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讲

【伤寒论基本药物】

 

仲景的时代是公元二世纪末叶到三世纪初叶,现在已经要迈向二十一世纪了,《伤寒论》一百多个处方竟然只用了九十味药,这种精简的用药就可以把很多疑难杂症处理好。

在序文中虽然仲景自称「虽未能尽愈诸病」,不过我们经过临床的证实,肯定《伤寒论》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今天早上有一位中风昏迷住院的病人,吃了三次的药,今天居然由家人扶着前来看诊。我用的就是仲景方,针对其脑部中风的病变,我用的是柴胡龙骨牡蛎汤加一些强心、活血化瘀的药,二三次的药就清醒过来,目前血压偏高。在住院期间并发了尿路的问题,我使用肾气丸合猪苓汤,加冬葵子、乌药、木香增加其气化推动力量,服药后尿量就增加了。因此《伤寒论》直到现代二十、二十一世纪仍然提供我们相当好的处方。

有些相当奇特的怪病,我们用仲景方也可以处理的很好。当然仲景方包含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处方。

在我们提供的「《伤寒论》汤方药物一览表」中,整理《伤寒论》处方 117 个,有些文献认为伤寒方是 113 个,不过我是依据《医宗金鉴》版本来整理的。这份资料我整理出来后,经过学士后中医系施松杉与钟伟虢同学打字,辗转过了多年,我是根据明末清初的大医家徐灵胎的著作《伤寒类方》为基本整理出来的。《伤寒类方》是以汤方来归纳《伤寒论》,桂枝汤一个系列,麻黄汤一个系列,白虎汤,栀子豉汤,承气汤……,大概总共归纳十二个系统。

另外也参考了清末民初的医家姜佐景的《伤寒论精简读本》。

第二是依据明末清初柯琴的《伤寒来苏集》,《来苏集》是以汤证来归纳的,由其目录就可看出。

主要就是根据这三本书来分类归纳《伤寒论》的汤方。

姜佐景有另一本著作,就是他和老师曹颖甫的医案,叫做《经方实验录》。这本书是医案医论,对临床相当有帮助。

但是,我自己也有作了一些调整。例如说第 113 方麻黄升麻汤,本来徐灵胎他们是编在麻黄汤系列,也就是第 27 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之后。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麻黄升麻汤是一个组合较复杂的方子,一方面有麻、桂、草——麻黄汤的架构(少了杏仁);也有桂枝、芍药、甘草——桂枝汤的架构(少了姜枣);又有知母、石膏、甘草——白虎汤的架构(少了粳米);又有白术、干姜、甘草——理中汤的架构(少了人参);另外白术、茯苓、甘草这是后代的四君子汤(少了人参)。所以柯琴认为此方不是仲景的方,认为是后代加进去的方,因为用药组成颇杂。麻黄升麻汤共十四味药,是《伤寒论》中最多味药物的方子,好像也与仲景用药精简的精神不同。在《伤寒论》中用药超过十味的方子有三个,麻黄升麻汤、第 94 方乌梅丸、第 57 方柴胡龙骨牡蛎汤。

又例如第 78 方、79 方当归四逆汤,若按药物组成,好像不应该编在四逆汤系列。但是在〈厥阴篇〉的条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虽然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汤的变方,即桂枝汤去生姜再加当归、通草、细辛。如果是第 79 方加了吴茱萸生姜,就有桂枝汤全方了。

第 79 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组成药物中要再加清酒一味,因为其煎药法与炙甘草汤一样用水、酒各半煎服。

因为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症状,因此我编在四逆汤系列中。

总之,这份资料是以柯琴、徐灵胎、姜佐景的书为蓝本,再加上我个人的观察、见解,整理出来的。

第 1~17 方属桂枝汤系列,第 18~27 方属麻黄汤系列,第 28~31 方属葛根汤系列,第 32~34 方属白虎汤系列,第 35~42 方属承气汤系列。

虽然由第 39~第 42 方好像与承气汤不太相同,但是都属峻下之剂(小陷胸汤除外),尤其大陷胸汤与调胃承气汤都有大黄、芒硝,只差一味甘遂作用就不同了。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大陷胸汤治胸膈有病邪,出现胸膈疼痛及便秘的症状。(临床上,煤矿工人到了晚年会出现尘肺症或矽肺症,胸口闷、缺氧、气喘、痰多,因为矿坑中空气稀薄,吸入很多煤渣,阻碍肺叶气体交换。到了晚年生活品质很差。)

第 43~51 方为栀子系列。第 52~59 方柴胡系列。第 60~67 方是泻心汤系列。第 68~79 方为四逆系列。第 80~92 是甘草系列。由第 93 方之后是药丸、药粉、散、煎导法。最后是其余的处方。

