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八讲

【条文】

309、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309 条提到可以温灸太冲穴,让他的手脚温度能够恢复正常。

【吴谦注】

此详申厥阴藏厥之重证也。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者,是厥阴阴邪之重病也。若不图之于早,为阴消阳长之计,必至于阴气寝寝而盛,厥冷日深,烦躁日甚,虽用茱萸、附子、四逆等汤,恐缓不及事,惟当灸厥阴以通其阳。如手足厥冷,过时不还,是阳已亡也,故死。

【集注】

方有执曰:灸所以通阳,阳不回,故主死也。

程 知曰:六、七日,为邪传厥阴之时,脉微而厥,未是危证,危在烦躁,为微阳外露耳!

程应旄曰:脉微厥冷而烦躁,是即前条中所引藏厥之证,六、七日前无是也。

汪 琥曰:烦躁者,阳虚而争,乃藏中之真阳欲脱,而神气为之浮越,故作烦躁。可灸太冲穴,以太冲二穴,为足厥阴脉之所注。穴在足大指下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可灸三壮。

【条文】

310、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10 条用药就配合当归四逆汤,甚至更严重的话就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10 条说「手足厥寒」就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不能把血液充分的输送到手脚末梢。血液里面带氧,它要燃烧以产生能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手脚冰冷肯定与热能燃烧有关系,当然这与心脏血管也有关系。「脉细欲绝」或「脉微欲绝」即是脉没有力,血液总量不够,更严重的话甚至血管有阻塞现象。像这种状况一方面用补肝血的方式。

因为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汤去生姜,加上当归补血、加上通草有通络的作用、再加上细辛有温寒的效果,所以用当归四逆汤主之。如果内有久寒的话呢,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加了生姜以后等于恢复桂枝汤的原方加上当归、细辛、通草跟吴茱萸。

【吴谦注】

此详申厥阴藏厥之轻证也。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厥阴阴邪寒化之脉证也。

(1)然不通身肤冷,亦不躁无暂安时者。则非阳虚阴盛之比,故不用姜、附等辈,而用当归四逆汤,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荣卫以通阳气也。

(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以直走厥阴,温而散之也。

 

本条详申厥阴脏厥之轻证,309 条的注文说「此详申厥阴藏厥之重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那是厥阴寒邪,厥阴阴邪寒化之脉证。没有像 308 条所说的全身皮肤都是冷的,也没有乌梅丸所说藏厥的躁无暂安时,那就不是阳虚阴盛,所以不用四逆汤的干姜、附子,而用当归四逆汤补肝血来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以通阳气。你看组成就知道,有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加了生姜就是桂枝汤,桂枝汤的作用就是调和营卫,有当归补肝血的作用,有细辛通草就有通阳气的效果。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直走厥阴,当归、生姜、细辛都是温而散之,尤其加了生姜以后它本身就有发散的作用。

【集注】

程 知曰:不用姜、附者,以证无下利,不属纯阴也。盖脉细欲绝之人,姜、附亦足以劫其阴,故不惟不轻用下,且亦不轻用温也。

郑重光曰:手足厥冷,脉细欲绝,是厥阴伤寒之外证,当归四逆,是厥阴伤寒之表药也。

 

程知曰:为什么不用干姜、附子呢?因为没有下利的症状,干姜、附子是属于四逆汤的架构,所以「证无下利,不属于纯阴也」。

「脉细欲绝之人,亦足以劫其阴」,因为姜、附都是燥热药,亦足以劫其阴,「故不惟不轻用下,且亦不轻用温也」。干姜、附子就是温法。

郑重光说:「手足厥冷,脉细欲绝,是厥阴伤寒之外证,当归四逆,是厥阴伤寒之表药也」。柯琴也是相同的看法。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通草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二十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于前方内,加吴茱萸半升,生姜三两。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其实这个方就是桂枝汤,加当归补肝血、加细辛去寒、加通草通络,如果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那就有标准的桂枝汤的原方。

注意这个方里面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共十二升,煮取五升,去滓以后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当然这个量就比较少一点了。

可见酒有驱寒的作用,有强心的效果,当心脏衰竭的时候,烈酒会让心脏加速跳动,当你喝酒的时候,心跳会加速,会一直出汗。所以王云五有小酌白兰地或威士忌的习惯,有一次在考选部考场他的心脏病发作,他赶快喝点酒,心脏就慢慢恢复正常。在此我们可以看出酒有驱寒的效果,也有强心的功能。

方剂发微

这个方子使用范围也是相当的广泛,尤其对于手脚冰冷。很多电台广告老是说冬天脚尾手尾冷冰冰,很多人就中了电台的毒,就邮政划拨买了电台的药。其实手脚冰冷用当归四逆汤是最合拍的,例如:要到高海拔如西藏或高纬度如北海道等气候寒冷的地方,事先把当归四逆汤带在身边,可以预防及治疗手脚冰冷及冻疮。它是一个很好的防治冻疮的处方。

有些的皮肤痒症,尤其是多季痒也是非常适应的方子,因为从调和营卫,从补充肝血来加强血液循环的功能,把废物带出来。

它其实也可以治疗心脏病。另外对于糖尿病所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肢端末梢出现了像坏(脱)疽病的现象,蒋经国到晚年就出现了坏疽病,坏疽病的整个肢端末梢溃烂,一块一块的肉会掉下来,可以用当归四逆汤来增加末梢血液循环。

所以它也可以治疗雷诺氏症候群,雷诺氏是法国的医生,他首先发现血液循环不能正常的输送到手脚末梢,导致手脚末梢呈现对称性的溃烂,溃烂的伤口就不易愈合,小儿吃了阿斯匹灵以后可能引起肢端末梢血液循环的雷诺氏症候群。有一位翁女士就是两腿内侧发作溃烂在○○跟○○医院治疗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用当归四逆汤给她吃,只吃了三十几帖症状就缓解,伤口就愈合了。

【方解】

(1)凡厥阴病,必脉细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细而厥也。

(2)然相火寄居于厥阴之藏,经虽寒而藏不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也。故伤寒初起,见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皆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

(3)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三阴,外温经而内温藏;通草性极通,能利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荣;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

(4)肝之志苦急,肝之神欲散,甘辛并举,则志遂而神悦,未有厥阴神志遂悦,而脉细不出,手足不温者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者,厥阴厥逆与太阴、少阴不同治也。

(5)若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甘缓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更用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藏,迅散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凡厥阴病,必脉细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细而厥也」,所以手脚才会冰冷的。

「然相火寄居于厥阴之藏」,人体君火只有一个,就是心火,心火就是君火;另外肝火、胆火、三焦火、命门火都是相火。相火寄居于厥阴之藏,「经虽寒而藏不寒」,经络系统部分虽寒而藏不寒,所以「先厥者后必发热」,先手脚冰冷,接着温度就升高了。「故伤寒初起,见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皆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

「此方用桂枝汤,君以当归,厥阴主肝为血室也」,指用当归来补充肝血,来治疗因为肝血不足,没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脏,导致心脏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手脚末梢。「佐细辛味极辛,能达三阴,外温经而内温藏。通草性极通,能利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荣」,现在的当归四逆汤所有的药厂都用木通而不是通草,所以你现在吃到的当归四逆汤是又苦又麻,苦的是木通,麻的是细辛,我自己开煎剂的话都是用通草。「倍加大枣,即小建中汤加饴糖用甘之法;减去生姜,生姜发散的作用,恐辛过甚而迅散也」。

肝之志苦急,肝之神欲散,甘辛并举,则志遂而神悦,未有厥阴神志遂悦,而脉细不出,手足不温者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者,厥阴之厥逆与太阴、少阴不同治也。

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甘缓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当归四逆汤是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不是酒水各半。更用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藏,迅散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

临床案例

这个方子临床上非常好用,我们常常用来治疗冬季痒,甚至于有一位太太住在○州街一家中医诊所的楼上,马偕诊断她是皮肤癌,才三十初头孩子很小,知道自己得皮肤癌后意志消沉一点斗志都没有,她楼下的谢中医师把她转诊过来,我开了处方(未收诊金)请她回谢中医师那里拿药,吃两个月皮肤癌竟然就好了。治疗的原则第一个当然是脉细欲厥。第二个是手足厥冷。第三个她皮肤整个色泽来看是黑黑的,为什么呢?因为缺氧。血液不能供应到末梢的话,她整个皮肤组织一定是黑黑的。我们根据这三个现象,她如果皮肤有溃烂的话,我们用当归四逆汤是最合拍的。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黄芪进去,黄芪可以内托痈疽,是疮痈圣药,是治疗皮肤病非常有名的一个药。

【条文】

311、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病者手足厥冷」,医者诊断的结果,你触摸他的皮肤,都是手脚冰冷的。「言:我不结胸」,是病人个人的一种反应,他告诉你他的胸口不会痛。你问他胸口会不会痛?而他告诉你胸口不会痛。如果是结胸的话,不管是不按也会痛的大结胸,或是不按不痛、按了才会痛的小结胸,一定会痛,只要是结胸证就会痛,还会便秘。而痞证不痛,会拉肚子。所以泻心汤证一定会腹泻,所有大陷胸汤、小陷胸汤、三物白散一定会便秘。「言:我不结胸」的意思就是他没有严重的痛感。

「小腹满,按之痛者」,但是他肚脐下面有胀胀的感觉,结胸的病位是从心下到少腹;而这里的病位更往下发展,到了肚脐下的下腹,按才会痛。像这种状况呢,叫做「冷结在膀胱关元」。因为肚脐以下就是下腹下,就是泌尿系统,就是「膀胱关元」。

