经调为无病」,女子只要月经调理好了,就不会有奇奇怪怪的病。「若经不调,则变病百出矣」

「如寒外伤经络,其人上焦素寒,则凝坚在上,故上焦胸肺受病也」,形寒

饮冷则伤肺,所以会「气滞阻饮,故呕吐涎唾也」,寒邪凝聚在上焦胸肺,产生痰饮分泌很多,所以会呕吐、吐涎唾。如果「其人上焦素热,寒同其化,久则成热,热伤其肺,故成肺痈」,而肺痈形成久了会「形体损瘦」,形体日渐消瘦。如果「若其人中焦素寒,则在中焦盘结,故绕脐疝痛也」,这就和第十章〈寒疝〉有关了。「或两胁疼痛,是中焦之部,连及肝脏故也」,所以可能出现肝胆病

变。「或其人中焦素热,则不病寒疝,而病结热于中矣,热中故不能为寒疝,而绕脐之痛,仍在关元也。」虽然不是寒疝但是还是会有绕脐痛,特别是在肚脐下的关元穴部位。「其人脉数当生疮,若无疮,则热必灼阴,皮肤失润,故肌粗若鱼鳞也」,如果是结热于中又脉数,应当会生疮,如果没有生疮,则热会灼阴,使皮肤干燥、粗糙。而以上这些呕吐涎唾、寒疝疼痛,肌若鱼鳞等病,不止女子会得病,男子也会得病。

「在下未多,谓经侯不匀,而血不多下也,邪侵胞中,乃下焦之部」,寒邪侵犯下焦,造成经期不调,经水不顺,经血不多,「故病阴中掣痛,少阴恶寒也」阴道会痉挛疼痛,肚脐两侧也会不舒服。甚至「痛引腰脊、下根气街急痛,腰膝

疼烦」牵引腰部脊椎、鼠蹊部、到膝关节以下,这些都是下焦病「皆胞中冲任为病所必然也」。冲脉、任脉,都算是奇经八脉。任脉由会阴处向上循行到肚脐,要向上循行到膻中,到嘴唇下,所以会经过生殖器官。而冲脉也循行在鼠蹊部位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旁上行列到胸中。在《内经》里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一旦妇女冲任二脉受损,容易有崩漏、流产、带下的疾病产生。

「或痛极奄忽眩冒」,痛得很严重会忽然间晕眩昏过去。「状如厥癫」在《内经》中有「卒厥」「尸厥」「煎厥」「薄厥」,都是昏迷休克的症状。「亦痛甚之常状也」这些也都是痛得很厉害引起昏迷休克的意思。所以这些并非是神鬼作怪。

「凡此胞中冲任血病,皆能病带」,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妇人冲任二经一旦受损,容易产生带下的毛病,所以老祖宗有句谚语「十女九带」也。另外老祖宗有一句话说「十男九痔」。

带下之病拖久了,会伤津液,「形必羸瘦,诊其脉虚,审其多寒,岂止病三十六病,而千变万端矣」,虽然病症不只三十六病,会千变万端。不过「虽千变万端,然必审脉阴阳虚实紧弦,与病参究」由脉象的阴阳虚实,配合参究病症,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论用针、用药都是这个原则,治疗得法的话,就能转危为安。

「其病虽同而脉不同者,则当详加审辨,故曰:子当辨记,勿谓不然也」我们要记住这些细节,不要把仲景的话当作不以为然了。

【条文】

2、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吴谦注】

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

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

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咽中如有炙脔」,咽喉有异物感,咽喉部好像有一块肉贴在那里,又好像吃酸梅的时候,酸梅的核吞进去,但是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来。总之咽喉部有东西梗塞的感觉。这在临床上非常多,也不仅仅只有女生,男生照样也会。这常常是情绪压抑造成的现象。有时候是痰造成,有时候是气郁造成,有时候是咽喉部痉挛。

「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在吴谦时代称为「梅核气病」

「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所以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再用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紫苏同时也是一个芳香健胃药。

「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男生一样会有这种毛病。

【集注】

尤 怡曰:凝痰结气,阻塞咽嗌之间,《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是也。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小半夏汤是半夏、生姜二味药。加了茯苓就变成小半夏加茯苓汤。如果再加陈皮、甘草就变成二陈汤。