甘草

在《伤寒论》117 方中,约有 70 个处方中有甘草,占了将近七成,可见仲景对甘草的重视,甚至在〈太阳病中篇〉第 72、73 条有一个桂枝甘草汤,用桂枝来强心,「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用甘草来作补剂。像炙甘草汤就重用炙甘草。而且根据现代药理学发现,甘草有类似类固醇的作用,含有类固醇衍生物。因此甘草不能多用。甘草吃多了会引起水肿。

另外药物学中提到「甘草,中满证忌之」。中满证包括水肿,包括腹胀,都不能用甘草。所以在利水作用的方剂中很少用到甘草。仲景的利水方中,最峻烈的是十枣汤,大戟、甘遂、芫花、十枚大枣,没有用甘草。其中大戟、甘遂、芫花与甘草是相反药。另外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没有用甘草。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也是没有甘草。另外《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方肾气丸,也没有甘草。

在药物配伍有提到,甘草配茯苓的话就「不资满而反泄泻」,这就是说明甘草配合茯苓就比较不会发生胀满水肿的现象。

有一位詹老先生,自己用牛奶发酵,自制酵母乳,连续吃了五十天酵母乳后,患了肝癌,肝腹水很严重,无法走路,只能坐轮椅。我用茵陈五苓散,茵陈蒿对肝胆有很好的作用,再合加味逍遥散,再加上活血化瘀的丹参、郁金,软坚散结的天花粉、浙贝母。没有多久腹水就消了,也可以自己走路了。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是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后代改桂枝为肉桂,称为八味地黄丸。不过八味地黄丸其实有二个,一个是桂附八味丸,一个是知柏八味丸。

第一个注解《黄帝内经》的王冰对这二个方子早就下了评论:尺脉旺的要用知母、黄柏的知柏八味丸;尺脉弱的要用桂附八味丸。但是现代有人用了知柏八味又用桂附八味,实在是搞不清楚尺脉是旺,还是弱。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小儿科医师钱乙根据肾气丸,把肉桂、附子去掉,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不必用桂附大热的药,而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小朋友的肝肾问题。六味药中,地黄补肾、山茱萸补肝、山药补脾是「三补」。茯苓、泽泻、牡丹皮是「三泻」。六味地黄丸对小儿肝肾问题有很好之疗效。

临床印证

游○杰小朋友,三岁,○○儿童医院认为这个小朋友能不能养活都成问题,几乎放弃治疗了。他的牙齿发育不良,骨质发育不良,三岁了不会站也不会走路,吃类固醇全身长毛。我用钱乙的方,六味地黄丸合七味白术散。吃到现在,可以自己走路,也会说话了。

甘草有类似类固醇的作用,吃多了会水肿,不过明确的剂量没有实验。但是如果拿大量甘草熬成很浓一杯,喝下去会催吐的。

在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甘草是君药,不要小看这三味药,这三味药组合有很好的强心作用。沙鹿高工有位姜校长,七十九岁,去年为止做过七次心脏手术,五次的气球扩张术,结果疗效仍然不好。脸上与双手布满黑斑、老人斑。我用四逆汤加丹参、川七、郁金、蒲黄、木香,吃了一阵子,黑斑全部消失。配合食疗,多吃胶质食物,如黑木耳、白木耳、地瓜叶。

甘草属豆科植物。豆科植物又可分为草本、木本。草本有黄芪、甘草、葛根、含羞草。木本有凤凰木、苏木。

白术

白术属菊科植物。另外菊科植物还有苍术、木香、菊花、茼蒿、莴苣菜、牛蒡。菊科植物对肝胆有作用。菊科植物有特别味道,虫害比较少,自然农药污染少。

菊科植物有芳香健胃的作用。有些药物有止痛效果,如木香。有些药物有活血化瘀作用,如四川红花。(西藏红花是鸢尾科)。

四川红花简称川红花,属菊科植物,一般用在外用药。西藏红花简称西红花、藏红花,属鸢尾科,一般用在内服,但是在煎药时,藏红花不和其他药一起煎煮,要另外用一碗温水另泡,等药汤煎好,再和药汁混合一起。人参也是用另外一杯温水另煮,不和其他药一起煮,这样才能煮出全部的有效成份,不会浪费好药材,最后再加入药汤中。肉桂,尤其好的油桂,清华桂,一般也不和其他药一起煮,而是用布包好,放在碗底,等其他药的药汤煮好,冲到碗中搅一搅即可,因为肉桂的有效成份是挥发精油。

白术,在五苓散中有白术,协同茯苓、猪苓、泽泻,有淡渗利水的作用。白术能使肠管中或组织中多余的水份被吸收。肠中如果没有多余的水份就不会拉肚子了。在〈太阳中篇〉第 100 条,用理中汤治疗腹泻,结果无效,就改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之,用矿石类的赤石脂、禹余粮,有镇定作用,又有重涩作用。这些矿石类的粉末附着在肠黏膜上,就像原本地面上浮了一层油,走过去会滑倒,我们洒上一些沙土就不会滑了。