这里还要注意:小便利或不利,以及小便的颜色是白的还是黄的。既然是「冷结」在膀胱关元的话,小便的次数一定比较多,颜色会比较白。

吴谦在注文做一个归纳,把整部《伤寒论》的「冷结膀胱」、「热结膀胱」、「水结膀胱」、「血结膀胱」都做了一番的对比,比较病人的自觉感,就是肚脐下面会胀胀的感觉,配合小便的颜色跟量,来做为诊断的一种参考,以确定是「热结膀胱」、「冷结膀胱」、「水结膀胱」还是「血结膀胱」。

【吴谦注】

此申上条详出其证也。

(1)经曰:六日厥阴受之。厥阴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邪传厥阴,其人本自有热,必从阳化,则烦渴,少腹满而囊缩,乃四逆散、承气汤证也。

(2)若其人本自有寒,必从阴化,则手足厥冷,少腹满而囊缩,乃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证也。今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是谓大腹不满,而惟小腹满,按之痛也。

(3)论中有少腹满,按之痛;小便自利者,是血结膀胱证;小便不利者,是水结膀胱证;手足热,小便赤涩者,是热结膀胱证;此则手足冷,小便数而白,知是冷结膀胱证也。

 

此申上条详出其证。《内经》就讲:「六日厥阴受之」。厥阴环绕生殖器,然后到达乳头,当然经过期门、章门等穴。所以「烦满而囊缩」(囊指阴囊),虽然女性没有囊缩,但是鼠蹊部可能有胀痛的感觉。「邪传厥阴,其人本自有热,必从阳化」,如果有热象而从阳化因此会「烦渴,少腹满而囊缩,乃四逆散、承气汤证也」,所以我们提到热厥有四逆散及承气汤证,也有白虎汤证。没有便秘是白虎汤证,有便秘是承气汤证,介乎在二者之间是四逆散证。

冷厥就是当归四逆汤证,痰厥是瓜蒂散证,蚘厥是乌梅丸证。

如果「是其人本自有寒,必从阴化」,手脚就冰冰冷冷的,两侧少腹会胀胀闷闷的,同样也会囊缩,就属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证。「今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即是大腹不满,惟小腹满按之痛」,而只有小腹满,所以这是不同的,大腹即肚子,上面是胃,小腹是肚子下面要考量是不是膀胱的问题,这和泌尿系统有关,女性还要考量是否是生殖系统的问题,说不定是骨盆腔有发炎的现象。

「论中有少腹满,按之痛」;如果小便自利就是「血结膀胱证」;如果小便不利的话是「水结膀胱证」。「血结膀胱证」与「水结膀胱」最大的不同点是小便利或不利。小便利的「血结膀胱证」是用桃核承气汤,而小便不利的「水结膀胱证」是用五苓散。

「手足热,小便赤涩者,是热结膀胱证」,热结膀胱是属于猪苓汤证。「此则手足冷,小便数而白,是冷结膀胱」,冷结膀胱是当归四逆汤证。

「热结膀胱」的小便是赤涩的,赤是颜色红红的,而涩是量短少而不流利,排出不太顺畅,猪苓汤的阿胶就有滋阴的作用;而「冷结膀胱」的小便是数而白就是次数多量也多而颜色清清白白的。

所以小便赤涩与小便数白正好相对,而小便利与不利也正好相对,所以很容易做辨证,像这些很重点的部分一定要充分了解。「血结膀胱」就是桃核承气汤证,「水结膀胱」就是五苓散证,「热结膀胱」就是猪苓汤证,「冷结膀胱」就是当归四逆汤证。

症状汤证
血结膀胱少腹满,按之痛,小便自利桃核承气汤证
水结膀胱少腹满,按之痛,小便不利五苓散证
热结膀胱少腹满,按之痛手足热,小便赤涩者猪苓汤证
冷结膀胱少腹满,按之痛手足冷,小便数而白当归四逆汤证

【集注】

成无己曰:手足厥,不结胸者,无热也。小腹满,按之痛,下焦冷结也。

程 知曰:阳邪结于上,阴邪结于下,手足厥冷,小腹满,按之痛,其为阴邪下结可知,此当用温、用灸。关元,穴名,在脐下三寸,为极阴之位,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所居也。

程应旄曰:发厥,虽不结胸,而小腹满实作痛结,则似乎可下。然下焦之结多冷,不比上焦之结多热也。况手足厥,上焦不结,惟结膀胱关元之处,故曰:冷结也。

【条文】

312、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305 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是〈厥阴篇〉的第一条,是〈厥阴篇〉的总纲,那是不是可以把 312 条摆在〈厥阴篇〉的第二条,即 306 条。

什么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是厥。那「阴阳气不相顺接」又是什么意思呢?很抽象!那「厥」是什么意思呢?直接了当告诉你「手足逆冷」就是了。

如果摆在 306 条是不是一开始大家就很清楚。这样便可以明了「厥」的定义,否则弄了半天还不清楚什么是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手足厥冷、手足逆冷都是手脚冰冷的意思。以上在告诉大家什么是「厥」。

「诸四逆厥者」,原则上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除了手脚冰冷不能用攻下的方法以外,身体比较虚衰的人也不能用攻下的方法。

【吴谦注】

此详诸条致厥之由,慎不可下也。

(1)盖厥虽阴经俱有,然所属者厥阴也,故厥阴一病,不问寒热皆有厥,若无厥,则非厥阴也。

(2)太阴寒微,故手足温而无厥冷;少阴寒甚,故有寒厥而无热厥;厥阴阴极生阳,故寒厥热厥均有之也。凡厥者,谓阴阳寒热之厥也。

(3)阴阳不相顺接者,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交通也,不相顺接交通,则阳自阳而为热,阴自阴而为寒,即为厥病也。厥者之证,手足逆冷是也。诸四逆厥者,谓诸病四逆厥冷者也。然厥病阴阳已不相顺接交通,慎不可下,虚家见厥,尤不可下,故曰:虚家亦然也。

 

「此详诸条致厥之由,慎不可下也。盖厥虽阴经俱有」。也就是说原则上太阴病手脚是温的,厥是阴经俱有是指少阴跟厥阴,「然所属者厥阴也,故厥阴一病,不问寒热皆有厥」。刚刚提到热厥温度会升高,在临床上如果碰到发高烧,烧到 40 度以上竟然他手脚都是冰冷的,因为升高到 40 度以上会干扰恒温中枢,导致手脚都是冰凉的,所以「不问寒热皆有厥,若无厥,则非厥阴也」。

太阴的寒比较没有那么严重,所以「手足温而无厥冷」。这里很清楚可以提供给我们作辨证,如果问病人手脚不会冰冷的话原则上是属于太阴病。少阴厥阴才会手脚冰冷。少阴寒甚,所以有寒厥而无热厥,此处又更明确提供给你少阴没有热厥,他不会因为发高烧到 40 度会导致手脚冰冷。厥阴是「阴极生阳」,也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寒极就生热,热极就生寒。基本上发高烧都是畏寒手脚冰冷的,刚刚已经讲过了。

「冬至一阳生」,冬至过后小寒、大寒,天气应该是越来越冷,可是它阳气已经逐渐在擡头又在上升了。而「夏至一阴生」,夏至过后小暑、大暑原则上三伏天应该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可是度过了第三个三伏天的末伏以后,即使有时候温度很热,现在早晚的温度已经没那么热毒毒的感觉了,吹个电扇大概就可以熬过,不用开冷气过漫漫长夜了。

「厥阴是阴极生阳,寒厥热厥均有之也。凡厥者,谓阴阳寒热之厥也」。有形的组织器官包括心脏、血管、血液,包括心脏没有力、血管阻塞、血液的量不够没有办法把血液输送到末梢。阴就是看得到的有形的东西,阳就是推动的力量。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交通」,阴阳不能配合,不能交通,不相顺接。「则阳自阳而为热,阴自阴而为寒」,就形成了厥阴的病变了。厥阴病证是手足逆冷也好、是手脚冰冷也好。「诸四逆厥者」,就是诸病四逆厥冷者也。「然厥病阴阳已不相顺接交通」,所以在治疗的原则下,是不能够用攻下的方法,所以慎不可下。尤其虚弱的人,更不可用攻下。

虚家不能轻易用攻下法那是不在话下。有的人一看到大便不通就想到用大承气汤,是大错特错的。我不轻易用承气汤类,甚至包括大柴胡汤有大黄在内,我都很少用,我能够避掉就避掉。我尽量用增液汤类来润滑,或是木香、槟榔、大腹皮、香附这一类推动肠管蠕动的药,这样纵使没有效,也不致于对病人有任何的伤害。

【集注】

成无己曰: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之十指;足之三阴三阳,相接于足之十指。阳气内陷,不与阴相顺接,故手足为之厥冷也。

喻 昌曰:厥阴证仲景总不欲下,无非欲邪还于表,使阴从阳解也,此但举最不可下之二端,以严其戒。

 

成无己的说法纯然从经脉系统探讨。「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的十指」,当然和经脉系统有一点关系。以现代医学的角度,很显然已经和心脏有关,第二个和血管有关系,第三个和血液的量有关系,你的血管阻塞当然不能送到末梢,你的血液量不够当然也不能把血液送到末梢,最后你的心脏在主宰着血液,运送到每一个地方。

喻昌说「厥阴证仲景总不欲下,无非欲邪还于表,使阴从阳解也,此但举最不可下之二端」,来提出严重的警告。

可是没有想到,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被西医整的自然不在话下,被中医整到奄奄一息的也大有人在,龙胆泻肝汤就是泻,知柏八味就是泻,血府逐瘀汤因为它有桃仁、红花,也会泻。

