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七讲
【条文】
298、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298 条是「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有的文献 298 条和 297 条是连在一起的。
【吴谦注】
少阴病诸下利,用温者,以其证属虚寒也。此少阴下利便脓血者,是热伤荣也,而不径用苦寒者,盖以日久热随血去,肾受其邪,关门不固也,故以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诸下利,用温者,以其证属虚寒也。我们用附子、干姜这些热药,很显然可以看出他是属于虚寒证。
「此少阴下利便脓血者,是热伤荣血也」,而不直接用苦寒药,因为「日久热随血去,肾受其邪,关门不固也」,所以用桃花汤主之。
赤石脂它本身有镇静作用,干姜有温化的效果。上次也提到了「妙在干姜少许,不在温而在散火郁」。糯米本身就是粘着性很强的食物,可以替代我们的水泥。当年没有洋灰的时候,古建筑物都是用糯米混合一些纤维质的东西来作为粘着剂,这些建筑物两三千年过去了,依然是屹立不坏。就可以想见,因此你肠胃不好的人呢,最好是少吃糯米类的东西,因为那是非常不好消化的东西。
【条文】
299、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299 条说:「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以用刺法。我们曾经也提到过在三阴病里从头到尾都是用灸法,只有这一条是用刺法,就是用针的意思。三阳病全部都是用针,你从头到尾绝对找不到有一条条文是用灸法,因为三阳病是属于实证,三阴病是属于虚证。所谓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这种原则我们一定要掌握。今天他已经出现了血液的病,你还在用灸的治疗方法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今天病人的皮肤已经出现了红肿热痛的现象,你还在用灸的话就大错特错了。三阴病都是灸法,惟独这一条是针法。
从〈太阳上篇〉的第 7 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第 14 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接下来要到〈太阳篇〉123、124 条「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阳明病 173 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206 条没有提到刺哪里,「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弦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9 条:「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大概三阳篇就这几条用针。绝对找不到用灸法。三阴篇这里用刺,一定是刺足少阴肾经,一方面可用白头翁汤、黄连阿胶汤。
【吴谦注】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用桃花汤,不止者,热瘀于阴分也,则可刺本经之穴,以泄其热,热去则脓血自止矣。
【集注】
张 璐曰:先下利日久,而后便脓血,则用桃花汤。若不先下利,而下利便脓血,则可刺经穴。若刺经穴不愈,则当从事白头翁汤;设更咽干心烦不得眠,则又须黄连阿胶汤为合法也。
林 澜曰:刺者泻其经气而宣通之也。下利便脓血,既主桃花汤矣,此复云可刺者,如痞证利不止,复利其小便,与五苓散以救石脂禹余粮之穷;故此一刺,亦以辅桃花汤之所不逮也。
张石顽说:「先下利日久,而复便脓血,用桃花汤」。拉肚子拉了一阵子之后,他的肠黏膜微血管都破裂了。「若不先下利,而下利便脓血」,可以针足少阴肾经,如果针足少阴肾经不愈则用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本来是治疗里急后重,它不是用来治疗下利便脓血的,因为白头翁有解热作用,秦皮有止泻的作用,黄连、黄柏有解热效果,所以可以借来治疗下利便脓血。如果更咽干、心烦不得眠,则又需要用黄连阿胶汤来给他治疗。黄连阿胶汤证比较没有下利,但是会出现睡不着觉、睡眠障碍。
林澜说:「刺者是泻其经气而宣通之」。下利便脓血,既然用桃花汤,而这边又说可以刺,如果他的肚子闷闷胀胀的,而且拉肚子拉不止就用 100 条的「复(当)利其小便,与五苓散以救石脂禹余粮之穷」。故此一刺,也是在帮助桃花汤之所力有未逮。因为桃花汤是比较偏向纯粹的下利便脓血,它对于热象的缓解并没有太大的作用,用刺来泻其热可以缓解他的热象。因为赤石脂、干姜、糯米这三味药全部都是属于温热性的药物,尤其是干姜。这边干姜的剂量只有赤石脂的 1/10 或 1/16,假定一斤是 16 进位的话,就是 1/16,如果是 10 进位的话就是 1/10,可见他用的剂量很轻。
【条文】
30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00 条、301 条、302 条,这三条是少阴病的急下三证,就跟〈阳明篇〉一样有所谓急下三证。300 条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吴谦注】
邪至少阴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者,必其人胃火素盛,肾水素亏,当以大承气汤,急泻胃火以救肾水。若复迁延时日,肾水告竭,其阴必亡,虽下无及矣。
从条文来看,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任何的症状需要「急下之」的,问题的症结就是出现「口燥咽干」。因此注文说:邪至少阴二三日,就出现口燥咽干的话,第一个「必其人胃火素盛」,就是一般人说的火气很大,第二个是「肾水素亏」。所以当以大承气汤来「急泻胃火以救肾水」。如果你拖延了时间,所以若复迁延时日,「肾水告竭,其阴必亡」,那时候再来攻下就已经来不及了。
【集注】
成无己曰:与大承气汤急下之,以全肾何也?经云:「三阴经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而已。」则是上条少阴病乃入府证也,少阴邪热已转属于府,胃府实热消灼肾水,故口燥咽干,用大承气以泻府,而实热自除。且少阴之藏本肾属水,胃府属土,泻土所以救水也。
方有执曰:口燥咽干者,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邪热客于其经,而肾水为之枯竭也。然水干则土燥,土燥则水愈干,所以急于下也。
张 璐曰:按少阴急下三证,一属传经热邪亢极,一属热邪转入胃府,一属温热发自少阴,皆刻不容缓之证。故当急救欲绝之肾水,与阳明急下三法,同源异派。
汪 琥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者,非才得病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谓少阴口燥咽干之病,已得之二三日也。
成无己说:与大承气汤急下之,以全肾是何机转?经云:「三阴经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之而已。」则是上条少阴病乃入府证,也就是已经影响到你实质的肠胃系统,少阴病邪热已转属胃府,府实热的话会消灼肾水,因为你温度升高就一定会蒸发水份,水份越蒸发当然就会影响到你的唾液分泌,出现口燥咽干,用大承气汤来泻府,而实热自除了。且少阴之藏本肾属水,胃府属土,所以他说泻土所以救水了。
方中行说:口燥咽干者,因为少阴经的脉循着喉咙挟舌本,舌本就是舌根,邪热客于其经,而肾水为之枯竭。然水干则土燥,土燥则水愈干,因此要赶紧攻下。事实上这边他不一定有便秘的现象,纯然是泻热来挽救被蒸发的水份。
张石顽说:少阴有急下三证,一个是传经热邪亢极,已经发烧到 40 度以上了;一个是热邪转入胃腑;一个是热邪发自少阴。这三个症状都是刻不容缓之证,所以要急救欲绝之肾水,此与阳明病的急下三法,是同源异派。少阴病有急下三证,阳明病也有急下三证。
汪琥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者,不是才得病二三日就口燥咽干,而是指少阴病口燥咽干之病,已得之二三日也。
我们现在也发现,天气很热,不开冷气实在受不了,但是开了冷气以后,你看冷气机一直流水,它肯定就把整个室内的水份吸收掉了,所以你弄一盆水或一杯水放在一个房间里面,你第二天去观察就会发现水已经少掉很多了,更何况你人体的水份也会被它脱掉,所以你会发现,第二天起来口干舌燥非常严重,所以吹冷气也不见得是好现象,且中央空调水塔不清洁,有可能引发「退伍军人症候群」。
【条文】
30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心下」是指胃。
这边的「清水」,不是很干净的水、清清如水的清水。而是所有的排泄物没有糟粕。一般我们排便粗糙的糟粕就到大肠,而这里排出来的没有糟粕都是水,叫「自利清水」。
「色纯青」,有肝木克脾土的现象。我们的排泄物应该是黄的,这里竟然出现了青色,也肯定他跟胆汁分泌有关系。「心下必痛」,胃那边痛死了。
当然水份的流失一定造成整个口腔干燥,所以「口干燥者」,这样要「急下之」。