像平胃散、七味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等,这些方子中就有白术或苍术,可以吸收肠管中水份。如果再配合茯苓、猪苓淡渗利水把水份带到泌尿道,自然不再腹泻。

二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经发现人体水份的分布方式,如果要将水排出不外三个方式:由毛细孔排出,由前阴尿道排出,由后阴大便道排出。

现代的西医一听到拉肚子就用止泻剂。如果是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用止泻剂止住腹泻,这些细菌病毒还是留在肠道中,所以第二天大便解不出来,肚子反而胀得更难过。因为肠道中的细菌病毒还是不停的繁殖作怪,反而比拉肚子还难过。

这些道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来作实验。例如刚刚说的「里急后重」,如果要实验的话,就去吃麻辣锅,同时喝冰冷饮、冰啤酒,吃太麻辣嘴巴像喷火一样,回家上厕所大号时,肛门也像喷火一样。肚子绞痛,想上厕所又解不出来,这就是里急后重。我们可以先准备好,第 117 方白头翁汤,如果真的有里急后重症状发生,就马上吃白头翁汤。马上可以亲自证明仲景的白头翁汤有效。

我们也可以实验「头中寒湿」的感觉。晚上回家用冷水洗头,洗完不用吹风机吹干,跑到阳台去吹冷风吹干,很可能就会「头中寒湿」了,头好像戴钢盔一样。我们就用一些祛风去湿的药,如防风、羌活、独活、荆芥有驱风作用,再用白术有燥湿作用。我们可以用羌活胜湿汤来实验。可以亲身去体验。

五苓散、理中汤就有运用到白术燥湿的作用。另外在苓桂术甘汤、麻黄升麻汤也用到白术。在治风湿病的方子中,常用麻黄、桂枝来祛风,用白术来燥湿。白术还可以健脾,脾主运化,脾的功能好,自然体内水液的运化就好。有些风湿病,在关节会肿、会痛,此刻就必须用白术。例如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都用到白术。

外面很多医师动不动就告诉病人患了「脾湿证」。其实真正的脾湿证,是嘴巴淡淡的口水多,睡午觉起来手变胖胖的,下午脚肿胀觉得鞋子变小了,大便水水的不成型,稀稀的痰很多。这样才是脾湿。而且「脾主湿」,要有点湿才会运化,这些理论很简单,外面很多医师自己搞不清楚,喜欢唬病人。

在第 86 方甘草附子汤就是在治疗风湿病的方,很精简,只有四味药。其他的处方在《金匮要略》的第二章中。

因此白术,有健运脾胃的作用,有吸收身体内多余水分的作用。

身体不正常多余的水分渗出物,如果产生在呼吸道,稀稀白白的称为饮,黄黄稠稠粘粘的称为痰。如多余的水分产生在肠管中,大便就稀稀的不成型。如果是妇科问题的话,在阴部有不正常的分泌,就称为「白带」、「带下」。所以,白术在妇科带下症都会使用到,例如逍遥散中就有茯苓、白术。当归芍药散中,有茯苓、白术、泽泻。甚至可以用平胃散来治疗带下,因为平胃散中有苍术,就会吸出水分,减少分泌物,就可减轻阴部的异味与搔痒。

临床印证

有个病例,新竹张女士 49 岁,带下分泌物很多,在新竹看妇科看了十二年都没治好。来我的诊间,一坐下来,眼泪就流出来,哽咽地叙述病形,自己怀疑是不是得了子宫颈癌,怎么连续看妇科十二年都治不好。我用加味逍遥散为主方,加连翘、百部、土茯苓,如果有臭味、阴痒就再加入黄柏,黄柏为很好的天然抗生素,有很好的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附子

由第 68 方~第 77 方的四逆汤系列,都用到附子。另外第 85、86 方、第 94 方乌梅丸这些方用到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有毒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名称,包括乌头、天雄、侧子、乌喙、附子。很多人会用乌头、天雄,因为比较便宜。但我从没用过乌头、天雄,我都使用附子。

附子有强心作用,另外有止痛效果。用附子时常会与芍药一起使用。因为芍药酸寒,可以制衡附子的燥热。附子是大热的药。二味药一热一寒,协同一起之后止痛效果很好,在临床上有很多处方有这一组药对,例如: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另外乌头汤是乌头配芍药,和附子是一样效果的。尤其《金匮要略》中的「历节病」就类似现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尿酸痛风。

附子可强心,在平时可以使用,危急重症也可以使用。

临床印证

有位余小姐来看诊时,面色苍白,汗珠如黄豆大,心跳只剩 36 跳,相当危急,我们使用四逆汤合生脉饮,刺激人中与足三里,经过十多分钟,胸部如大石压迫的感觉就舒缓了,面色也渐渐红润。另外汐止有位刘先生,原本奄奄一息,有气无力,准备要到医院住院,服过药后,生龙活虎开口骂人,他太太很热心一次带 8 位病人来。