知柏八味我是很少开的,但是最近有一位○兰,这位太太她始终感觉自己有一股烘热感,结果我开了知柏八味以后,她比较有明显的感觉,实在讲不得已我才会开这个方。因为你光用知母、黄柏,有时效果反应不见得那么理想,至于柏子仁、地骨皮、元参这一类滋阴的药当然一定会用到。

【条文】

313、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吴谦按】

「结胸」二字,当是「大便」二字。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皆无可下之理,而曰:不可下,何所谓耶?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软,脉虚,复厥」,前面 312 条已经介绍过了。像这种手脚冰冷的人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这 313 条「此亡血」,如果用攻下法会造成脱水的现象,因此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不过吴谦主张将「不结胸」改成「不大便」,刚刚已经提到过不管大结胸、小结胸、寒实结胸、热实结胸或是水结在胸胁,只要是结胸,就会有不大便的共同现象。所以你有没有必要改成「不大便」呢?一方面不大便未必会胸痛,那现在如果不结胸的话,第一个可能临床上还有胸痛现象,第二个所有的结胸证一定会便秘的,所以吴谦这样子改有没有他的意义?我怀疑。

「腹濡」,就是不痛的意思。「复厥者」然后手脚是冰冷的。我们已经介绍过结胸证基本上那都是用攻下的方法,大陷胸汤有大黄、芒硝、甘遂就是攻下的药,大陷胸丸除了大黄、芒硝、甘遂,还有葶苈子与杏仁。小结胸虽然没有看出有攻下的药,它有黄连、半夏、栝蒌实,但是栝蒌实重用也可让人正常通便,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要用承气汤类的药,原因就在这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有时候我们重用栝蒌,因为栝蒌是入肺的,它反而会让你大便很顺畅。如果有机会,你去拿圆形的瓠仔,会发现它的皮滑溜溜的感觉,瓠仔尤其颗粒很大,你一个手没办法抓住的时候,瓠仔很滑溜的,所以肯定会帮助你有滑动的作用。丝瓜也是滑滑的,葫芦科的植物基本上都有这种现象,只是苦瓜你不太感觉而已,它比较没有滑滑的感觉。

【吴谦注】

此承上条详申不可下之义也。

伤寒五、六日,邪至厥阴之时,不大便似可下也。若腹濡、脉虚、复厥者,此为亡血虚躁,更不可下也,下之则蹈虚虚之戒而死矣。大病、汗后,产妇、亡血之家,多有此证。

 

「此承上条详申不可下之义」,即邪在厥阴之时不可下的意思。

「伤寒五、六日,邪至厥阴之时,不大便似可下也。若腹濡、脉虚、复厥者,此为亡血虚躁,更不可下也」,包括流鼻血的出血、月经周期来的大量出血和意外伤害的出血都是不可下。

本来就是虚证,再用攻下的方法会更虚,所以「下之则蹈虚虚之戒而死矣」。因此「大病、汗后,产妇、亡血之家」,大病是生什么病不知道,汗后当然是水份流失,以及产妇、亡血之家,在临床上常常会出现腹濡、脉虚、四肢冰冷症状,此时不可用下法。

【集注】

张 璐曰:伤寒五、六日,邪入厥阴,其热深矣。今脉虚而复厥,则非热深当下之可比。以其亡血伤津,大便枯涩,恐人误认五、六日热入阳明之燥结,故有不可下之之戒。盖脉虚、腹濡,知内外无热,厥则阴气用事,即当同亡血例治,若其人阴血更亏于阳,或阴中稍挟阳邪,不能胜辛热者,又属当归四逆证矣。

【条文】

314、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伤寒病,手脚冰冷已经五日了,回头又发烧热五日,「厥五日,热五日」就平衡了。「设六日当复厥者,不厥者」,因为厥跟热相等,他没有复厥的话肯定外感病就好了。因为手脚冰冷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因此阴阳平衡,所以知道会自愈。

如果是真的病毒型的发烧现象,这样子会好吗?我们在临床上已经看过很多的病例,始终他就烧不退的,有烧三年多、二年多、一年多的,病例里边有本身自己是台大医科的医生,目前已经有 3、4 例。其中有两位是同班同学,一位姓詹,在中坜开妇产科医院;一位姓吴,在新竹胜利路开小儿科诊所,另外一位在南部,因为骨折处理两年多,也经过○○没有看好,远从云林到这边来,民国十一年次的也是十几年,他仍然乐此不疲,很喜欢临床,很多人都已经要归隐了,老先生还是乐此不疲,也是我给他处理。

所以能够影响多少,我们就影响多少,慢慢的他们的观念就不会排斥。否则的话一天到晚都在排斥,他们会主动介绍病人给你就已经真的是很值得了。像省桃的李院长及副院长都会介绍病人过来,我们就会觉得很安慰;因为里边有一位姓蔡的女生,她是心理复健医生,她生了绝症,在省桃、台大、甚至国外治很久都没治好。我常常讲我不知道什么叫科学,如果做抽血、电脑断层、核磁共振,活活把你整死掉叫科学?我不懂科学的人就糊里糊涂把你给治好。我宁愿被糊里糊涂的给治好,而不愿在照妖镜底下活活给整死掉。这句话已经变成我的名言了。

像以前我老爹在○○住院的时候,血糖指数就从 300 多、400 多、500 多、600 多一直节节上升,什么原因不知道。膀胱有肿块,装置导尿管,外科推给内科,内科就推给外科。外科推给内科说:你血糖有本事就控制在稳定状况下,我就帮你开刀,内科就推给泌尿外科说:你这肿块不开刀的话,血糖指数就不会下来。就这样推来推去推到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后把导尿管拔出来,脓就跟着导尿管整个喷出来,所以肯定就是被那个管子给堵死掉的,那时候我完全不懂医,非常痛心,如果我们懂医的话,早就把导尿管拔掉,看你会怎样,说不定能活到九十几岁也不一定。

又例如:5 月 16 日,58 年次那位男生,因为吃不下饭,医院做脊髓液穿刺,做脊椎穿刺却变成植物人,母亲只好把他送到安养中心让人照顾,放不下心却又天天到安养中心看孩子。难道这叫科学吗?中医不会抽脊髓液,肯定就不会让他昏迷。

【吴谦注】

伤寒邪传厥阴,阴阳错杂为病,若阳交于阴,是阴中有阳,则不厥冷;阴交于阳,是阳中有阴,则不发热。惟阴盛不交于阳,阴自为阴,则厥冷也;阳亢不交于阴,阳自为阳,则发热也。盖厥热相胜则逆,逆则病进;厥热相平则顺,顺则病愈。今厥与热日相等,气自平,故知阴阳和而病自愈也。

 

「厥跟热相等」的时候,你的病情就会好转。

【集注】

方有执曰: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也,当复厥不厥,阳气胜也。阳主生,故自愈可知也。

张 璐曰:此云厥终不过五日,言厥之常;后云厥反九日而利,言厥之变,盖常则易治,变则难复也。

林 澜曰:三阴经伤寒,太阴为始,则手足温,少阴则手足冷,厥阴则手足厥逆,然病至厥阴,阴之极也,反有发热之理?盖阳极而生阴,故阳病有厥冷之证;阴极而生阳,故厥逆有发热之条。

 

方有执说「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胜」,两者是相等的,「当复厥不厥,阳气胜也」。阳主生,因此病情就好转了。

张璐说「此云厥终不过五日,言厥之常」;等一下后面条文就会提到「后云厥反九日而利」,手脚冰冷还拉肚子,他说那是「言厥之变也」。正常的手脚冰冷的话不过五天,可是竟然会持续到九天,他说那是不正常的。「盖常则易治,变则难复也」。事实上也是一样,正常的都比较好处理,变异的都比较不好应付。

【条文】

315、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伤寒,热少厥微」,热发烧不是很明显的话,手脚冰冷也不会很严重,顶多就是末梢的地方有一点寒寒的,就是所谓「指头寒」。

「默默不欲食」在〈少阳篇〉217 条小柴胡汤证及 242 条「血弱气尽」的三个热入血室的后面有提到「默默不欲饮食」,与肝胆是有关系的。「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这是好现象,因为饮食已经恢复,有食欲的话,就表示肠胃功能已经恢复。我们的肠胃是后天,先天很难去改变,后天是可以慢慢来调整的。

手脚冰冷的话,血液不能送到末梢,相对也不能送到大脑,大脑就缺氧。你会发现,如果晕的厉害,你就呕吐的越厉害,所以「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意思就是持续有发热症状的话,就会导致尤其在下腔肛门的门脉静脉充血的话,大便就会有出血现象。如果在泌尿道,尿尿就会有血尿的现象。所以便血应该包括大便及小便出血而言。

【吴谦注】

伤寒热少厥微,所以手足不冷,而但指头寒,寒邪浅也。默默,阴也。烦躁,阳也。不欲食,胃不和也。此厥阴阴阳错杂之轻病,即论中热微厥亦微之证也。

若数日小便利,其色白者,此邪热已去也,欲得食,其胃已和也,热去胃和,阴阳自平,所以其病为愈也。

若小便不利而色赤,厥不微而甚,不惟默默而且烦,不但不欲食,更呕而胸胁满,此热未除而且深也,即论中厥深热亦深之证也。热深不除,久持阴分,后必便血也,所谓数日者,犹曰:连日也。

 

「伤寒,热少厥微」,所以手足不冷,只有手指末梢有一点寒,那是因为「寒邪浅也」。「默默」,呆呆的不想动那是属于阴,「烦躁」是阳也。「不欲食是胃不和」,所以这边就出现了「厥阴阴阳错杂之轻病,即论中热微厥亦微之证也」。