所以《内经》的半夏秫米汤变成《金匮》的小半夏汤。小半夏汤变成小半夏茯苓汤。再加厚朴、干苏叶,就变成了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除了治疗梅核气之外,我个人喜欢用它来治疗痉挛型咳嗽。对于情绪的病,例如,情绪歇斯底里,我也会运用这个方子。另外神经性的食道痉挛也可以使用。有些人没有风寒外感,一紧张就咳嗽,就属于痉挛型咳嗽,例如,有些人没有讲课上台经验,一上台就一直咳嗽,紧张就引起咳嗽。

这个方子我常常讲,变化就变化出二陈汤。二陈汤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而这半夏厚朴汤中少陈皮,多了厚朴、苏叶。

而且包括呕吐,半夏厚朴汤有生姜、半夏为止呕圣药。尤其又有干苏叶,就是紫苏叶,也可以芳香健胃。

「煮取四升,分温四服」,也就是一次服用一升。「白三夜一服」,白天吃三次,晚上吃一次。

案例分析

早期在民国 69 年时,我有一个病例,李小姐,她是很紧张型的人。那时候她的先生正面临职位升迁,她的女儿也要考大学联考。导致她的喉咙每天好像有东西卡住的感觉。她到公保联合门诊,找了很多医师,每个医师说法都不一样。其中还有医师说她是喉癌。

于是她一紧张,天天哭,越紧张,压力越重。我 69 年 3 月由财政部转到另一个机关服务。他们知道我有中医证照资格,劝她来找我看诊,我开了半夏厚朴汤。没有多久她的先生升了专任委员,她的女儿考上辅大,这个压力放松了,再加上半夏厚朴汤,她马上就好了。我可以说是顺势捡便宜。

【条文】

3、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久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吴谦按】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义未详,必是讹错。

 

这条文是情绪的病变,有如精神官能症。

这个方子可以安定大脑皮层,包括精神官能症、精神功能障碍都有帮助。

「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情绪容易悲伤,莫明奇妙就掉眼泪、知感障碍、

运动神经障碍,用这个方子都会有帮助。

甘麦大枣汤这个方子的运用范围很广,几乎每诊都用很多。

根据○总精神科主任黄主任,根据他的推估,全国大约有 500 万人有精神官能症,这其中应该包括了睡眠障碍。这样真的会超过 500 万。

我们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它会安定大脑皮层,就会好睡。

临床上,我常常用这个方子,对于小婴儿晚上不睡觉爱哭,就用这个方子吃吃,有安定的效果。用甘麦大枣汤加钩藤钩,就会睡好。甜甜的又很好吃。

吴谦说「方义未详,必是讹简」,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效果太好用了

有人谈恋爱失败,也可以用它来治疗失恋症,也是用甘麦大枣汤。

如果病情更严重一点,可以考虑用桂枝龙牡汤,桂枝龙牡汤中也有大枣与甘草。而且龙骨、牡蛎就有安神镇定的作用。所有介壳类药物都有潜阳作用,所以如果有阳亢现象时,龙骨、牡蛎、龟板、鳖甲这些都有潜阳镇定作用。所以桂枝龙牡汤、柴胡龙牡汤等这些方子都很好用。我们要依病症的严重度来分层次用药。

这个甘麦大枣汤最大的好处是很好吃,家里的小宝宝一吃到甘麦大枣汤,很爱吃,会自己开冰箱找药吃。甘草、小麦、大枣都很好吃,甜甜的。

这个方子的临床案例很多,最特别的就是新庄的太太,卖掉平房 20 坪,然后买 200 公尺外三楼 33 坪公寓。她从卖房子那天开始就哭,订完合约那天就开始哭,整整哭了半年,在○总医院住院三个月了,一下子又诊为更年期打荷尔蒙,一下子又忧郁症吃抗忧郁。三个月都没效,就去农○寺打坐念佛号,每次念佛念

一半就发呆,不知神游到哪里去了。然后一想到卖房子就哭,这就是「喜悲伤欲哭」我就帮她分析,房子卖掉,新房子空间加大,又可以少背 100 万的贷款利息,何乐而不为?儿女又很喜欢,儿女都毕业工作了,以后要相亲房子也比较大。就算舍不得邻居,200 公尺远而已,一下子就到了。怎么会好几个月想不开?结果服了一星期的甘麦大枣汤就痊愈了。