如果寒证,手足冰冷,心脏无力,血液到不了血管末梢,就可以使用附子。所以附子剂是危症时用来救命的。

在伤寒方中有生附子剂量最大的是附子汤,用生附子二枚。其他的处方用一枚。第 68 方的四逆汤用生附子一枚。

但熟附子剂量最大的是第 12 方桂枝附子汤,用熟附子三枚。

而第 68 方四逆汤与第 69 方通脉四逆汤,组成一样,但通脉四逆汤的干姜用到三两,而四逆汤只用一两半。

用药越简单,药效作用就越专。仲景用药精简有高明的道理。如果用药太多太杂,药物之间交互作用、制衡,药效反而不专了。

黄连

有黄连的方子,大部分可以归在泻心汤系列中。由第 60 方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都有黄连,第 62 方甘草泻心汤六味药,再加一味人参就变成第 63 方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再加生姜,就变成生姜泻心汤。

第 65 方干姜芩连人参汤是在〈太阴篇〉中。第 66 方黄连汤在〈少阳篇〉中。

而第 67 方旋覆代赭石汤并无黄连为何也编在此系列?因为其实他是第 64 方生姜泻心汤去掉芩连干姜,然后加旋覆花代赭石。可以说是生姜泻心汤变化出来的方。因此归在泻心汤系列中。实际上旋覆代赭石汤条文中也出现了「心下痞鞭,噫气不除」的症状。

又例如因为外感症状,引起尿路感染造成小便不顺畅,可以使用导赤散,如果用了导赤散效果仍不显著,会再加入一味黄连,就称为「泻心导赤散」。所以仲景方大部份有黄连的方子,都归纳在泻心汤系列。包括少阴病中的黄连阿胶汤,有些医家称它为「少阴病的泻心汤」。不过我把黄连阿胶汤编在第 114 方。

黄连也是属于毛茛科植物。

柴胡

柴胡属伞型科植物,与当归、藁本、防风、羌活、川芎、独活是同一科的。日常生活蔬菜中的芹菜、芫荽(香菜)也是伞形科植物。这一科的植物有特殊的芳香味道。有些人就不喜欢芹菜、香菜的味道,尤其独活的味道。

仲景方中除了桂枝系列、栀子系列外,最多方的就是柴胡系列。由第 52 方是柴胡系列。

少阳病中,症状比较虚弱的可使用小柴胡汤。若是身体比较壮实的,属实证的,尤其肚脐周围绷得紧紧的,按压下去有抗力感的、有痉挛感,特别是有便秘的就属于大柴胡汤的适用证。

小柴胡汤七味药,去人参甘草后,变成五味药,再加入枳实芍药大黄,就变成了大柴胡汤八味药。这其中枳实大黄就有承气汤架构。枳实大黄再加厚朴就是小承气汤。这里把厚朴改成芍药。

有些人吃了大柴胡汤会拉肚子,因为有大黄,不过因为其他药的协调,大柴胡汤泻下的效果还不算峻烈。临床上有些血压高的病人,肚脐周围紧绷感,便秘,下午时段两颧潮红,头晕、颈项僵硬、手麻,属于实证的,都可以使用大柴胡汤。

我们身体两侧发生的疾病、症状都可以用柴胡系列来治疗。脑中风、大脑病变可以用柴胡龙牡汤,精神官能症睡眠障碍等,也可使用柴胡龙牡汤。中耳炎、内耳炎、耳鸣、短暂失聪可使用小柴胡汤。

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有一些疾病平时少见,但一旦有人患病来看诊,这一阵子相同的病例就很多。例如今天早上有一位病人在 11 月 2 日两侧耳朵突发性耳聋,再隔几号病人,又一位也患了单侧突发性耳聋。

我看过很多突发性耳聋的病人,有一个观察心得,这病多与情绪有关,这些病人易生气,爱吵架。例如有一个邮局职员跟同事吵了一架后,就患了突发性耳聋,已经七年。反省之后每天抄心经,警惕自己。我觉得因为一只耳朵突发耳聋,改变了自己暴躁的习性,换来家庭的和乐,其实也不是太坏,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另外口角歪斜也可使用小柴胡汤,我们有很多病例。

临床印证

有位庄○媚小妹妹,口角歪斜,吃药后已经痊愈。另外有位谢先生右侧口角歪斜,针灸一个多月,还是感觉紧绷。我用小柴胡汤加秦艽、钩藤钩,谢先生只吃二包就告诉我紧绷感缓解了。小柴胡汤作用在两侧,另一方面钩藤钩或秦艽有抗痉挛的作用。因为口角歪斜是一边肌肉有力,一边没有力。有力的一边把没有力的一边拉过去,所以我们一放松,二边就平衡了。