「若数日小便利,其色白者,此邪热已去也,欲得食,其胃已和也,热去胃和,阴阳自平」,所以其病为愈就有转机了。

「若小便不利而色赤,厥不微而甚」,有严重的冰冷症状。「不惟默默而且烦,不但不欲饮食,更呕而且胸胁满,此热未除而且深也,即论中厥深热亦深之证也」。

「热深不除,久持阴分后,必便血也,所谓数日者,犹曰:连日也」。大概多少天这里没有明确的叙述。

【集注】

王肯堂曰:设未欲食,宜甘草干姜汤。呕而胸胁烦满者,少阳证也,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邪干其府,故呕而胸胁烦满。肝主血,故后必便血。

方有执曰:热少厥微,邪浅也,所以手足不冷,而但指头寒。默默,谓无言也。不欲食,厥阴之脉挟胃也。烦躁则内热,故以小便辨之。欲食,邪退而胃回也。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厥阴脉挟胃贯膈布胁肋也,便血阴邪,必走下窍也。

林 澜曰:于热厥,言指头寒。于寒厥微者,言手足寒。甚者,言四逆。厥逆轻重浅深,当细玩之。

汪 琥曰: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

郭 雍云:热不除而便血,可用犀角地黄汤。

 

王肯堂说:「设未欲食,宜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是针对小便色白,甘草干姜汤是理中汤去掉人参白术,也是四逆汤去掉附子。它对于手脚冰冷、对于尿白是有作用,其实它对口水很多效果更加理想。

我们看过几个病例,包括中风以后的后遗症,整天都是流口水,你给他甘草干姜汤一吃口水就止住了,或者中风车祸后遗症的流口水都会有效。

「呕而胸胁烦满者,少阳证也,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邪干其府,故呕而胸胁烦满。肝主血,故后必便血」。对于痔疮出血,我个人喜欢用槐花散合加味逍遥散来使用,这个思想也是从肝主血这个思想来研讨,考量用药的一个方向。最主要其实是槐花散在发生作用,但是加味逍遥散有牡丹皮泻相火、栀子有解热消炎的作用。

方有执说:热少厥微,是病邪浅也,所以手足不冷,只是单纯的指头寒。「默默,谓无言也」,其实是没有食欲的意思。

「烦躁则内热」,因此用小便来辨之。「欲食,是邪退而胃回」,那事实上是肠胃功能逐渐在恢复。「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厥阴脉挟胃贯膈布胁肋也」,两边的胳肢窝都是厥阴少阳所管辖的。「便血阴邪,必走下窍」,我们刚刚讲有可能是尿血,如果是尿血的话,加味逍遥散和槐花散都不适应,尿血就要用猪苓汤了。

林澜说:于热厥,言指头寒。于寒厥微者,言手足寒。更严重的话就是四逆。厥逆轻重浅深,从这边你就可以慢慢的去体会。

汪琥说:按此条论仲景原则上是没有治疗的方法。

郭雍说:「热不除而便血,可用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当然可以用,因为现在列为禁药,你根本不敢用,不要侥幸认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犀角要用挫刀大磨特磨,被逮到就糟糕了,那一定触犯野生动物保育法,不但罚金还得判刑。

【条文】

316、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16 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也」。这个如果一开始你的手脚冰冷,原则上接着可能会发烧,「前热者后必厥」,就是如果先发烧接着手脚就会冰冷,一个是先手脚冰冷然后发烧,一个是先发烧然后手脚冰冷。所以你觉得手脚冰冷越厉害,发烧就越高,所以说「厥深者热亦深」。你的手脚冰冷比较轻微,发烧的温度就比较轻微,所以说「厥微者热亦微」。

这里是告诉我们厥跟热是互为胜负的,以前念到这些条文实在讲不知道什么意思,有一天在○○医院,那位住在新竹胜利路的吴姓小儿科医师他在美国发生的症状和这里所叙述的一致。他发烧就会畏寒,他畏寒然后就会发烧,而且他是一天大概有四次的时间,只要手脚冰冷发抖,抖的时间四十分钟的话发烧就会到 40 度以上,甚至到 41 度,手脚冰冷的时间假如二十分钟的话发烧就只有 39 度几,他在美国发作一次,回台又发作一次,先送○○陶医院,再转送○○医院。○○的庄○○医师他们还在研判是不是爱死病,这位十二年次的吴老医师好在没有胡子,否则肯定会吹胡子瞪眼。

后来我们中医朋友有一位姓张的,他的儿子已经两度发病了,每次发病都是这种现象,送到儿科病房。也是一天发作四次,每六小时就会发抖,发抖手脚冰冷的时间越长,然后他发烧的时间就越长;发抖手脚冰冷的时间短,然后他发烧的时间就比较短。这位小男生也是很情绪化,他跟我们到过夏威夷、关岛,大概因为最小被宠上天了,饮食没有节制、消化不良,所以常发生因为吃而引起类似 malaria 的症状,这应该归类在「食疟」的范围。

所以以前你念到这种条文不了解,后来我们也跟西医探讨这个问题,西医他说这个很对啊,发抖是在运动,运动的话骨骼肌就会产热,运动越久产热越多发热就越久越高。我跟他们谈这个问题,他们说抖是运动当然没有问题,在饥寒交迫下,也会一直抖。抖是运动,运动就是要燃烧你储存在肌肉的热能,甚至把骨骼肌储存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到最后没有东西燃烧了嘴唇就开始发黑,嘴唇一发黑就要回老家了。

第二段谈的是治疗的方法,说厥应下之。明明前面 312 条已经告诉我们「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那为什么这边说「厥应下之」呢?可见这里的厥是热厥了,原则上有便秘的话就用承气汤来下了,所以「厥应下之」的厥是热厥。312 条那边的厥是普遍的手脚冰冷应该是正规的、虚证的人。

「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厥应下之是治法,而反发汗是禁忌,你用发汗剂尤其是麻黄桂枝这些辛温的药,因为他就已经在发烧了,你再用辛温药会导致口腔溃烂,就会口伤烂赤了。

【吴谦注】

伤寒一、二日即厥,四、五日仍厥不已者,是阴盛阳衰之寒厥也。寒厥者,即藏厥也。若一、二日厥,至四、五日而热;或一、二日热,至四,五日而厥,前厥后热,前热后厥,是阴阳互为胜复之热厥也。

热厥者,即阳厥也。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此厥乃应下之热厥,非当温散之寒厥也。若误为寒厥而反温散之,则助其热上攻,必口伤烂赤也。

 

伤寒一、二日就手脚冰冷,四、五日手脚还是冰冷,没有好转的迹象,是阴寒非常严重,阴寒到极点,「是阴盛阳衰之寒厥也。寒厥者,即藏厥也」。「若一、二日厥,至四、五日而热;或一、二日热,至四、五日而厥,前厥后热,前热后厥,是阴阳互为胜复之热厥也」。

「热厥者,即阳厥也」。在《金匮要略》第一章就提到这个。「厥深热也深;厥微热也微,此厥乃应下之热厥」。这里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了,原条文说的「厥应下之」就是指热厥而言。热厥也有不用下的,我们刚刚介绍过白虎汤证也是会手脚冰冷,那就不是下法啰。如果有便秘用承气汤类就是「厥应下之」的热厥了。「此厥乃应下之热厥,非当温散之寒厥」,「温散之寒厥」是指当归四逆汤。

「若误为寒厥而反温散之,则助其热上攻」,就会引起口腔整个溃烂。

【集注】

成无己曰:经云:诸四逆者不可下之,至此又云应下,最宜详审。先肾谓热厥手足虽厥冷,而或有温时,手足虽逆冷,而手足掌心必暖。戴元礼又以指甲之暖冷红青,别厥证之寒热,皆慎之至也。

汪 琥曰:此条乃传经邪热,阳极似阴之证。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言伤寒在一、二日之时本发热,至四、五日后而厥者,乃邪传厥阴之候也。必发热者,言病人四肢及肌表虽厥,而躯壳以内必发热也。前热者后必厥,乃申明一、二日为前,四、五日为后,以见热极必发厥也。阳邪深伏,应须以苦寒之药下去其热,使阴气得伸,则阴阳平,四肢和顺而不厥矣。粗工见厥,认以为寒,而反用辛温之药,辛温皆升,引热上行,必口伤烂赤,以厥阴之脉循颊里环唇内故也。

 

成无己说:「经云:诸四逆者不可下之」,是指 312 条,「至此又云应下」,为什么会有前后矛盾的现象呢?仲景一代医圣不应会有前后矛盾的现象啰!所以他说这里最宜详审。「先肾谓热厥手足虽厥冷,而或有温时,手足虽逆冷,而手足掌心必暖」。所以「戴元礼又以指甲之暖冷红青,别厥证之寒热,皆慎之至也」,这里很重要,不管是临床辨证或考试都会提到,你的指甲如果是暖的它的颜色就会是红润的,如果指甲是冷的它的颜色就是青的,冷跟青就是真正厥逆的症状,暖跟红显然是热厥。

汪琥说:此条乃传经邪热,阳热到极点就会有点像阴证一样。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言伤寒在一、二日之时本发热,至四、五日后而厥者,乃邪传厥阴之候也。必发热者,言病人四肢及肌表虽厥,而躯壳以内必发热也。前热者后必厥,乃申明一、二日为前,四、五日为后,以见热极必发厥也。阳邪深伏,应须以苦寒之药下去其热,使阴气得伸,则阴阳平,四肢和顺而不厥矣。一般的人看见厥,往往误认为寒证,而反用辛温之药如当归四逆汤、四逆汤。这些辛温的药肯定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皆有升提的作用,会引热上行,引起口伤烂赤,因为厥阴之脉环着嘴唇内侧,所以会出现口伤烂赤的现象。