这些症状比较接近什么呢?第一个急性肠炎,急性肠炎几乎都出现这种症状的一个反应。第二个在后代温病学里,有一个名词叫「热结旁流」。当我们在念温病的时候,实在不知道什么叫「热结旁流」,教课的人他也没有见过这么一个病,他也无从跟你说明什么叫「热结旁流」,今天我们的肠子,像猪大肠或是灌香肠时是一囊一囊的。当肠子里面挤满大便,拉肚子的时候大便全部没有出来,而肠子的又脏又臭的水份就透过肠管里的大便的缝隙渗透出来,所以他排出来的就是刚刚讲的自利清水,全部都是水,因为热结,这些东西结在这个地方,大便排不出来,水份透过旁边的管道渗透出来,这个叫做「热结旁流」,你没有看过的话,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热结旁流」。
临床案例
有一天我在仁爱医院看到一位台北市自来水事业处的李姓工程师,五十岁,他一天大便最少拉二十几次,但是没有半点食物糟粕排出,全部都是拉稀,就是所谓自利清水。结果仁爱医院就照片子发现他的肠子有 20 公分的瘜肉,这些瘜肉就把食物糟粕全部堵住了,所以大便排不出来,只好配合外科手术把它切掉。我给他吃大承气汤加当归、木香、槟榔、大腹皮大概这些药以后,他排便次数由 20 几次减少到 16 次,次数是减少了,但是减少的不是很理想,而且有粘粘的东西出来了,也就是他堵塞在肠管里面的东西,已经排出了一部分,但是什么时候能够把他全部清出,而且瘜肉消掉,坦白讲我也没有把握,所以他问我,到底要继续接受中医的治疗,还是要透过外科手术,把癔肉割掉。我说这种事情你不能问我,这种事情你要开个家庭会议,今天才五十岁,除了这个问题以外,其他身体很好,处理好就好,处理不好到时你埋怨我的话,我觉得我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我说你去开家庭会议,和你老婆子女研究商量。后来就没再找我,我也没有追踪,现在情况怎么样我也不知道。我看的第一个热结旁流的病例就是这一个。充分的体认到,你没有经历过临床的话,你说不上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现象,因为在古文献里面就给你一句「热结旁流」,也没有解释,所以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们临床看过以后,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热结旁流」。
就像〈少阴篇〉的除中,你没有看过除中的病人,怎么会知道什么叫除中,为什么除中会必死,仲景很肯定除中会死掉,说「除中必死」,等到你接触临床以后,你接触到就知道「除中必死」有点像回光返照的现象,本来已经病很久了,怎么会忽然间精神特别好?都已经病很久,躺在床上都不会动的人,怎么突然间会起来?你本来都吃不下要靠打点滴过日子,怎么会突然间胃口大开?像这些都不是好现象,这个就表示生命已经到最后,就像蜡烛一样燃烧到最后,突然会变的很亮,那就叫回光返照,临床上有很多这种现象。
临床案例
我昨天看一个病人,姓吴的先生,他每天大便至少八次到十几次,所以他很瘦,因为他有直肠癌,开完刀以后,后来我给他开平胃散、茵陈五苓散,加点肉豆蔻、补骨脂、山药、五味子,有四神丸的架构,但是去掉吴茱萸,改用山药,吃了以后,次数就减缓很多了,他就非常满意。他大便次数减少以后,吸收好了就会慢慢的长肉。
【吴谦注】
少阴病自利清水,谓下利无糟粕也。色纯青,谓所下者皆污水也。下无糟粕,纯是污水,此属少阴实热;所以心下必痛,口燥咽干,其为少阴急下之证无疑矣,故当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下利纯清水」就是「下利无糟粕」,糟粕就是纤维质的东西。「色纯青」就是所下者皆污水的意思。「下无糟粕,纯是污水」,显然就是急性肠炎,此属少阴实热。
急性肠炎很痛,「心下必痛」,水份脱失很严重,「口燥咽干,其为少阴急下之证无疑」。
这个就符合《内经》所讲的「通因通用」,今天拉肚子我还是用大承气汤就是「通因通用」。你现在假定用止泻药(如莫地纳斯)是止不住的,急性肠炎你用莫地纳斯是对付不了,吃了以后纵然他的下利就止住的话,这个不是好现象,因为细菌病毒始终在你的肠管里边继续繁殖,像孙悟空在你肚子里翻跟斗一样,所以第二天大便解不出来了,而且肚子胀的难过,不但胀而且也会痛,所以他说像这个要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集注】
程 知曰:阳邪热结,口必干燥;设系阴邪,口中和而不燥矣。故宜急下之以救阴也。
沈明宗曰:邪传阳明,必俟大便坚鞭而攻下者,乃未伤胃中津液之谓。此利清水,因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顷刻势已濒危,不得不以通因通用,急夺而救胃肾将绝之阴也。
程知曰:阳邪热结,口必干燥;如果是系在阴邪,则口中和而不燥。故宜急下之以救阴也。
沈明宗曰:邪传阳明,一定要等他大便坚鞭而攻下,乃未伤胃中津液之谓。此利清水,因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顷刻就已濒临到危急的阶段,不得不以通因通用,急夺而救胃肾将绝之阴也。
所以我们刚刚就讲过,这个就是所谓的急性肠炎,反而你要用「通因通用」的方法。我们可以肯定的,用一些止泻剂如莫地纳斯等等,有的时候,会把他的拉肚子止住,可是第二天所演变的状况,反而更糟糕,所以就要用「通因通用」的方法来处理。
「通」的意思就是现在你拉肚子,我再用通的药,如承气汤。「通」字一个是有这个现象,一个是我用这个方法,所以两个「通」字虽同,实际上用意不一样。第一个通是指疾病的症状,你现在下利叫通,我用攻的治疗方法也叫通,「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叫十剂,第二个通字是治疗方法,指攻下法如大黄、芒硝等攻下剂。两个通字意义不一样。
【条文】
30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盖因其人阳气素盛,胃有宿食故也。所以传邪已入少阴,复转属阳明,而成胃实,故宜大承气汤急下之也。
这里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是因为其人阳气素盛,前面也是讲到胃火素盛、肾水亏绝,第一常常听到人家说火气很大。第二是有消化不良的食物积滞停留在你的肠管,说胃有宿食故也,胃有宿食的「宿食」应该是指他消化不良的东西。所以传邪已入少阴,复转属阳明,而成胃家实,故宜大承气汤来急下之。
【集注】
张 璐曰:少阴之证自利者最多,虚寒则下利清谷,虚热则下利脓血,故多用温补。传经阳邪内结,则自利纯青水;温热病,则自利烦渴;并宜下夺清热。此以六七日不大便而腹胀,可见邪热转归阳明,而为胃实之证,所以宜急下也。
张石顽说:少阴病,本来自利者最多。虚寒的话就消化不良,你的菜叶子吃进去以后排出来还是菜叶子,那个虚寒证是「下利清榖」,是四逆汤证。
如果是虚热则出现桃花汤证的「下利便脓血」,里面的糯米就是补法,故多用温补。下利清谷是虚寒证用四逆汤,下利便脓血是虚热证用桃花汤。
「传经阳邪内结,则有自利纯清水」,是大承气汤证。「温热病,则自利烦渴」,包括 300 条,300 条提到了「口燥咽干」,事实上 301 条也提到了口干燥,像这种就要「下夺清热」。
「下夺清热」都是承气汤的症状,此以六七日不大便而腹胀,可见邪热转归阳明而为胃家实之证,所以要急下之,用大承气汤。
所以少阴病有急下三证,这种思想到今天为止,实在讲我们可以想像仲景真的是很了不起。你的不大便一处理掉,烧就退掉了。
临床案例
今天有一个姓盛的小女生,才两岁多一点,宜兰人,是双胞胎。这个女生从七月份就发烧到现在,现在已经八月二十一号了,先在宜兰○○医院住院,最后没有办法就转到○○○○医院,什么检查都检查过了,查不出原因,这两天要准备做骨髓穿刺。拜托了!发烧不退你做骨髓穿刺?就算查出原因了,请问有什么药可以把她的烧缓解下来?所以现在已经搞得医院人仰马翻了,已经一个多月了。
因为小女孩的伯父盛先生的几个孩子,都在我这边看,看得都相当不错,他伯父就过来讲她的症状。有很多症状,一便秘就发烧,结果你一灌肠把大便清除以后,烧就退掉了。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所以你可以用切诊,摸他肚子里边。当然第一个你要了解,每天观察他的生活起居,有没有正常排泄?如果已经一个礼拜没有排便了,我们当然会优先考虑是不是因为便秘引起的。甚至于严重的话,165 条他就会出现脑膜炎的症状。
今天做骨髓穿刺的用意何在?只不过是想确定是不是脑膜炎。是不是脑膜炎,你就看她清不清醒?她清醒!会不会讲话?会讲话。我已经讲过了,你不要一分钟就可以确定她是不是脑膜炎,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辨证:第一个有没有昏迷,温度 40 度没有错,她有没有昏迷的现象,没有昏迷啊!神智很清楚啊!第二个有没有语无伦次乱讲话,没有啊!很清楚啊!第三个她讲话能够讲,舌头不会打结啊!第四个你温度升高到 40 度以上,手脚有没有冰冰凉凉的啊!我们不要一分钟,只要 30 秒我就可以确定你有没有脑膜炎,只要有这些症状,我就可以肯定你有脑膜炎的症状了。如果是男性的话,他还会多一个症状出来,这个只有男生才会有这个症状,你热也好,你冷也好,基本上冷的时候,睾丸就会缩起来,现在你发烧,会影响到运动神经啊!你为什么会出现肢厥的症状呢?就是因为你发烧了,烧到 40 度以上,它就会抑制你运动神经的传导,所以你手脚都是冰冷的。你仔细看,越是发高烧,他的手脚就越冰冷。相同的,它也会影响到你的睾九就上升了,那个就叫做「囊缩」。就那么简单啊!不要一分钟我就可以确定你有没有脑膜炎。为什么还要做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浪费了多少医疗资源。我们立刻就可以硏判!