钩藤钩为茜草科植物,与紫草、茜草同科,都有活血化瘀作用。而秦艽属龙胆草科植物,入肝经所以也可以治肝病,而肝主筋有抗痉挛作用。

口角歪斜可以服药,配合针灸,甚至古代的文献有些要贴敷鳝鱼血。

我有一个美容方:藁本、白芷、天冬三味药,起初是要用蜂蜜调敷,美白效果很好,不过很多人担心用蜂蜜怕弄脏枕头,怕蚂蚁老鼠来偷吃,反而晚上睡不着,长更多黑斑。现在我改成用水调敷一样有效。本周在○○看诊一共开了约六、七十瓶出去。现在○○不叫它「美容方」,改称它为「妙不可言方」。

藁本、白芷富含精油,可以把皮下的废物带出来。天冬有漂白的作用。以前民间喜欢用槟榔心,现代喜欢用果酸来漂白,槟榔心、果酸的漂白作用很快,但是再出来照太阳时,皮肤会变得更黑。但天冬的漂白作用就不会如此。连胎记都可淡化消失。我寻寻觅觅花了很多年功夫才研究出来,我公布给大家知道。

另外,腋窝下淋巴结节,脖子两旁淋巴结节,也可用小柴胡汤,当然要再加软坚散结的药,如天花粉、浙贝母、牡蛎。体积小的叫「结」,体积大的叫肿块,如果又大又硬的肿块就要加入溃坚的药,如穿山甲。在许多年前,我就想要进口大量的穿山甲以前一斤 300 多元。现在(86 年)已经涨到 1 斤 1500 元。(目前因保育观念穿山甲已禁止使用)。

总之,身体两侧由头到脚的问题都可用小柴胡汤,包括两耳、两嘴角、两侧颈部、两腋下、两肋胁、肋间神经痛,都可以使用。甚至两鼠蹊部,包括妇科生理期来时鼠蹊与骨盆疼痛,影响髋关节与脚疼痛不能动。我们也可用小柴胡汤加牛膝、木瓜、丹参、苡仁。

栀子

栀子是很好的消炎药,尤其对肝胆系统,有很好的作用。

金元四大家中,朱丹溪,为滋阴、养阴、补阴学派。他又名朱震亨、朱彦修。丹溪是地名。他有一个观念,认为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主张要滋阴、养阴。因而喜欢用知母、黄柏、龟板、鳖甲等养阴药。

但是,是否真如他所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呢?我认为倒不尽然。例如:熬夜的人,初期一定是阳气不足,睡几个钟头,隔天懒洋洋没力气,起不了床,一早就打呵欠。这时候就不能再用知母、黄柏这些滋阴的药了,反而要用补阳气的药了。

方剂发微

丹溪先生有个名方——越鞠丸,可以统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气郁用香附,血郁用川芎,火郁用栀子,湿郁用苍术,食郁用神麯。

香附属莎草科植物,有香味,可以通行十二经奇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我们炖汤用的荸荠,黑皮白心,脆脆甜甜的,可以用来作马蹄糕,荸荠可以化石头,消肿块,还可以治痔疮出血,所以如果有「少年得痔,后顾之忧」的人,可以每天吃二、三粒荸荠。

此外,如果要消肿块,可以吃一些海带,咸能软坚。海带滑滑的,连筷子都夹不起来,也可以通顺大便。

有过敏的人,其实不要太烦恼,根据我的观察,过敏的人比较不易得癌症,例如肠胃敏感的人,吃了不好的东西马上就拉掉,就不会堆积在体内。再则,过敏的人比较敏捷聪慧。

栀子最具代表的处方就是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可以治疗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效果相当神奇。甚至我们也看过肝胆指数高到 2000 多的。

肝胆有问题时,第一个症状通常会搔痒,然后排出灰白粪便,小便颜色加重,像隔夜茶一样,此时肝胆指数一定升高。如果有黄疸,眼睛眼白会先黄,然后全身黄,指甲黄。

栀子属茜草科,有消炎作用,又有凉血活血作用。加味逍遥散中就用了栀子与牡丹皮。在肝炎病人肝指数升高时,可以使用加味逍遥散,因为其中有牡丹皮化瘀,栀子可消炎,当归补血,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胃。治疗慢性肝炎疗效相当理想,面面俱到。

如果是急性肝炎,加味逍遥散中的清热消炎药可能不够,我们可以再加茵陈、黄水茄。如化瘀药不够可以再加郁金、丹参,再加入一些健脾胃药。这样肝指数都会下降。我们有很多漂亮医案。

临床印证

有一位住在杨梅的徐教授,自己还作了一个「服中药后肝指数表」,第一诊在 6 月 20 日来,三酸甘油脂 902,服药一周后变成 395。

另外一位在银行上班的太太,她儿子在三总当心脏科大夫,她的三酸甘油脂一千多,服药一周就变成 300。

大黄

大黄属蓼科植物,在承气汤系列中有大黄,茵陈蒿汤中也有大黄。

有时候对一般民众的认知感到相当无奈。如果医师开出何首乌,大家都眉开眼笑,认为何首乌是补药。其实何首乌与大黄同样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用大剂量的话,一样会造成腹泻。但是开大黄病人就愁眉苦脸。