【条文】

317、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心下指胃,这里有两个症状,一个是「邪结在胸中」,第二个「心下满而烦」,胃会闷闷胀胀的你情绪当然就不太好,肚子胀胀的当然吃不下,所以既使是饿也没有食欲,所以「饥而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前面已经提到「邪结在胸中」,这里又提到「病在胸中」,像这种胸腔不舒服闷闷的感觉的话,通常是痰饮分泌。既然是痰当然是从心下胃来的,因为「胃浊脾湿嗽痰本」。胃黏液多的话就会影响到呼吸这些,胸口就很闷,像这样那些痰饮分泌用催吐法最快,所以当须吐之,用瓜蒂散来治疗。所以有痰也会引起手脚冰冷,这个叫「痰厥」。

【吴谦注】

病人手足厥冷,若脉微而细,是寒虚也。寒虚者可温可补。今脉乍紧劲,是寒实也,寒实者宜温宜吐也。时烦吐蚘,饥不能食,乃病在胃中也;今心中烦满,饥不能食,是病在胸中也。

寒饮实邪,壅塞胸中,则胸中阳气为邪所遏,不能外达四肢,是以手足厥冷,胸满而烦,饥不能食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涌其在上之邪,则满可消,而厥可回矣。

 

「病人手足厥冷,若脉微而细」,是寒虚证。寒虚证是可以用温法可以用补法,我们提到的当归四逆汤就是可温可补。「今脉乍紧劲」,就是很有力的感觉,是寒实证,寒实证也包括痰饮分泌很多,所以寒实证可以用温法可以用吐法。时烦吐蚘,饥而不能食,乃病在胃中也;今心中烦满,饥不能食,是病在胸中也。

「寒饮实邪,壅塞胸中,则胸中阳气为邪所遏」,阳气被寒饮遏阻,使得血液循环不能输送到手脚末梢,所以造成手足厥冷,「胸满而烦,饥而不能食」,像这种痰饮分泌造成的阻碍应当用催吐的方法,「宜瓜蒂散涌其在上之邪,则满可消,而厥可回矣」。

第 39 条就是瓜蒂散证,仲景方里面最强烈的催吐剂就是瓜蒂散,至于其他如栀子汤类其实是消炎的药。

【集注】

喻 昌曰:此与太阳之结胸迥殊,其脉乍紧,其邪亦必乍结,故用瓜蒂散涌载其邪而出,斯阳邪仍从阳解耳!

程应旄曰:手足厥冷,邪气内阻,脉乍紧,紧而不常,往来中倏忽一见也。

【条文】

318、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滑脉是阳脉,手脚冰冷而出现阳脉,所以很显然是里有热、里有高烧的现象才会导致手脚冰冷。这是因为高烧的影响,使得手脚的神经传导发生问题而导致手脚冰冷。

【吴谦注】

伤寒脉微细,身无热,小便清白而厥者,是寒虚厥也,当温之。脉乍紧,身无热,胸满而烦厥者,是寒实厥也,当吐之。

脉实,大小便闭,腹满鞭痛而厥者,热实厥也,当下之。今脉滑而厥,滑为阳脉,里热可知,是热厥也。

然内无腹满痛不大便之证,是虽有热而里未实,不可下而可清,故以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微细,身无热,小便清白而厥者,是寒虚厥也,当温之」,当归四逆汤可以用。「脉乍紧,身无热,胸满而烦厥者,是寒实厥也,当吐之」,瓜蒂散可以用。

「脉实,大小便闭,腹满痛而厥者,热实厥也,当下之」,承气汤类可以用,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你自己决定,你要是不放心就用调胃承气汤,如果你胆大心细就用大承气汤。

「今脉滑而厥,滑为阳脉,里热可知,是热厥也。然内无腹满痛不大便之证,是虽有热而里未实,不可下而可清」,所以用白虎汤主之。

这些我们老早就提到过,但是我们还要补充,前面有提到蚘虫病变的蚘厥,你可以用乌梅丸。有痰饮的话可以用瓜蒂散,寒虚厥用当归四逆汤,寒实厥用瓜蒂散,寒实厥其实就是痰厥,热实厥用承气汤,热厥用白虎汤或白虎加参汤。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四逆散证、乌梅丸证。四逆散证也是用来治疗热厥,是介乎在承气汤和白虎汤之间的,至于乌梅丸证是因蚘虫病变所造成的手脚冰冷。

【集注】

程应旄曰:脉滑而厥,乃阳实拒阴之厥,白虎汤凉能清里,而辛可解表。故当舍证而从脉也。

林 澜曰:热厥亦有不同,如传邪入府,秘结不通,燥矢在内,非下不可者,以承气治之之证是也。若火极似水,里有大热,而大便不闭,无燥粪可除者,滑则里热已深,厥则邪陷已极,非以白虎涤其极热,则亢甚之阳,何以清耶!

吴人驹曰:厥,阴阳气不相顺接,其脉当见阴象。脉滑为气有余,是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内则实热,外而假寒者也,白虎以清解实热,则厥自解矣。辨之之法,冷必不甚,浮而近之则冷,按之肌骨之下,则反热矣。

 

程应旄说的部分提到在临床上要舍证从脉还是要舍脉从证要你自己去决定。

吴人驹说「辨之之法,冷必不甚,浮而近之则冷,按之肌骨之下,则反热矣。」这句话很重要!你怎么样去辨热厥还是寒厥,是热实厥还是寒虚厥呢?他说这种手脚冰冷的冷,你轻轻碰触到他皮肤有一点点冷冷的,但是用力按的话,按之肌骨之下,反而有一种热热的感觉。这个是很重要的,基本上除了寸关尺把脉之外,还要触摸他的手心手背,手心热的话就是阴虚内热,手背热的话就是外感发烧,这是非常简便的,阴虚就是晚上睡不好,睡眠品质不好,晚睡,阴虚晚上就消耗了有形的营养物质,久而久之营养物质呈现不足现象,这就叫阴虚内热。

【条文】

31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319 条说「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在三阴篇中只有「少阴病,下利便脓血」可以刺足少阴肾经,其他的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条文谈到有所谓刺法,所以这边还是用灸法。

「伤寒脉促」,因为促脉就表示在 108 跳的脉搏当中有停顿现象,所以促脉是阳脉。你的脉跳到 108 跳就肯定是有热象,但是手脚又是冰冷的,如果要用白虎汤来治疗他的脉促,可是他又手脚冰冷,因为手脚冰冷你又用白虎汤的石膏、知母的话,好像又不太对。如果想用当归四逆汤来治疗他的手脚冰冷,可是他又有热象,当归四逆汤里的当归、细辛又全部是热药,吃下去以后他的脉可能跳的更快了,就算没有跳的更快,说不定他的嘴巴整个都烂掉了,处于这两难之间怎么办呢?请问你又不敢用白虎汤或承气汤,你又不敢用四逆汤或当归四逆汤,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灸一灸吧!灸一灸就恢复了嘛!

【吴谦注】

伤寒阴证见阳脉者,虽困无害,无宁俟之也。今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而曰可灸之者,盖以欲温则有阳脉之疑,欲清则有阴厥之碍也。

夫证脉无寒热之确据,设以促之一阳脉清之,惟恐有误于脉;或以厥之一阴证温之,又恐有误于证,故设两可之灸法,斯通阳而不助热,回厥而不伤阴也。

 

伤寒阴证见阳脉者,阳脉是指促脉,所以病情很严重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要等待,等待的意思就是要观察,观察他疾病的变化,「无宁俟之也」的「俟」是等候的意思。今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而曰可灸之,盖以你想用当归四逆汤又有阳脉之疑,你想用白虎汤治疗他的脉促又有手脚冰冷的阴厥之碍。「盖以欲温则有阳脉之疑,欲清则有阴厥之碍」对仗工整写的很漂亮。

「夫证脉无寒热之确据」指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显示,如果单纯因为阳脉而用白虎汤清之,惟恐有误于脉;如果以他的手脚冰冷的阴证而用当归四逆汤温之,又恐有误于证。处于这两可之间只好找到两可的灸法。

吴谦提供灸法的好处,值得我们参考,用灸法可以「通阳而不助热,回厥而不伤阴」。不过这个我是不太相信他说的用灸法可以「通阳而不助热,回厥而不伤阴」,用灸肯定会伤阴的。

我建议你灸两三个地方,你灸肚脐的神阙穴、肚脐下的关元穴和膝眼下的足三里穴,当然也可以灸养老,灸了以后你可以观察,会掉头发掉的很厉害,所以会伤阴,用灸法最好吃六味地黄丸来补肝脾肾阴。

【集注】

喻 昌曰:伤寒脉促,则阳气跼蹐可知,更加手足厥逆,其阳必为阴所格拒而不能返,故宜灸以通阳也。

张 璐曰:手足厥逆,本当用四逆汤,以其脉促,知为阳气内阻,而非阳虚,故但用灸以通其阳,不用温经以助阳也。

【条文】

320、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热有八天所以「厥少热多者」,这是好现象,「其病当愈」,到这边是第一段。

第二段「四日至七日热不除」,一直充血,下腹腔充血就会使得组织被破坏,导致他出血,出血有的时候还有溃脓的现象,所以「必便脓血」。第三段「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厥一共九日,厥比较多病情就加重,所以「其病为进」,因为「寒多热少,阳气退」,病情当然加重了。