所以我在想,像器官移植,崔玖教授、王唯工教授他们的看法跟我们都很一致。事实上你要做器官移植的话,你捐赠器官的人的健康状况是不是应该保持很良好的状态呢?如果不健康的人,你是不是要让他很健康呢?才把你的器官移植给别人,别人接受你健康的器官,他的成功率才会高嘛!今天你都病奄奄的你移植给别人,会不会成功呢?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器官移植成功的机率很低,所以他们一直认为我们是不是要用一些药物,把捐赠者的器官培植的很健康,再来捐给别人。他把这个观念传到欧洲,在欧洲演讲,欧洲医界的那些人都迷死掉了,这观念是很正确的。
【条文】
303、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出现微脉原则上是属于阴脉,若出现了浮脉,就是阳脉,阴病见阳脉是好现象,《四诊心法》说「虽困无害」。这个浮脉是阳脉,阴病见阳脉叫「虽困无害」。
【吴谦注】
少阴中风脉,若见阳浮阴弱,乃风邪传入少阴,则是其势方盛,未易言愈。今阳脉反微,阴脉反浮,阳微则外邪散而表气和,阴浮则里气胜而邪外出,故为欲愈也。
【条文】
304、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吴谦注】
子丑寅阳生渐长之候也,病在少阴而解于阳生之际,所谓阳进则阴退,阴得阳而邪自解也。少阴所重在真阳,从此可见矣。
大家可以将六经病解时间画一个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你可以发现它有的地方是重叠的,子丑寅从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一点到三点、三点到五点。寅时是肺经时间,子丑时是肝胆时间,子丑寅阳生渐长之候,过了子时之后,阳气就渐渐擡头,「病在少阴而解于阳生之际,所谓阳进则阴退,阴得阳而邪自解也,少阴所重在真阳,从此可见。」
少阴病应该是两个系统,一个是肾脏,一个是心脏。尤其是心脏,更须要阳,阴阳不足就会衰竭。
【御纂医宗金鉴 卷八】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邪至其经,从化各异:若其人素偏于热,则邪从阳化,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蚘厥,口烂,咽痛,喉痹,痈脓,便血等阳证见矣,若其人素偏于寒,则邪从阴化,故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肤冷,藏厥,下利,除中等阴证见矣。
所以少阳不解,传变厥阴而病危,厥阴病衰,转属少阳为欲愈。阴阳消长,大伏危机。
兹以阴阳从化,厥热胜复之微旨,详发于篇中,俾临证者,诊治有要道焉。
「厥阴是阴尽阳生之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邪至其经,从化各异。如果其人素偏于热,则邪从阳化」。因此〈厥阴病〉第一条出现了「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或者是会出现寄生虫的病变。但是你触摸他的手脚是冰冰冷冷的,有寄生虫病变营养都被寄生虫吸收掉了,导致手脚冰冷。有热象的话则口腔溃烂、喉咙会痛、甚至吞口水都发生问题,声音也发不出来叫「喉痹」。「痈脓」是因为一直烧,温度太高破坏组织,组织发生了变异,因此就溃脓,如果在大肠会导致血管破裂会有出血的现象,这些都是阳证。所以这些资料让你很快可以从临床去体会。如果其人素偏于寒,则邪从阴化。就会手脚冰冷、脉诊不到了,触摸皮肤都冷冷的,出现「藏厥」。因为本身热能燃烧不够,手脚都冰凉的,下利,最后就发生刚刚讲的除中。除中的预后状况是更不好的,除中必死,这些都是阴证。
所以少阳不解,如果传变厥阴病情就恶化。厥阴病衰,转属少阳那就阴退阳回,情况好转,为欲愈是好现象。因为阴阳消长,阴如果消阳就长,这里边大伏危机。所以以阴阳从化,厥热胜负之微旨,详发于篇中,让临证者诊治能掌握要领。厥阴病有蛮多争议,各家有各家不同的看法。
杨俊老先生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提到了人往生了,十二个小时你不要去动他,你可以在他的呼吸穴下针,所有针灸书我们都念过,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呼吸穴,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他的人中穴。干脆你就告诉我呼吸穴就是人中穴,那我们就没有这个疑惑,第三个问题就谈到酸碱平衡的问题了,这里面大概也会涉及到一些酸碱平衡的问题。
【条文】
305、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05 条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这边的消渴,跟糖尿病的消渴好像又有点出入。中医有上消、有中消、有下消。
这条文会嘴巴很干,然后有一股气一直往上冲,「气上撞心」,事实上就是有点像气逆的现象。我们在临床上常常碰到,有很多人他只能坐着,不能躺着,一躺着的话气就涌上来,然后在心窝窝的地方有一股灼热的感觉,严重的话甚至有痛感。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不是容易饿,而是吃了以后肚子会胀胀的,所以他虽然饿,却吃不下,他还是想吃。就像肝硬化、肝癌的病人,演变到最后发生腹水现象的话,通常他都吃不下,因为肚子发胀,所以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如果你认为他是属于阳明病,肚子胀胀闷闷的,你用攻下的方法的话,他就会拉肚子拉不止,所以「下之,利不止」。
【吴谦注】
此条总言厥阴为病之大纲也。厥阴者,为阴尽阳生之藏,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乃厥阴热化而耗水也。
厥阴之脉,起足大指,循股内,入阴中,环阴器,抵少腹,贯心膈。其注肺热邪,循经上逆膈中,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也。饥而不欲食者,非不食也,因食则动蚘而吐,故虽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也。夫消渴多饮,饥不能食,则胃中所有者,但水与热耳!若更以厥阴热气,挟蚘撞疼,误认为转属阳明之实痛而下之,则胃愈虚,必下利不止矣。
这条是厥阴之为病的大纲。
「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藏,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所以在临床的见证是「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为什么会消渴呢?消渴是「饮水多而小便少。乃厥阴热化而耗水也」。临床上,很多人很能喝水,但是嘴巴很干。
「厥阴之脉,起于足大趾」大敦穴,「循股内」就是大腿内侧,一直走到生殖器,生殖器旁边有个穴道叫足五里穴。「入阴中」,所以环绕着生殖器,一直经过肚脐的两边然后到达心窝,右胁有期门、章门穴,一直到乳头的地方,所以「贯心膈」。
「其注肺热邪,循经上逆膈中」,因此就出现「气上撞心」,事实上他是跟呼吸有关系的,然后心窝处就会有热感及痛感。
「饥而不欲食者」,那是肠胃消化系统的问题,并非不想吃,而是因为一吃就刺激干扰蛔虫,它就会出来活动,一出来活动就经过你的胆道沿着你的食道,由你的口腔吐出来了。
我们记得在前面 192 条的样子,那边就提到说食则吐蛔。没有见过的人是比较不能够体会,亲眼目睹的人就会很明显的看到,「食则吐蚘」那不是假的。我们在前面〈阳明篇〉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了,古代是因为公共环境卫生比较差,所以寄生虫病变特别的多。故虽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也。消渴多饮,饥不能食,则胃中所有者,只是水与热而已。