临床上对于便秘的病人,我不会马上就开大黄,我会先用行气推动的药,如木香、大腹皮、乌药,或合用增液汤。有位老先生便秘,又很在意,越紧张越解不出来,解不出来就越紧张,恶性循环,已经用了调胃承气再加大黄 3 克,还是解不出来。

其实大黄如果久用,大剂量用,最后反而会造成便秘。因为越刺激越兴奋久了,到最后反而变成抑制。所以西药很多抗忧郁、抗焦虑的神经抑制剂,越抑制反而变得越忧郁。我们中医是用疏导、安抚的方法。

就像失眠,西药安眠药越吃越睡不好,越吃越大量。我们只要用甘麦大枣汤加钩藤钩,效果就很好。尤其小朋友晚上爱哭闹不睡觉,用甘麦大枣汤加钩藤涂一点在牙龈上,让他自己吸,甜甜的很好吃,马上就会睡着了。没有任何副作用。

大黄在所有的承气汤类都有,由第 35~41 方都有,但第 42 方十枣汤没有大黄,因为十枣汤中大戟、芫花、甘遂都是强烈的峻下剂,强烈的利水剂。大戟与甘遂同属大戟科,与巴豆同科。巴豆会让人大泻,并且使肠黏膜组织溃烂,因为有腐蚀作用。所以十枣汤除了有利水作用也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前后阴一起峻下。因此我把十枣汤编排在此。

石膏

石膏属白虎汤系列的组成药物。所有白虎汤类处方都含有石膏。由第 32~第 34 方。白虎汤其君药是石膏。

石膏是矿石类,为硫酸钙的成份。当我们在发烧时,因为体温升高,体内水分消耗多,使得身体中之电解质流失,酸碱值不平衡,然后就会抽筋、抽搐。如果体温高到 39~40 度,高温也会影响神经传导,也会造成肌肉痉挛,所以可以看到发高烧的人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

用石膏剂,一方面可以补充钙、磷等微量元素,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另一方面可以降温,体温一降,神经传导就正常。于是不再抽筋抽搐,恢复正常。

老祖宗在 2000 多年前就以人体为对象,观察、累积经验。不是用小白鼠作实验。

就像刚刚说的巴豆,人吃了会拉肚子,口腔与肠子黏膜会溃烂。用 1 公克巴豆,可令人心脏麻痹死亡,0.5 公克可能就腹绞痛大泻。但是把巴豆喂老鼠,老鼠越喂越肥。人的生理结构毕竟和老鼠不同。

白虎汤是很好的解热剂,例如脑膜炎时,体温很高,影响大脑神经,意识昏迷,就可以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脑膜炎。一般西医要确诊脑膜炎,都要穿刺脊椎,取脊髓液来化验,有危险性,费用也高。我们不用如此麻烦,我们只要几个字就可以诊断出来,第一个神识不清楚,亲疏不分了。第二乱吼乱叫、胡说八道了。第三舌头僵硬,言语不清,另外手足都冰冷了。就是「神昏、谵语、舌蹇、肢厥」八个字,这八个字就可以确诊了。只要看到病人体温很高,再加上这八个字,大概就可以认定了。另外男病人要再加上「囊缩」这个症状,这是阴囊收缩。

如果有以上症状,我们可以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再加上远志、菖蒲、丹参、川七、荷叶就有效。如果演变成水脑症,就使用清震汤。我用清震汤治疗水脑症相当灵光,几乎每一例都成功。

临床印证

有一位民国 37 年 5 月 20 日出生的梁先生,脑膜炎开刀九次,而且一直昏迷,我用柴胡龙牡汤合清震汤,吃了二次药,就醒过来,哗啦哗啦地讲话,两手很灵活,但下半身无力,还有点狂妄,无法控制收敛举动,有时候意识仍不清楚,因此可以再加入一些通窍醒脑的药物。

我们用白虎汤加减可以治疗脑膜炎,不必用珍贵药材,也不用抗病毒、抗菌的药。因为只要体温降下来,身体正常的抵抗力就会使病毒细菌无法生存。病人就醒过来。

就像麻杏甘石汤治肺炎一样。麻杏甘石汤中没有一味杀菌的药,可是加鱼腥草、冬瓜子一用,就退烧平喘了,肺炎可就好了。中医治病,去协调人体正常机能,改变生理环境,让细菌病毒无法存活下去。

麻杏甘石汤与白虎汤共差了二味药。相同有石膏、甘草。不同的是白虎汤用粳米、知母;麻杏甘石汤用麻黄、杏仁。只差二味药,作用就不同,麻杏甘石汤作用偏在肺部。

临床印证

有许多病例,有位陈○芳小妹妹发烧,由亚东医院转到○○医院还是高烧不退,○○医院准备用类固醇,用到没有药,就用类固醇。结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抱在一起哭。最后把点滴拔掉,抱来找我。我用白虎加人参汤,因为呕吐加入芦根、竹茹,再加玄参。一吃药,烧就退了,不久就出院。现在发育得很好。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再加人参,就变成白虎加人参汤。这是针对大吐或腹泻或大汗之后,体内水份大量流失,加入人参生津益气。