【吴谦注】

藏,心藏也,心静则神藏。

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

故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

像如神灵所凭,是心不能神明也,即今之失志癫狂病也,

数欠伸,喝欠也。喝欠顿闷,肝之病也,母能令子实,故证及也。

 

「藏,心藏也」,中医的心大部份指大脑,所谓「心藏神」,心静则神藏。而「躁」就是不安宁,情绪的不安宁、大脑中枢的不安宁。「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心如果不得静,没有一刻安宁的,包括睡觉不安宁睡不着,进而会形成亢奋现象。「故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

「像如神灵所应,是心不能神明也」不是神灵所作,而是心不能主神明。「即今之失志癫狂病也」。

「数欠伸,喝欠也,喝欠顿闷,肝之病也」,所以与肝也有些关连。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这个方子只有三味药,口感味道都不错,使用科学浓缩药粉还好。使用饮片煎剂只有三味药,一帖大约十多元吧!

甘麦大枣汤主要有安定的作用,并不是压抑、抑制,小麦是心之谷,对心有安定作用。至于躁郁症,也是可以区分阴阳,一般狂躁属阳、郁闷属阴。如果郁闷的很严重,我们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合加味逍遥散一起用,加味逍遥散就能疏肝、理脾、解郁。因为肝喜条达,疏肝就能解郁。

【条文】

4、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心下」就是胃,胃的部位闷闷的「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用小青龙汤主之,所以这吐涎沫就是心下有水气引起的,事实上这心下水气、吐涎沫也是由脾胃来的。

「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这泻心汤,吴谦注文中认为是半夏泻心汤。

【吴谦注】

吐涎沫,形寒饮冷也,不温散而反下之,则寒饮虚结成痞鞭也。

当先治其吐涎沫,以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俟涎沫止,以半夏泻心汤,乃治痞也。

 

「当先治其吐涎沫,以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内饮」是因为脾胃系统功能差,导到体内水份的运化不良,或黏膜的分泌物增加,影响到呼吸道,出现了白白稀稀的饮,也就是「吐涎沫」。白白稀稀的是「饮」黄黄稠稠成块状的是「痰」所以是痰的话,就要用一点清热药、有消炎作用的药。

治病要分轻重、缓急、先后。仲景就是这样子处理。先把痰饮、涎沫处理好,再用半夏泻心治疗。当然,如果先用小青龙汤治疗吐涎沫、心下有水气以后就痊愈了,也没有心下痞的症状,那也不需要再用半夏泻心汤了。

【集注】

尤 怡曰:吐涎沫,上焦有寒饮也,不与温散而反下之,则寒内入而成痞。然虽痞而犹吐涎沫,是寒饮未已,不可治痞,当先治饮,而后治痞。亦如伤寒例,「表解乃可攻痞」也。

【小青龙汤方】

方见肺痈中。

【泻心汤方】

方见惊悸中。

【条文】

5、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吴谦按】

所病下利之「利」字,当是「血」字,文义相属,必是传写之讹。

 

「妇人年五十所」,就是五十多岁。「病下利数十日不止」,下利的「利」字,吴谦认为要改为「下血」。

「暮即发热」,一到黄昏、太阳下山就开始发烧。「少腹里急,腹满」,肚脐二侧的少腹,会肌肉紧张,肚子也感觉胀胀的。

「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手心烫烫的,口唇很干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这些症状,到了黄昏发烧、少腹拘急肚子胀胀的、手心烫烫的、口唇干燥,这些都是属于带下病引起的。发生的演变机转是什么呢?「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这种语法,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曾经出现。为什么知道「瘀血在

少腹不去」呢?因为「唇口干燥,故知之」。

这在《金匮》第十二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中有相类似的条文第 11 条「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第 12 条「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我们在研读仲景的文献时,必须把辨证上有相似、相关的条文归纳在一起,这样在临床上碰到这一些相关症状时,才能马上反应出来。这里的「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与第 12 章 11 条、12 条的的「唇痿、舌青、口燥」「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是相似、相关的,可以由这些症状看出有瘀血。

「当以温经汤主之」我们也提到过,温经汤本身就是一个活血化瘀的方子。其组成有四物汤的基础,又有牡丹皮。当归、川芎、芍药、桂枝、牡丹皮这几味药都是血分药,可以说都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再加上阿胶来促进生新血去瘀血。