「若更以厥阴热气,挟蚘撞疼,误认为是转属阳明证之实痛」而用攻下的方法,则会「胃愈虚」而下利更严重,就「下利不止矣」。
这一条是提纲条文,是所谓厥阴为病之大纲,出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到这里为止就是临床的见证,在治疗的禁忌上是:禁止用攻下的方法。如果误用攻下的方法会有变证,当然就是利不止也。
【集注】
成无己曰: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至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则成消渴者,以势甚能消水故也。又张卿子云:「尝见厥阴消渴数证,舌尽红赤,厥冷脉微,渴甚,服白虎黄连等汤,皆不能救。」盖厥阴消渴,皆寒热错杂之邪,非纯阳亢热之证可比也。
魏荔彤曰:此申解厥阴传经热邪为患,历举其证,以禁误下也。伤寒之邪,传入少阴,为里中之里,及自少阴传厥阴,又为三阴之极尽处矣。阴尽处受邪,无所复传,却同少阳为升降之出路。少阳无下法,厥阴阴邪亦无下法,下之为误可知矣。首标「消渴」二字,凡热必渴,而寒湿隔阻正气,亦有渴者,然其渴虽欲饮水,必不能多,未有渴而饮,饮而仍渴,随饮随消随渴。若是者消渴为传经之热邪,传入厥阴无疑也。
成无己曰: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咽喉部很干,还不造成需要严重喝水的现象。「至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就是前面的 300 条、301 条那边倒是「未成消渴也」。「至厥阴则成消渴者,以势甚能消水故也」。又张卿子说:尝见厥阴消渴这些症状,整个舌头都是红绛的。「厥冷脉微,渴甚,服白虎、黄连等汤,皆不能救,盖厥阴消渴,皆寒热错杂之邪,非纯阳亢热之证可比也」,意思是说像这种你用白虎汤未必会有效,反而你要用生脉饮这一类的处方来治疗。
魏荔彤说:「少阳无下法,厥阴阴邪也无下法,所以下之为误可知矣。」少阳无下法吗?但是有大柴胡汤证、有柴胡加芒硝汤证,所以魏荔彤这种观念能不能接受呢?又像少阴无下法,偏偏有急下三证,用大承气汤。所以有的时候你要看在什么情况之下来攻下。
「首标「消渴」二字,凡热必渴」那是一定,今天你发烧而蒸发水份,致水份流失掉,你口腔会干燥就会出现口渴的现象,所以凡热必渴。而「寒湿隔阻正气」,也有渴证,明明你看他的舌头口腔喔,整个都湿湿的,他还是告诉你口腔干的不得了。
我们在临床上看过了几个病例,那个叫做「湿困脾阳」,影响到脾的运化,像那种状况我们反而要用砂仁、要用肉豆蔻、佩兰、香附这一类的比较属于温热性的药物,把湿化掉,自然脾的运化功能就会恢复正常。明明口腔都很湿润的,但是他会告诉你他口渴的不得了,就是这个道理了。我看过几个病例,遇到像这种病人,医师如果他本身素养不够的话,你就会用大苦大寒的药,因为口渴都一定会用寒凉药啊!那就会越吃越严重,尽量不用峻泻剂。
今天有一个姓金的女孩子,在南昌街有一个店,后来又有一个人来,说她曾经在那边,她就亲眼目睹,说算一算要一万多块,她据说也在那边看过,里边也有博士级的,开药一开都四十几味药,硬生生的被整到跟骷髅一样。也在○○街跟○○西路有一家中医医院,那边也是看了好几个医生。我们好不容易把她调得快好了,又一个新的问题跑出来,本来她大便解不出来,我们从头到尾到现在为止都不会考虑用承气汤的,我们都想办法给她用一些清润的、润肠的,你光润又不行喔,光润太腻,就跟吃肥肉一样,你用润的药以外,另外还要加推动的药,你的木香、槟榔、大腹皮啊!香附啊!枳壳这些推动的药,他说寒湿阻隔也会渴。
魏荔彤说寒湿阻隔也会渴。「然其渴虽欲饮水,必不能多」,湿困脾阳的渴,肯定不会像阳明病的渴一样,不会像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渴一样,所以「未有渴而饮,饮而仍渴,随饮随消随渴。若是者消渴为传经之热邪,传入厥阴无疑也」。
【条文】
306、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306 条说:「厥阴病,渴欲饮水,要少少与之愈」。这是针对 305 条出现的消渴,你给他水是可以的,但是要「少少与之」,不然水份无福消受,就渗透到肠管,结果就造成了下利了。所以你看老祖宗很厉害。
【吴谦注】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乃阳回欲和,求水自滋,作解之兆,当少少与之,以和其胃,胃和汗出,自可愈也。若多与之,则水反停渍人胃,必致厥利矣。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是好现象。
「阳回欲和,求水自滋,是作解之兆。当少少与之,以和其胃」。我们回到 22 条、23 条,22 条那边也是一样要「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要不然就变成 23 条的「水入则吐,名曰水逆证。」所以你看老祖宗很厉害,当你水份流失很严重的时候,包括你的失血、发高烧,当你要补充水份的时候,他不会让你大杯大碗的喝,他就拿个棉花棒,在你的口唇里边擦拭,舌头舔一舔,慢慢慢慢的来供应,如果你大量的供应水份,马上他的血液就被你稀释掉了,你的血液一定要维持一个适度的浓度,维持一定的血比容,一旦被稀释,就不能充分供氧,就造成心脏衰竭了,所以你看看,久病、失血过多、严重脱水的人,要补充水份都要少少与饮之。古代如此,现代他们当然很清楚,所以「若多与之,则水反停渍入胃」,就造成肠子水份太多了,手脚冰冷然后下利了,「必致厥利」。
【集注】
张 璐曰:阳气将复,故欲饮水,而少少与之者,盖阴邪方欲解散,阳气尚未归复,若恣饮不消,反有停蓄之患矣。
汪 琥曰:厥阴有消渴一证,不言自愈者,盖热甚而津液消烁,虽饮水不能胜其燥烈,乃邪气深入未愈之征也。而此条之渴欲饮水与之愈者,盖其热非消渴之比,乃邪气向外欲解之机也,两者自是不同。
张石顽说:「阳气将复,故欲饮水,而少少与之者,盖阴邪方欲解散,阳气尚未归复,若恣饮不消,反有停蓄之患矣」,会造成蓄水证。
汪琥曰:厥阴有消渴一证,若不了解他也会自愈,说不言自愈者,盖热甚而津液消烁,虽饮水不能胜其燥烈,乃邪气深入未愈之征也。而此条之渴欲饮水与之愈者,盖其热非消渴之比,乃邪气向外欲解之机也,两者自是不同。
汪琥的说法,我们可以参考 22 条,也可以参考 165 条。165 条在注文里也提到,在 165 条的最后提到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不妨可以考虑用白虎加人参汤。不然的话,你要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条文】
307、伤寒,厥而心下悸,(以饮水多),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清入胃,必作利也。
307 条就是针对 306 条,如果不照 306 条来处理,而给他大量水喝,喝水不要太多否则就变成 307 条水渍入胃,手脚冰冷甚至会拉肚子。
「伤寒,厥而心下悸」,伤寒是外感热病,出现了手脚冰冷,和心脏加速跳动。吴谦认为还要有四个字「以饮水多」,所以他说伤寒厥而心下悸,以饮水多,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在《伤寒论》两度出现,第一度出现在〈太阳中篇〉的 68 条,跟五苓散的对比:一个是汗出而渴,一个是汗出不渴。当然五苓散作用比较明显,茯苓甘草汤的作用比较没有那么明显,作用比较轻微。
那么现在服了茯苓甘草汤以后,然后来治疗他的手脚冰冷,他说如果你的治疗先后次序没有按照这种治疗的原则,不尔就是不然的话,渍就是渗透,水就会渗透到你的肠管,这里的胃不是肠胃的胃,而是指肠管而言,因为在《伤寒论》里面,提到肠子的机会几乎只有一个条文,你很少看到他提到肠子,脾胃都涵盖了脾、胃、大、小肠、十二指肠,胰脏跟肝比较有关系,所以你不这样来处理,水就会透到肠管,肠管那边充满了水份,那你就一定会下利,所以你看看老祖宗也是很了不起,他了解你今天肠管积水就会下利。
【吴谦按】
「厥而心下悸者」之下,当有「以饮水多」四字,若无此四字,乃阴盛之厥悸,非停水之厥悸矣,何以即知是水而曰宜先治水耶?