最后一句话的「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有人怀疑是后世的注文注解进去的,因为已经很明显厥多热少病情就加重了。

【吴谦注】

伤寒邪在厥阴,阳邪则发热,阴邪则厥寒,阴阳错杂,互相胜复,故或厥或热也。伤寒发热四日,厥亦四日,是相平也。今厥反三日,复热四日,是热多厥少,阳胜阴退,故其病当愈也。当愈不愈,热仍不止,则热郁于阴,其后必便脓血也。若厥九日,热反三日,则厥多热少,阴胜阳退,故为病进也。

【集注】

程 知曰:此即厥热往复之机,知阴阳进退之义,明厥证所重在阳,则厥阴之大旨昭然矣。

张 璐曰:太阳以恶寒发热为病进,恐其邪气传里也;厥阴以厥少热多为病退,喜其阴尽阳复也。

程应旄曰:厥阴、少阳,一藏一府。少阳在三阳为尽,阳尽则阴生,故有寒热之往来;厥阴在三阴为尽,阴尽则阳生,故有厥热之胜复。凡遇此证,不必论其来自三阳、起自三阴,只论厥与热之多少。热多厥少,知为阳胜,阳胜病当愈;厥多热少,知为阴胜,阴胜病日进。热在后而不退,则为阳过胜,过胜而阴不能复,遂有便血诸热证;厥在后而不退,则为阴过胜,过胜而阳不能复,遂有亡阳诸死证。所以调停二者治法,须合乎阴阳进退之机,阳胜宜下,阴胜宜温,若不图之于早,坐令阴竭阳亡,其死必矣。

吴人驹曰:《内经》言,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是伤寒以热为贵也。然热不及者病,太过者亦病。故此二节,论寒热之多少,以明不可太过与不及也。

 

程知曰:「此即厥热往复之机,知阴阳进退之义,明厥证所重在阳,则厥阴之大旨昭然矣」。治疗这种手脚冰冷的症状,都是在强调怎么样加强心脏功能,怎么样来补充营养物质。

吴人驹曰的部分:「人之伤于寒也」的「寒」是指病因,指伤到寒邪,不管是在冷气房里或是出去外面天气突然变冷,导致你不能适应而引起发烧的病变,所以寒跟热有的时候是病因,这边的人之伤于「寒」就是病因了。「热虽甚不死,是伤寒以热为贵也」。这里也不能说「以热为贵」,事实上是应该重视阳的意思,阳应该是指心脏功能。

【条文】

321、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若)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吴谦按】

不发热者之「不」字,当是「若」字,若是「不」字,即是除中,何以下接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之文也?

 

我们在前面曾经介绍过,有一个名词叫「除中」,除中是很不好的,「除中必死」。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拉肚子可见肠胃功能很不好。所以「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要考虑会不会出现「除中」的症状。

「食以索饼」,「食」要念厶、喂食之意,是给他吃一些面粉类做的糕饼,因为面粉会很快转变成糖类,糖类就会燃烧,燃烧以后温度就会升高。「若发热者」,表示后天胃气尚在,前面提到先天很难改变,我们就要好好照顾后天,让后天的功能恢复肯定会好转。但是就是怕吃了以后突然间温度恢复,「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不妨隔三日以后诊断一下。

「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就要回到 12 条的「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以阴得阳则解也。」期之隔天的夜半愈。

「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发热日数与厥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

「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我怀疑这条文是不是仲景的原始条文,因为仲景的文法都是很简单的,不像这边叙述的繁冗。不过可以肯定如果热一直持续没有消减的话,他会使局部的组织发生破坏,红肿热痛是痈,接着可能会发脓,所以必发痈脓也。

【吴谦注】

热而不厥为阳,厥而不热为阴。伤寒始发热六日,厥亦六日,至七日仍发热而不厥者,是阳来复,当自愈也,今厥九日,较热多三日,是阴胜阳,故下利也。凡厥利者,中必寒,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恐是阴邪除去胃中阳气,而为除中之病也。恐者,疑而未定之辞也。故以索饼试之,食后不发热,则为除中,若发热,知胃气尚在,则非除中,可必愈也。若食后虽暴发热,恐热暂出而复去,仍是除中,故必俟之三日,其热续在不去,与厥相应,始可期之旦日夜半愈也。若俟之三日后,虽热不罢而亦不愈,且脉犹数者,此为热气有余,留连荣卫,必发痈脓也。

【集注】

方有执曰:食,饲也。索,常也。谓以素常所食之饼饲之也。一说无肉曰索,谓不令犯食禁也。旦日、明日平旦,朝而阳长之时也;夜半,阴尽阳生之时也,数以候热。痈脓者,厥阴主血,血热持久则壅瘀,壅瘀则腐化,故可必也。

吴人驹曰:除者,去也;中者,中气也,乃中气除去,欲引外食以自救也。

 

方中行说:「食」是饲养的食,「索」是常也,就是喂他吃平常所吃的糕饼之类的东西。「一说无肉叫素,谓不犯食禁也」是不是比较没有味道呢?也不尽然,应该面食经过烤过烘焙过就会很香的。

「旦」就是明天,「旦日夜半」是第二天的晚上,平旦是「朝而阳长之时,夜半是阴尽阳生之时」。「数以候热」的「数」是脉象。

「痈脓者,厥阴主血,血热持久则壅瘀」,事实上你发烧的话,肯定会破坏你的血液,例如:红斑性狼疮就是有这样的现象,也就是有发烧这些现象,当然有时候吃药也会破坏血液。「血热持久则壅瘀,壅瘀则腐化」,就是很肯定的会引发痈脓这些症状。

【条文】

322、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吴谦按】

「伤寒脉迟六、七日」之下,当有「厥而下利」四字,若无此四字,则非除中证矣。有此四字,始与下文反与黄芩汤之义相属。

 

322 条说「伤寒脉迟六、七日」,第一个脉迟要注意,第二个他认为在按文部份要加四个字「厥而下利」,也就是说脉迟六、七日他又出现了手脚冰冷,又有拉肚子的症状。

所以吴谦主张「伤寒脉迟六、七日」之文,当有「厥而下利」四个字。如果没有这四个字,就应该不会有「除中必死」的症状。「脉迟」脉只有跳 54 跳,反而用黄芩汤,黄芩汤一共四味药,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共四味药,大家都知道黄芩是大苦大寒的,芍药是酸寒的。今天吃大苦大寒的药,脉又是迟的,那是寒利喔!寒利用寒药是雪上加霜,「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彻其热」,因为黄芩汤是大苦大寒,芍药也是寒,吃了以后「腹中应冷」,会影响食欲。黄芩它会抑制代谢,降低血压,所以你用黄芩会影响他的食欲,所以「当不能食」。本来应该是「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这就叫除中了。

「除中」的预后状况是怎样呢?其预后状况是不好的。按文部份刚刚讲过,应该有「厥而下利」四个字才能与黄芩汤连贯起来。

【吴谦注】

伤寒脉数,六、七日,厥而下利,热厥下利也,当与黄芩汤彻其热。今伤寒脉迟六、七日,厥而下利,寒厥下利也,当与理中汤温其寒。而反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乃胃气将绝,求食以救,终无补于胃也,故曰必死。

 

「伤寒脉数」,如果跳动 108 跳,「六、七日,厥而下利」,那是热利,就是所谓「热厥下利」。

在前面 34 条、35 条,34 条是桂枝人参汤证,35 条是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就是治疗热利的,所以「热厥下利」就应该用葛根芩连汤,如果有里急后重可以用 330 条的白头翁汤。

「今伤寒脉迟六、七日,厥而下利」,那是寒厥下利,还用黄芩汤就雪上加霜了,当与理中汤温其寒。「而反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就是除中,「乃是胃气将绝,求食以救」,本来不能吃东西,忽然要求要吃东西,「终无补于胃也,故曰必死」。

临床案例

我先后看了两三例,其中有一例是一护理人员她所护理的一个病人病了很多年了,病况很不好,只能维持生命,有一天突然跟护理人员讲说她想吃东西,护理人员认为他有点神经病,就没有理他,病人的情绪反应,他索性就把点滴拔掉,拔掉自己就跑出去买吃的,回来吃了没多久就死掉了,所以除中必死。

「本来不能食,今反能食」,不见得是好现象,这有点类似回光返照。有一位会女士,住至善园,胰脏癌末期先在台大医院住了好久,又到和平医院去住院,所以她找我看的时候是在和平,已经瘦到剩 28、29 公斤,非常非常瘦。我记得我那时候开旋覆代赭石汤加芍药甘草汤,想吐加芦苇根,加上砂仁、神曲这些药,有痛感加木香。基本上像胰脏癌末期的病人,先抓个三帖药,再研究有没有转机,再来研究如何因应,结果就配了三帖药的样子,吃了一天,第二天很高兴,就打电话来说吃了药以后精神状况很好,而且要求想要吃稀饭。我心里就在想这可能是「除中必死」,因为你本来不能吃,才会一直瘦剩下二十几公斤,「今反能食,名曰除中必死」。所以「除中必死,胃气将绝,求食以救」,有没有用啊?没有用了!「终无补于胃,故曰必死」。

所以本来不能吃,现在能吃,显然就有点像回光返照的现象。《难经》就提到为什么有人明明就没有异样,却会死掉,就是因为他回光返照,当然可能是无疾而终,他肯定没有生病,就无疾而终,不管是不是曾经做过很多健康检查,有没有心脏病,事实上有的人就是完全没有病,晚上睡觉就叫不起来了。无疾而终,真的是修来的。

我大哥的三个拜把,包括我大哥都是这样死的,他早上六点多钟就跟我大嫂讲说,想喝羊奶,才吸一口就结束了。他是糖尿病,那时候我到关岛还是夏威夷旅游。他的看法就是说竟然人家都找我弟弟看病,那我为什么要去找西医看病呢?他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他无论如何就是要等我回来,正好我回来第二天早上我大嫂就打电话给我,说你大哥已经往生了。他就一直要等你回来,那我赶去也没用了!所以很没有缘份,如果我早一两天回来,还是他再忍耐几天,我给他开个药也许一吃就好了。他民国 16 年生的,而我大嫂还健在,说不定到现在还没挂掉也不一定,所以这叫回光返照或无疾而终。

【集注】

方有执曰:反者,言不顺于道也。黄芩汤,寒药也。彻,亦除也。应,亦当也。反能食者,胃欲绝引食以自救也。中,以胃言。死,谓万物无土不生也。

程 知曰:言脉迟为寒,不宜更用寒药,以致有除中之变也。中气为阴寒革除,则胃中无根之阳气将欲尽除,而求救于食,故为死证。

 

程知曰:「言脉迟为寒,不宜更用寒药,以至有除中之变也。」但是我是在想会不会那么严重,就算剂量很重的话,是不是一定会引起「除中必死」呢?