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竹叶、麦门冬、半夏就会变成竹叶石膏汤。所以如果不敢用白虎汤,就用白虎加人参汤,再不敢用就用竹叶石膏汤。

临床印证

在《感冒自疗法》与《小病不求人》书中有提到二个医案。有一位三总医院风湿过敏科大夫,自己虹彩炎四年半,看过不少眼科看不好,因为很忙,要作研究读报告写报告。与饮食也有关,喜欢吃烤炸、辛辣的食物,当然眼睛容易充血。我用竹叶石膏汤合小柴胡汤,再加木贼草、茺蔚子、菊花、川芎,服药十天就痊愈了。

后来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吕先生,也是四年多的虹彩炎,看过很多眼科大夫无效,已经心灰意懒,有一天到金石堂看到我的书上的医案,就找到我看病,服药一周就好了八成。我仍然用上述的处方加减,川芎可以扩张血管,有时候可以改用蝉蜕。

后来又有一位女病人也是类似病例,也是用竹叶石膏汤合小柴胡汤。木贼草是眼科常用药,为木贼草科植物,对眼睛痒、眼睛过敏疗效相当神奇。茺蔚子,一方面可以明目,一方面又可化瘀。菊花属菊科,也是眼科常用的。

竹叶石膏汤加四物汤再加黄芪,就变成竹叶黄芪汤。以上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竹叶黄芪汤可以治疗某一证型的糖尿病。

另外竹叶石膏汤去掉竹叶、石膏,加入大枣就变成麦门冬汤。麦门冬汤在《金匮要略》第七章〈肺痿肺痈篇〉中。除了可以治疗「火气上逆,咽喉不利」之外,对某一证型的糖尿病也有效。而且麦门冬汤很好吃。

葛根

葛根属豆科植物。葛根系列有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姜半汤。

葛根汤的适用范围很广,包括身体前侧与后侧的毛病都可以使用葛根汤。例如前额头痛,后颈拘急僵硬疼痛。眉稜骨痛可以用葛根汤加白芷。眨眼睛可以葛根汤加木贼草、茺蔚子、钩藤、秦艽。

有些小朋友会习惯性一直眨眼,西医眼科看不好,我们用葛根汤作基础,加木贼草、茺蔚子、秦艽、钩藤钩。因为不停眨眼也是一种紧张痉挛。钩藤钩与秦艽可以抗紧张痉挛。仲景方就是如此神效,不可思议。

眼睛睁不开的,是眼胞太松弛了,如重症肌无力症,此时就要加入健脾胃的药,如苡仁、山药、黄芪。今天就有一位女病人,原本右边眼睛睁不开,服药一周已经能张开眼睛。

眼睛闭不起来,就是眼胞太紧张了,我们可以用钩藤钩、秦艽,就可以松弛。三国时代的张飞就是眼睛合不起来的例子。

葛根汤也可以治鼻病,现代鼻子的毛病特别多,最主要原因就是空气污染。再则海岛型气候变化不定,有时早晚温差很大,呼吸系统受不了。三者电器用品的进步,冷气机电冰箱,冰冷饮。因为以上的原因导致鼻子毛病特别多。

其实我刚才提过过敏的人,比较聪明,比较不易得癌症。所以不要太过紧张。有时候过敏只是因为烟味、灰尘等引起,不必动不动就送医院、吃药。尤其最近第四台有人标榜看鼻病,用化学灼烧法,看一次一万元,千万要小心,万一把鼻粘膜烧溃烂了就糟糕了。

麻黄

麻黄为草麻黄科植物。麻黄汤只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可以发汗,可以利尿,可以止痛。

麻黄汤温服可以发汗,冷服可以利尿,另外在《伤寒论》〈太阳中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可知,感冒时,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的神经、肌肉、血管,接触到寒邪风邪,会痉挛收缩,就会感觉僵硬酸痛,就可以用麻黄汤。

麻黄汤加白术,变成麻黄加术汤,可以治疗风湿病。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变成麻杏薏甘汤,也可以治疗风湿病。有风邪、寒邪、湿邪时可使用这二个方。

甚至有些类型的肿瘤病,也可以用麻黄系列的方剂。最能代表的方剂就是治疗阴疽的阳和汤。痈疽,痈是阳证,会红肿热痛来势汹汹的。疽是阴证,不会红不会肿痛,缓慢进展的。阳证比较好处理,阴证比较不好处理。用阳和汤来治阴疽。阳和汤中就有麻黄等热性药。所谓「寒者热之」,正治法,对应的治疗法。其实看病的道理是容易了解的,很多人喜欢卖弄玄虚让病人看不懂。我绝不如此,我都是直接了当,毫不保留的讲出来,越有效的经验越不保留,这样才会人人懂中医,会用中医。