「厥而心下悸者」之下,当有「以饮水多」四个字,如果没有这四个字,乃阴盛之厥悸。意思就是你阴寒到极点的话,你的手脚冰冷,而且心跳就会比较快,出现心悸的反应。非停水之厥悸矣,何以即知是水而曰宜先治水耶?如果没有这四个字的话,怎么知道他是蓄水证呢?你怎么可以先用治水的方法呢?
【吴谦注】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不渴引饮,乃阴盛之厥悸也,若以饮水多,乃停水之厥悸也。故宜先治水,却治其厥也,当与茯苓甘草汤,即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也。桂枝、甘草补阳虚也,佐生姜外散寒邪,则厥可回矣,君茯苓内输水道,则悸可安矣,此先水后厥之治也。盖停水者,必小便不利,若不如是治之,则所停之水渍入胃中,必作利也。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不渴引饮,乃阴盛之厥跟悸。若以饮水多,乃停水之厥、悸」。所以宜先治水,然后再治疗手脚冰冷,可以用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我们在 68 条那边已经介绍过,它是五苓散跟桂枝汤的合方,但是它减轻了剂量,所以茯苓甘草汤就是桂枝汤加了茯苓、生姜,当然要去掉桂枝汤的芍药。「桂枝、甘草补阳虚,佐生姜外散寒邪」,手脚冰冷就会恢复正常的温度。「君茯苓它有内输水道」,这样一来心下悸就会缓解下来,所以输水道则悸可安了。「此先水后厥之治法也。盖停水者,必小便不利」,如果不这样来处理的话,则所停之水渗透到你的肠管,就会引起下利了。
【吴谦按】
《伤寒》〈太阳篇〉,汗出表未和,小便不利。此条伤寒表未解,厥而心下悸,二证皆用茯苓甘草汤者。盖因二者见证虽不同,而里无热,表未和,停水则同也。故一用之谐和荣卫以利水,一用之解表通阳以利水,无不可也。此证虽不曰小便不利,而小便不利之意自在,若小便利则水不停,而厥悸属阴寒矣,岂宜发表利水耶!
《伤寒》〈太阳篇〉68 条,「汗出表未和,小便不利」。「此条伤寒表未解,厥而心下悸,二证皆用茯苓甘草汤者,盖因二者见证虽不同,而里无热,表未和,停水则同也。故一用之以调和荣卫来利水,一用之解表通阳以利水」,所以它有两个作用我们要了解。在临床上面,茯苓甘草汤它又可以解表通阳来利水,也可以调和营衞来利水。
此证虽不曰小便不利,而小便不利的症状其实已经很明显。
「若小便利则水不停,而厥悸属阴寒矣,岂宜发表利水耶」,那我们可能就考虑真武汤之类的。
所以在临床上面,「厥而心下悸」的话呢,有蓄水、有阳虚、有阳为阴郁、有里阳实。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面治疗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你会手脚冰冷你会心跳加速,在临床上面他可能是蓄水证,你现在手脚冰冷心下悸,他可能是蓄水证,水饮也好,蓄水也好。第二个呢,可能是你本身心脏的血液不能够充分的供应到末梢,使你的末梢能量燃烧不够当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第三个是阳为阴郁,在前面有所谓四逆散证。第四个是便秘,便秘的话也会手脚冰冷,也会心悸。
这些症状不是用茯苓甘草汤,「阳虚」我们会考虑用四逆汤或真武汤。「阳为阴郁」这个在前面我们有介绍过一个方子叫做四逆散。「里阳实」就要用承气汤了,要看程度,承气汤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越严重的我们就用大承气汤,比较轻微的我们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
【集注】
方有执曰:《金匮》云:「水停心下,甚则悸者。」是悸为水甚,而厥则寒甚也。寒无象而水有形,水去则寒消而厥亦愈,人胃者,水能渗土也。
喻 昌曰:〈太阳篇〉中饮水多者,心下必悸,故此厥而心下悸者,明系饮水所致。所以乘其水未渍胃,先用茯苓甘草汤治水,以清下利之源,后乃治厥,庶不致厥与利相因耳!
程应旄曰:寒因水停而作厥者,其证以心下悸为验。厥阴有此,多因消渴得之,水其本也,寒其标也。不先水而先厥,且防水渍人胃,敢下之乎?
汪 琥曰:厥而心下悸者,明系饮水多,寒饮留于心下,胸中之阳,不能四布,故见厥,此非外来之寒比也,故法宜先治水,须与茯苓甘草汤,而治厥之法,即在其中矣。盖水去则厥自除也。不尔者,谓不治其水,则水渍下入于胃,必作利也。
吴人驹曰:气脉流行,不循常道,是为悖逆,名之曰厥。但厥有痰实、寒热、气水之不同,此因于水者也。水气不循故道,则水之寒气上乘于心而为悸,故治水即所以去悸,而厥亦回。设或不然,则水之甚者,其土沮洳,因为之利矣。
方有执曰:云:「水停心下,甚则悸者。」《金匮》第十五章〈水气病篇〉。「是悸为水甚」,这个刚刚就讲过了有蓄水证的话。「而厥则寒甚」,你手脚冰冷一定跟能量燃烧不够有关系。「寒无象而水有形,水去则寒消」而手脚冰冷也就自然改善了。
喻嘉言说:「〈太阳篇〉中饮水多者,心下必悸」,在第 68 条已经提到。「故此厥而心下悸者」,显然就是水饮所致。所以乘其水未渗透到肠管,先用茯苓甘草汤来治水,「以清下利之源,后乃治厥」,才不会造成你的厥跟利一起出现。「庶不致厥与利相因耳!」因为肠中水份多就拉,拉完了就渴又想喝水,喝了又拉。
程应旄说:寒因水停而引起手脚冰冷,其证以心下悸作为诊断的依据。厥阴有此,多因消渴得之,水其本也,寒其标也。不先水而先厥,且防止水渗透到肠管,能够用下法吗?