【吴谦注】

妇人年已五十,冲任皆虚,天癸当竭,地道不通矣。

今下血数十日不止,宿瘀下也。

五心烦热,阴血虚也;唇口干燥,冲任血伤,不上荣也;少腹急满,胞中有寒,瘀不行也。

此皆曾经半产崩中,新血难生,瘀血未尽,风寒客于胞中,为带下,为崩中为经水愆期,为胞寒不孕。

均用温经汤主之者,以此方生新去瘀,暖子宫,补冲任也。

 

吴谦认为「下利」要改成「下血」。

「妇人年已五十,冲任皆虚」,刚才提过: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对女生来说,与月经、妊娠、崩漏、带下等息息相关。「冲任皆虚,天癸当竭,地道不通矣」既然冲任已虚「天癸当竭」就是女性的性荷尔已经到了停经期了所以「地道不通」,月经周期要停止了。

「今下血数十日不止,宿瘀下也」「宿瘀」指是老病根有瘀,所以造成下血。五心烦热,阴血虚也」,五心就是两手掌心、两脚底心、再加上心窝窝这里就是五心。五心烦热是阴血虚、阴虚就会内热。「唇口干燥,冲任血伤,不上荣也」,冲任血伤,影响了血循环,血无法向上滋养到头面、口唇。「少腹急满,胞中有寒,瘀不行也」,肚脐两旁的少腹肌肉收缩、痉挛,肚子胀满,这是因为子宫部位有寒凝、血瘀。

「此皆曾经半产崩中,新血难生,瘀血未尽,风寒客于胞中」,这是因为曾

经半产崩中,内有瘀血未尽,而外又有外感风寒。这个风寒可能是天气变化,如果是现在的女生就是爱吃冰、爱吃冷气,这也算风寒。「为带下、为崩中」崩中就是大出血,「为经冰愆期」月经周期不顺畅,「为胞寒不孕」也会影响生育能力。

所以带下、崩中、经水愆期、胞寒不孕,「均用温经汤主之」,因为温经汤「以此方生新去瘀,暖子宫、补冲任也」

我去年有三位不孕症的病例。一位姓沈,38、39 岁,结婚 8、9 年没有喜讯,去年 9 月 16 日来诊,10 月 24 日和婆婆一起来,很高兴很高兴,不过又带一点点紧张,因为确定怀有身孕了,但是一怀孕就来红,担心会流产。因为已经结婚 89 年,原先家人已经不抱希望。她本身胖胖的,胖胖的不孕机率很高。我原先是用了温经汤,不过现在怀孕了有红血,所以我用芎归胶艾汤与桂枝龙牡汤合方,配了五帖煎剂、一礼拜的药粉。到现在 4 月份,已经怀孕七个多月了。

还有一位中○卫生所的护理师,结婚好几年没喜讯,到处看医师,也花了很多钱,她先生姓马,她看了大约 2、3 个月就怀孕了,到现在应该也到预产期了。还有一位叫秀玉的女士,也是有喜讯了。

我视症状,大概用逍遥散、当归芍药散、温经汤这几个方子。用温经汤的机会很多。不要担心温经汤太温燥,温经汤中有芍药、丹皮、阿胶、麦门冬这些药就不会太燥热。有些女生原本有便秘现象,结果吃了温经汤,大便竟然正常了

因为有补血、又有阿胶滋阴。就像条文里的「口唇干燥」用了温经汤后也会改善一点。

麦门冬一升的重量足以去平衡吴茱萸三两的辛热。而吴茱萸在此方的角色是因为入肝,配合四物汤而有温养肝血。

【集注】

李 彣曰:妇人年五十,则已过七七之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时也。所病下利,据本文带下观之,当是崩淋下血之病。盖血属阴阴虚故发热,暮亦属阴也。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正当少腹部分,冲脉侠脐上行,故冲任脉虚,则少腹里急,有干血亦令腹满。《内经》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是也。手背为阳,掌心为阴,乃手三阴过脉之处,阴虚,故掌中烦热也。阳明脉,侠口环唇,与冲脉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难经》云:「血主濡之」。以冲脉血阻不行,则阳明津液衰少,不能濡润,故唇口干燥。断以病属带下,以曾经半产,少腹瘀血不去,则津液不布,新血不生此则唇口干燥之所由生也。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当归芎䓖芍药各二两人参桂枝牡丹皮阿胶生姜各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斤麦门冬(去心)一升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温经汤可以说是寒、热药并用,但是合起来还是偏温的方子,化寒瘀的。因为方中有吴茱萸、当归、川芎、桂枝、生姜这些温性的药。临床经常使用。