「中气为阴寒革除,则胃中无根之阳气将欲尽除,而求救于食,故为死证」。

我认为,应该是病人已经病了一场,病的时间多久不知道,然后他忽然间想吃,这个都不是好现象。

【补充】

前几天有一个断食的人,断食结束以后不到两天就挂掉了,你断食胃整个是空的,你要恢复进食的话,先从喝牛奶,然后开始喝稀饭,然后开始吃面条,最后才吃干饭,应该是这样循序渐进的,结果一断食完了就大吃特吃,这是很不好的现象,因为你几乎完全没有吃东西,你的胃不堪有任何东西刺激它,最后就挂掉了。

断食这种东西老祖宗老早就有了,尤其是道教称之为「辟谷」,「辟谷」就是现在所谓的断食。佛教界有所谓六不食,六个斋戒日是过午不食的,他只要一过午时就不食了。我知道有几个朋友很彻底执行斋戒日,所以很瘦,今天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你活动很频繁,你需要消耗体力的,你一天工作的时间要二十个钟头,你不吃能活命我是很怀疑的,肯定把你搞垮了!你在断食之前一定要有这个概念及常识,你要收集很多资料,然后要有心理准备及专人指导,配合你怎么断食,他不是完全不吃东西,还是有喝水的,说不定可能还有流质的东西给你吃,让你肚子清掉以后,癌细胞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可是你都已经奄奄一息了,那有没有用呢?你都快要挂掉了还要去断食,就会加速死亡了。像拉肚子的人,拉过以后就很想吃东西,胃都还没有恢复功能,你又拼命吃,尤其做父母的觉得孩子拉一个星期了,赶紧给他吃大量的东西,结果又发烧了。

【条文】

323、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伤寒,先手脚冰冷然后发热而拉肚子的话,一定会自动停止,但是如果又手脚冰冷的话,一定会再拉肚子。

【吴谦注】

厥逆,阴也。发热,阳也。先厥后发热,而利必自止者,是阴退而阳进也。见厥复利者,是阳退而阴进也。热多厥少,病虽甚者亦可愈;厥多热少,病虽微者亦转甚。可知厥热,乃阴阳进退生死之机也。

 

最后一句话很重要,所以可知,手脚冰冷跟发热是阴阳进退生死很重要的机转。

【集注】

汪 琥曰:厥阴者,阴之尽,厥阴之经,阳气甚微,故不论阴阳二证,寒热之邪,但至其经,无有不发厥者,盖厥即为逆,起于手足,今曰先厥者,此初起便厥,厥即下利发热者,则阳气复而利必自止也。

 

以前没有碰到这种病例的话,说良心话,搞了老半天,又厥又热的,你搞不懂,等到你碰到病例跟大家这么一解释以后,你就恍然大悟了。这种病例不会太多,但肯定你会有机会碰到。

临床案例

这个小男生已念一、二年级,而且是二度出现,两度都是送到○○小儿科,第一度我亲自到○○小儿科出诊,一看就好了,第二度发生的时候,他老爹就打电话给我,因为也是我们中医同道,我说你还是照原来的方子去处理!果然就好了!我也建议他,你们不能太宠,不能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定要有一个节制。造成食物消化不良也有可能,因在临床上面,这种厥的分类,往往也会因为饮食而引起往来寒热的这种现象。

【条文】

32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324 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跟 323 条差不多。「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喉咙痛,因为有发烧,持续地使得你的口腔,尤其是喉头的地方,它始终在充血的话,会使得喉头的粘膜被破坏。

「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持续发烧的结果,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不可以发汗,用桂枝、麻黄辛温之剂发汗的话,会使他组织充血会口伤烂赤。而此处有消化系统的症状,会出现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便脓血的话,他的喉就不痛了。这是不是有点像放血的现象?譬如你今天喉咙痛,我在你的少商放血,一放血竟然你的喉咙痛就好了。例如头痛,在你的头维放血,整个头痛就缓和了,是一样的道理,可以替病邪找出路。

我们看过一个国华陶瓷的小姐,她每次喉咙痛,我们给她用寒凉药,一吃她就拉肚子,喉咙痛的时候,香港脚就不发作了,香港脚一发作,喉咙就不痛了。所以让病有一个出路很有意思。

【吴谦注】

此承上条而详辨之,以出其证也。

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厥回利止,其热若退,为欲愈也。若厥回利止,其热不退,而反汗出者,是厥阴病。从阳化热,其邪上循本经之脉,故咽喉痛痹也。若厥回发热,无汗利不止者,是厥阴邪热。因利下迫,伤及脉中之血,故必便脓血也。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谓热邪下利,而不复上病咽痛也。可知下利止,其喉为痹者,谓热邪已上,病咽痛,即不复病下利也。

【集注】

喻 昌曰:先厥后热下利止,其病为欲愈矣。乃反汗出咽中痛,是热邪有余,上攻咽喉而为痹也。既发热虽无汗,为其阳已回,所以利亦必自止,若不止,则无汗明系邪不外出,热郁在里,必主便脓血也。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见热邪在里,即不复在表;在下,即不复在上也。

汪 琥曰:咽中痛者,此热伤上焦气分也。痹者,闭也。咽中痛甚,其喉必闭而不通,以厥阴经循喉咙之后,上人颃颡故也。无汗利不止,便脓血者,此热伤下焦血分也,热邪注下,则不干上,故曰:其喉不痹。

 

「颃颡」是指咽喉的地方。

人是一个小天地,你这个地方多出来,别的地方一定会减少,你这个地方凸出来,别的地方一定凹进去,太有意思了!你的治法,第一个,凸出来的地方把它推回去,第二个治法,凹下去的地方把它拉起来,就用升麻、柴胡、黄芪,推回去就用降逆的药,懂得治疗的原则治病就百灵百验了!

【条文】

325、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325 条「下利」本身是虚证,「脉数」肯定就是热利了,热利是葛根芩连汤证,如果有里急后重就是白头翁汤证。若热利汗出,知邪微欲解,下利就会停止了,故「令自愈也」。如果脉复紧,就是表邪犹盛,未能解也。

【吴谦注】

厥阴下利脉数,热利也。若热微汗出,知邪微欲解,下利必自止,故令自愈也。设脉复紧,为表邪犹盛,未能解也。

【集注】

成无己曰:下利,阴病也。脉数,阳脉也。阴病见阳脉者生,微热汗出,阳气得通也,利必自愈。诸紧为寒,设脉复紧,寒邪犹盛,故云:未解。

沈明宗曰:数条乃指厥而下利便脓血者。或见实大、浮数、微弱、沉涩、弦紧、洪长诸脉,当分虚、实、寒、热,即知欲愈未愈,真为察病之微旨也。

 

沈明宗曰:「数条乃指厥而下利便脓血者」。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什么脉呢?所以怎么样根据脉象来断病呢?他可能会出现实大、浮数、微弱、沉涩、弦紧、洪长那么多脉,那你怎么根据脉来断定是什么病呢?就是望闻问切,这是诊断的一个过程及运用的方法,一定要透过望闻问切这四个步骤,你才能掌握病情。所以病人一来我会先问诊,因为病人一进来我已经先看到病人,已经先望诊了。

今天有一个病人,一进来我就告诉他你的尿毒已经多久了,他说去年六月还是九月在医院发现右肾有肿瘤,就开刀及治疗,治疗到最后竟然就发现 BUN 及 Cr 等尿毒指数竟然全部都升高了,尿蛋白也出来了,刚开始主治大夫完全没有发现,后来主治大夫就跟他讲一句话,对不起。病人一进来,从望面之色诊就可以判断是尿毒的病人了,面色黧黑没有光泽。

另有一个是从台南来的,她老公还是药师,拖到 BUN100,Cr12 可是她蛮坚持的,坚持到现在还不要洗肾。○○医院一天到晚就要她洗肾,她两肢腿几乎就不会走路,肿胀,我们每天几乎都会看到十个八个以上尿毒的病人,都到最后节骨眼才来找你。

所以「当分虚、实、寒、热,即知欲愈未愈,真为察病之微旨也」。很重要的关键叫「微旨」。

【条文】

326、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前面 325 条,是下利有微热汗出,你的拉肚子就会好。这边 326 条是从脉弱者表示病邪已经衰减的意思。