汪琥说:厥而心下悸者,明系饮水多,寒饮留于心下,胸中之阳,不能四布,因此会出现手脚冰冷。此非外来之寒比也,故法宜先治水,须与茯苓甘草汤,而治厥之法,即在其中矣。所以有的时候你的手脚冰冷是因为水饮,反而用利水的药,手脚冰冷就获得缓解。不然的话,谓不治其水,则水渍下入于胃,必作利也。
吴人驹说:「气脉流行,不循常道,是为悖逆」。「悖逆」就是厥的意思,「厥」就是阴阳气不相顺接的意思,马上我们后面就会提到。
「但厥有痰实、寒热、气水之不同」,有痰实厥是瓜蒂散证。有寒厥是四逆汤证或当归四逆汤证。热厥是承气汤证、白虎汤证。有气厥就是四逆散证。有水饮的不同,这就是辨证论治了。
西医会在乎你的手脚冰冷吗?你跟西医讲说你手脚冰冷,他会理你吗?他会笑你耶!手脚冰冷有什么关系!可是这对我们中医很重要,你看看这里我只是举出这四种。寒厥我们介绍过就是四逆汤。热厥的话我们要分三种,有便秘是承气汤证,没有便秘是白虎汤证,介乎白虎汤和承气汤之间的就是四逆散证,事实上这是一种气的阻碍,是循环障碍。痰厥是瓜蒂散证,还有蚘厥,有寄生虫病变的蛔厥就是乌梅丸证。什么叫科学,这才叫科学,才是最科学。手脚冰冷会有那么多的原因。
今天早上来一个姓李的女孩子,很年轻就已经洗肾了,她在台大洗肾,让台大的医生知道她在吃中药,不得了了,紧张的要命,他说你吃中药会造色素沉淀,你会变成整个黑黑的。胡说八道!哪一个洗肾的病人不是脸黑黑的!○○的医生我就很不客气,当然病人不敢回去跟他讲,我说你回去问你的医生,看看他吃不吃饭,饭就是禾本科的,我开薏仁行不行?我开玉米须行不行?薏仁和玉米须都是禾本科的,我开冬瓜可以不可以?你吃不吃饭?你不吃饭我就不开这些药。你不吃饭吃麦,那麦也是禾本科的,那你还吃什么?没什么好吃的,你吃面粉、面包都是禾本科做的,小麦、大麦都是禾本科的啊!所以乱讲话,什么吃了中药以后会色素沉淀,就像什么初生婴儿黄疸就是吃黄连吃太多了,那我们如果吃黑豆、黑芝麻,是不是要变黑人了,那还得了,要打官司呢?是不是偷汉子啊?是不是偷黑人生了黑人的小婴儿出来。都乱讲话,那你喝牛奶为什么是黄的大便出来呢?那是不是我全部吃白色的东西,生出来的婴儿就很白了?好的他不讲,要是有一点什么风吹草动他就给你到处讲,太可恶了。
「此因于水者,水气不循故道。则水之寒气上乘于心而为心下悸,故治水即所以去悸,而厥亦回」。如果不然的话,「则水之甚者,其土沮洳,因为之利矣」。水一直侵蚀的话,土堆就会被冲蚀掉了。
【条文】
30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非)为藏寒,虻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吴谦按】
此为藏寒之「此」字,当是「非」字。若是「此」字,即是藏厥,与辨蚘厥之义不属。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刚刚讲的如果是从阴化,他的皮肤就会冰冰冷冷的。「其人躁无暂安时」,这是一个情绪病变,整天都在烦躁,他说这个叫做「藏厥」,而不是「蚘厥」。「藏厥」就包括心脏麻痹,心脏没有力不能把血液输送到末梢,当然你的手脚就会冰冰冷冷的。「躁无暂安时」就是心脏无力麻痹,所以有的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那个真的很痛苦啊!这个不是蚘厥。
如果是蚘厥的话,「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非为藏寒」。吴谦认为「此为脏寒」应改为「非为脏寒」。
「蚘上入其膈,故烦」,到这边一个标点。「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乌梅丸又可以治疗多年的下利、又主久利。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外感病脉微弱而手脚冰冷,演变到第一、二个周期,温度下降,情绪没有片刻的安宁,这是「藏厥」,不是蚘厥。从脉微而厥、肤冷、躁无暂安时都是辨证要点。
蚘厥之辨证第一是当吐蚘,可见藏厥就不吐蚘了,其实有的人会晕会吐,不一定吐蚘。第二蚘厥是平常很安静,只有在蚘虫出来的时候会烦、须臾复止,而脏厥是躁无暂安时。第三脏厥是肤冷,而蚘厥是不会肤冷,因为是阳热证。为何会「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呢,因为蚘虫出来扰乱的时候,「蚘上入膈,故须臾复止」。蚘闻到食物的味道就出来活动,导致某一部位蠕动收缩,便从口腔吐出,所以说其人当自吐蚘。
针对「蚘厥」用乌梅丸治疗,乌梅丸除了可以治疗蚘厥外也可以治疗陈年拉肚子。「藏厥」治疗不外乎四逆汤、吴茱萸汤等,后面注文会提到。
【吴谦注】
首条总论厥阴阳邪化热,此条详辨厥阴阴邪化寒,以明藏厥、蚘厥之不同,而出其治也。
伤寒脉微而厥,厥阴脉证也。至七、八日不回,手足厥冷,而更通身肤冷,躁无暂安之时者,此为厥阴阳虚阴盛之藏厥,非阴阳错杂之蚘厥也。若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不似藏厥之躁无暂安时,知非藏寒之躁,乃蚘上膈之躁也,故其烦须臾复止也。得食而吐又烦者,是蚘闻食臭而出,故又烦也。得食蚘动而呕,蚘因呕吐而出。故曰:其人当自吐蚘也。蚘厥主以乌梅丸,又主久利者,以此药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也。藏厥者,宜吴茱萸汤。兼少阴者,宜四逆、通脉、附子等汤,临证者,酌而用之可也。
305 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是总论厥阴阳邪化热;这一条是详细辨明厥阴阴邪化寒,一条是化热、一条是化寒,「以明藏厥、蚘厥之不同」以及提出他的治疗。
「伤寒脉微而厥」是厥阴的脉象,至七、八日手脚不能恢复正常的温度,「至七、八日不回,手足厥冷,而更通身肤冷」,烦躁没有片刻的安宁,这是厥阴阳虚阴盛的藏厥,而不是阴阳错杂的蚘厥。
如果蚘厥的话,「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不似藏厥之躁无暂安时,知非藏寒之躁,乃蚘上膈之躁也,故其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吐又烦者,是蚘闻食臭而出,故又烦也。得食蚘动而呕,蚘因呕吐而出,故曰:其人当自吐蚘。」
蚘厥用乌梅丸,乌梅丸还可以治久利。以此药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因为它里边有黄连、黄柏是苦的,有蜀椒、干姜是辣辣的,有乌梅是酸酸的,有人参、干姜、黄连、黄柏是「寒热并用」。酸苦辛温,寒热并用。「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藏厥,应用厥阴主方吴茱萸汤。兼有少阴病要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附子汤这些方剂,临证者自己选择适合的方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所以酌而用之可也。