这个方子 12 味药,在(金匮)中算是大方子。最多药味的是鳖甲煎、薯蓣九,再来大黄蟅虫九与温经汤一样 12 味。

温经汤可以说有四个方子的合方架构,有桂枝汤、胶艾汤、麦门冬汤、吴茱萸汤的合方。只是没有大枣、粳米、熟地。但是有阿胶与牡丹皮。有温寒散寒化瘀的作用。方中有吴茱萸大热的药,所以有温寒、散寒效果。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可以治胞寒不孕。「兼取崩中去血」,大出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好」,所以月经不来用温经汤、月经太多用温经汤血崩用温经汤、不孕症也用温经汤。

不孕是不是要用补肾的方子呢?要视症状、要辨证,有的情况要用补肾药。其实,加味逍遥、当归芍药散、温经汤等都可以治疗不孕症。甚至用活血化瘀

的桂枝茯苓九也可以治疗不孕症。我们就是要讲究辨证,如果是血瘀引起的不孕,当然要活血化瘀。所以不一定都要用补肾药,要先辨证,看有没有肾阴虚肾阳虚的症状,有肾阴虚、肾阳虚才用补肾药。现在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的机会反而以补肾的机会大。

当然肾为先天,有些报告指出桂附八味丸,也就是肾气丸可以治疗不孕。但那毕竟是属于肾阳虚型的,有其效果。

【集注】

李 彣曰:《内经》云:血气虚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涩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此汤名温经,以瘀血得温即行也。方内皆补养气血之药,未尝以逐瘀为事,而瘀血自去者,此养正邪自消之法也。故妇人崩淋不孕,月事不调者,并主之。

 

《内经》「血气虚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涩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所以此方用温经的方法,「以瘀血得温即行也」。

「方内皆补养气血之药,未尝以逐瘀为事,而瘀血自去者,此养正邪自消之法也」,方中的当归、人参、阿胶、甘草都是养正的药物。

仲景的方子,我始终认为不是在治病,而是在调整身体的不调和。

【条文】

6、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吴谦按】

「再」字当是「不」字。若是「再」字,一月两来,舆上文不利不合,是传写之讹。

 

吴谦认为「一月再见者」是错误的。其实现在临床上「一月再见者」也就是一个月来二次的病人很常见。还有「一月三见者」,一个月来三次的,10 几天就来一次。

【吴谦注】

此亦前条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之证。

带下,胞中病也。胞中有宿瘀,从气分或寒化,则为白带;从血分或热化则为赤带;从气血寒热错杂之化,则为杂色之带也。

若兼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乃有瘀血故也。

其经至期不见,主以土瓜根散者,土瓜能逐瘀血,蟅虫能开血闭,桂枝合芍药舒阳益阴,通和营气,则瘀去血和,经调带止矣。

 

这个土瓜根散,也可以说是大黄蟅虫丸变化出来的。吴谦在注文「土瓜能逐瘀血,蟅虫能开血闭,桂枝合芍药舒畅益阴,通和营气。则瘀去血和,经调带止矣」°

我个人没有用过这个方子,因为《金匮》里其他的方子已经很好用,所以没用过这个方子。

【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三分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条文】

7、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吴谦按】

此条详在〈伤寒论,辨脉法篇〉,错简在此。「旋覆花汤主之」一句,亦必是错简,半产漏下,则气已下陷,焉有再用旋覆下气之理。

 

其实这一条文在前面〈虚劳篇〉第 12 条已经提过了。「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如何由把脉来确定病症呢?浮而无力为濡,沉而无力为弱,浮而极有力为革。轻轻按就有脉,而且很有力称为革,但是重按没有力,是内空的脉象。内空的脉象,在男子是梦遗失精,在女子是半产漏下。