【吴谦注】

厥阴下利,有大热而渴,脉强者,乃邪热俱盛也。今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是邪热衰也,邪热既衰,故可令自愈也。

【集注】

方有执曰:微热,阳渐回也。渴,内燥未复也。脉弱,邪退也。令自愈,言不须治也。

程 知曰:下利以阳复邪微为愈,微热而渴,证已转阳,脉弱则邪气已退,故不治自愈。若下利大热脉盛,又是逆候矣。

 

方有执曰:「令自愈,言不须治也」。因为人体有对抗疾病的本能。

【条文】

327、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温度继续没有下降的话,那可能就会有「便脓血」的现象了,通常大便见脓血比较多,血尿比较少,「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有热是从脉数看出来的。「圊」是如厕之意。

【吴谦注】

此承上条互言,以详其变也。下利脉数而渴者,是内有热也,若身无热,其邪已衰,亦可令自愈也。设下利脉数而渴,日久不差,虽身无热,必圊脓血,以内热伤阴故也。

 

若是「下利脉数而渴者,是内有热也,若身无热,其邪已衰」,就是 326 条可令自愈也。

「设下利脉数而渴,日久不差,虽身无热,必圊脓血,以内热伤阴故也」。

【集注】

方有执曰:脉数,与上文微热,互相发明。

程应旄曰:脉数而渴,阳胜阴矣,故亦令自愈。若不差,则阴虚热入,经所云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是也。

 

要不就是协热利出现前面的葛根芩连汤证,要不就是这边便脓血的白头翁汤证。

【条文】

328、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吴谦注】

厥阴热利,寸脉当沉数,今寸脉反浮数,是热在外而不在内也。尺中自清者,是在外之热不解,乘下利入里,伤及其阴,热与血瘀,必圊脓血也。

 

「厥阴热利,寸脉当沉数」,一定会出现数脉,「今寸脉反浮数,是热在外而不在内也」。

「尺中自涩者」,水份流失会出现涩脉,汗液流失会出现涩脉,拉肚子就是水份流失,大量的血液流失当然也会出现涩脉,所以「是在外之热不解,乘下利入里,伤及其阴,热与血瘀」,就会造成肛门的门静脉破裂了,因此会「圊脓血」。

【集注】

喻 昌曰:脉见浮数,若是邪还于表,则尺脉自和,今尺中自涩,乃热邪搏结于阴分,虽寸口得阳脉,究竟阴邪必走下窍,而便脓血也。

汪 琥曰:此条乃下利便脓血之候也。热利而得数脉非反也,得浮脉则为反矣。此条论无治法,宜以仲景黄芩汤代之。

 

因为拉肚子便脓血是里病,所以得浮脉曰反。黄芩汤可以治下利,而且它治的下利就是热利,一般我会加藕节、仙鹤草、阿胶或加地榆炭,这样一吃便脓血的现象就会改善。

【条文】

329、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弦者」,就会出现下利后重。所谓「下重」就是里急后重的意思。所谓「大者病进」,所以「脉大者」他的下利还不会结束。

这边一共三个脉,第一个「脉沉弦者」,第二个「脉大者」,第三个「脉微弱数者」。

「脉微弱数者」,表示病邪衰减,病邪衰减就表示下利要改善了。所以「虽发热,不死」。

【吴谦注】

此详申上条,下利圊脓血之证脉也。脉沉,主里,脉弦,主急。下重,后重也。下利、脉沉弦,故里急后重也。凡下利之证,发热脉大者,是邪盛,为未止也。脉微弱数者,是邪衰,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也。由此可知滞下脉大身热者,必死也。

 

弦脉基本上会痉挛,绷的紧紧的感觉,所以肛门会有下坠感,所谓「下重」就是里急后重的意思。里急后重又叫滞下,拉肚子拉的不顺叫滞下。「脉大身热」者为什么必死呢?因为发炎。脉大就会发烧,发烧是因为又感染了。

【集注】

喻 昌曰:下利而脉沉弦,主里急后重,成滞下之证,即今所称痢证也。脉大者,即沉弦中之大,脉微弱数者,即沉弦中之微弱数也。

 

痢(病盖头的痢)就是想拉又拉不出来,肚子在绞痛。利(没有病盖头的利)拉在马桶会唏哩哗啦全部散开,我们称之为飧泻、完谷不化、又叫下利清谷,一定要用四逆汤、理中汤等温热的药。如果拉肚子拉的不顺,肚子绞痛,就是痢,要用葛根芩连汤或白头翁汤。

【条文】

330、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针对 328 条、329 条应该怎么样来治疗?330 条说「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第一个热利、第二个里急后重,热利下重者,还是用白头翁汤。

所以我们刚刚讲里急后重的人,可能会口渴欲饮水,所以我建议,你等一下有兴趣的话,就约几个同学,到附近看有没有麻辣火锅,你就点一份特别特别辣的麻辣火锅,你一定要叫冰啤酒还是冰饮料,可能不到几个钟头就里急后重了,你就把药先准备好,吃他一包看仲景神不神奇!

【吴谦注】

此承上条以出其治也。下利欲饮水者,热利下夺津液,求水以济干也。热利下重者,热伤气滞,里急后重,便脓血也。二者皆以白头翁汤主之者,以其大苦大寒,寒能胜热,苦能燥湿也。

 

「热伤气滞」是肠子蠕动缓慢,因为你吃太辣了,一方面被辣椒给麻醉了,你的肠子就呆呆的不动了,第二个冰的一吃,它也会痉挛了,所以叫「热伤气滞」、「里急后重」。

白头翁汤里的四味药都是大苦大寒的药,因为「寒能解热,苦能燥湿」,其实这边白头翁是解热剂,秦皮是止泻剂,芩连是解热剂同时又有消炎抗病毒的作用,事实上它也有止泻的作用,但是它的止泻与秦皮的止泻是不一样的。

【集注】

程 知曰:按少阴自利而渴,亦有虚而引水自救者,犹当以小便之赤白,脉之迟数辨之。此言热邪内结者也,热邪内结而致下重,故纯用苦寒以胜热而厚肠也。

 

「犹当以小便之赤白,脉之迟数辨之」。

小便红是热证,白是寒证,所以我们要问病人尿尿什么颜色,如果尿尿像咖啡色一样,肝胆就有问题;小便像洗米水一样肾脏就有问题,尿尿很多泡沫肾脏功能就有问题,抽血检查百分之百尿蛋白就出来了。

还要去抽血检查才知道吗?一看就知道!那你就要自己谨慎,不要再吃垃圾食物。很可怜,2、3 岁的小 baby 就尿酸痛风,75 年次的小朋友尿酸指数 13,讲不听啊!吃炸鸡块吃完就吃冰凉的,脚趾手指关节全部痛了,妈妈还以为他运动伤害,一去国术馆,万一拿含类固醇的黑药丸给你吃,还得了,脸就肿起来了,所以很悲惨,再去验尿蛋白又出来了,本来只是尿酸,现在又多一个尿蛋白。所以九月开学了,又要到学校跟小朋友讲故事了,不讲给他们听的话,小朋友真的很惨。这些人赚了钱,回馈了多少?制造了小胖子,制造尿酸痛风的小病人,3、4、5 岁就这样我不知道他们能活到什么时候,台湾癌症的幼童病人多的不得了,只是没去作调查而已,当然我们小朋友的运动量不够也是一个因素,天天就坐在那里看电视读书。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三两 黄连三两;去须 黄柏三两;去皮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白头翁汤四味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我们刚才讲的,你的肛门有下坠感及灼热感,所以除了这个以外,本来它是治疗消化道感染的,因为阳明经到头面,有的人吃麻辣锅第二天长眼屎了,眼睛肿了,细菌性的痢疾嘛!就会引发眼睛肿痛,照样可以用白头翁汤来治疗。

所以我们的狐惑病,在同一个病人的身上出现了三个症候群,出现睫状虹膜体的发炎肿痛的病变,他就用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里面就有黄芩、黄连,因为它有消炎的作用,所以我们从方子里面药物的作用来推,肯定就可以掌握什么方可以治什么病。

【方解】

三阴俱有下利证,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惟厥阴下利,属于寒者,厥而不渴,下利清谷;属于热者,消渴下利,下重便脓血也。此热利下重,乃火郁湿蒸,秽气奔逼广肠,魄门重滞而难出,即《内经》所云:暴注下迫者是也。

君白头翁,寒而苦辛;臣秦皮,寒而苦涩,寒能胜热,苦能燥湿,辛以散火之郁,涩以收下重之利也;佐黄连清上焦之火,则渴可止;使黄柏泻下焦之热,则利自除也。

治厥阴热利有二,初利用此方之苦以泻火,以苦燥之,以辛散之,以涩固之,是谓以寒治热之法;久利则用乌梅丸之酸以收火,佐以苦寒,杂以温补,是谓逆之从之,随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

 

第一段的「广肠」是直肠,「魄门」是肛门。「暴注下迫」,暴注是来势汹汹之意。它往肛门下迫,可是你排出又不太顺畅。

「黄连清上焦之火,则渴可止」。所以有的降血糖的方子就会加黄连,道理在此。

「治厥阴热利有二,初利用此方之苦以泻火,以苦燥之,以辛散之,以涩固之,是谓以寒治热之法」,又叫正治法;「久利则用乌梅丸之酸以收火」,是因有乌梅及醋,「佐以苦寒」是因有黄连及黄柏,「杂以温补」是有人参干姜,这叫「逆之从之」,随着你临床症状的需要而来使用药物,这样的目的是要「使之平也」。所以仲景治病不叫治病,他在调整阴阳的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此之谓也。