【集注】
方有执曰:脉微而厥,统言之也。肤冷,言不独手足,以见阳气内陷也。藏厥,言非在经也。
喻 昌曰:脉微而厥,则阳气衰微可知,然未定其为藏厥、蚘厥也。惟肤冷,而躁无暂安时,乃为藏厥,藏厥用四逆及灸法,其厥不回者死。若蚘厥则时厥时烦,未为死候,但因此而驯至胃中,无阳则死矣。
程 知曰:言厥,有藏与蚘之别也。藏厥者,肾藏之阳不行也;蚘厥者,手足冷而吐蚘,胃府之阳不行也。蚘厥者,蚘动则烦而有静时,非若藏厥之躁无暂安时也。此胃阳病而无关于肾阳,故厥虽同,而证则异也。
程应旄曰:脉微而厥,纯阴之象,征于脉矣;七、八日肤冷,无阳之象,征于形矣。阴极则发躁,无暂安时,此自是少阴藏厥,为不治之证,厥阴中无此也。至于吐蚘,为厥阴本证,则蚘厥可与阴阳不相顺接者,连类而明之也。用乌梅丸名曰安蚘,实是安胃,并主久利,见阴阳不相顺接,厥而下利之证,皆可以此方括之也。
林 澜曰:阳烦阴躁,烦轻躁重,于藏厥言躁,于蚘厥言烦,已具安危之异矣。藏厥者,阳气将脱,藏气欲绝而争,故藏厥为死证;若蚘厥者,藏气虚寒,而未至于绝。藏气寒,则蚘不安其宫而动,藏气虚则蚘求食而出,是以其证必吐蚘。
方中行说:脉微而厥,统言之也。肤冷,言不独手足,以见阳气内陷也。藏厥,言非在经也。你去登山活动,没有东西吃,衣服又穿得少了,保证你不但是肤冷,等一下嘴唇就变黑了,最后就呼吸停止了。
喻嘉言说:「脉微而厥,则阳气衰微可知」,包括心脏没有力不能把血液输送出去,然而还不能确定他是藏厥还是蛔厥。只有从「肤冷而躁无暂安时,乃为藏厥」。藏厥用四逆汤、附子汤、通脉四逆汤或者是用灸法,灸他的关元命门,若他的手脚冰冷经过这样子来处理仍不能恢复正常温度,就属于死证了。但若是蚘厥的话呢他会烦、也会手脚冰冷,但是未为死候,但因此而「驯至胃中无阳」也可能会造成生命的威胁。
程知说:「言厥,有藏与蚘之别也」。你的手脚冰冷,就是藏厥,也就是寒厥;也有蚘厥,就是寄生虫的病变。「藏厥者,肾藏之阳不行也」,肾之阳气也失调,贺尔蒙分泌也失调;「蚘厥者,手足冷而吐蚘,胃府之阳不行也」。所以蚘厥会吐蚘,藏厥不会吐蚘。藏厥是躁无暂安时,蚘厥是会烦,可是很快就会改善。「蚘厥者,蚘动则烦而有静时,非若藏厥之躁无暂安时也」。「此胃阳病而无关于肾阳」,所以他跟消化系统比较有关系。所以厥虽同,而临床的症状就不一样了。所以 308 条事实上就是一个藏厥跟蚘厥的对照。
程应旄说:「脉微而厥,是纯阴之象」,是从脉象来考究的话;「七、八日肤冷」,那显然是能量燃烧不够,所谓「无阳之象」,是从你身体的身形来看。「阴极则发,躁无暂安时,此自是少阴藏厥,为不治之证,厥阴中无此也」。「至于吐蚘,为厥阴本证,则蚘厥可与阴阳不相顺接者,连类而明之也」,同时来认识它。
「用乌梅丸名曰安蚘,实是安胃」,因为它里面的人参、桂枝、干姜全部都是很好的健胃剂》同时它可以治疗多年的下利,「并主久利」。「见阴阳不相顺接,厥而下利之证」,都可以用这一个方来治疗。
林澜曰:阳烦阴躁,烦轻躁重,于藏厥言躁,于蚘厥言烦,已具安危之异矣。藏厥者,阳气将脱,藏气欲绝而争,故藏厥为死证:若蚘厥者,藏气虚寒,而未至于绝。藏气寒,则蚘不安其宫而动,藏气虚则蚘求食而出,是以其证必吐蚘也。那当然一定是要有寄生虫的病变,现代的人因为很重视寄生虫,所以从小学开始就会定期给你打虫药,把那些寄生虫驱逐出境。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是伤寒方中组成第三大的方子,第一大方是麻黄升麻汤 14 味药:第二大方是柴胡龙骨牡蛎汤 11 味药;但是把苦酒跟米饭算进去的话,乌梅丸是第二大方,因为若加上醋跟米饭就是 12 味药;第三大就是乌梅丸一共 10 味药。
乌梅要先用醋给它泡,所以他说以上十味,「异捣筛」就是分别磨成粉,磨成粉以后就把它混合起来。一般通常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那个叫做常温,像这种天气大概 35、36 度,你给它晒,晒了以后就会酥酥的,酥酥以后就用石臼给它杵碎,杵碎以后再用碾槽磨粉,多累你知道吗?现在就不用那么累了,有机器代工,也不必一样一样把它磨成粉。
以前做药那么累还那么多人有兴趣,现在做药方便简单的不得了。以前撇当归我差点把皮都给撇掉,当时撇当归没有把皮撇掉,倒是剪泽泻把我一块皮剪掉了,到现在四十多年了这一块肉还没有长回去。如果天阴病人又要你的药粉或药丸的时候,要怎么办呢?一般我们就找一张干净的纸,舖在锅子上面,底下的火要轻轻的,炭火之类的,有温度但是不会焦,不要直接放在锅子上面,先放一张纸,就这样炒,炒了就酥酥的,就开始捣,很累,所以大人工、老人工都派得上用场。现在太方便了,没有人要做,反而变成夕阳产业。
乌梅用醋去泡,好醋就是苦酒,白醋就是白酒,全国产醋最好的是镇江醋。一般我们有两种,一种是红醋,一种是黑醋,到底是红醋好还是黑醋好?又很难分。一般我们吃鱼翅、鱼排、燕窝都会滴几滴醋进去,就有一点调味的作用。用好醋来泡乌梅一个晚上,泡了以后再把乌梅的核去掉,然后放在蒸笼里面蒸,用五升米来下饭,煮熟了以后跟乌梅一起捣,捣成泥和药令相得,把它跟药粉混合均匀,令相得就是均匀的意思,另外再纳到臼中,放在臼中,跟蜂蜜一起捣二千下,然后把他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空肚子吃叫做先食服,每天吃三次,先吃三颗,若没反应再四颗、五颗一直增加到 20 个。西药的服用方法和中药的服用方法正好完全相反。
吃了乌梅丸后,因为是属于胃肠的毛病,所以禁止「生冷、黏滑、臭恶」这些食物,这跟第 3 条吃桂枝汤的服用禁忌有点类似。
【集解】
柯 琴曰:六经惟厥阴为难治,其本阴,其标热,其体木,其用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行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是治厥阴之法也。厥阴当两阴交尽,又名阴之绝阳,宜无热矣。第其合晦朔之理,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所以厥阴病热,是少阳使然也。火王则水亏,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气有余便是火也。木盛则生风,虫为风化,饥则胃中空虚,蚘闻食臭而出,故吐蚘,虽饥不欲食也。仲景立方,皆以辛甘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之者,以厥阴主肝木耳!