而重按有力的脉为牢脉,这牢脉通常表示有积聚、有肿硬。这要配合第 11 章〈五藏风寒积聚〉最后一条条文「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要推筋着骨才按得到脉。

至于现在很多肿瘤病,为什么不容易治疗?因为很多时候脉、症不相当。所以在《四诊心法》第 122 条到第 140 条谈的就是脉、症不相当的情况。

而此条后面附了一个方子「旋覆花汤主之」。旋覆花汤在前面第 11 章〈五藏风寒积聚〉中的「肝着病」,第 7 条「肝着病,其人常欲搯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吴谦不太以为然。但是叶天士在其妇科医案例是很喜欢用这个方子。因为「其人常欲搯其胸上」就是胸口常常闷闷胀胀的。旋覆花有化痰作用,葱有通气通畅、通窍的作用,然后要用一块红布,「新绛」就是用染色染成红色的布,就是古代乌纱帽,帽缘边的红穗,就是红绛,也就是剪一块红布丢进药里一起煮。

叶天士喜欢用这个方子去加味,例如加当归……在叶天士的医案曾经用过这个方子。这个方子治肝着病比较合拍一点。放在这个条文,吴谦认为不合适。

在〈虚劳病篇〉中,治疗半产漏下、亡血失精,用桂枝龙牡汤,可以调和营卫,而且有镇静收涩作用。

【旋覆花汤方】

旋覆花三两蕙十四茎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条文】

8、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吴谦注】

陷经者,谓经血下陷,即今之漏下崩中病也。

「黑不解」不成文,胶姜汤方亦缺。

【集注】

李 彣曰:陷经漏下,谓经脉下陷,而血漏下不止,乃气不摄血也。黑不解者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荣气腐败也。然气血喜温恶寒,用胶姜汤温养气血,则气盛血充,推陈致新,而经自调矣。

【吴谦按】

此条文义,必有缺误,姑采此注,以见大意。

 

这一条讲的是漏下,用阿胶来治漏下,这是肯定的。但是吴谦在注文中

「黑不解不成文,胶姜汤方亦缺」,胶姜汤的组成也不晓得。

倒是我在临床上看过几个病历。病人自己的敍述,说她有褐色分泌物,像酱油膏一样。是不是就是「黑不解」,像酱油膏一样一直持续很久,没办法改善的意思。

我是没用过胶姜汤,倒是常用芎归胶艾汤,里面也有阿胶在其中。

【条文】

9、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敦」字,我查了一些文献,有些文献指出:「敦」要念成ㄉ、,凸起来的意思。也就是闽南话讲的「敦敦」。

「妇人少腹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妇人的少腹凸起来,小便微难而不渴。仲景的观察很仔细。妇人一般大肚子都大在肚脐以下,而男性大肚子都大在肚脐以上。这些症状是因为妇人生产过后,「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要用大黄甘遂汤来治疗。这里的「水」是指有水饮。

【吴谦注】

敦,大也。

少腹,胞之室也。

胞为血海,有满大之状,是血蓄也。

若小便微难而不渴者,水亦蓄也。

此病若在生育之后,则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主之大黄甘遂汤,是水血并攻之法也。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用大黄来化瘀,甘遂来利水,阿胶来造血、补血。

因为「少腹,胞之室也,胞为血海」,所以少腹大大的是有旧血。而「小便微难,而不渴」表示水分停留在身体之中,是蓄水。因此是「水与血俱结在血室」

用大黄甘遂汤,「水血并攻之法」。

我想这个方子应该有人拿来作减肥。不过这个方子作用很强烈,甘遂有毒性,而大黄会泻下。最好少用这种峻烈的药,吃出问题来会有麻烦的。

【条文】

10、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吴谦按】

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

 

接下来三条,在《伤寒论·少阳篇》中都出现过,都是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有的妇人一感冒,月经周期就结束了,就会出现一些症状,这称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因为月经周期结束就会影响到生理周期正常的经血运行,造成「其血必结」,在临床上会出现的症状是「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这「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与前段的「续来寒热,发作有时」是同样的意思。

只要有往来寒热,在《伤寒论》中就提到「但见一二证便是,不必悉具」往来寒热是少阳病特有的发热情形,所以不必多考虑,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条文】

11、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曰明了,暮则讝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吴谦按】