冬天到了,有些人就会这边痛那边痛,此时就可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三味药都有止痛效果。如果怕药太热,可改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都讲过了。

现在讲讲细辛。细辛属马兜铃科。细辛除有止痛效果外,也有麻醉效果。细辛很难吃,很麻,像在当归四逆汤中,有木通很苦,有细辛很麻,所以很多人觉得当归四逆汤很难吃,而我在开饮片时也不用木通,我都用白通草。但是有一位方医师她觉得吃当归四逆汤很舒服,因为她是寒性体质,而细辛有温经络的作用。

另外第 20 方小青龙汤中有干姜很辣,有细辛很麻,可是如果挖一匙小青龙汤来吃,不会麻辣,反而是五味子酸酸的味道。就像吃桂附八味丸一样,也是酸酸的味道,因为有一味山茱萸就是酸的。

理中汤中有干姜,四逆汤中也有。服理中汤后,很多病人很紧张,说肚子会热热的。其实这是正常现象,表示有反应。

最近有一位语言博士吴○○博士,因为忧虑,服了一大堆药,整整三年脑筋一片空白,无法工作,由美国回来看病,我用甘麦大枣汤加减,服药后,那博士嘴角长了二个水疱,心里很紧张。我告诉他甘麦大枣汤的组成药甘草、浮小麦、大枣都是很安全的,可以放心继续吃,果然最近已经改善很多,回美国上班了。

这几天又来一位○先仁先生,也一样,吃了甘麦大枣汤后,咽干,喉咙肿痛。其实这些反应不是坏事,我们最怕吃药后没有反应,麻木不仁。这反应可以说是「瞑眩反应」。因为这位先仁先生是红斑狼疮病人,吃很多的类固醇,压抑了很久。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连轺就是连翘的根。现在找不到连轺,就改用连翘了。连翘为木犀科植物,是天然的解毒、抗病毒的药物。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其实就是麻黄汤变方。用麻黄解表,加赤小豆利湿,连轺清热解毒、抗病毒。这个方子本来是用来治疗表证的黄疸病,透过发汗的方式把湿热排出体外。我们也可用这个方子来治疗皮肤搔痒症。

我们不必用这种方子全方,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用。就像刚刚提到的越鞠丸,我从未开过越鞠丸这个处方,但是我又每天在用越鞠丸,我把它拆开来用。有火郁就用栀子,有气郁就用香附,有食郁就用神麯,有血郁用川芎,有湿郁用苍术。尤其神麯与香附用最多。胸闷可用香附,情绪郁闷可以用香附,睡眠不好也可以用香附疏导。

同理治皮肤病,不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全方,可以用连轺。没有「生梓白皮」,用桑白皮或茵陈代之。不用赤小豆,就用薏苡仁代之。

桂枝

桂枝属樟科植物。仁爱路、敦化南路那些樟树就是樟科,另外乌药也是樟科的。不过天台乌药与衡州乌药不同科属。

樟科植物都有挥发精油。桂枝,有桂皮醛,可以扩张血管,有强心作用,兴奋动脉血管,兴奋交感神经达到发汗的目的。因此麻黄与桂枝搭配在一起时,发汗效果更好。

不要小看桂枝汤只有五味药。其中有芍药(毛茛科),含有安息香酸等成分,搭配了桂枝,可以松弛肌肉神经,达到止痛效果。桂枝与生姜可以健胃,有些人食欲不佳,恶心反胃,可以用姜煮一些汤喝,就可以恢复。生姜也可帮助发汗,不过主要是生姜的健胃作用,使感冒风寒的人不会食欲不振、胃口不开,能够饮食正常营养充足,自然就有足够的抗病力。又有大枣这种高营养的药物。

大枣在《伤寒论》桂枝汤中用了十二枚,不过现在我们开煎剂都习惯开「姜三片,枣三枚」。大枣不能一次吃太多。

桂枝汤中,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只有大枣用十二枚。五味药,总和剂量是偶数。所以桂枝汤是「奇方」,也可以算是「偶方」。

桂枝汤变出来的方子很多,不局限在归纳的十几方中。像青龙汤、葛根汤也可以算是桂枝汤变方。在伤寒金匮方中,有用桂枝的约有七十几个方。在《自己开药方》下册就有一篇专文在讨论所有桂枝系列的作用。桂枝汤可以说是仲景群方之冠。

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就可以调和气血。可以调和气血,就可以治疗百病。很多疾病都可使用桂枝汤。

我每天都在使用桂枝汤系列。很多人叫我「张桂枝」。像台南有一位孙○云老先生,每次打电话来都要找「张桂枝」我家里的人都告诉他打错电话了,后来我就交代,找「张桂枝」就是找我的啦!

我每天都在用桂枝汤系列的处方,不过有一个人怕桂枝怕得要命,大家可以猜一猜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