洪 范曰:木曰曲直作酸。《内经》曰:木生酸,酸人肝。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黄连泻心而除疼,佐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连、柏治厥阴阳邪则有余,不足以治阴邪也。椒,附、辛、姜大辛之品并举,不但治厥阴阴邪,且肝欲散,以辛散之也。又加桂枝、当归,是肝藏血,求其所属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渍乌梅,同气相求。蒸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丸,少与而渐加之,缓则治其本也。蚘,昆虫也。生冷之物与湿热之气相成,故药亦寒热互用,且胸中烦而吐蚘,则连柏是寒因热用也。蚘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治虫佳剂。久利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
柯琴曰:六经惟厥阴为难治。(他也在少阴病中说六经中少阴最多死证)其本是阴性,其标是热象;其体木,其用火。《内经》有一句话说:你要制伏他主要的症状,就要先找到他的病因,所以说「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你要对付他的症状就要先找到他的病因。或者用收敛的方法、或者用发散的方法、或者从正治法、或者从反治法、或逆或从,总之我们治病用的处方就是要能对这个疾病发生作用,即随所利而行之,就是要找一个对疾病能发生作用的,来「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他说这个就是治疗厥阴病的方法。
「厥阴当两阴交尽,又名阴之绝阳」,应该是没有热象。但是厥阴符合「晦朔之理」,「晦朔」就是初一没有月亮黯淡无光,弦月就是「朔」,十五满月就是「望」。「第其合晦朔之理,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所以厥阴病热,是少阳使然也」。
「火旺则水亏」,因此就出现了〈厥阴篇〉第一条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这些症状。「气有余便是火也。木盛则生风,虫为风化」,风里面就有虫字,可见老祖宗了解空气中布满了细菌病毒,只是当时没有显微镜,不太了解,可是他还是知其然。「虫为风化,饥则胃中空虚,蚘闻食臭而出,故吐蚘,虽饥不欲食也」。
「仲景立方,皆以辛甘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为什么这边会用乌梅来做君药呢?「以厥阴主肝木耳」,因为肝木在五味是属于酸的,酸就能进入肝胆系统。
《周书》〈洪范篇〉提到说:「木曰曲直作酸。」《内经》曰:「木生酸,酸入肝。」「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因为乌梅可以对病因发生作用叫「伏其所主」。「配黄连泻心而除痛」,黄连跟木香搭配起来是非常好的止痛药,在方剂学称之谓香连丸,不过那个黄连要先用吴茱萸炒过。「佐黄柏滋肾以除渴」,所以在消渴方里面有的时候用到黄连,有的时候用到黄柏。「先其所因也」,因为你找到了病因。
黄连、黄柏治厥阴,「阳邪则有余,不足以治阴邪」。所以蜀椒、附子、细辛、干姜大辛之品一起用,「不但治厥阴阴邪,且肝欲散,以辛散之也」。又加桂枝、当归,是肝藏血,求其所属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来泡乌梅,苦酒、乌梅都是酸酸的,这个我们称它叫「同气相求」。
「蒸之米下,资其谷气」用米饭把它煮熟了,最主要是藉其谷气。
我们在 28 条有一个方叫十枣汤,十枣汤里面大戟、甘遂、芫花三味药都是大毒的药,用大枣驾御这三味药,除了用大枣制衡这三味药的毒性之外,还特别交代吃了十枣汤以后要「糜粥自养」。要熬一点稀饭,如果有经济能力做得到,熬一点肉稀饭就更好。要「糜粥自养」,为什么要这样来处理呢?因为你吃了这些生物碱含量很高的食物,处理不好的话往往会引起中毒的现象。所以他用红枣健脾胃来制衡这三味的毒性,更重要的是藉「糜粥自养」来保护他的肠胃功能。这里的乌梅丸也是「蒸之米下,资其谷气」。
「加蜜为丸」,加蜂蜜做成药丸。「少与而渐加之」,要渐渐的增加剂量,「因为缓则治其本也」。可是我们发现所有的药丸的服用方法几乎都是从少到多。
蚘是寄生虫,「生冷之物与湿热之气相成,故药也寒热互用,且胸中烦而吐蚘,则黄连黄柏是寒因热用也」。你因为胸中烦而吐蚘的话,因为他是属于热证,黄连、黄柏是寒药。「蚘得酸则静,得辛则不敢动,得苦则下」,所以肯定乌梅丸是一个治疗寄生虫病很好的一个处方。「久利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肯定这个方可以治疗肠胃炎、胃酸过多、胃溃疡、慢性下利、反胃。
另外日本人创造一个名词,用它治疗「血道症」,「血道症」大概也是涉及到一些血液的病变。也有报告说可以用来防治肾功能衰竭,从整个方来分析的话,我是不太能接受这种观念。我曾经用乌梅丸治疗久利,但是如果没有浓缩药粉的话,用饮片可能会比较方便,好像之前有一阵子有一家药厂有生产,后来又没有生产,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乌梅这些药比较不好处理,因为它还有米饭。没有做成药丸的话要不要米饭呢?要不要用醋泡乌梅呢?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探讨的。
我们介绍过的久利的医案,就是从民国 38 年一直拉到民国 82 年的 3 月 21 日,那是在台东关山看的一个病人。去年有一位吴先生,他是从民国 53 年,一直拉到去年的 5、6 月,应该是 5 月份来看,原则上应该是一次就有效了。关山那个病人,一天最少拉 8 次,最多多少次不知道,这位吴先生最少 6 次。你就可以想像这个人一定是很瘦,非常的瘦,基本上应该是一个星期几乎就好了。后面的几个处方大概都是根据第一个处方,有动的话也是一、两味药,我们是用五苓散跟平胃散,其实五苓散跟平胃散合起来就叫胃苓汤。然后就用四神丸,四神丸本来有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但是吴茱萸实在是很难吃,非常的难吃。
我们今天有两个病人,我们问他吃当归四逆汤有什么感觉,这两个都告诉我们很难吃。有一个是很久没来了,给她开当归四逆汤,她告诉我们那个药实在是很难吃,另外还有一个病例也是一样,但是我们有一位方医师说当归四逆汤很好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当这个方和他的症状相吻合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好吃。所以有病人告诉我当他熬药的时候,他的病已经好了差不多 3、4 分了,他只要闻到药的味道,病好了 3、4 分了,这个叫得药气。所以有人讲他很喜欢熬中药的味道,他说一进屋子里就满室芳香。你要看开什么药啦!要是开水蛭,你会说满室芳香我头就给你砍掉,你要是开归芪建中汤啦、十全大补汤啦、人参养荣汤啦,那就真的香喷喷的。尤其有桂枝、肉桂的味道就很香,肯定你闻到屋子里的药味病就好了一大半。这个是乌梅丸,我用来治久利,多年的下利,我几乎很少用这一个方,因为这一个方天地良心啊!比起当归四逆汤可能更不好吃。因为当归四逆汤顶多就是有一味木通很苦,有一味细辛很麻而已,这边不但有蜀椒、干姜让你辣死掉,有细辛让你很麻,然后有黄连、黄柏让你苦得要死,乌梅又让你酸的要命,所以你看这个方好不好吃啊!肯定是不好吃的。拉肚子拉很多年的大有人在,永和国中有一位老师也是拉了十几年,最多也是拉了 5、6 次,我刚刚讲的昨天有一位吴先生患直肠癌,他一天拉最少 8 次以上不止,吃了以后就缓解了,改善很多,至于刚刚说的有瘜肉造成的下利,都不是这个方的适应证。
【条文】
309、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309 条说:「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炙厥阴,厥不还者,死」。所以所有三阴病只有厥阴病的下利便脓血用针法,其他全部用灸法。如果灸了以后,你的手脚冰冷还不能够恢复正常的温度,便没多大希望了。
【吴谦注】
此详申厥阴藏厥之重证也。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者,是厥阴阴邪之重病也。若不图之于早,为阴消阳长之计,必至于阴气寝寝而盛,厥冷日深,烦躁日甚,虽用茱萸、附子、四逆等汤,恐缓不及事,惟当灸厥阴以通其阳。如手足厥冷,过时不还,是阳已亡也,故死。
注文说「此申厥阴藏厥之重证也。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者,是厥阴阴邪之重病也。若不图之于早,为阴消阳长之计,必至于阴气寖寖而盛」。「寖寖」就是渐渐的意思。「厥冷日深,烦躁日盛」,虽然用吴茱萸汤、附子汤、四逆汤这些大热的药强心剂,恐怕也缓不济急了,所以赶紧先用灸法灸厥阴来通其阳。所以手足温度能够恢复正常的话,那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不然的话,那「阳已亡」,大概就没有多大希望了。
而灸哪个穴道呢?条文中「灸厥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道,我认为可以灸太冲穴。
【集注】
方有执曰:灸所以通阳,阳不回,故主死也。
程 知曰:六、七日,为邪传厥阴之时,脉微而厥,未是危证,危在烦躁,为微阳外露耳!
程应旄曰:脉微厥冷而烦躁,是即前条中所引藏厥之证,六、七日前无是也。
汪 琥曰:烦躁者,阳虚而争,乃藏中之真阳欲脱,而神气为之浮越,故作烦躁。可灸太冲穴,以太冲二穴,为足厥阴脉之所注。穴在足大指下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可灸三壮。
「灸太冲」就是用米粒大或黄豆粒大的艾绒在太冲穴点火燃烧。如果你用直接灸动作就要快,否则会引起皮肤的灼伤,一般我们都会隔姜灸或隔蒜灸,这样子会比较安全一点。如果你用艾条的话就方便多了,用艾条对着脚大拇趾来灸,除了可以治疗手脚冰冷烦躁以外,还可以治疗疝气,脚大拇趾长毛毛的地方叫大敦,你用艾条灸大敦则疝气会改善。
另外灸肚脐,肚脐也叫神阙,以及肚脐下的丹田、命门,以及足三里、养老穴对延年益寿及健康的维护都很有帮助。但是灸法有一个缺点,灸法毕竟有火气,容易燥血耗阴,常常会掉头发,就像你熬夜、喜欢吃燥热的食物会掉头发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喜欢吃炸的、烤的、烘焙的饼干泡面会容易掉头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灸过以后最好配合六味地黄丸比较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