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妇人外感风寒、发烧时,刚好月经周期来了。「昼日明了,暮则讝语」,白天精神状况还可以,一到黄昏就乱吼乱叫,「如见鬼状者」,见到鬼是不是会大吼大叫,也是在描述「暮则讝语」的意思。「此为热人血室」,这也是热入血室。

「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不要一看到谵语,就当成阳明病,用

大承气汤攻下,那就错了。要「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自己就会痊愈。这条条文也在《伤寒论·少阳篇》出现过了。

【条文】

12、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吴谦按】

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

 

「妇人中风」是外感中于风邪,不是脑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也是遇到了月经周期来。「得之七、八日」这种状况持续了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因为有经血的流失,所以热除、脉迟、身凉和。但是「胸胁满,如结胸状」胸口部位会痛,肋胁也会痛。而且也有谵语。这也是「热入血室」。治疗的方法是「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以上这三条在《伤寒论·少阳篇》出现过。

【条文】

13、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即愈。

【吴谦按】

详见〈伤寒论,阳明篇〉内,不复释。

 

这条文在《伤寒论·阳明篇》出现过。

这条文也是用「当刺期门」来治疗。刺了期门穴之后,会出一些汗,汗一出症状就缓解,「濈然汗出、即愈」

这四条,都在讲「热入血室」,在《伤寒论》也都出现过。而且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也把这四条条文摘录进去。

这四个条文的治疗方法,就是刺期门,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于月经周期来或月经周期结束时的外感疾病,有调整的作用。在方剂学中还有一个方子: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用,有些文献称作「柴胡四物各半汤」,另外有些文献称作「调

经汤」°

现在浓缩粉剂比较方便,用三克的小柴胡汤、三克的四物汤合起来用。对于月经周期出现的很多症状,就用这个方子来处理。

【条文】

14、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吴谦按】

妇人经水不利下,言经行不通利快畅下也。

乃妇人恒有之病,不过活瘀导气,调和冲任,足以愈之。

今曰:「抵当汤主之」,夫抵当重剂,文内并无少腹结痛,大便黑,小便利发狂善忘,寒热等证。恐药重病轻,必有残缺错简,读者审之。

 

「妇人经水不利下」,这就是月经障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障碍,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很难吃。所以我大概十几年没有用水蛭、虻虫了,因为水蛭、虻虫很难吃,一股臭味,一闻到就想吐。或是「闭经症」。如果是过了 50 岁以上停经了,就不必治疗。

案例分析

这种月经障碍症状,在临床上很多。有一位桃园人,美华小姐,生完第一个老大之后,月经 7-8 年都不来。我们用了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服药以后月经就来了。

另外交通银行有一位潘小姐 30 多岁,本来 47 公斤,身高 170 公分。有一次月经周期 8 年没有来,结果体重变成 70 几公斤,变成庞然大物。

还有一位住秀朗路的程小姐,到○总医院检查,是脑下垂体长瘤,要开脑,月经 2 年多没有来,眼睛模糊,头痛。医院要给她开脑,她有一些症状,眼睛模糊、头痛。当然她不敢开脑,到○州街找一位黄姓密医,吃了几百帖药,没有用,月经还是不来。又到○隆路找一位大师级的医师,一帖药 3500 元,诊金很贵,花了好几万元。药非常大帖,要用 36 碗水去煎,结果月经还是没有来。她说她很害怕。

其实我是用温经汤加减,吃了药以后,头不痛,眼睛也好一点,加一些化瘀的丹参,行气的香附。

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很多,丹参、川七、桃仁、红花等都是,三棱、莪术、苏木……都是(同学提问:用抵当汤?)如果月经周期障碍又有便秘症状可以考虑使用抵当汤。但是水蛭的味道实在不好闻。现在好在有浓缩科学药粉。抵当汤

对大脑中风,有瘀血的有用。抵当汤用在妇科可以治疗月经周期障碍,用在脑中风可以治疗栓塞型的脑中风,用在车祸外伤可以治疗脑部挫伤的瘀血症状。抵当汤本身就是活血化瘀的方子。

后世有一位王清任,就是根据仲景的思想,创了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子,例如,补阳还五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他很喜欢用桃仁、红花。

【抵当汤方】

水蛭(熬)三十个虻虫(熬,去翅、足)三十枚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浸)三两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